关于海南省文昌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38 MB
- 文档页数:71
DBNY 海南省农业地方标准DB HN/ 045—2018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Code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n Hainan Sharing Farm2018 - 04 - 28发布 2018 - 05 - 01实施海南省农业厅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休闲农业处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蓝海易通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彦、荣振环、黄知才、邓岩磊。
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共享农庄的定义、总体要求、建设内容标准、综合效益标准、等级划分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海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共享农庄的规划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 15566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NY/T 2366 休闲农庄建设规范3 术语和定义共享农庄以充分涵盖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主要载体,以各类资本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服务功能于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乡村振兴综合经营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1. 简介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方式。
因此,田园综合体作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产品,逐渐成为了新兴的发展领域。
本规划方案将针对一块面积约500亩的土地,介绍如何规划出多功能、文化、生态、体育等方面结合的田园综合体。
2. 项目背景2.1 土地测量及用途分析该土地面积约500亩,地处郊区,周边地形复杂,包括山丘、森林、水系等。
土地用途为农业用地,但近年来因周边城市的发展,市区扩张,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土地进行了部分征收,该土地被划归为待开发土地。
2.2 市场需求与潜在客户该区域周边居民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于田园综合体的需求很高。
而市场上目前并没有类似的综合体,因此可以预计该综合体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可行性分析3.1 投资分析该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
预计总投资为3亿元,其中建设投资账户2亿元,流动资金1亿元。
3.2 政策风险由于该综合体的属性属于文化产业,因此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保护和支持,但也需要考虑政策风险。
3.3 经济效益分析该综合体采用多功能化、文化化、体育化、生态化等结合的规划方案,在运营方面可以提供多种增收方式,如住宿、餐饮、娱乐、农业种植等。
4. 规划方案4.1 核心设施规划该综合体的核心设施共分为三个区域:住宿区、娱乐运动区和农业种植区。
其中,住宿区包括一所百余间客房的酒店,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娱乐运动区包括室内外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练习场等多种体育设施,同时还包括KTV、酒吧、SPA等娱乐设施;农业种植区包括果树、蔬菜、草地、花卉、绿化带等。
4.2 绿化规划绿化是整个综合体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住宿区、娱乐运动区和农业种植区之间,连接各区域的道路两侧都将种植大量的绿化树木,让游客们可以暂时放弃城市的喧嚣市井,享受自然的呼吸和美景。
4.3 建筑规划整个综合体采用古老而经典的中式园林风格,各类建筑均采用木材和石材的原材料进行建造。
关于海南省文昌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一、区位概述二、地理气候第二节罗豆农场社会经济概况一、历史沿革二、民俗文化三、基础设施四、经济发展五、传统产业第三节罗豆农场旅游发展现状第二章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第一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存量调查一、旅游资源分类二、旅游资源分布第二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评价一、自然资源及单体评价二、人文资源及单体评价第三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一、各级旅游资源评价图二、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图表第三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规划理念、发展模型及主题定位第一节规划理念与原则1、坚持以农为本2、坚持规划管控。
3、坚持市场主导。
4、坚持资源共享。
5、坚持试点先行。
6、坚持助力脱贫。
7、坚持绿色理念。
8、坚持彰显文化。
第二节开发建设模式一、整村综合开发模式二、村庄农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三、基地开发模式第三节主题定位及形象定位一、区域主题“沧海桑田”定位(一)定为依据(二)定位(三)定位主题意义诠释二、功能分区主题定位(一)定为依据(二)定位(三)定位主题意义诠释第四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空间布局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空间布局具体方案。
1、分区名称及含义2、分区范围3、各区规划内容第二节图表制作一、制作金字塔分解图二、制作功能布局分解表三、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形象定位(一)形象定位之一:定为依据与内涵(二)形象定位之二:logo设计及诠释第五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规划设计内容第一节各具特色的“共享农庄”产品1、产品订制型2、休闲养生型3、投资回报型4、扶贫济困型5、文化创意型第二节“共享农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节“共享农庄”标准化品牌规划第四节“共享农庄”专项营销规划第五节五、“共享农庄”网络平台规划第六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营机制、融资模式及农民共建共享机制规划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营机制规划一、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机制二、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运营机制三、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运营机制第二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融资模式规划一、股权融资模式二、借贷融资模式三、众筹等创新融资模式四、产业基金模式第三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农民共建共享机制一、租赁合作参与共享机制二、股份合作参与共享机制三、生产合作参与共享机制四、劳务承包或务工参与共享机制第七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有关扶持政策及利用一、财政支持政策二、创新金融保险政策三、落实用地政策四、支持相关农业企业发展“共享农庄”五、鼓励市民下乡参与建设“共享农庄”第八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项目规划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项目规划一、项目级别二、规划项目汇总(制作大表格)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制作估算详情表)第三节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实施甘特图)第九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成本与效益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收入分类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详细预算表)第二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成本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成本分类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成本(详情表)第三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效益分析及发展展望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整体效益分析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分项效益分析三、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发展展望关于海南省罗豆罗豆田园综合体概念性规划本次在毕业来临之际,有幸以作业形式参加老师的项目,我们第一小组每个人都非常开心,满怀着热情,决心做出一份好的方案,不辜负老师们的信任。
海南共享农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农业旅游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旅游胜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具备发展共享农庄的条件。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南农业旅游的发展,制定海南共享农庄实施方案,将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丰富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通过实施共享农庄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庄,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2. 意义,共享农庄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丰富海南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选择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段,建设共享农庄,如海边、山区、田园等地方,以吸引游客。
2. 农庄建设,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庄,包括农家乐、田园风光、农业体验等项目,打造独特的农庄风格,提供给游客丰富的体验项目。
3. 农产品加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推出农庄特色产品,如农家饼干、果酒、特色餐饮等,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旅游服务,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等,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5. 宣传推广,加大对共享农庄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庄特色,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四、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共享农庄项目的发展,提供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2. 技术指导,为农庄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加工水平。
3. 安全保障,加强农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和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市场监管,加强对农庄的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五、预期效果。
1.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共享农庄的实施将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方案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指结合了农业、休闲、观光、文化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发展项目。
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体验、休闲度假、文化艺术、特色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休闲空间。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田园生活的乐趣,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享受慢生活的愉悦。
首先,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
项目场地应选择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地形地貌,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其次,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应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可以在项目中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民俗活动、手工艺品展示、传统美食等,让游客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可以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
另外,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还应注重设施和服务的完善。
项目中可以建设农家乐、民宿、农庄、特色餐饮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和餐饮环境。
同时,还可以设置农产品展示销售区、农业科普教育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功能区域,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提升项目的吸引力。
在服务上,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导览解说、咨询服务、安全保障等,营造良好的游客体验。
最后,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还应注重与周边景区和农户的合作。
可以与周边的景区、农户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通过合作,可以丰富项目的旅游产品,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形成产业联动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规划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特色、设施服务和合作共赢等方面,打造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田园综合体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加。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融合了农业、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综合性项目,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旨在对田园综合体的策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项目定位。
田园综合体位于城市郊区,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自然景观,打造一处集休闲度假、农业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项目定位为提供城市人们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农耕文化,享受田园风光。
三、项目规划。
1. 农业体验区,包括农耕体验、果蔬采摘、养殖观光等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感受农耕乐趣。
2. 休闲度假区,提供精致农家乐、特色客栈、露营基地等服务,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享受慢生活的乐趣。
3. 文化交流区,设立农耕文化展示馆、乡土艺术表演场地等,举办各类农耕文化活动和传统民俗表演,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4. 生态景观区,保留原生态景观,打造生态步道、湿地公园等,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项目特色。
1. 农业体验,引入现代农业科技,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耕乐趣。
2. 休闲度假,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让游客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
3. 文化交流,举办各类农耕文化活动和传统民俗表演,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感受乡村风情。
4. 生态景观,保留原生态景观,打造生态步道、湿地公园等,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五、项目运营。
1. 推广营销,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推广,结合农产品销售、特色美食推广等活动,吸引游客到访。
2. 服务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
3. 活动策划,定期举办各类农耕文化活动、乡村民俗表演、农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增加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项目前景。
随着人们对于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前景广阔。
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健康生活的重视,田园综合体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项目将利用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资源,结合自然景观、休闲度假、文化教育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一个回归自然、放松心灵的度假胜地。
二、项目定位该田园综合体项目定位为休闲度假、园艺观光、农民培训与合作,目标客户为都市白领、家庭游客、农民等。
三、项目规划1.农业观光区设置花果园、有机菜园、林果种植等观光项目,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并参与农事活动。
还可设置农事讲座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游客的农业知识水平。
2.休闲度假区打造舒适宜人的度假环境,设置高品质住宿设施、餐饮服务、SPA按摩、温泉浴场等设施。
还可设置体育娱乐项目,如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让游客在享受休闲度假的同时也能进行身心锻炼。
3.文化体验区创建农耕文化示范园、农民创业园等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传统农业工艺等。
还可设置农耕体验活动,如制作传统农具、学习糕点制作等,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4.教育培训区合作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培训等教育项目,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并开设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五、社会效益1.促进乡村振兴。
该项目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种植有机农产品、景观绿化等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传统农业工艺等,促进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4.提供就业机会。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六、经济效益通过观光门票、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收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周边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服务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七、风险控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合理规划场地、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品种、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降低风险。
共享农庄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乡村休闲生活。
共享农庄项目应运而生,它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以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生活、品尝新鲜农产品的场所,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项目目标。
1. 提供农庄游客接待服务,让游客感受农耕生活的乐趣;2. 开展农业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3. 打造农庄特色餐饮,推广农产品加工制作;4. 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丰富农庄的游客体验项目;5. 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和认知。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地点选择。
根据农庄项目的特点,地点选择至关重要。
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的地方,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文化,为农庄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 设施建设。
农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农业体验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等。
游客接待中心应提供游客咨询、导览、购物等服务;农业体验区应设置种植园、养殖场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餐饮区要提供农庄特色餐饮,展示当地农产品;休闲娱乐区可设置农庄乐园、农事体验等项目,丰富游客的休闲娱乐选择。
3. 农业生产。
农庄项目的核心是农业生产,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有机种植、绿色养殖,提供优质的农产品给游客,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项目运营。
农庄项目的运营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管理,包括接待服务、农业体验活动、餐饮服务、娱乐项目等。
要注重游客体验,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注重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农庄。
5. 农业科普教育。
农庄项目还可以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农产品展示等形式,增加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和认知,提升农业的社会价值。
四、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农庄项目可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于海南省文昌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第一节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一、区位概述二、地理气候第二节罗豆农场社会经济概况一、历史沿革二、民俗文化三、基础设施四、经济发展五、传统产业第三节罗豆农场旅游发展现状第二章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第一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存量调查一、旅游资源分类二、旅游资源分布第二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评价一、自然资源及单体评价二、人文资源及单体评价第三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一、各级旅游资源评价图二、优良级旅游资源评价图表第三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规划理念、发展模型及主题定位第一节规划理念与原则1、坚持以农为本2、坚持规划管控。
3、坚持市场主导。
4、坚持资源共享。
5、坚持试点先行。
6、坚持助力脱贫。
7、坚持绿色理念。
8、坚持彰显文化。
第二节开发建设模式一、整村综合开发模式二、村庄农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三、基地开发模式第三节主题定位及形象定位一、区域主题“沧海桑田”定位(一)定为依据(二)定位(三)定位主题意义诠释二、功能分区主题定位(一)定为依据(二)定位(三)定位主题意义诠释第四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空间布局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空间布局具体方案。
1、分区名称及含义2、分区范围3、各区规划内容第二节图表制作一、制作金字塔分解图二、制作功能布局分解表三、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形象定位(一)形象定位之一:定为依据与内涵(二)形象定位之二:logo设计及诠释第五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规划设计内容第一节各具特色的“共享农庄”产品1、产品订制型2、休闲养生型3、投资回报型4、扶贫济困型5、文化创意型第二节“共享农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节“共享农庄”标准化品牌规划第四节“共享农庄”专项营销规划第五节五、“共享农庄”网络平台规划第六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营机制、融资模式及农民共建共享机制规划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营机制规划一、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机制二、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运营机制三、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运营机制第二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融资模式规划一、股权融资模式二、借贷融资模式三、众筹等创新融资模式四、产业基金模式第三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农民共建共享机制一、租赁合作参与共享机制二、股份合作参与共享机制三、生产合作参与共享机制四、劳务承包或务工参与共享机制第七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有关扶持政策及利用一、财政支持政策二、创新金融保险政策三、落实用地政策四、支持相关农业企业发展“共享农庄”五、鼓励市民下乡参与建设“共享农庄”第八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项目规划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项目规划一、项目级别二、规划项目汇总(制作大表格)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制作估算详情表)第三节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实施甘特图)第九章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成本与效益第一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收入分类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预期收入(详细预算表)第二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成本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成本分类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成本(详情表)第三节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运行效益分析及发展展望一、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整体效益分析二、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分项效益分析三、罗豆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发展展望关于海南省罗豆罗豆田园综合体概念性规划本次在毕业来临之际,有幸以作业形式参加老师的项目,我们第一小组每个人都非常开心,满怀着热情,决心做出一份好的方案,不辜负老师们的信任。
近几天,我们小组就罗豆市罗豆农场进行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得出以下信息,这将为我们更好的制定和完善罗豆农场全域旅游打好基础。
第一章: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的国营罗豆农场位于海南省罗豆市北部,东与锦山、湖山镇毗邻,南与国营三江农场接壤,西濒东寨港,北隔珠溪河与铺前镇相望。
场部罗豆圩经三江镇沿海文高速公路南至罗豆市文城镇53公里,西到海口市54公里,距海口市美兰机场28公里。
第一节:罗豆农场自然地理概况一、区位概述罗豆农场地处罗豆市北部,南链接景山,北接铺前,与海口隔海相望,罗豆处于北纬19°21'至20°01',东经110°28'至111°03'之间,属海南岛的东北部,距海口市59公里,距美兰机场40公里。
陆域周长2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99公里,呈半月状,面积2488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地面积的7%。
三面临海、沿海多天然良港和沙滩。
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椰子之乡、排球之乡、将军之乡、国母之乡。
二、地理气候罗豆地区旅游资发展开发点布图第二节:罗豆农场社会经济概况一、历史沿革农场创建于1965年。
历经近42年的艰苦奋斗,经济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农业生产发展很快。
2007年,水稻总产5853吨,年出栏生猪4161头,禽类养殖57万元只,瓜菜种植完成12000亩;国内生产总值5785万元,劳均收入6578元,人均收入3042元。
三、民俗文化罗豆的人民比较讲究住宅的装饰,历来建房造屋有绘制壁画的习俗。
罗豆民间住宅壁画的布局,一般都是在门楼正中上端和两端上墙,正厅横廊人字檐,正厅大门西侧上墙、房门拱和窗门拱筹处进行绘画装饰,使整间住宅增辉添色,典雅庄重。
壁画取材广泛,乡土气息浓郁。
人们最喜欢在住宅里绘画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如在正厅横廊里常画的有像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象征高尚品德的松、竹、梅;意喻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表示连年有余的"莲花和鲤鱼"等。
正厅大门的西侧上墙,画"狮子戏球",窗门拱常画的有像征延年益寿的松鹤及号称富贵的牧丹花。
窗户造型人们喜欢雕塑成"喜喜 "字。
有不少住宅壁画更是纸灰泥浮雕,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住宅壁画,人们习惯不绘人物画,人物画常见于祠堂祖庙,有像征吉祥的龙、凤、麒麟等;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有砍柴的樵夫,头戴竹笠的渔翁,骑在牛背上的牧童。
还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山水亭榭等。
这些壁画的色彩经久不褪,主要是在于颜料的配制上。
过去民间壁画艺人采用的颜料是一种山坡上拾来的具有自然色的粉石,用米酒、赤糖配制调匀而成,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建房很讲究装饰,民间壁画艺人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除了在题材、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既继承传统的丹青高枝,又有创新,此外,还在颜色上下功夫,采用广告颜料和大红、孔雀蓝等,所绘制的壁画色彩更加鲜艳悦目。
罗豆元宵送灯是一项传统项目,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夜晚,人们掌着一盏盏花灯(花灯整个可见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寿"字。
在灯的正面还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由一个“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然后到离村不远的公庙去,鼗灯挂在庙的内外,灯一挂好,人们便蜂拥而上去抢采花灯,据说,抢到了花灯便能发财,人丁兴旺。
三、基础设施该场农林牧渔资源兼有。
这里农田设施比较完善,水源充裕,且平坦宽阔的耕地大多为潴育型水稻田,耕性良好,宜农性广,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属一大优势。
尤其是这里邻近海口,随着海口市邻近地区的相继开发,耕地减少,而粮油肉菜需求量剧增的现实,大力发展粮油肉菜等城郊型农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海产品养殖条件独特该场西面的东寨港,海岸线长达12公里,海滩涂面积多达12000多亩。
这里风浪小,海滩涂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衍量大,海水咸度适宜,众多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均确认这时里发展海产品养殖的条件实乃得天独厚。
农场常年不懈地坚持齐抓共管,场区内部治安秩序十分良好,治安案件与年减少,历年都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此外,农场还有工商贸旅以及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有利资源,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洽谈开发。
四、经济发展为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部分农场移交市县实行属地化管理的重大决策;罗豆农场是9个移交地方管理的农场之一。
自2013年12月20日省委、省政府部署启动第二轮农场移交地方属地化管理工作后,在省深化农垦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在省相关厅局支持下,文昌市精心部署罗豆农场移交工作,成立移交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移交措施,按期完成了各项移交准备工作。
五、传统产业罗豆农场以文昌市启动“两桥一路”建设为契机,目前已经与海南文昌中睦园林有限公司和海南文昌中睦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热带花卉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将建设一个集热带花卉研究开发、种苗生产、种植示范、产品加工、物流交易、旅游度假、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热带花卉产业园。
并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整合农用地资源,分期打造2万亩籼改粳水稻制种基地和1万亩琼北大草原。
第三节:罗豆农场旅游发展现状旅游业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据预测,未来10年间,文昌市罗豆农场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文昌市罗豆农场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文昌市罗豆农场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第二章: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第一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存量调查一、旅游资源分类二、旅游资源分布第二节:罗豆农场旅游资源评价一、自然资源及单体评价罗豆万亩田园罗豆万亩田园,又称琼北大草原。
我们认为罗豆万亩田园可以作为牧畜业养殖、农作物养殖以及观光旅游项目。
首先,在万亩田园的基础上划分牧畜业区以及农作物区,挑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地,种植易生长好存活的农作物,以图画或者字形的种植方式,进行规范的有特色的种植方式,尽量以区域种植种类的农作物,最好是每个季节都有生成成熟的农作物区域,以便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观光旅游。
在除农作物区域的其他地区种植适合牛羊马匹生长的牧畜业区域,在这片区域种植可满足于牧畜食用的食草,形成例如内蒙古那样的草原,主要以养殖牛羊马匹为主的牧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