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岩鉴定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2
泥岩颜色,成分,构造,结构,胶结物,鉴定特征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泥岩的特征及鉴定泥岩是一种由粘土矿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组成的沉积岩石,其形成于地质历史中长时间的沉积过程中。
沉积岩薄片鉴定报告一、样品信息:样品名称:沉积岩样品编号:XXX-XXX采样地点:XXX采样时间:XXXX年X月X日二、鉴定目的:本次鉴定旨在通过对沉积岩薄片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明确该沉积岩的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岩石组织等性质,并据此判断其岩石类型、分析沉积环境等地质信息。
三、鉴定方法及仪器:鉴定方法:野外采样、薄片制备、显微镜观测、测量和分析鉴定仪器:显微镜、摄影设备、标本夹等四、鉴定结果:1.泥岩:该沉积岩薄片呈黄灰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粒度细小的石英砂粒,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细粒质,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无孔隙或孔隙极小。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泥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黄色,呈均质颗粒状,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不同颜色的石英砂粒,部分砂粒呈圆形或半圆形,有少量角砾石粒。
岩石结构为层状结构,各层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为均质颗粒状,微结构中包含的颗粒间有少量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砂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薄片呈灰白色,呈均质细粒质,颗粒间无孔隙。
显微镜下可见颗粒细小、均匀分布的方解石晶体,呈无光泽。
岩石结构为均质细粒质,各颗粒之间接触良好。
岩石组织中无孔隙。
根据显微镜下的观察,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五、鉴定结论:根据对样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鉴定结果如下:1.泥岩:该沉积岩属于泥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
2.砂岩:该沉积岩属于砂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
3.石灰岩:该沉积岩属于石灰岩,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
六、鉴定分析:1.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判断该地区存在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三种沉积岩类型。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成环境和地质背景,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2.泥岩与砂岩可能存在着侵蚀过程,通过砂岩中的角砾石粒可以推测该地区可能存在着山地侵蚀作用。
泥岩实验报告泥岩实验报告引言泥岩是一种由细粒颗粒组成的沉积岩石,具有较强的塑性和可压缩性。
在地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对泥岩的性质和力学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探究泥岩的物理和力学特性。
实验一:泥岩的物理性质首先,我们对泥岩进行了物理性质的测试。
通过测量泥岩的密度、孔隙度和含水率,可以了解其基本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泥岩的密度为X g/cm³,孔隙度为X%,含水率为X%。
实验二:泥岩的抗压强度为了研究泥岩的力学特性,我们进行了抗压强度实验。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系列泥岩样品,并通过一台万能试验机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泥岩样品上的压力,记录下相应的应力和应变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泥岩的抗压强度为X MPa。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泥岩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行为。
随着压力的增加,泥岩样品发生了塑性变形,并最终破坏。
实验三:泥岩的剪切强度为了进一步了解泥岩的力学行为,我们进行了剪切强度实验。
通过将泥岩样品置于剪切试验机上,施加剪切力并记录下相应的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泥岩的剪切强度为X MPa。
在剪切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泥岩样品呈现出剪切面的形成,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
实验四:泥岩的渗透性泥岩的渗透性是指其对流体渗透的能力。
为了研究泥岩的渗透性,我们进行了渗透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台渗透仪,将水压力施加在泥岩样品上,并记录下渗透压力和渗透流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泥岩的渗透性较低,渗透流量较小。
这表明泥岩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适合用于一些需要防水的工程项目。
实验五:泥岩的膨胀性泥岩的膨胀性指的是其在受水浸泡或受湿润条件下的体积膨胀程度。
为了研究泥岩的膨胀性,我们进行了膨胀实验。
实验中,我们将泥岩样品放置在水中,并记录下其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泥岩在受水浸泡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体积膨胀。
这表明泥岩在湿润条件下可能发生体积变化,需要注意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沉积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张萌单位:沉积地质研究院日期:2010年10月13日1、岩石编号B1-1(原始编号:新采样)产地:四川攀枝花手标本描述:(共50分)灰白色(风化呈灰黄色)(2分),中-粗粒砂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
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2分),碎屑的粒径以0.3~1mm为主(1分),分选中等(2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2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主要由石英组成(5分)。
填隙物含量约为10-15%(2分),主要是粘土质(5分)。
岩石为颗粒支撑(2分),孔隙—镶嵌式胶结(3分)。
(7分)初步定名:灰白色(或灰黄色)中-粗粒粘土质石英砂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具中-粗粒砂状结构(4分),碎屑在岩石中约占85-90%(1分),碎屑的粒径以0.5~1mm粗粒砂为主(1分),在碎屑中的含量60%左右(1分),有0.25~0.5mm中粒砂35%(1分),少量1~2mm巨粒砂约占5%(1分),分选中等(1分)。
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1分),磨圆中等(1分)。
碎屑成分(共10分):Q端元(占碎屑的含量95%):以单晶石英(60%)和多晶石英(30%)为主,部分石英显波状消光,还见少量燧石岩岩屑、脉石英岩岩屑和变质石英岩岩屑(5%),偶见玉髓。
(4分)F端元(约占碎屑含量的2%):可见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卡式双晶的正长石、聚片双晶的斜长石。
(3分)R端元(占碎屑的含量3%):少量泥岩岩屑(2%),偶见白云母和黑云母(黑云母部分已蚀变为绿泥石);重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等(<1%)。
(3分)填隙物(共5分):在岩石中约占10-15%(1分),其中包括粘土杂基(8-13%)(1分)(部分已经重结晶为高岭石粘土正杂基5-9%(1分)和水云母粘土正杂基3-4%)(1分)和硅质、铁质化学胶结物(1-2%)(1分)。
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分):碎屑之间接触紧密,多呈凹凸-缝合线状接触,颗粒支撑,镶嵌式胶结。
五种常见的岩石片麻岩片麻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变晶结构和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
片麻岩主要包括的三种类型: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麻片岩和A型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它们的原岩均为火成岩。
鉴别特征: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
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长石、石英物质多。
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
认为它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夕线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
认为它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根据是在灰色片麻岩中可见未变形和未叶理化的英云闪长岩呈岩枝状斜切较老的岩石,它们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岩明显不同。
砾岩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0mm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
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
其中由滚圆度较好的砾石、卵石胶结而成的成为砾岩;由带棱角的角砾石、碎石胶结而成的成为角砾岩。
根据砾石的大小可将砾岩分为:巨砾岩(直径>256mm)、粗砾岩(直径256–64mm)、中砾岩(直径64–4mm)、细砾岩(直径4–2mm);根据砾石的成分可分为:单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根据砾岩在地层中的剖切位置可分为:底砾岩、层间砾岩。
鉴别特征:砾岩是沉积岩的一种。
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它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并把它作为分层、对比和推断古地理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沉积岩的颜色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对岩石的描述时不仅要说明是何种颜色,而且说明颜色的深浅、亮暗和浓淡程度。
砾岩中具有块状层理。
玄武岩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至五十左右。
岩矿鉴定报告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0.9m)薄片号:1野外定名:浅灰色含炭质油迹细砂岩肉眼观察:手标本为灰黑色,有少量植物炭化的碎片,水平层理明显。
镜下观察:水平纹理构造,粉砂状结构。
岩石中的水平层理由粉砂砂粒与粘土物质及有机质等含量的不同表现出来。
有的层理石英粉砂多,有的云母等类多,有的有机质多(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十分清晰。
岩石中有二条裂缝(指该薄片中),这二条裂隙平行水平层理连续延伸,一条长10.8mm,另一条8.3mm,裂隙宽度0.03mm—0.08mm之间。
岩石很细,砂粒约占80%±,粘土质点(隐晶质)、有机质等约占20%±。
砂粒:都在粉砂级范围内,大体上长粒状粉砂粒有定向性,与层理一致。
粉砂粒主要由石英(50%±)、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黑色铁质(3%±)、碳酸盐(20%±)组成。
此外还有微量绿泥石、磷灰石等。
石英粉砂:棱角状、长棱角状较多;粒状石英粒径在0.02mm—0.06mm之间,长棱角状的最高达0.1mm,但宽度在0.02mm±,消光均匀,干净、透明,一级白干涉色。
黑云母:棕黄色,条状,长在0.05mm±,宽在0.01mm±,定向性强,多色性为棕黄(Ng’)→浅黄(Np’)。
碳酸盐:有方解石和白云石,后者远多于前者,常见菱形颗粒,高级白、闪突起明显,粒径多0.04mm。
长石:粘土化和绢云母化均有,有的可见聚片双晶,粒径在0.02mm—0.04mm之间。
油迹:棕黄色,与黑云母颜色相同,二者难区分。
区别处:油迹不是条状,也没有多色性,呈均质性。
鉴定名称:灰黑色含炭质油迹粉砂岩柳评177井(1560.9m),5x手标本号:柳评177井(1561.02m)薄片号:2野外定名:肉眼观察:镜下观察:细粒砂状结构,水平纹层理构造。
岩石由细粒砂—极细粒砂及胶结物组成,主要是细粒砂,砂粒约占85%±,胶结物仅占15%±;为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岩矿鉴定报告鉴定批号:1507082共87页第1 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5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7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5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6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19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1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6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7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8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29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5页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38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0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1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2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3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4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仪器偏光显微镜环境条件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鉴定依据GB/T 17412.1-3-1998鉴定人:黄青山审核人:鉴定日期:2016年1月2日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审查意见岩矿鉴定原始记录共87页第47页偏光镜下定名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
实验名称:泥岩物理性质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地质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泥岩的基本物理性质。
2. 掌握泥岩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3. 分析泥岩的物理性质对工程应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泥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
本实验主要研究泥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含水率、抗剪强度等。
实验原理基于泥岩的物理性质与其工程应用密切相关,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泥岩的工程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密度计、烘干箱、剪力试验机、游标卡尺、天平等。
2. 材料:泥岩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定(1)将泥岩样品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
(2)用天平称取烘干后的泥岩样品质量。
(3)用游标卡尺测量泥岩样品的尺寸。
(4)根据公式计算泥岩的密度。
2. 含水率测定(1)将泥岩样品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
(2)用天平称取烘干后的泥岩样品质量。
(3)用游标卡尺测量泥岩样品的尺寸。
(4)根据公式计算泥岩的含水率。
3. 抗剪强度测定(1)将泥岩样品制备成圆柱形试件。
(2)将试件放入剪力试验机中,进行抗剪试验。
(3)记录试件的破坏荷载。
(4)根据公式计算泥岩的抗剪强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密度实验样品编号:1烘干后质量(g):10.0尺寸(cm):2.0×2.0×2.0密度(g/cm³):2.52. 含水率实验样品编号:1烘干后质量(g):8.0尺寸(cm):2.0×2.0×2.0含水率(%):20%3. 抗剪强度实验样品编号:1破坏荷载(kN):10.0抗剪强度(kPa):5000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泥岩的密度、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等物理性质。
2. 泥岩的密度与黏土矿物的含量有关,实验样品的密度为2.5g/cm³,说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
3. 泥岩的含水率对工程应用有较大影响,实验样品的含水率为20%,需注意水分对工程的影响。
样品编号:QB1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紫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碎屑为长石、石英,火山尘充填其粒间,碎屑粒度大部分<2mm,仅个别颗粒约3mm。
见照片QB1-1。
野外定名:英安岩室内定名:蚀变(晶屑)凝灰岩(见照片QB1-2、3)结构构造: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一、晶屑:估量40-45%,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分述如下:1、石英:估量10-15%,粒度大小约0.04-0.4mm,半自形粒状,有的呈棱角状,少量有碎裂现象,分布比较均匀。
2、长石:估量20-25%,粒度大小约0.01-0.5mm,由钾长石和更长石组成。
钾长石表面比较脏,析出铁质而呈褐红色,以正长石为主,有少量条纹长石,具条纹结构;斜长石为更长石,聚片双晶发育,具弱绢云母化。
3、暗色矿物:估量3-5%,粒度大小约0.1-0.2mm,已全部蚀变氧化析出铁质,原矿物已分辨不清。
二、岩屑:估量5-6%,粒度大小约0.01-0.3mm,次圆状,岩性为蚀变安山岩,属安山岩基质部分,由长石和暗色矿物组成,长石呈细长条状,定向排列,形成交织结构;暗色矿物已全部蚀变析出铁质,原矿物已分辨不清。
三、火山尘:估量>45%,主要由粒度<0.064mm的晶屑和火山尘组成,火山尘由于粒度细,结晶不好,矿物成分分辨不清,比较均匀充填于碎屑间。
样品编号:QB2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紫-灰白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屑粒度大小约<0.5-4mm,其中>2mm者约占6-8%,碎屑呈棱角状-次圆状等,分布比较均匀,在其粒间充填有火山尘。
见照片QB2-1。
野外定名:斑状安山岩室内定名:含砾(岩屑)凝灰岩(见照片QB2-2、3、4、5)结构构造: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一、岩屑:估量30-35%,大小约0.1-2.0mm,主要由蚀变安山岩组成,其次有中性岩屑和凝灰岩组成,岩性特征如下:(一)蚀变安山岩:估量20-25%,大小约0.1-2.0mm,一般为0.2-1.5mm,棱角-次棱角状,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块状构造。
珠江·云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一、概述1。
1任务来源受衡阳创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湖南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于2014年01月07日~2014年04月05日对其拟建的珠江·云锦工程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1。
2工程概况珠江·云锦工程场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白路北侧(原云锦纺织厂内).本项目由共计11栋高层建筑组成,建筑结构及设计标高情况见下表1:“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建筑具体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或建设方提供的“钻探孔布置总平面图”。
拟建建筑物特征一览表表11.3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09年版)规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详勘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结合本工程特点,详勘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 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提供拟建场地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若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则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5)对本场地适合的基础形式提出建议,若需采用桩基础,则应建议适合的桩基类型,所适用的规范和相应的设计估算参数,并按规范要求查明桩持力层的基岩岩性、构造、岩面变化及风化程度等;6)结合当地经验,对合适基础类型提出建议。
1。
4要求提交勘察资料内容1)场地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和纵、横方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及综合柱状图.2)对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描述与评价。
中风化泥岩的野外鉴定
中风化岩-岩石的风化程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附录A(A. O. 3) 划分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中风化岩主要指岩石块体风化(结构变化和矿物成分有微小变化);
2.中风化砂砾-指岩石或土颗粒,砂粒(0.075-2毫米),砾粒(2-60毫米),土的分类标准(GBJ145-1990);中风化砂砾主要指岩石颗粒风化(矿物成分有微小变化)
中风化岩是这一类的统称。
常见的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见中风化砂砾岩、含砾泥质粉砂岩等,多呈紫褐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原岩组织结构及矿物成分稍有改变,岩屑颗粒以粉砂为主,砂砾岩类含较多的砾石与卵石,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常含铁质,局部含硅质,岩石的坚硬程度常与胶结物成分有关,以泥质胶结为主的岩石,胶结力稍差,岩芯较软,锤击声哑,浸水易软化,日晒易碎裂,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R不大于5MPa,属极软岩;胶结物中富含铁质的岩石,岩芯较完整,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较脆,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R多大于5MPa,属软岩;局部地段胶结物中富含铁质与硅质,尤其是部分中风化砂砾岩,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R大于15MPa,属较软岩。
中风化岩常有较大的层面埋深,当强风化岩较薄或缺失时,可做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埋深不大地段可做人工挖孔桩桩端持力层,根据地区经验,人工挖孔桩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极软岩类(天然状态单轴抗压强度
R≤5MPa)2000~2500kPa、软岩类(5<R≤15MPa)2500~3000kPa、较软岩类(15<R≤30MPa)取3000kPa。
泥岩岩土勘察报告1. 简介本文是对泥岩岩土进行勘察的报告。
泥岩是由于长时间的沉积、压实和水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沉积岩石。
泥岩的岩石性质和工程特性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通过实地勘察和实验室测试,对泥岩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泥岩的物理性质2.1 颜色和结构泥岩呈灰黄色,质地细腻。
在实地勘察中观察到,泥岩的结构呈层状,并有较明显的层理。
这种结构特征可能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密度和孔隙率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泥岩的密度为2.3 g/cm³,孔隙率为10%。
泥岩的密度较大,孔隙率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 泥岩的力学性质3.1 抗压强度通过压缩试验,得到泥岩的抗压强度为30 MPa。
泥岩的抗压强度较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3.2 剪切强度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泥岩的剪切强度为20 MPa。
泥岩在剪切力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抗剪能力。
3.3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泥岩的重要力学参数之一。
实验测得泥岩的弹性模量为10 GPa,表明泥岩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弹性。
4. 泥岩的水文地质特征4.1 吸水性能通过吸水试验,测试得到泥岩的吸水率为0.1 cm/min。
泥岩的吸水性能较低,表明其对渗水具有一定的障水能力。
4.2 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评价岩石渗透性的重要指标。
实验测得泥岩的渗透系数为10^-7cm/s,表明泥岩的渗透性较小。
5. 结论根据对泥岩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泥岩的颜色为灰黄色,质地细腻,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泥岩的密度较大,孔隙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泥岩的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剪能力。
4.泥岩的弹性模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弹性。
5.泥岩的吸水性能较低,对渗水具有一定的障水能力。
6.泥岩的渗透系数较小,渗透性较弱。
综上所述,泥岩具有较好的工程性质,适合作为基础工程和地下工程的岩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