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20XX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和答案(附范文两篇)课程代码:04729【作文题附带两篇范文】【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出处和评分标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来证明后唐庄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B.演绎C.类比D.对比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2.下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A.然弭谤莫如自修,入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B.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C.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D.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伊尹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64.在《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A.知耻重义B.爱逞匹夫之勇C.宁死不辱D.缺乏反省意识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75.《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与“长人者”形成类比的人物是【】A.他植者B.长安富豪人C.郭橐驼D.问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8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A.强国的信心B.“夷夏有别”的观念C.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D.民族交融的愿望正确答案:B(1分)教材P817.下列《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扣舷而歌之C.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D.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48.下列《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A.枣树B.蝴蝶C.蜜蜂D.小青虫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59.《香市》使用了反衬手法来表明当前香市的冷落,能体现这一手法的句子是【】A.我幼时缩减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C.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D.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0910.《纪念傅雷》一文记叙了作者与傅雷的两次争执,争执的内容是【】A.家教方法B.学术问题C.生活琐事D.处世原则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1911.《都江堰》一文中说:“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的魅力”指的是【】A.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B.雍容大度的聚会C.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D.化作许多闪亮亮的河渠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312.《我与地坛》中反复提到“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条路”的含义是【】A.平安幸福B.成为作家C.守护地坛D.治愈疾病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4313.《湘夫人》出自屈原的【】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914.《秋兴八首》(其一)中,通过听觉意象烘染心情落寞惆怅的一联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315.《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一句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A.小玉B.双成C.陈皇后D.赵飞燕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8016.下列写到飞鸟的诗句中,象征边民逃难的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谓兮木上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8417.《雨巷》中,象征等待、希望和追求的意象是【】A.寂寥的雨巷B.默默彳亍C.颓圮的篱墙D.雨的哀曲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0818.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A.一座荒林B.城堡的废墟C.一块云朵D.一所小草棚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519.下列《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A.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B.个子大,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C.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D.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020.就全文而言,《哦,香雪》中写香雪在中学被同学再三盘问的情节所运用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插叙D.补叙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5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查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查秋毫D. 明查秋毫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A. 王勃《滕王阁序》B. 李白《将进酒》C. 杜甫《登高》D. 苏轼《赤壁赋》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的是()。
A. 桃树和李树B. 教育者C. 学生D. 桃李的果实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他像风一样跑得快。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跑得快,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快,风一样。
答案:A6.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
A. 李白《静夜思》B. 张九龄《望月怀远》C. 杜甫《月夜忆舍弟》D.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B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C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形容()。
A. 登山B. 读书C. 写作D. 作画答案:A9. “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
A.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B. 李白《将进酒》C. 杜甫《春望》D.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A10. 下列成语中,表示做事不彻底的是()。
A. 半途而废B. 功败垂成C. 功成身退D. 功亏一篑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__。
答案:屈原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________》。
答案:游山西村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________》。
答案:步出夏门行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名句,其中“渠”指的是________。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外来语的是()A. 沙发B. 苹果C. 电脑D. 火车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4.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雅”指的是()A. 民间歌谣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地方民歌5.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文学家的文学观点?()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聪明了就不会有朋友B.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挑剔了就不会有伙伴C.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苛刻了就不会有朋友D. 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太精明了就不会有伙伴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C. 清泉石上流D. 孤帆远影碧空尽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晴朗的天空D. 珍贵的玉石10.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鲁迅的散文集?()A. 《朝花夕拾》B. 《呐喊》C. 《边城》D. 《女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______”、“颂”三部分。
1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其中“西林”指的是______。
14.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面总分:7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题量:35题一、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1.《寡人之予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为什么“王好战”B.如何使“民加多’C.不可以“违农时”D.必须要“谨庠序”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下列《咬文嚼字》所提到的戏剧、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从而“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这个人物形象是()A.婵娟B.石秀C.杨雄D.茗烟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吃饭》语句中,作者据以生发议论,进而抨击和嘲讽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是()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B.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C.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D.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盂尝君到薛地收债,却尽烧其券,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勇于变革B.不甘屈居人下C.无为而治D.注重民心向背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张中丞传后叙》。
写南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夸张B.铺垫C..衬托D.对比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的根本目的是。
()A.批评长人者政令繁苛B.阐发养民治国思想C.说明种树的正确方法D.赞叹郭橐驼的技艺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下列《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武灵王的言语中,表达了他坚持变革的勇气和决心的是()A.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B.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C.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D.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下列《秋夜》意象中,表现出色厉内荏特征的是()A.天空B.恶鸟C.小青虫D.小粉红花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爱尔克的灯光》的主要写作特点是()A.文字筒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B.融叙事、写景、记人、抒情予一体,善于铺陈,物象层出C.笔墨客观冷静,写人鲜明生动,剪裁得当,层次井然D.熔叙事、抒情、议论予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下列《纪念傅雷》提到的事件中,让作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傅雷”的是()A.谈翻译技术B.傅雷夫妇的逝世C.论绘画艺D.傅雷家书集出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哭小弟》中引用了小弟的诗:“圆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作品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
A.《春望》B.《饮酒》C.《登金陵凤凰台》D.《滕王阁序》答案:A2. 《红楼梦》中,被称为“凤辣子”的人物是()。
A.贾宝玉B.林黛玉C.王熙凤D.薛宝钗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散文集()。
A.《朝花夕拾》B.《呐喊》C.《野草》D.《故事新编》答案:B4. 《哈姆雷特》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莎士比亚B.歌德C.雨果D.托尔斯泰答案:A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答案:A6. 《百年孤独》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加西亚·马尔克斯B.海明威C.福克纳D.卡夫卡答案:A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
A.《水调歌头》B.《念奴娇·赤壁怀古》C.《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定风波》答案:A8.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海明威B.杰克·伦敦C.马克·吐温D.欧·亨利答案:A9. 《巴黎圣母院》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雨果B.巴尔扎克C.司汤达D.福楼拜答案:A10. 《边城》是哪位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A.沈从文B.老舍C.巴金D.茅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______首诗歌。
答案:30512.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______。
答案:司马迁13. 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14.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______的代表作。
答案:但丁15.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雨果16.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吴敬梓17.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18.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的______。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将进酒》B.《关雎》C.《滕王阁序》D.《岳阳楼记》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静夜思》B.《水调歌头》C.《念奴娇·赤壁怀古》D.《春望》答案:B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答案:C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子夜》答案:D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游山西村》?A. 李白B. 杜甫C. 陆游D. 王之涣答案:C10.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A. 茅盾B. 巴金C. 老舍D. 鲁迅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答案:宋江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__。
答案:唐僧4.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________、蜀汉、东吴。
答案:魏国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6.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永不丢失,永远记得7.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一」11.《吃饭》中,下面属于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有A.吃饭有时很像结婚B.一碗好菜仿佛一只乐曲C.舌头拣精拣肥D.做宰相比为“和羹调鼎”E.治国如烹小鲜12.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演讲词中,爱因斯坦阐述了自己的A.人生理念B.政治理想C.宗教感情D.娱乐方式E.生活爱好13.《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三次而歌的原因是A.食无鱼B.无家C.食无肉D.出无车E.不能养家14.在《垓下之围》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A.霸王别姬B.乌江自刎C.东城快战D.败走彭城E.放逐义帝1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用以阐明道理的途径和方法有A.抒情形式B.描写方式C.象征手法D.类比方法E.对比手法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二」11. 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选项C属于拟人修辞手法,其余为比喻手法。
12.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文中作者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人生理念、政治理想、宗教感情,所以答案选ABC。
13. 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冯谖三次而歌的原因是:食无鱼,出无车,不能养家。
选项B错误,选项D教材没有提到。
14. 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描写的三个场面是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15. 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对比来说理,答案为DE。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篇三」20xx大学语文自考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1.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使用的手法是A.象征法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先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这里使用的写作手法是A.烘托铺垫B.托物言志C.先抑后扬D.先扬后抑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是指A.研究高深学问B.教育青年志士C.研究西方学问D.做官致富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冯谖客孟尝君》中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的特点是()。
A.一波三折B.抑扬交错C.前后呼应D.倒叙方式2.《垓下之围》中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无可奈何B.勇猛无比C.宁死不屈D.知耻重义3.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的原因是()。
A.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B.南霁云想显示箭法高超C.上面藏有敌军将领D.当时正在比试射箭4.《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B.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D.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6.《前赤壁赋》所继承并发展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A.借景抒情B.通篇押韵C.夹叙夹议D.主客对话7.《先妣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叙事B.抒情C.说明D.议论8.《马伶传》中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9.《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
A.《陶庵梦忆》B.《西湖梦寻》C.《壮悔堂文集》D.《石匮书》10.《秋夜》中,象征着抗击黑暗的勇士的意象是()。
A.夜的天空B.枣树C.小粉红花D.小青虫11.散文《香市》表述中心思想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通过()。
A.香市今昔盛衰对比B.新旧农民的对比C.香市今昔盛衰类比D.新旧农民的类比12.《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
A.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B.对故居的留恋C.生活的悲剧、希望的破灭D.对理想的追求13.《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自考大学语文的试题及答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不正确的是:A. 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结果一事无成。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针见血。
C. 他真是个老马识途,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成绩也优秀。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三个小时。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树绿了,秋天的果实熟了。
B.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C.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还很有创造力。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B.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工作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C. 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D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B.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C. 我们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亮静静地挂在天边。
C. 溪水潺潺地流过小桥。
D. 所有选项都是。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所有选项都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资料(答案仅供参考)年级:层次:专业:学号:姓名: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宋玉《九辩》中的名句。
(错)2、《氓》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早的一首爱情诗。
(错)3、《诗经》产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 )A.黄河流域B.汉水流域C.长江流域D.太湖地区4、李白最擅长的诗体是乐府和歌行,杜甫最有创造性的诗体是七律。
(对)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出自唐代(D )。
A.宋之问《渡汉江》B.杨炯《从军行》C.高适《燕歌行》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荀子》和《韩非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为成熟的论说文代表。
(对)7、唐代新乐府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__D____。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8、《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政治主张、争斗方略。
(对)9、《诗经》根据题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错)10、下列作品中属于法家著作的是(C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11、《蜀道难》、《行路难》是李白乐府诗的代表作。
(对)12、《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者和最优秀的作家是(B )。
A.庄周B.屈原C.宋玉D.景差13、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C )。
A.沉郁顿挫B.旷达飘逸C.诗中有画D.慷慨雄壮14、《卫风•氓》是《诗经》中著名的。
(B )A、田园诗B、弃妇诗C、战争诗D、史诗15、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 D )A、《国语》B、《战国策》C、《春秋》D、《左传》16、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C )、孟浩然。
A.李白B.杜甫C.王维D.岑参17、《世说新语》是杂记体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错)18、《战国策》西汉末年由(C )重新编排整理并命名。
A.司马迁B.班固C.刘向D.陈寿19、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他创造的抒情叙事诗的代表作。
(对)20、《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D)首。
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冯谖客孟尝君》中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的特点是()。
A.一波三折B.抑扬交错C.前后呼应D.倒叙方式2.《垓下之围》中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无可奈何B.勇猛无比C.宁死不屈D.知耻重义3.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的原因是()。
A.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B.南霁云想显示箭法高超C.上面藏有敌军将领D.当时正在比试射箭4.《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B.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D.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6.《前赤壁赋》所继承并发展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A.借景抒情B.通篇押韵C.夹叙夹议D.主客对话7.《先妣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叙事B.抒情C.说明D.议论8.《马伶传》中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9.《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
A.《陶庵梦忆》B.《西湖梦寻》C.《壮悔堂文集》D.《石匮书》10.《秋夜》中,象征着抗击黑暗的勇士的意象是()。
A.夜的天空B.枣树C.小粉红花D.小青虫11.散文《香市》表述中心思想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通过()。
A.香市今昔盛衰对比B.新旧农民的对比C.香市今昔盛衰类比D.新旧农民的类比12.《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
A.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B.对故居的留恋C.生活的悲剧、希望的破灭D.对理想的追求13.《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A.教子成功B.精于翻译C.工于鉴赏D.性格刚直14.《哭小弟》中“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对偶B.对偶、反诘C.反诘、排比D.对比、反诘15.《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三部分的内容是()。
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16.散文《都江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A.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B.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C.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D.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17.《我与地坛》中的语句“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衬托B.类比C.夸张D.对比18.《蚂蚁大战》一文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手法是()。
A.拟人化手法B.类比象征C.场面描写D.精彩议论19.下列文章中,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
A.《前赤壁赋》B.《马伶传》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都江堰》20.下列文章中,富于象征意味和思辨色彩的是()。
A.《纪念傅雷》B.《香市》C.《哭小弟》D.《都江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有关《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对话,说法正确的有()。
C.作者把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D.“主”终于说服“客”E.“客”终于说服“主”22.下列作品中为唐代作家所作的有()。
A.《种树郭橐驼传》B.《赵武灵王胡服骑射》C.《五代史伶官传序》D.《马伶传》E.《张中丞传后叙》23.《爱尔克的灯光》的抒情方式有()。
A.在记叙中抒情B.在议论中抒情C.在夹叙夹议中抒情D.直抒胸臆E.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24.散文《纪念傅雷》中,有关“怒”的说法正确的有()。
A.第一“怒”在昆明,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B.第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C.第三“怒”是不堪凌辱,导致轻生D.第三“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E.第四“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25.《西湖七月半》中“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比拟C.借代D.排比E.层递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孟尝君客我客我:2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纵:王我:28.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说者:29.根拳而土易拳:土易:30.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负:3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客:32.周氏家有羊狗之痾羊狗之痾:33.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肆:34.吾辈始舣舟近岸舣舟: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泪下如绠: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A.解释“矫命”一词的概念。
B.简述冯谖要把债券全部烧掉的原因。
C.这段文字体现出的政治思想是什么?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59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A.请通过这段文字概括出南霁云的性格特征。
B.除慷慨陈词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C.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38.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A.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B.这段文字整体上是什么描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C.马伶“易衣遁”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39.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
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未了。
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A.小粉红花“梦见春的到来”有什么含义?B.“小粉红花”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C.这段文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杀我应该走的路。
A.这段文字选自哪一篇文章?作者是谁?B.文中“我的心灵的灯”象征什么?C.文中“爱尔克的灯”象征什么?五、作文题(30分)41.请以“《我与地坛》读后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读后感。
自考《大学语文》期中检测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D 3.A 4.C 5.B 6.D 7.A 8.B 9.A 10.B11.A 12.C 13.D 14.B 15.B 16.A 17.B 18.B 19.B 2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D 22.AE 23.ABCDE 24.ABCD 25.AD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客我:以客待我,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
27.纵:即使。
王我:拥护我为王。
28.说者:指发议论的人。
29.拳:屈曲,不舒展。
土易:指换上了新土。
30.负:依仗。
31.属客:劝客人饮酒。
32.羊狗之痾:由羊、狗等家畜传染的疾病。
33.肆:店铺。
这里指演戏的场所。
34.舣舟:使船靠岸。
35.泪下如绠:形容眼泪之多。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冯谖客孟尝君》。
A.“矫命”是指冯谖假借盂尝君的指令。
B.烧债券是为孟尝君“市义”,即彰扬恩德、收买民心。
C.所体现的政治思想:以民为本。
37.《张中丞传后叙》。
A.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B.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主要细节有二:一是抽刀断指,二是射矢明志。
C.除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了侧面描写。
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二是用南霁云抽JJ断指后“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托;三是用汴、徐二姍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
38.《马伶传》。
A.描述马伶与李伶第一次技艺较量的情景。
B.整体上属场面描写。
采用的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通过坐客的“西顾而叹”、“大呼命酒”、“移坐更进”、“酋不复东”等情景描写,从侧面来烘托马伶的惨败局面。
C.马伶“易衣遁”是正面行为描述,表现马伶耻为人下的倔强性格。
39.《秋夜》。
A.弱者虽然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
B.描写手法:比拟、象征。
C.作者对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40.A.选自《爱尔克的灯光》。
作者是巴金。
B.“我的心灵的灯”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C.“爱尔克的灯”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五、作文题(30分)41.(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