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20
河南省许昌市蒋李集镇第一高级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几座古墓中分别发现如下的随葬品,你认为距今最晚的可能是( )A. 精美的青铜礼器B. 珐琅彩瓷C.波斯图案的丝织品D.定窑的白瓷参考答案:B略2.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参考答案:A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 公元222年,(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下诏曰“今之计、孝,古之贡士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
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
”,这一选官政策A.标志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正式创立B.为此后北方实现统一创造条件C.体现了“唯才是举”的重才思想D.为以后科举制度的实行奠定了基础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文帝任用能人异士,没有严格的要求,为魏国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为北方实现统一创造了人才条件,故选择B选项;九品中正制于220年就已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是魏文帝广招人才,为统一北方创造条件,“唯才是举”思想与主旨不符,故排除C选项;结合所学,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与材料“到皆试用”不符,故排除D选项。
2020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2.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本题选择C项正确。
河南省许昌市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B.“近代工业的起步”C.“实业救国的浪潮”D.“民族工业的春天”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开平矿务局、……陈联泰机器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属于“近代工业的起步”,故B正确。
“清王朝自救运动”只符合洋务派企业,故A排除。
“实业救国的浪潮”,只符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排除。
“民族工业的春天”,只符合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工业的起步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
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在区域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B.组织成员都是主权国家C.美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参考答案:B解析:结合选项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均是主权国家。
亚太经合组织则包含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经济体,不完全是主权国家。
B项不属于二者的相同之处。
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本概念的把握。
3.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D4. 严复在评价近代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
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没矣。
”这战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参考答案:C以“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之海军”等信息可以得出,这个战役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A指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D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排除ABD。
河南省名校2020年高一(下)历史期末统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耕地总面积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B.国内外战争破坏农业生产C.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D.集体化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远远落后于美国,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工业无关,排除A项。
B项史实错误,且与题干无关,排除。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农业机械化的对比,无法推断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一决定A.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B.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可以分析出,当时这一决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对立的观念,故B项正确;AD项是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是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排除。
3.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德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
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由激进派领导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许昌济源平顶山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本试卷共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空间概念,《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
根据材料可知A.中国古代早期政权具有神秘色彩B.分封制下周天子实现了对领土的直接控制C.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观念由来已久D.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天人合一”的思想2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B.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与创新C.董仲舒的学说有利于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D.董仲舒宣扬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26.某史学家在介绍明朝的政治制度时说“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与大臣见面,不批奏折”,并且进一步指出“明朝的特点与其说是集权,不如说是分权,是中央决策群体的扩大、行政权的进一步增大和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似平是形成了一个可以没有皇帝的政务运行系统”。
材料意在说明A.明朝时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B.明朝政治制度的革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革并未使君主专制加强D.明朝中央决策机制的制度化、程式化特点27.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第三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随着19世纪的推进,公司的规模也在扩大,为了更加全面地控制市场(横向联合)或者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纵向联合),大型的工业联合体组成。
”这一“联合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与掠夺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为了更加全面地控制市场(横向联合)或者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纵向联合),大型的工业联合体组成”,可知这是指垄断组织的出现,这根本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必然结果,D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及材料信息;B项同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没有垄断的产生,C项错误。
故选D。
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须浚(获取)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业”的口号,这表明A. 洋务派还停留在只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层面B. 洋务派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解决政治制度问题C. 洋务派已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D. 洋务派不主张向西方学习参考答案:C略3.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在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化,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参考答案:B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家族控制明显比重下降,经理控制明显增加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企业管理上的变化,经分析属于经营者革命。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 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重要的程序。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参考答案:D2. 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消失的旧时光1943,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选项中,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恋爱青年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B.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影院播放的电影C.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D.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京可以乘地铁。
参考答案:D1943年的上海还没有地铁,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43年的上海已经有咖啡馆、西餐厅,所以恋爱青年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是可能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申报》、电影院播放的电影是符合事实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欧美风格的新房、西服、婚纱等均也是符合事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正确的是① 列强的商品倾销冲击了小农经济②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③ 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已经出现④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参考答案: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本题易用排除法。
本题考查了近代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其中中国自然经济是受到列强入侵逐渐解体的。
4. “省”的本来含义是官署。
2019-2020学年河南省许昌市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B.《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C.《南京条约》附约领事裁判权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参考答案:B【详解】“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说明列强侵华方式开始进行资本输出,应该是《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是商品输出。
C项涉及的是司法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D项涉及的是统治中国方式改变的问题。
2. 汉武帝统治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征收地方赋税 B.管理地方行政 C.监察地方政治D.掌管地方军事参考答案:C3. “全国分十三个调查区,每一区派一个刺史,平均每一刺史的调查区域,不会超过九个郡。
……地方实际行政责任,是由太守负责的。
政府派刺史来调查,不过当一个耳目。
”该材料反映出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处理地方行政B.监察地方事务C.掌管地方军事D.负责地方治安参考答案:B4. 伯利克里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核心B.主张私生活的自由和宽容C.民主与法治相结合D.在公家事务中不反对人治参考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A.削弱氏族贵族势力B.设立五百人会议C.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参考答案:C【详解】“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是梭伦改革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废除血缘部落,划分地域部落,削弱氏族贵族势力,ABD都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某某省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仅能生产大量兵车,而且能制造大量用于交通运输及载货的商用车辆,不少国家建有大规模的造船场,更能够建造载重量极大的专业运输商船。
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2.“物勒工名”制度是指将器物制造者、监造者、制造机构等信息刻在器物上。
汉代的主要勒名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据此判断,这一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地区或“钱货无所周流”,或“悉以绢为货”,“杂以谷帛交易”。
到唐朝时,已是“虽私家用度,亦非钱不行”。
唐代这一现象4.右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的一幅插图。
图中装置的用途是5.下表是明代中后期某某与铜钱比价变化表。
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6.1492年8月2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签发的护照和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远航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启航,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
这次航行7.19世纪英国在工厂中操作机器进行劳动的工人阶层,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孕育而生,成为新的具有主导力量的角色之一。
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剥离出来,工匠的经济地位以及社会地位被工厂的工人所取代。
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8.瓦特改良的60马力蒸汽机,每天工作8小时,一年的花费仅为同一时间内养一匹马费用的五分之一,即蒸汽机是马匹工作效率的300倍。
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进入煤矿、铁矿、纺织、冶金、机械等各种新兴行业,在世界X围内掀起一场工业大革命。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9.1914年,在世界资本输出额中,英、法、德三国分别为43%、20%、13%;比利时、瑞士和荷兰共占12%;美国占7%,其他国家和地区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