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7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考试试题1-5ABADB 6-10BCAAB 11-15CDCAB填空11预测12负强化13先快后慢,14顺序性15情感成份16马斯洛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17有效自编测验特征信度、效度、区分度18消极的课19心理评估两种模式,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名词解释21皮格。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他借助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的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22、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3、元认知:所谓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24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有班杜拉提出。
25、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具有三个要素:1、具体目标2、产生条件3行为标准。
简答26、广义学习特点广义学习是指任何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特点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的。
3学习是有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27合理分析策略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对大多数人而言,分散复习由于集中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诵读。
28学习策略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须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友规则和技能构成。
29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第一章单项选择题20064. 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P9)A 1903年B 1913年C 1914年D 1900年2007年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C )(P3)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20081.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A )(P9)A.1903年,芙围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应用20093、在教育中,老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 B )(P8)A、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B、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C、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素质D、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效果二、填空题20041、1903年,关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P 9)200513.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P9)200618.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P3)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P4)20071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是两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9)200816.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3)200916、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2007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心理学将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叫做()A.心理过程B.心理发展C.心理活动D.心理状态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指()A.学习策略B.学习动机C.学习准备D.学习迁移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被称为()A.尝试-错误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社会学习论D.认知-结构学习论4、下列技能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弹琴技能B.记忆技能C.体操技能D.游泳技能5、态度的结构不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A.主观评价B.客观结果C.情绪体验D.成败经验7、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是()A.儿童多动综合症B.学习困难综合症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经验B.策略C.动机D.结果9、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A.价值判断的过程B.情感判断的过程C.效能判断的过程D.态度判断的过程10、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社会性认知与()A.社会性体验B.社会性评价C.社会性交往D.社会性适应11、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行为D.道德价值12、心理学上将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叫做()A.元认知B.元逻辑C.元分析D.元策略13、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A、关注自我B.关注教法C.关注学生D.关注社会14、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能力与教学效果直接存在( )A.较低的相关B.较高的向关C.零相关D.中度相关15、学习中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属于()A.学习迁移B.学习目标C.学习需要D.学习效果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测验真题————————————————————————————————作者:————————————————————————————————日期:200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
答: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答:(1)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2)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
区别:(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答:(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进入了(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2.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这样的教师处在(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3.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多维与可逆的思维达到去自我中心的儿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茼运算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4.加涅将使用符号与环镜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5.在试误学习中,任何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逐渐减少,这是桑代克学习基本规律中的( )A.效果率B.练习率C.准备率D.习得率6.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奖励或为避免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称为( )A.内部动机B.高尚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8.儿童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再学习“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9.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阶段的任务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0.知识属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 )的目标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情意领域11.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重要标志是( )A.形成群体规范B.竞争与合作的倾向C.集体活动的数量D.群体凝聚力12.学习了汉语拼音会影响英文音栎的学习,这是( )的现象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逆向迁移13.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4.在归冈理论中,属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足(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15.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验主观动机,这样的儿童处在道德发展的(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和意义学习。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小学类)试卷一、选择题(共20水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已经比较完备,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课程。
A.西周B.春秋战目C.夏代D.隋唐2、先秦时期,墨家与( )并称为显学A.道家B.名家C.法家D.儒家3、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每一个阶段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A.5-11B. 5-12C. 6-12D. 7—134、下列思想家中,在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持有内发论的学者是( )A.华生B.荀子C.孟子D.洛克5、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 )确认了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无歧视儿童等基本原因,并将之视为改善儿童政策,处理儿童问题的基本要求。
A.《儿童国际宣言》B.《儿童权利公约》C.《世界人权宣言》D.《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国际公约》6、师生关系的内涵是复杂的,它包含着许多方面,从道德学习到道德成长的意义上说,师生关系一般被理解为( )A.相互促进关系B.权威一服从关系C.道德授受关系D.服从一定向关系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If乍为教育科学的重要提倡者A.博比特B.斯宾塞C.泰勒D.杜威8、根据我们义务教育谋程计划的规定,目前我国小学共开设( )门课程。
A.七B.八C.九D.十9、( )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A.德育B.上课C.教学D.课外活动1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虿下雨酉雨两主,这是一秆丽药‘醑蠹趸提炼的认同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中( )的特点。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教育性C.认识的交往性D.有领导的认同11、( )是把两个年级的儿童放在列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老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小组教学法D.复式教学12、反映一个测验达到测验H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的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3、下列关于我国小学德育构成的诸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部分B.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环保教育4个部分C.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环保教育三个部分D.我国小学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4个部分14、( )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测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A.小学德育内容B.小学德育过程C.小学德育目标D.小学德育评价15、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15分1、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数一初创时期发生的时间是()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D、计算机辅助教学(CA T)的研究与应用2、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加涅学习阶层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映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马斯洛B、班杜拉C、加涅D、阿特金森5、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量分为(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6、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数一操作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记忆技能D、运动技能7、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A、无结构问题B、有结构问题C、界定含糊问题D、情景不清问题8、根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信念9、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是()A、学校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10、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1、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观有关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映。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师资格考试网更新:2012-1-9 编辑:cherry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A.引导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A.尝试一错误说B.闻一见一知一行C.顿悟学习D.认知结构的改变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的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5.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A.句子B.词语C.言语命题D.图式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杜威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
A.追求利益的动机B.避免失败的动机C.避免困难的动机D.追求刺激的动机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o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B.人生经历不同C.个性品质不同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A.习性结合B.教学相关C.触类旁通D.不愤不启11.观察法的实施背景是(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使1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重新学习B.复习C.复述D.注意13.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一依存理论D.动机遗忘理论14.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A.表扬B.惩罚C.理解D.强化15.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 。
A)教育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个案实验法2.[单选题]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3.[单选题]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 )。
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D)他人支持策略4.[单选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 ) 。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C)提出假设阶段D)验证假设阶段5.[单选题]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的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 )A)认知失调B)功能固着C)态度定势D)情感障碍6.[单选题]在西方,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 。
A)梅伊曼B)桑代克C)推孟D)贾德7.[单选题]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 。
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8.[单选题]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埃里克森D)班杜拉9.[单选题]“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极化D)从众10.[单选题]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
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书山有路勤为径11.[单选题]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 )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12.[单选题]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 )。
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进入了( )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2.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这样的教师处在(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长阶段3.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有多维与可逆的思维达到去自我中心的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茼运算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4.加涅将使用符号与环镜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5.在试误学习中,任何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逐渐减少,这是桑代克学习基本规律中的( )A.效果率B.练习率C.准备率D.习得率6.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奖励或为避免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称为( )A.内部动机B.高尚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8.儿童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再学习“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9.形成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阶段的任务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0.知识属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 )的目标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情意领域11.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重要标志是( )A.形成群体规范B.竞争与合作的倾向C.集体活动的数量D.群体凝聚力12.学习了汉语拼音会影响英文音栎的学习,这是( )的现象A.正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逆向迁移13.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是(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4.在归冈理论中,属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足(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15.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验主观动机,这样的儿童处在道德发展的( )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和意义学习。
17.自我实现需要做为一种最高级需要,包括认知,__________和创造的需要。
18.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__________19.遗忘的发展规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__________,呈负加速型20.问题的成分包括曰标,__________和障碍。
21.课堂纪律的类型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纪律,__________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22.迁移广泛存在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__________的学习中。
23.心理评估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疾病模式,另一种是__________。
24.态度由三个成分组成,认知成分,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25.班杜拉认为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__________P52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变式27.学习准备28.课堂气氛29.信度30.行为目标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032.如何理解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公式P19733.学习策略有哪几个特征,34.创造性与智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735.与操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有哪三个特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请直观方式各自的特点并简单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37.请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小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38.请谈谈教师在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中运用的奖励与惩罚策略一、填空题1、A2、A3、C4、B5、B6、C7、C8、B9、B 10、A 11、D 12、B 13、C 14、A 15、B二、填空题16、机械学习17、审美18、命题学习19、先快先慢20、结合条件21、任务促成的纪律22态度23、健康模式24、情感成分25、自我强化三、名词解释26、P80 27、P14 28、P173 29、P185 30、P157四、简答题31、P80 32、P196-197 33、P97 34、P118 35、P89五、论述题36、P74-78 37、P49-50 38、P1392010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
A.定向性B.币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2、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 )。
A.联想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预测过程3、在动机理论中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 )。
A.条件反射B.个性差异C.自我意识D.认知结构5、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6、数学的学习有利于统计学的学习,这种现象被称为( )。
A.正迁移B.负迁移C.反馈D.干扰7、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 )。
A.独创性越高B.结构性越高C.流畅越高D.可逆性越高8、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是( )。
A.提问B.做笔记C.语义联想D.划线9、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 )。
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10、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态度的( )。
A.情感成分B.认知成分C.行为成分D.理智成分11、以下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目标是( )。
A.知识B.反应C.+模仿D.操作12、多动症儿童行为是主要特征是( )。
A.诵读困难B.注意力不集中C.讨厌学习 D交往困难13、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客观结果的( )。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C.主观臆想D.测验测量1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A.教学媒体B.学习情境C.课堂纪律D.师生关系15、把大量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6、____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17、桑代克”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练习律和准备律。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其中,要求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是____内驱力.19、由于反映活动尝试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理性知识两种.20、元认知策略包括、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21、对智力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表明,低智商不可能具有____.22、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的反应的____.23、按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人格测驻和神经心理测验,其中智力测验属于____.24、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____服务的.25、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有形成性评价和____之分.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认知风格27、意义学习28、学习动机30、心智技能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32、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33、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34、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5、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论述教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做法。
37、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8、论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D)5、(B)6、(A)7、(C)8、(D)9、(D)10、(A)11、(A)12、(B)13、(B)14、(C)15、(D)二、填空题16、学习准备17、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8、认知19感性20、计划21、高创造性22、倾向性23、认知测验24、特定教学25、总结性评价三、名词解释26、p23 27、p41 28、p44 29、p109 30、p89四、简答题31、P17-p18 32、P90-p92 33、P145 34、P79-p81 35、P182五、论述题36、P114-p116 37、P76-p78 38、P147-p1482009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学习内容B.学生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学龄初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又称()A.童年期C.少年期D.幼儿期3、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这现象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4、动机会促使人们产生某种活动,这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B.强化功能C.适应功能D.激活功能5、加涅把学习分为八类,其中“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是()P31A.刺激-反应学习B.规则或原理学习C.言语联结学习D.信号学习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研究成果绘制成曲线,即()A.遗忘曲线B.动机曲线C.迁移曲线D.练习曲线7、需要层次论指出,认定最高级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的需要8、教育心理学中将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A.合作学习B.功能固着C.检验假设D.问题解决9、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P100A.时间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学习环境管理策略10、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P140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B.自我调控能力C.强烈要求获得成功D.自我接纳11、某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创造性思维的()A.灵活性B.流畅性C.独创性D.适应性12、提出掌握学习概念的教育心理学家是()P168A.落实塔尔B.布鲁姆C.科尔伯格D.费罗伊德13、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其中B是指()P151A.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B.个体遇到的事件C.个体对事件的信念D.个体的行为14、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与教学效果存在着()A.较高的相关B.较低的相关C.零相关D.无法确定其关系15、测验的可靠性即()A.难度B.广度C.区分度D.信度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是_________P2017、根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_________P27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技能的分类中,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_______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