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16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机读卡上,不采用机读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的空格内;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需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秦代调动地方军队须以虎符为信。
图1阳陵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该铜制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①君主专制主义②小篆书法艺术③民族关系和谐④冶金铸造水平高超A.①②③ B.②③④图1 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A.公元前3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14世纪D.公元17世纪晚期5. 读图2,判断该图所处的时代,下列事件与这一时代最接近的是A. 丝织业兴起B. 规定商人入市籍C. 出现铁犁牛耕D. 推行均田制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襄阳市2017-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调研统一考试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二十世纪80.90年代,除了迟子建、铁凝等少数几个女作家外,乡村几乎是女性写作的盲点。
这一状况的改变始于世纪之交——女作家们日益介入乡土叙事,作品渐渐漫衍成潮,迄今为止,作品总数不下百部,许多颇具影响,如王安忆《富萍》、铁凝《笨花》、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方方《奔跑的火光》、严歌苓《第九个寡妇》、梁鸿的梁庄系列……显然,女性乡土叙事不仅是新世纪女性文学的重镇,也是新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成为一股具有崭新特质的创作潮流。
②事实上,并不存在一种同质性的乡土经验,经验会因为经验主体、表述主体种种身份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色彩,性别身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身份变量。
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贡献在于传达出一脉女性的乡土经验。
尽管这样的女性乡土经验在“五四”以来的乡土叙事传统中其实并不缺乏,但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改写。
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以整体性的阵容“浮出乡土地表”,其文学史、文化史意义不容忽视。
③进入21世纪后,乡土文学的概念、边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民工的形象成为最重要的农民形象,相对应,“打工妹”形象也成为最重要的乡村女性形象。
因此,“打工妹叙事”就成了女性乡土叙事介入当下乡土中国的一个重要支点。
“打工妹叙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发迹传奇或沦落故事,也远非解放/禁锢、进步/落后、文明/愚昧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二元对立范畴所能覆盖得了的。
湖北省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17年7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43分1-4、7、10-12、17-19每小题3分;8题5分,C项3分、D项2分,14题5分D 项2分,E项3分)1.C (“只要……就……”的表述过于绝对)2.D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对,“工匠精神”是对戏曲精湛技艺的追求与雕琢的精神)3.A (“完美的塑造人物”应“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并融入情感与体验去塑造人物”)4.B(“插叙”错)5.①细心敏锐。
调查工作陷入僵局时,张书记敏锐地捕捉到廉政奇石展厅这一线索,找到突破口。
②廉洁正直。
三年前拒收费老板的贿赂,说明张书记是一个廉洁正直的好干部。
③智慧沉稳。
张书记看到名为“岁寒三友”的石头后,不露声色地试探马局长。
(共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6.①从情节运行的角度: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结尾让调查工作柳暗花明,印证了马局长的贪腐行为,表现了张书记的廉洁自律。
③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结尾将一正一反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反腐倡廉这一主题。
(共6分,每点2分。
答“心思缜密”也可给分,大意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7.A (“农家乐、民宿就在临安兴起”错,原文是“农家乐就在临安兴起”)8.C D (C 强加因果,原文是“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希望游客大扩展、高增长可以理解”,而非“应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D 无中生有)9.①游客过多,扰乱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②抬高房价、物价,增加人民生活负担;③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④引发生态变异、气候变化。
(共4分,每点1分)10.C11.B (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12.A(“连他的佣人都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错,“佣人”是他父辈时的。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联考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年的头场大雪就这么纷纷扬扬地下着,我俩踏着碎琼乱玉....,走走停停,拍了很多雪景图,也留下了不少快乐的心情。
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时常谈及从前的科研工作,条件异常艰辛,以致冬日里席不暇暖....。
③俺王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两位大人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④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严歌苓再次走进人们视线。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二十出头的严歌苓就凭借电影文学剧本《无词的歌》声名鹊起....…⑤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⑥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也要望其项背....。
A. ①④⑤B. ②⑤⑥C. ③⑤⑥D. ②④⑤【答案】B【解析】①碎琼乱玉:指雪花在,正确。
②席不暇暖:形容事务繁忙。
此处指天冷,望文生义。
③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恩。
正确。
④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正确。
⑤芝兰玉树:用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
此处用错范畴,不用来形容人的长相。
⑥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不合语境。
故选:B。
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贫困群众既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更是脱贫攻坚的对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社会给人两个相互矛盾的印象:一方面,它十分注重平等;另一方面,它又十分注重纲常伦理,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不过,无论如何解释这种印象,它至少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时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差异两个问题。
在西方由正义原则加以处理的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差异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而且同样也需要某种协调机制。
概而言之,从功能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对这一关系的处理,是通过“仁”“礼”“义”三项基本原则彼此支撑、相互为用实现的。
“仁”是对他人之爱,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的基础则是对亲人之爱,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进一步指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亲亲,仁也。
”并且孟子认为,这种爱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即同情心。
同情即同样的感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心理事实的体现。
因此,“仁”的生发机制,是一个推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过程,即把对亲人之爱扩展为对邻人之爱,再扩展到对天下人之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仁”所体现的“合和”精神不同,“礼”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纵向)、亲疏厚薄(横向)的差秩格局和纲常秩序,反映“别”与“分”的一面。
“礼”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礼,国之干也。
”“礼”提供了一套基本的政治架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有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者因此也被称为“礼治社会”。
儒家强调“礼”治,但目的不是造成一个等级森严、上下隔阂的社会,而是通过“礼”的规范与约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睦。
用以平衡“仁”与“礼”的就是“义”的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义”是一个含义比较丰富的概念。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参考答案1.D(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外来的影响“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C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2.B(因果关系不明确)3.A(“为了……”的说法不对)4.B(“浓郁的伤感况味”和“深深的悲凉”以及“悲剧色彩”显得武断。
文章主题是通过对“家”的内涵的阐发,表现亲情的恒远流长,所以“家”的温馨感应该是文章的主要色调。
)5.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彼此照应,表现出家美好而易碎的特点,提醒我们珍惜亲情、家人的温馨。
(对比的内容各2分,作用2分)6.运用反复修辞(手法1分),这一唱三叹的追问,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亲情、人生的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内容2分);结构上,使文章首尾照应,前后勾连,结构匀称,同时一唱三叹,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
(结构2分)7.D(不是中国博物馆的作法)8.BE(B“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多年来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E西方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及中国博物馆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依据)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5分。
9.(1)节目具有创新意识,(2)节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普通民众对它有了亲近感。
(3)国家政策助力(4)国人生活富足后,追求精神享受,对文化有了新的期待。
(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共4分)10.B11.D项表述有误,“赠”是针对已故的官员及其亲属而言,不包括在任的。
12.C项“收效明显”表述有误,“庶积蠹可去”可知,没有说到收效明显。
13.①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
况且使国家富足的方式在于节省费用,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堪”,承受、忍受;“足”,使动用法,使…富足;“虽”,即使;“奚”,代词,什么。
句意1分)②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
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原始的渔猎生产方式,曾给古先民提供了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食物。
而提供食物的动物的独特天性与本能,誓如鱼类繁殖力强,熊可以直立行走……这些都使原始人产生神秘感,使原始人普遍认为动物与人一样有感情和意愿,进而认为其与人有着血缘关系,由此衍生出图腾神。
这些图腾神最初是桉照图腾的自然形象创造的,逐渐发展成为半人半兽神,最后演变成人形神。
这说明“神”的发展史。
是随着原始人类生活、生产的发展慢慢形成的。
图腾崇拜除了图腾物、图腾神话之外,还有祭祀仪式,图腾柱就是图腾崇拜的重要遣迹。
图腾柱,源于萨满巫术的原始部族雕刻艺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已经出现动物雕塑作品,主要有巨象、熊、犀牛等动物雕像。
原始先民用云石、骨刀雕刻于岩壁或骨角之上。
这些原始雕刻,已具备了一定的雕刻技术。
图腾柱的出现,汇聚了原始雕刻艺术的精华。
图腾柱高高矗立在原始部族聚落地,造型怪异而独特,色彩绝丽而醒目,堪称图腾艺术中的杰作。
在美洲印第安人村落里,每座房子前后都竖立着图腾柱。
困图腾柱的高度,有的达几十米,低的也有两米多。
图腾柱的图案,有的为动物图形,也有的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组合图形。
这些图腾柱刻画的通常是本家族(氏族)的人物与图腾动物。
譬如,印第安人海达部落的图腾柱,上面刻雕着全家人的图腾符号。
頂端为大鹰,底部为熊形,鹰熊两者属丈夫的图腾;中间刻一狼形,为妻子的家族图腾。
印第安人希望在图腾柱上尽可能地刻记图腾整体形象,因此不得不把众多的局部形象叠起来,一般都重点刻画图腾头部形象,躯体与四肢則需分解与移位。
美洲印第安人于19世纪从欧洲人那里获得了先进的雕刻器具,从而取谛了传统的石斧和骨凿。
这样,图腾柱雕刻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
被收藏的精品也大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
这些工艺精湛、图形精美、千奇百怪的图腾柱,蕴含着古代民族的原始信仰和宗教感情。
如一个熊雕刻图案中,它的前爪掌心里雕有特别大的眼,象征着一位已去世的酋长的灵魂。
湖北省襄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old cartoons?A. They’re exciting.B. They’re her favorites.C. They’re only for very young children.2. When will the second bus probably leave?A. At 10:10.B. At 10:20.C. At 10:30.3. Why was the woman worried?A. The man came back late.B. The lessons di dn’t go well.C. The woman couldn’t understand the lessons.4. What will the man do tomorrow afternoon?A. Go to the dentist.B. Play a basketball game.C. Watch a basketball game.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Traffic police and driver.B. Boss and employee.C. Husband and wif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机密★启用前2018年7月襄阳市主中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
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
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
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
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
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
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
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
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
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
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
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摘自赵畅《读书是一种“遇见”》)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释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普通之书。
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出纳岺燮钧周嘉根是社办厂里的老会计,起先做的是出纳。
周嘉根瘦高,能被一阵风吹倒。
他吃鱼嫌腥,放了生姜、黄酒,吃的时候还要闻一闻。
他在鱼肚子边挑一筷,夹点鱼肉沫子,放到嘴边尝一尝,就算是吃过了。
偶然夹一整块鱼肉,近着眼,把大刺拔了,细刺也拔了,进嘴前再端详一番,才放到舌头上,细细地抿着,半晌才吃下去。
周嘉根太瘦了,像芦柴棒。
有一时,时兴乔其纱,老婆给他做了一件短袖。
他不喜欢,嫌乔其纱太薄,肋骨都印出来了。
老婆直摇头:只有你这种奇人,大热天的还嫌衣裳薄!他出门,都穿得熨熨贴贴的,都是自己熨的。
有一回老婆帮他熨,他嫌裤缝不直,又重熨。
他出门是一辆老凤凰,老凤凰骑了很多年了。
若有一个螺帽松了,必得整辆车都拧拧。
别人家的车都是锈迹斑斑,只有他的老凤凰一泥不沾,链条上的润滑油滋滋润润的。
他出门必问老婆,门关紧了吗?钥匙有没有多旋几下?只一次,骑出了半里路,他又问老婆,老婆犹豫了一下。
他一路念叨,骑了又半里,结果还是回来了。
他做出纳,管的是钱粮。
所谓钱粮,是工资和饭票。
每个月的工资都得从他手上过。
他不是现数的,必得一份份码好,装进信封,写上名字和数目。
不多也不少,他才觉得心安。
一天临下班时,他收拾钱粮,饭票是对的,但钱多了十块。
他细细想,今天有哪些人来买过饭票,是不是谁多给了?不由得自言自语:咋钱多了?对面的老会计笑笑,多总比少好,说不定漏记了。
他笑笑:那倒也是。
可是心里总过不去。
晚上吃饭,碗也不拿,筷也不拔。
老婆见他痴痴的,问他咋的,他只说多了钱。
老婆嘀咕:我还以为少了……第二天到了厂里,他若有所待。
遇到张三,张三向他笑笑,他想问:昨天买饭票是不是多给钱了?他心里问了,但嘴只嗫嚅了一下,没说出口。
去食堂吃饭,他边吃边看,耳朵探测着,看李四是否在说钱少了。
他还特意去各个车间转了转,大家都问的是工资什么时候发。
那这十块钱到底怎么多出来的?以前也有过,但过一会就明白了。
这一回,还是糊涂账。
发呆时,老会说,那就算了。
他想,怎么算呢?这十块钱,算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老会计说:你先放着,万一有错失的时候,可以抵上去,我做出纳的时候,也有小零小碎的。
他“哦”了下,但还是有点生气。
生谁的气?生自己的气。
他自做出纳以来,都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的。
回到家,老婆正在煎鱼。
“买什么鱼!”“你不吃,我们会吃。
”老婆懒得理他。
他把老凤凰推到门口擦洗。
老婆把鱼搬到桌上,瞟了他一眼:又没脏,擦什么擦。
他也不睬她,自把覆水板拆下来,用刷子刷。
老婆拿了碗筷走过来:覆水板本来就是挡泥巴的,你洗那么干净干吗!这时,儿子满脸汗水的冲进来,老婆一把攥住他:臭小子,钱呢?儿子惊诧:什么钱?老婆道:这学期学校里结算下来多的钱啊,不是有十块五毛吗?儿子说,我给我爹了啊。
周嘉根喝道:乱说,哪里给我了?儿子擦擦脸:我本来想给你的,你不在,我就拉开抽屉把十块钱放里面了,五毛钱买了吃的了。
周嘉根走过来,板着脸道:晚饭不用吃了。
他一把掀掉儿子的椅子,让儿子站门外去。
老婆纳闷:他到底把钱交给你了没有?周嘉根冷着脸道:出纳的抽屉是小孩子可以随便抽的吗?老婆劝道:又没少钱,你干吗这样!周嘉根恶声恶气道:为了这多出的十块钱,你可知道,我花了多少心思?出纳,你以为多了是好事啊?!老婆“哼”了一下,自管把儿子拉回来。
他厉声喝道:以后再到厂里去,我打断你的腿。
推开碗盏,站起来,不吃了。
老婆知道他脾气,也不睬他。
等到要收拾饭桌时,看见他在里间熨裤脚管,嚷了句:饭还吃不吃?兀自洗碗去了。
(摘自《宁波日报》2017年8月8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欲扬先抑,前半部分指出了周嘉根在生活中的迂腐和与众不同,后半部分则肯定了他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和严肃认真。
B.第五段文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第一段对周嘉根职业的简要介绍,又引起对人物做出纳的具体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人物。
C.画线句诙谐幽默,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对比等描写地展现了十块钱给周嘉根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妻子对此事的不屑一顾。
D.周嘉根把自行车的覆水板拆下来清洗的做法,说明他想借此排解内心的郁闷,同时说明这是一个遇事便六神无主的人。
5.周嘉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6.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周嘉根,作者用很大篇幅写人物的日常生活习惯。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
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我们别无选择。
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
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
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选自“搜狐财经”,2018年3月21日)材料三: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
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
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