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输作业与管理》运输入门
- 格式:ppt
- 大小:82.56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章运输.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特点:对物的空间位移。
运输的功能物品移动: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物品转移到规定地点。
短时储存:运输的另一功能是对物品在运输期间进行短时储存。
就是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储存设施。
.运输的地位: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交纳周期作业内容累计交纳周期.1)中国-墨西哥.1周零部件检查打包装箱、联系承运人、预约船舶 1周.1周作成各种文书、把货物运至集装箱堆场、报关、装船 2周.6周海上运输、到达墨西哥 8周.1周完成报关手续、卸货、货物运到工厂 9周.2)墨西哥工厂组装生产.2.5周验收、零部件上线、组装作业 11.5周.1周出口检查打包装箱、联系承运人、预约车辆 12.5周.3)墨西哥-美国.1周作成各种文书、报关、装车 13.5周.1周公路运输到达美国,货物运送到分销仓库、验收 14.5周. 某企业整个交纳周期构成.美国、加拿大公司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成本内容美国公司(% )加拿大公司(%)客户服务/订单清关 8 8仓储 25 25运输 37 36管理 9 8库存搬运 21 23.运输与物流各环节的关系.1、运输与包装的关系.2、运输与装卸的关系.3、运输与储存的关系.4、运输与配送的关系企业物流运输和配送的区别运输配送长距离、大量货物的移动短距离、少量货物的移动物流据点间的移动企业送交客户地区间货物的移动地区内部货物的移动一次向一地单独运送一次向多处运送,每处只获得少量货物一、运输市场所谓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产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
狭义的运输市场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
《运输作业管理》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定位《运输作业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职业技术课,共72学时。
本课程旨在为物流企业培养运输作业人员、运输业务主管、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培养学生进行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使其能够正确进行普通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普通零担货物运输业务处理、合同客户运输业务处理,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运输业务管理,进行特殊货物运输的关键环节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选取是建立在职业岗位分析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基础上进行的。
共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16项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与对应的能力目标三、课程特色1.“真”——教学内容的选取全部基于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在广泛进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典型工作岗位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学习任务。
2.“实”——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部基于实践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
3.“用”——教学目标的设定全部基于学以致用的考虑,充分利用天津交通集团的行业资源优势,利用学院位于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让学生真正深入企业参与实践,达到课程目标。
四、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企业参观、企业调查、角色扮演、小组研讨、模拟操作、企业实践、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
并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如:多媒体技术、模拟软件操作技术、GPS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等。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学习情境四、学习情境五和学习情境六中涉及到的鲜活易腐货物运输操作、危险货物运输操作以及大型物件运输操作内容,由于货物的特殊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不可能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操作。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用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动画游戏等进行直观展示,丰富课程内容。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浏览网络资源、教学文件、学习手册、学习任务书、重点难点指导,观看教学录像、图片、动画,参与课程游戏等。
运输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运输业务与管理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of Conveyance课程编号:Z08110课程总学时:40(理论课40)课程学分:2课程分类:必修开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先修课程:物流学、运筹学后续课程:第三方物流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学生运输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认识到运输活动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合理组织,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运输的经济理论、物流运输技术及运输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提高正确开展物流运输业务及其运作管理的能力,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以便能较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本课程从运输的经济理论、物流运输技术及运输企业管理三个方面对物流运输中涉及的理论、技术、管理进行研究。
第一章运输、运输业及运输管理基本要求:理解运输管理与运输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运输业的特性以及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了解运输、交通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及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本章重点: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概念与作用本章难点: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关系知识点:1、运输、交通与物流运输的概念交通的概念运输的作用2、运输业的发展与特点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过程运输业的发展阶段运输业的特性运输业的生产经营特点3、运输管理及运输企业管理和运作运输管理运输企业管理第二章运输经济理论基础基本要求:了解几种资源配置理论;并结合我国运输状况理解运输化阶段理论和进行运输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我国的运输结构本章难点:运输资源配置理论知识点:1、运输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理论概述运输资源配置的倾斜与结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运输资源的空间配置运输枢纽的布局2、运输化理论运输化的表现形式运输化阶段3、运输结构分析运输结构交通运输通道第三章运输市场基本要求:掌握运输市场的构成、种类与结构,理解运输市场的运行环境与规律;了解运输市场的功能与特征。
运输管理(1)运输管理(二)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运输与搬运、配送的异同性。
流通领域的运输则是在大范围内,将货物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或从生产领域向物流网点,或物流网点向消费所在地移动的活动。
由此可见,流通领域的运输与搬运功能相近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空间范围的大小。
流通领域的运输空间范围较大,可以跨城市、跨区域、跨国界,而搬运仅限于一个部门内部。
因此,在物流运输中,将生产领域内的运输称之为“搬运”,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称之为“配送”。
二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样。
1.运输的功能运输具有两大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
由于货物在位移中要占用产品的在途资金,货物位移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越长,需要由此付出的在途资金就越多,因此,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
在仓库库容有限时,由于货物无处可卸,也常会发生利用运输工具临时储存货物的迫不得已的现象,毕竟运输工具单位容积的造价大大高于仓库。
2.运输的原理;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规模经济,运输距离越长,不仅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输费用更低。
在确定运输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运用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四、[单选、简答、论述]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