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河流地貌的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27
高考一轮复习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C. 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D. 辽河下游流速变快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
读图回下列问题。
5.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 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北岸堆积,南岸侵蚀D. 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6.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B. 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C. 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D. 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A. 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B. 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 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D. 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8.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A. 海平面上升B. 沿海地壳下沉C.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 该区植树造林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
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
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
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
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9.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B.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C. 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D. 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10.“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双选)A. 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B. 花色艳丽能有效进行光合作用C.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D.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选择题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 河源B. 凸岸C. 凹岸D. 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 石笋B. 冰斗C. 风蚀蘑菇D. 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A.B.C.D.【答案】【1】B【2】C【3】D【解析】试题【1】此问注意审题,“砾石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所以选B。
【2】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
【3】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选择题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和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答案】D【解析】甲为凹岸,由于流水的惯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应该建设防洪堤,也可以建设港口;乙为凸岸,水流速度慢,主要为沉积作用,应该建设住宅;选择D。
选择题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各题.【1】在如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 搬运B. 堆积C. 侵蚀D. 风化【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答案】【1】B【2】C【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知,②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的原理,所以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