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教学讲义第10章
- 格式:doc
- 大小:7.89 MB
- 文档页数:20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1、液压与气压工作原理:它首先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如液压泵,空气压缩机)将原动机(如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压力能,然后通过封闭管道,控制原件等,由另一能量转换装置(液压缸或者气缸,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将液体(气体)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使执行机构得到所需要的动力,完成所需的运动。
2、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
3、黏性的意义: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会阻碍其分子的相对运动,即具有一定的内摩擦力,这种性质成为液体的黏性。
常用的黏度有3种:动力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
4、液压油分为3大类:石油型、合成型、乳化型。
5、液体压力有如下的特性:1、液体的压力沿着内法线方向作用于承压面。
2、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5、液体压力分为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
6、真空度:如果液体中某一点的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这时,比大气压小的那部分数值叫做真空度。
7、帕斯卡原理:P198、理想液体:一般把既无黏性又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理想液体。
9、恒定流动:液体流动时,若液体中任何一点处的压力、速度和密度等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这种流动称为恒定流动(或定常流动、非时变流动)。
当液体整个作线形流动时,称为一维流动。
10、液流分层,层与层之间互不干扰,液体的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
液流完全紊乱,这时液体的流动状态称为紊流。
11、临界雷诺数P2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雷诺数是液流的惯性力对黏性力的无因次比。
当雷诺数较大时,液体的惯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处于紊流状态;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处于层流状态。
12、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13、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14、动量方程是动量定理在流体力学中的具体应用。
15、沿程压力损失:液体在等径直管中流动时,因黏性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沿程压力损失。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1、液压与气压工作原理:它首先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如液压泵,空气压缩机)将原动机(如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压力能,然后通过封闭管道,控制原件等,由另一能量转换装置(液压缸或者气缸,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将液体(气体)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使执行机构得到所需要的动力,完成所需的运动。
2、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
3、黏性的意义: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会阻碍其分子的相对运动,即具有一定的内摩擦力,这种性质成为液体的黏性。
常用的黏度有3种:动力黏度,运动黏度,相对黏度。
4、液压油分为3大类:石油型、合成型、乳化型。
5、液体压力有如下的特性:1、液体的压力沿着内法线方向作用于承压面。
2、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5、液体压力分为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
6、真空度:如果液体中某一点的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这时,比大气压小的那部分数值叫做真空度。
7、帕斯卡原理:P198、理想液体:一般把既无黏性又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理想液体。
9、恒定流动:液体流动时,若液体中任何一点处的压力、速度和密度等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则这种流动称为恒定流动(或定常流动、非时变流动)。
当液体整个作线形流动时,称为一维流动。
10、液流分层,层与层之间互不干扰,液体的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
液流完全紊乱,这时液体的流动状态称为紊流。
11、临界雷诺数P23雷诺数的物理意义:雷诺数是液流的惯性力对黏性力的无因次比。
当雷诺数较大时,液体的惯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处于紊流状态;当雷诺数较小时,黏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处于层流状态。
12、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13、伯努利方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14、动量方程是动量定理在流体力学中的具体应用。
15、沿程压力损失:液体在等径直管中流动时,因黏性摩擦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沿程压力损失。
1液压与气压传动复习1、如图所示,油流以V1=6m/s的速度进入水平放置的弯管内,已知θ=60度,入口和出口管道内径分别为D1=30cm,D2=20cm,在1-1断面处的静压力为1.05X105Pa,在2-2断面处的静压力为0.42X105Pa,油液密度为ρ=900kg/m3,试计算作用在弯管上的力在x和y方向上的分量。
解:取断面1-1 和2-2 间的油液为控制体积。
首先分析作用在该控制体积上的外力。
在控制表面上油液所受到的总压力为设弯管对控制体积的作用力F,它在x、y方向的分力分别为、,列出在x方向和y方向的动量方程,x 方向y 方向式中:故:2、为弯管对油液的作用力,液体对弯管的作用力与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试根据伯努利方程推导容积式液压泵吸油高度和泵吸油口的真空度的表达式,(设油箱液面压力p0=0;液面高度h0=0)并分析影响吸油高度的因素。
h为液压泵的吸油高度,分析其表达式,可知泵的吸油高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p2为吸油压力,若p2小于大气压力,减小p2值可增大吸油高度h,但p2越小,真空度越大,当p2小到空气分离压时就会产生气穴,引起噪声。
由此可知,为避免在泵的吸油3 口处出现空穴,所以泵的安装高度不能过高。
2)加大吸油管直径,降低流速v2,可减少动能a2v2/2g 的损失;由于流速降低,使沿程压力损失h ,也减少,故都可增大泵的吸油高度。
为保证液压泵吸油充分,液压泵安装高度一般取h<0.5m 。
3、如图所示,用文氏流量计测定水平管中的流量,假定管中液体是水,截面l 的直径d 1=0.2m ,截面2的直径d 2=0.1m ,而两截面压力差p=p 1-p 2=13730Pa(假设水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ρ= 1000kg /m 3),试确定管中流量q。
解:对1-2两截面列写伯努力方程:假设流体紊流流动,动能修正系数与流量q 的关系0,12121====Z Z αα。
流体在1-2两截面的流速与流量q 的关系分别为所以 将已知参数代人上式,可求得管中流量:q=0.0425m 3/s(2.55m 3/min)4、如图示一抽吸设备水平放置,其出口和大气相通,细管处截面积A 2=3.2cm 2,出口处管道截面积A 2=4A 1,h=1m ,求开始抽吸时,水平管中所必须通过的流量q(液体为理想液体,不计损失)。
第一章绪论液压传动1.液压与气压传动中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而与流入的流体多少无关;P22.活塞的运动速度取决于进入液压(气压)缸(马达)的流量,而与流体压力大小无关;P33.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是以流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P34.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P4,51)能源装置2)执行装置3)控制调节装置4)辅助装置5)传动介质5.作直线运动的动力装置与液压缸相比差距将更加悬殊P56.由于能量传递过程中压力损失和泄露的存在使传动效率低;P67.液压传动工作介质就是液压系统的血液,它在液压系统中要完成传递能量和信号,润滑元件和轴承,减少摩擦和磨损,密封对偶摩擦副中的间隙,减少泄露,散热,防止锈蚀,传输,分离和沉淀系统中的非可溶性污染物质,为元件和系统失效提供和传递诊断信息等一系列重要功能。
P118.由于液体质点间的凝聚力很小,不能受拉,只能受压,所以液体的静压力具有两个重要特性:P171)液体静压力的方向总是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2)静止液体内任一点的液体静压力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9.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液体上的压力将以等值同时传到个点,这就是静压传动原理或帕斯卡原理。
P2010.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
P2311.伯努利方程就是能力守恒定律在流动液体中的表现形式。
P2412.理想液体作定常流动时,液流中任意截面处液体的总水头由压水龙头,位置龙头,速度龙头组成,三者之间可相互转化,但总和为一定值。
P2513.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分为两类,一类是油液沿等直径直管流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之为沿程压力损失。
这是由于实际液体具有粘性,在流动时就有阻力,为了克服阻力,就必然要消耗能量,这样就有能量损失。
P3114.层流时,液体流速较低,质点受粘性制约,不能随意运动,粘性力起主导作用;但在湍流时,因液体流速较高,粘性的制约作用减弱,因而惯性力起主导作用。
一、填空题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负载),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
2.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层流)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紊流)时惯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的流动状态可用(雷诺数)来判断。
4.在研究流动液体时,把假设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5.由于流体具有(粘性),液流在管道中流动需要损耗一部分能量,它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6.液流流经薄壁小孔的流量与(小孔通流面积)的一次方成正比,与(压力差)的1/2次方成正比。
通过小孔的流量对(温度)不敏感,因此薄壁小孔常用作可调节流阀。
7.通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压力差)一次方成正比,与(缝隙值)的三次方成正比,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的(间隙)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非常大。
8.变量泵是指(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9.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
10.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
11.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模数)的平方成正比,与的(齿数)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增大(模数),减少(齿数)可以增大泵的排量。
12.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吸油)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压油)腔。
13.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14.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此外还存在(啮合)间隙,其中(端面)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第10单元课:液压控制元件概述、方向控制阀引入新课一、复习和成果展示1.知识点回顾(1)液压缸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
(3)液压马达按结构形式不同的分类。
(4)液压执行元件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成果展示由21-25号学生展示第9单元课的理实作业,老师点评,纠正错误点。
二、项目情境小王去液压元件店购买了普通单向阀、液控单向阀和各类的换向阀,但小王对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不太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帮助小王解决这个问题。
三、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1)掌握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和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
(2)掌握方向控制阀的分类。
(3)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三位阀的中位机能。
(4)了解换向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重点和难点(1)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和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
(2)方向控制阀的分类。
(3)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三位阀的中位机能。
(4)换向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教学设计任务1:液压控制元件概述一、相关知识液压控制阀是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其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体流动的方向、压力的高低和流量的大小,以满足执行元件的工作要求。
1.对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1)动作灵敏、使用可靠,工作时冲击和振动小,使用寿命长。
(2)油液通过液压控制阀时的压力损失小。
(3)密封性能好,内泄漏少,无外泄漏。
(4)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
(5)安装、维护、调整方便,通用性好。
2.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1)按用途分液压控制阀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
这三类阀还可根据需要互相组合成为组合阀,以使结构紧凑,连接简单,并可提高效率。
(2)按控制原理分液压控制阀可分为开关阀、比例阀、伺服阀和数字阀。
开关阀调定后只能在调定状态下工作,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一使用最为普遍的液压控制阀。
比例阀和伺服阀能根据输入信号连续地或按比例地控制系统的参数。
数字阀则用数字信息直接控制阀的动作。
第十章气压传动气压传动是指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传递动力和控制信号的一门技术,包含传动技术和控制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传动技术。
由于气压传动具有防火、防爆、节能、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工业生产中应用较普遍。
气压传动象液压传动一样,都是利用流体作为工作介质而传动,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元件结构及图形符号等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本章时,前面的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在此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第一节气压传动基本知识一、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现以气动剪切机为例,介绍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10-1所示为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图,图示位置为剪切前的情况。
空气压缩机1产生的压缩空气经后冷却器2、油水分离器3、贮气罐4、分水滤气器5、减压阀6、油雾器7到达换向阀9,部分气体经节流通路a进入换向阀9的下腔,使上腔弹簧压缩,换向阀阀芯位于上端;大部分压缩空气经换向阀9后由b路进入气缸10的上腔,而气缸的下腔经c路、换向阀与大气相通,故气缸活塞处于最下端位置。
当上料装置把工料11送入剪切机并到达规定位置时,工料压下行程阀8,此时换向阀阀芯下腔压缩空气经d路、行程阀排入大气,在弹簧的推动下,换向阀阀芯向下运动至下端;压缩空气则经换向阀后由c路进入气缸的下腔,上腔经b路、换向阀与大气相通,气缸活塞向上运动,剪刃随之上行剪断工料。
工料剪下后,即与行程阀脱开,行程阀阀芯在弹簧作用下复位,d路堵死,换向阀阀芯上移,气缸活塞向下运动,又恢复到剪断前的状态。
由以上分析可知,剪刃克服阻力剪断工料的机械能来自于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负责提供压缩空气的是空气压缩机,气路中的换向阀、行程阀起改变气体流动方向,控制气缸活塞运动方向的作用。
图10-1b所示为气动剪切机工作原理的图形符号,又称职能符号。
二、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根据气动元件和装置的不同功能,可将气压传动系统分成四部分:(1) 气源装置获得压缩空气的装置和设备,如各种空气压缩机。
它将原动机供给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压力能,还包括贮气罐等辅助设备。
(2) 气动执行元件将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如作直线运动的气缸,做回转运动的气马达等。
(3) 气动控制元件控制压缩空气的流量、压力、方向以及执行元件工作程序的元件,如各种压力阀、流量阀、方向阀、逻辑元件等。
(4) 辅助元件使压缩空气净化、润滑、消声以及用于元件间连接等所需的装置,如各种过滤器、油雾器、消声器、管件等。
三、气压传动系统的分类按选用的控制元件类型,气动系统可分为气阀控制系统、逻辑元件控制系统、射流元件控制系统。
本书重点介绍气阀控制系统。
四、气压传动的优缺点气压传动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原因,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优点:1) 工作介质是空气,来源方便,取之不尽,使用后直接排入大气而无污染,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回气装置。
2) 空气的粘度很小,所以流动时压力损失较小,节能,高效,适用于集中供应和远距离输送。
3) 气动动作迅速,反应快,维护简单,调节方便,特别适合于一般设备的控制。
4) 工作环境适应性好。
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潮湿、多尘、强磁、振动、辐射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外泄漏不污染环境,在食品、轻工、纺织、印刷、精密检测等环境中采用最为适宜。
5) 成本低,过载能自动保护。
气压传动与其它传动相比,具有以下缺点:1) 空气具有可压缩性,不易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和很高的定位精度,负载变化时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2) 空气的压力较低,只适用于压力较小的场合。
3) 排气噪声较大,高速排气时应加消器。
4) 因空气无润滑性能,故在气路中应设置给油润滑装置。
第二节气源装置及辅助元件向气动系统提供压缩空气的装置为气源装置。
其主体是空气压缩机,由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因含有过高的杂质,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降温、除尘、除油、过滤等一系列处理后才能用于气压系统。
一、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是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的装置,是产生和输送压缩空气的机器。
1.空气压缩机的分类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和动力式两大类。
在气压传动中,一般采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按输出压力分为:低压压缩机(0.2MPa≤p<1MPa)中压压缩机(1MPa≤p<10MPa)高压压缩机(10MPa≤p<100MPa)超高压压缩机(p≥100MPa)按输出流量分为:微型(q<1m3/min)小型(1 m3/min≤q<10 m3/min)中型(10 m3/min≤q<100 m3/min)大型(q≥100 m3/min)按润滑方式分为:有油润滑(采用润滑油润滑)无油润滑(不采用润滑油润滑)2.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中,最常用的是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其工作原理如图10-2所示。
曲柄8作回转运动,带动气缸活塞3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活塞3向右运动时,气缸腔2因容积增大而形成局部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气阀9打开,大气进入气缸腔2,此过程为吸气过程;当活塞向左运动时,气缸腔2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力升高,吸气阀9关闭,排气阀1打开,压缩空气排出,此过程为排气过程。
单级单缸的空气压缩机就这样循环往复运动,不断产生压缩空气,而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由多缸多活塞组合而成。
3.空气压缩机的选用选用空气压缩机的依据是气动系统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目前,气动系统常用的工作压力为0.5~0.8MPa,可直接选用额定压力为0.7MPa~1MPa的低压空气压缩机,特殊需要也可选用中、高压或超高压的空气压缩机。
在确定空气压缩机的排气量时,应该满足各气动设备所需的最大耗气量之和。
二、气源净化装置一般使用的空压机都采用油润滑,在空压机中空气被压缩,温度可提高到140~170℃,这时部分润滑油变成气态,加上吸入空气中的水和灰尘,形成了水汽、油汽、灰尘等混合杂质。
如果将含有这些杂质的压缩空气供气动设备使用,将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在气动系统中必须设置除水、除油、除尘和干燥等气源净化装置,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用的气源净化装置。
1.后冷却器后冷却器一般安装在空压机的出口管路上,其作用是把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的温度由140~170℃降至40~50℃,使得其中大部分的水、油转化成液态,以便于排出。
后冷却器一般采用水冷却法,其结构形式有:蛇管式、列管式、散热片式、套管式等。
图10-3所示为蛇管式后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热的压缩空气由管内流过,冷却水从管外水套中流动以进行冷却,在安装时应注意压缩空气和水的流动方向。
2.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的作用是把经后冷却器降温析出的水滴、油滴等杂质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
其结构形式有:环形回转式、撞击挡板式、离心旋转式、水浴式等。
图10-4所示为撞击挡板式油水分离器,压缩空气自入口进入分离器壳体,气流受隔板的阻挡被撞击折向下方,然后产生环形回转而上升,油滴、水滴等杂质由于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析出并沉降于壳体的底部,由排污阀定期排出。
为达到较好的效果,气流回转后上升速度应缓慢。
3.贮气罐贮气罐的作用是消除压力波动,保证供气的连续性、稳定性;储存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以备应急时使用;进一步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油份、水份。
图10-5所示为立式贮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4.干燥器经过以上净化处理的压缩空气已基本能满足一般气动系统的需求,但对于精密的气动装置和气动仪表用气,还需经过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干燥器的作用是进一步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油和灰尘,其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和冷冻法。
吸附法是利用具有吸附性能的吸附剂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水份而使其达到干燥的目的。
冷冻法是利用制冷设备使压缩空气冷却到一定的露点温度,析出所含的多余水份,从而达到所需要的干燥度。
如图10-6所示为吸附式干燥器的结构原理图。
它的外壳为一金属圆筒,里面设置有栅板、吸附剂、滤网等。
其工作原理是:压缩空气由管道18进入干燥器内,通过上吸附剂层、铜丝过滤网16、上栅板15、下部吸附剂层14之后,湿空气中的水份被吸附剂吸收而干燥,再经过铜丝网12、下栅板11、毛毡层10、铜丝网层9过滤气流中的灰尘和其他固体杂质,最后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从输出管6输出。
当吸附剂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吸附剂中的水份达到饱和状态时,吸附剂失去继续吸湿的能力,因此需要设法将吸附剂中的水份排除,使吸附剂恢复到干燥状态,即重新恢复吸附剂吸附水份的能力,这就是吸附剂的再生。
图10-6中的管3、4、5即是供吸附剂再生时使用的。
工作时,先将压缩空气的进气管18和出气管6关闭,然后从再生空气进气管5向干燥器内输入干燥热空气(温度一般高于180℃),热空气通过吸附层,使吸附剂中的水份蒸发成水蒸汽,随热空气一起经再生空气排气管3、4排入大气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再生以后,吸附剂即可恢复吸湿的性能。
在气压系统中,为保证供气的连续性,一般设置两套干燥器,一套使用,另一套对吸附剂再生,交替工作。
5.分水滤气器分水滤气器又称二次过滤器,其主要作用是分离水份,过滤杂质。
滤灰效率可达70~99%。
QSL型分水滤气器在气动系统中应用很广,其滤灰效率大于95%,分水效率大于75%。
在气动系统中,一般称分水滤气器、减压阀、油雾器为气源调节装置(旧称气动三大件,气动三联件),是气动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
图10-7所示为分水滤气器的结构简图。
从输入口进入的压缩空气被旋风叶子1导向,沿存水杯3的四周产生强烈的旋转,空气中夹杂的较大的水滴、油滴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沉到杯底;当气流通过滤芯时,气流中的灰尘及部分雾状水份被滤芯拦截滤去,较为洁净干燥的气体从输出口输出。
为防止气流的旋涡卷起存水杯中的积水,在滤芯的下方设置了挡水板4。
为保证分水滤气器的正常工作,应及时打开放水阀,放掉存水杯中的污水。
三、辅助元件(一)、油雾器气动系统中的各种气阀、气缸、气马达等,其可动部分都需要润滑,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动元件都是密封气室,不能用一般方法注油,只能以某种方法将油混入气流中,带到需要润滑的地方。
油雾器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注油装置,它使润滑油雾化后注入空气流中,随空气进入需要润滑的部件。
用这种方法加油,具有润滑均匀、稳定,耗油量少和不需要大的贮油设备等特点。
图10-8所示为油雾器的结构原理图。
压缩空气从气流入口1进入,大部分气体从主气道流出,一小部分气体由小孔2通过特殊单向阀10进入贮油杯5的上腔A,使杯中油面受压,迫使贮油杯中的油液经吸油管11、单向阀6和可调节流阀7滴入透明的视油器8内,然后再滴入喷嘴小孔3,被主管道通过的气流引射出来,雾化后随气流由出口4输出,送入气动系统。
透明的视油器8可供观察滴油情况,上部的节流阀7可用来调节滴油量。
这种油雾器可以在不停气的情况下加油,实现不停气加油的关键零件是特殊单向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