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西促会)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高台小学捐助“梦想书屋”启动仪式
- 格式:docx
- 大小:13.40 KB
- 文档页数:1
爱心捐助活动校长讲话稿爱心捐助活动校长讲话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市妇联、县妇联和撒可富教育基金会领导来到我校开展“冬日送暖、情满校园”爱心捐赠活动,首先,我代表重峪口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来宾、各级领导的光临表示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创办于1974年,服务人口约1800人。
学校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现有校舍30间,共有教职工10名,教学班7个,在校生160人,其中有留守儿童22人。
我校位于卢龙县最北部山区,这里土地贫瘠,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村民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造成校内留守儿童较多。
学校由于生源较少,经费相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校园环境得到改善,硬件设施得到加强,教学成绩不断提升。
今天,各位领导和来宾冒着冬日的严寒为孩子们送来了爱心、送来了温暖,用朴实的情感弥补了留守儿童缺失的情感,用无私的博爱弹奏着社会主义和谐的音符,燃起了孩子们内心的希望。
你们倾注的真情、奉献的爱心,将深深植根于每个师生的心田,让他们明白自尊自强,学会关心他人,知道奋发有为,懂得报答社会。
你们对教育的支持,将会成为我们师生勇往直前的动力,鼓舞我们不懈努力,超越自我,迎难而上,锐勇争先。
同志们,领导和社会都在关注我们的教育。
同学们,领导和社会都在关心你们的成长。
让我们师生携手,背负起众多的关爱,众多的期望,用信心、恒心、爱心撑起我们远航的风帆,去开创重峪口小学美好的明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爱心捐助活动校长讲话稿2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特教学校,共同参加x供电公司爱心捐赠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x供电公司的真诚爱心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关心、支持蒙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致以新春的祝福!对特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蒙城特校是我县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建校1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下,特教学校已成为我县“学在蒙城”品牌的一扇窗口。
"三苦两乐"精神已成为会宁财富会宁教育:迎着太阳走( 2010-04-16 08:33:39)稿件来源:甘肃经济日报编者按:会宁教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是中国教育史上特有的成功范例。
在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下、穷困落后的生存环境里,崇文修德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情牵魂绕的地方领导,爱岗敬业的辛勤园丁,发奋刻苦的莘莘学子,坚守希望的痴心家长,众志成城的社会氛围,持续改写着基础教育的实践,不断创造着令人瞩目的奇迹,长久改变着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全县的面貌。
同时,会宁教育事业的卓异成就又与会宁基础教育的辉煌发展互动相成。
这种创造性的成功教育格局,则是办健康教育、办规范教育,办阳光教育等多纬度理念构织而成的。
引言说起会宁,“会师圣地”、“苦甲天下”、“西北高考状元县”全国知名。
其中“西北高考状元县”,当属本土的“会宁创造”。
“家有千石粮,不如一人在书房。
”恢复高考制度32年来,会宁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生6万多名,更有5000多人获得硕士学位,10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100人出国留学。
会宁学子已遍及全国,走向全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根本,社会进步之基石。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甘肃省人大代表、会宁五中副校长王锡武坦言,对于会宁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教育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撑,特别是贫困农民家庭的精神支撑。
县委、县政府“打好三张牌,走好六条路”的发展战略,其一就是“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
多年培育的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已经成为会宁教育的法宝和财富。
人类社会,一要生存,二要发展。
今年1月26日,新浪网联合全国30省的40多家媒体在北京举行了教育界年度盛会——“教育改变人生,网络引领未来”新浪2009年中国教育盛典。
颁奖典礼上,新浪教育频道联合新生代调查机构共同发布了权威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
上高台如何上“高台”刘建华常银维上高台是卓资县复兴乡的一个村,位于复兴乡西北角,与旗下营镇、红召乡相邻。
全村有7个自然村,户籍人口横穿而过,把几个自然村连接起来。
下高台、水泉子两村以农业为主,上高台、聚宝庄基本上半农半牧,青贝沟、张来窑、高李窑基本以牧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到2015年,除外出务工收入外,人均收入也达到3000元左右。
但还是有27户,49口人收入低下,处于贫困状态。
如何解决这些人的贫困,使全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扶贫攻坚战中,我们做了一些调查,作了一些分析,试图找一些实实在在的脱贫之法,陈述如下:一、贫困原因1、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
上高台属山区地形,气候寒冷,土质贫瘠,无霜期短,交通不暢,信息闭塞。
除水泉和下高台两个自然村有一千多亩比较平整的耕地外,其它5个自然村几乎没有像样的耕地,农作物还是传统的小麦、莜麦、山药、胡麻等,牲畜主要有羊、牛,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农机只有三四台,运输靠小四轮、电三轮。
还有靠畜力人力耕种拉车,有个别几个大棚,利用率也不高,收效也一般。
传统农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2、村民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经营管理落后。
全村成年人中有高中文化的4人,初中文化的25人,其余均为小学以下及文盲和半文盲。
常住人口中基本是老幼妇为主,他们文化知识少,科技应用率低,理解政策慢,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基本上还是传统方式进行生产。
一家一户为主,全村仅有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入社社员少,主要从事养畜业。
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发展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加上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自闭的思维方式,不能走出脱贫致富的路。
更有些人不思进取,完全依赖国家的社保政策和社会救助,等靠要思想严重。
聚宝庄村一户养牛户,由于不懂科学喂养方法,粗心大意,今年春季一次死掉7头大牛,损失惨重。
茅台圆梦行动受助学子:孜孜以求,圆梦未来作者:华南来源:《中华儿女》2022年第07期每年1亿元人民币,资助2万名当年参加高考,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每人5000元——这是2012年起,茅台集团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发起并实施的“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简称“茅台圆梦行动”)。
过去十年间,茅台圆梦行动累计捐款10亿余元,帮助超过20万名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大学梦,帮助他们安心走好迈进大学校门的第一步。
2021年,茅台圆梦行动除了延续往年的一次性资助模式外,还在1亿元捐款中拿出1000万元,在贵州省试点开展持续性资助,帮助500名在与乡村振兴相关专业就读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进一步提升茅台圆梦行动的助学育人质量。
雪中送炭的帮助,为李小康带来磨砺自我、厚积薄发的力量,让王旭拥有前行的底气和勇气,使刘浩宇第一次感受到直面梦想所带来的强大动力,而对沙九来说,5000元的助学金不仅激励了自己,而且帮助他惠及更多家乡学子,让更多学弟学妹从大山深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是20余万受茅台圆梦行动资助学子的缩影,让我们看到更多圆梦学子勤勉上进、自立自强,看到更多受到资助的学子传递爱、播撒爱,让茅台圆梦行动助学金从有形的帮助化为心灵的慰藉与鼓舞,为圆梦学子的未来人生增添一抹温暖底色。
2012年,茅台圆梦行动实施第一年,广西扶绥县高三毕业生李小康考入西南民族大学。
李小康(前排右二)在藏区支教期间与学生合影这原本是让人高兴的事,却令当时的李小康充满担忧。
“父亲在我上高三时因车祸离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状态。
”靠着意志咬紧牙关不放弃,他最终考取理想学校,而当时家里的状况是,母亲一人务农养家,作物尚未成熟,家里没有收入,拿不出一分钱。
梦想的实现与家庭的困境同时摆在面前,李小康担心之时,团扶绥县委打来电话,通知他符合申请茅台圆梦行动资助的条件,经过一系列申请和审核程序,李小康获得5000元助学金,“第一年的困难解决了,真的是及时雨”。
捐资助学新闻奖作品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本次捐资助学新闻奖作品经过慎重筛选,最终入选的作品将在颁奖典礼上展示,并获得奖金和奖杯。
以下是其中一些精彩的作品简介。
作品一:《点燃希望,助力乡村教育》这篇报道以“点燃希望”为主题,讲述了一位热心公益的女士在偏远乡村投入资金支持当地学校的教育事业。
通过采访当地学生、老师和村民,揭示了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以及捐款人的善举如何带来希望和改变。
文章引人深思,感动了无数读者,震撼了社会。
作品二:《用心传播知识,激发学生潜能》这篇报道关注了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老师,她不仅尽心尽力教育学生,还发起募捐活动为孩子们购买教学用具。
文章通过访谈老师和学生,展现了这位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的热爱,让人深受启发。
作品以真挚感人的笔调,传递了爱心和正能量,受到了广泛好评。
作品三:《启迪未来,助力贫困生走上成功之路》这篇报道聚焦了一位资助学生的故事,讲述了他在困境中如何坚持不懈,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文章通过描写学生的成长历程和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态度,展现了爱心人士的善举对学生的重大帮助。
作品引人深思,唤起了社会对贫困生教育问题的关注。
以上是几篇入选捐资助学新闻奖的作品简介,它们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感,传递了正能量,激励了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共同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启发更多人关注教育慈善,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这里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更多作品简介】。
第二篇示例: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某著名基金会发起的“捐资助学新闻奖”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这项评选活动旨在表彰在新闻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并通过捐款资助他们的学业,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新闻事业,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和价值导向。
在本次“捐资助学新闻奖”评选活动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学生参与,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但共同的目标是热爱新闻事业、勇于追求真相、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西促会)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高台小学捐助“梦想书屋”启动仪式
2013年3月12日,在两会召开期间,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与贵州广播电视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美丽家乡、美丽心灵《论道》悦读特别节目。
我会执行会长龙永图、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赵霖、我会高级顾问孟晓苏、甘肃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等领导,及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瑩、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等多名知名企业家、知名人士和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执行会长龙永图誉言了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社会中的理性道德,知识是改变世界的力量,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以致用,反哺社会和家乡,多位知名企业家及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畅谈自己的一些读书经历,交流读书的心得,并为读者推荐了开拓思想、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各类好书。
开拓思想、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的各类好书。
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赵霖、甘肃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高台小学现场捐赠。
连辑在捐赠现场代表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发表感言。
只有刻苦的读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通过读书增强本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此次活动,我会为西部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价值一百万元的书籍,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高台小学是我会捐赠书籍的第一所学校。
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以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西部为目标,为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