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1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3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 课时总第58课时主备人:曾先进(天王)课题:19天火之谜教学内容:19天火之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
教学难点: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由“谜”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根据这个题目,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板书。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1)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
(“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2)注意断句。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②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谜指的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4.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这篇文章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标出小节,划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注意断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节,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相机理解“不足为奇”、“欣喜若狂”等成语的意思,并用这两个成语造句。
相机板书“炸”、“毙”、“讽”、“揭”,指读、正音、指导记住字形。
天火之谜优秀5篇天火之谜篇一一、雷暴、瀑布、爆炸、暴躁讽刺、疯狂、枫树、讥讽击毙、雷劈、绝壁、劈头盖脸二、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陆文倩的100米跑第一,并不足为奇,因为她的实力太强了。
三、但,不仅,也,尽管,但是,只有,才四、上帝的怒火,雷神、风筝实验、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避雷针。
五、1、惊叹、出身。
(此为正确答案)2、他虽在蜡烛店里做徒弟,但是好看书。
3、政治、科学、科学。
4、认真观察、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是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
天火之谜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震惊世界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安排】课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天火之谜》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准确地描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等。
2.理解小说中所涉及到的生产、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3.发扬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天火之谜》所涉及到的生产、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2.掌握主人公探寻天火之谜的过程和解决天火危机的方法。
难点1.理解复杂词汇和句式,如“研究出”的运用及其背后的科学意义。
2.故事情节变化的把握和推理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环节(30分钟)(1)故事导读让学生阅读《天火之谜》的前言,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背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小组分工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故事阅读,各自总结出该段落的关键词,展开小组合作分享,然后由组长进行复述和总结。
(3)个别差异化指导与教师点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点拔教学。
3. 梳理探究环节(20分钟)(1)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集思广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器具的分类,灭火原理及使用方法。
(2)解决问题教师抛出问题——该怎样避免火灾?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讨论,学生在小组中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并获得其他同伴的反馈。
4. 拓展延伸环节(10分钟)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拓展延伸。
四、实施效果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评价。
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要根据课堂表现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接受教师的评价。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借助插图和资料,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智慧和成果。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所学的相关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天火之谜》。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科学资料。
4. 生字词卡片。
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震惊世界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安排】课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3、揭题。
(板书课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劈成两半爆炸毙伤冷嘲热讽拴住钥匙颠簸风筝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他们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后练习4)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自由轻读,想想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3、齐读第一节。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1)学生按笔顺在书上练习描红,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并抓住它们的关键笔画。
(2)交流各自描红所得,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3、练习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实验的经过,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引读天火之谜)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整体切入课文。
1、这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并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富兰克林品格的语句划下来,同时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
2、教师观察、点拨,多与学生交流,为课的进行做准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事先自己的观察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要与第三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回答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讨论:这种推论指什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3)师补充资料作介绍: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
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
(4)引导想象: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5)指名朗读,读出当时人们对富兰克林讽刺的样子。
评:我们同学之间可不要这样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别人?(6)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7)富兰克林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他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密,你觉得富兰克林怎么样?3、小结: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学的探索都应该这样做。
这更说明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
4、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1、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仍然敢于坚持自己观点,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你们觉得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注意引导和总结,然后板书:毫无畏惧、勇于实验)2、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中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讨论:下这样大雨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让你出去吗?为什么?(3)对啊,因为雨越大,闪电越厉害,人被闪电击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就越强,离死亡就更近。
而富兰克林却敢去放风筝,更能说明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4)指导朗读:读出雨大的感觉。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补充说明:富兰克林的儿子是一位制作风筝的专家,风筝制作的非常好,不然风筝在风雨雷电下早就完蛋了。
同学们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许多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3)讨论:风筝上为什么要栓铜钥匙吗?你感觉到了什么呢?(为了看风筝线是不是带电,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4)出示风筝图,引导体会心情: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在看在云海中颠簸风筝像什么?如果你此时就是富兰克林你会想什么?心情怎样?(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5)指导朗读:读出表现出富兰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云海中飘动的风筝一样,颠簸不定。
指名读,评议。
当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兰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作相应介绍:其实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放风筝的绳子插在一个盛满水的瓶子里,这样雷电就可以通过瓶子中的水传到地下去。
这一切都说明,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当富兰克林用手摸到铜钥匙发麻后,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因为这说明实验成功了,它证明雷暴使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
)从他喊话中的标点符号,你又感觉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同学们为富兰克林的成功高兴吗?我们为他的成功而鼓掌,将他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
3、小结: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
(放录象,随着录象一起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过渡:风筝实验成功了,那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呢?2、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个实验的意义,学生交流。
3、无稽之谈什么意思?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是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
让我们再次为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而鼓掌,这时原来冷嘲热讽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4、引导想象说话:富兰克林实验的成功有力的回击了那些冷嘲热讽者。
又经过20多年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
在这20年多年中,为了发明避雷针一共好几个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所以科学的道路无坦途,一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同学们,当你走在高大的建筑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针,想对已经逝去多年的富兰克林先生说些什么吗?六、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和静电放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大胆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但由于人们对雷暴是神灵的火焰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没人相信他,于是他决定做风筝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震惊了全世界,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啊!2、赠送名言: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
老师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约翰生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七、拓展作业: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课后到图书馆借一本《富兰克林传》具体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还可以借更多的科学家的传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