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风扇实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3
QC/T 773 —2006 (2006-12-17 发布,2007-05-01 实施)本标准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及我国的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日用一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梅学、林宏楣、周伟刚、杨忠明。
QC/T 773 —2006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Cooli ng fan module specificati on for automobil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以下简称风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散热器装置上驱动负载排出热量的风扇。
含电子调速控制器的有刷(直流电动机)风扇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的电子模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dt ISO 5801 : 1997)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 IEC 68-2-11 : 1988)GBl 8655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IEC/CISDIVR25 : 1995)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9106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3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文件。
风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常态工作环境条件风扇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按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引言散热器风扇是计算机硬件中非常重要的组件之一,它负责将热量从散热器中散发出去,保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散热器风扇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一套完善的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的制定原则、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标准的应用。
制定原则制定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可行性原则:制定的标准应该能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检验,不仅要考虑到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的可用性。
2.全面性原则:标准应该覆盖散热器风扇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物理特性、性能指标、可靠性等,以确保检验能够全面评估散热器风扇的质量。
3.实用性原则:标准应该能够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散热器风扇上进行检验,以适应市场上各种不同的产品。
4.更新性原则: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变化,标准应该不断更新,以满足新产品的检验需求。
检验项目和方法根据制定原则,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应该包含以下检验项目和方法:1.外观检验:检查散热器风扇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划痕、变形或变色等表面缺陷。
2.尺寸检验:测量散热器风扇的尺寸,包括直径、高度等,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转速检验:使用专业的转速计,测试散热器风扇的转速,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转速范围。
4.噪音检验:使用声级计,测试散热器风扇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噪音水平,以确保其满足规定的噪音限制。
5.散热性能检验:使用散热试验台,测试散热器风扇在不同温度和负载条件下的散热性能,以确保其能够有效降低温度。
6.可靠性检验:使用可靠性测试设备,进行散热器风扇的长时间运行测试,以评估其可靠性和耐久性。
标准的应用散热器风扇检验标准可应用于以下场景:1.生产环境:制造商可以根据检验标准对生产中的散热器风扇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2.采购环境:采购商可以参考检验标准,对供应商提供的散热器风扇进行检验,确保所购买的产品质量达到标准。
3.售后服务环境:在散热器风扇出现问题时,标准可以作为评估和修复故障的依据,确保使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冷却风扇非整数倍阶次噪声问题的试验诊断分析郑军;王弘岩;关帅;姜雯;蒋秀文;杨安志【摘要】When automotive engine’s cool fans (double fans, 6 blades for each) in operation, about the 5.3th order noise peak of the rotation fundamental frequency appears. In order to find the reason of this abnormal noise,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excitation source of the cooling fans, main transfer path etc.,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s, the noise was diagnosed and analyzed carefully.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noise cause is the vortical nois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an and the radiator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noise. By adjusting the distance, contribution of the vertical noise to the interior noise can be reduced.%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工作时,室内噪声出现冷却风扇轴旋转基频的5.3阶左右噪声峰值(双风扇,叶片数均为6片),为明确该异常噪声源产生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冷却风扇激励源、主要传递路径等因素,利用实验手段对噪声进行详细诊断分析,确认引起噪声的原因是风扇涡流噪声。
实验四、风冷发动机冷却风扇试验一、实验目的风冷柴油机的冷却风扇,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热负荷的高低和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好坏,以及外型尺寸的大小。
必须研制出满足柴油机散热所需风量、风压要求的高效率、低噪声、小尺寸的冷却风扇。
同时,匹配恰到好处的导风罩,以实现冷却空气导流与散热的最佳化,使柴油机处于最佳热状态下工作。
二、试验条件按照国家标准GB1236-85《通风机空气动力能试验方法》中的规定,风筒设计有进气法,出气法和进出气法三种装置方案,根据被测风扇应尽量接近实际工作情况和保证准确地测定风扇性能参数的原则来确定风筒布置方案。
流体力学告诉我们:只有当风筒中的气流呈平直流时,才能在风筒中的横截面上获得均匀的静压分布和气流方向与风筒轴线方向一致。
通过流线观察表明,采用进气法方法试验时,风筒中的流线基本上都是互相平行的,且气流方向与风筒横截面垂直,而且多次试验均表明采用进气法进行测量的全压也较准确地等于其动压与静压之和。
但采用出气法试验时,情况则不同,不同的风扇几乎都在风筒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气流旋转与扰动。
即使经过整流栅的整流,也难以消除旋转与扰动的影响。
为了保证各次对比试验均具有一致的热状态与相同润滑条件,以控制每次试验时能准确地测出风扇所消耗的功率值。
我们在风扇传动轴承座上装上温度传感器,以便控制每次试验均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同时通过专门的润滑装置严格控制轴承润滑的压力、速度,以保证每次对比试验时都具有同的润滑条件,,从而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三、试验仪器设备本实验在FC2000倒拖试验台架上,按照国家标准GB1236-85《通风机空气动力能试验方法》自行设计制造的风筒试验台(如图1所示)上进行的。
驱动装置采用三相变频电机,配上变频器,计算机通过CAN总线通信卡和RS485/232转换卡与变频器进行通讯,控制变频电机转速在0-6000 r/min范围内任意调整,转速波动不超过±5r/min,变频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矩转速传感器相联后通联轴器驱动柴油机风扇工作,实验时压力、温度、扭矩、转速等各测试参数由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后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
汽车散热器试验标准汽车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为了确保汽车散热器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标准,以便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首先,汽车散热器的耐压试验是其中最重要的试验之一。
在这个试验中,散热器会被加压到一定的压力下,以检测其是否能够承受汽车工作时的高压环境。
这个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散热器的密封性能和耐压能力,确保其在高温高压下不会出现漏水或爆裂的情况。
其次,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试验会模拟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需求,通过测量散热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散热效果,来评估其散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这个试验可以有效地检测散热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散热能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此外,汽车散热器的耐腐蚀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由于汽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散热器经常会受到水、盐等腐蚀性物质的侵蚀,因此需要进行耐腐蚀试验来检测其抗腐蚀能力。
这个试验可以有效地评估散热器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确保其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汽车散热器的安装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试验中,会对散热器的安装位置、方式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安装正确、牢固,不会出现松动或漏水的情况。
这个试验可以有效地保证散热器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确保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综上所述,汽车散热器试验标准涵盖了耐压试验、散热效率试验、耐腐蚀试验和安装试验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全面评估散热器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能够在实际使用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这些试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汽车散热器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16卷第1期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V ol.16,No.1 2013年3月Journal of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rch,2013一种乘用车引擎冷却风扇电机热保护设计与试验杨平(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乘用车引擎冷却风扇电机热保护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热耦合系统,分析、研究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关键。
文章首先介绍直流电机的热累积和热发散系统数学模型,并给出电机过载保护、电机启动过程、堵转保护、短路保护等热保护设计方案,同时设计了热保护环节WphR(S)和设定方法。
在文章结尾处,对于电机热保护方案进行试验验证,证明该热保护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关键词:热保护;热累积;热发散;模型控制中图分类号:TP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429(2013)01-0003-08Overheating Protection Design and Test for Cooling Fan M otorof Passenger C ar EngineYANG Ping(Sha 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Z hangjia gang215600,China)Abstract:Cooling fan motor thermal protection design of the passenger car engine is a complex mechanical, electrical,thermal coupling system.To analyze and research such a complex system,the key is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C motor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at,the cumulative and hot divergence system,and gives the protection design of the motor startup process such as motor overload protection,stall protection and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proposes some aspects of the thermal protection WphR(S)and methods of setting.Then,the paper also proves the test result of the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which shows the designing reliability for the motor thermal protection. Key wor ds:Thermal Protection;Heat Accumulation;Heat Divergence;Model Control0引言乘用车引擎冷却风扇直流电机正常运行与否决定了乘用车的正常行驶。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 理解和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2. 熟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工作过程。
3.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学校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液、节温器、冷却风扇等组成。
冷却液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拆装与检修在实验室指导下,我们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拆装与检修。
首先,了解了冷却系统的各个零部件,并学会了如何正确拆装。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冷却系统零部件的检修方法,如检查水泵轴承、散热器散热片、冷却液管等。
3. 冷却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通过模拟冷却系统故障,学习了如何诊断和排除故障。
掌握了冷却液不足、冷却风扇转速不正常等故障的排查方法。
4. 冷却系统性能测试使用专业设备对冷却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了解了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冷却液循环速度等性能指标。
五、实习总结通过实习,我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拆装和检修冷却系统零部件,掌握了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冷却系统在发动机运行中的重要性,明白了冷却系统性能对发动机运行的影响。
六、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增加实习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实验室建设,购买更多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条件。
3.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冷却技术和发展趋势。
七、个人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不足,明白了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风扇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检查:风扇的外观应整洁,无明显的划痕、磕碰、变形等缺陷。
同时,风扇的表面涂层应均匀,无脱落现象。
2.结构检查:风扇的结构应完整,各个部件应牢固连接,无松动现象。
同时,风扇的轴承、叶片等关键部件应完好无损,无明显磨损。
3.性能测试:风扇的性能测试包括风量、风压、噪音等方面的测试。
这
些测试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安全性检查:风扇的安全性检查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方面的检
查。
电气安全检查应包括电源线、插头等部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机械安全检查应包括轴承、叶片等部分的检查,确保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可靠性检查:风扇的可靠性检查包括耐久性、耐候性等方面的检查。
耐久性检查应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风扇进行长时间的使用测试,以评估其寿命。
耐候性检查应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情况,以评估风扇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以上是风扇的检验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产品和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
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计算方法的研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的定义。
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是指风扇单位时间内吸入的气体容积与气体实际转动体积的比值。
具体而言,它是通过测量风扇的吸气流量和实际风扇转速等参数来计算的。
在进行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的计算时,首先需要测量风扇的吸气流量。
这可以通过在风扇进气道中设置合适的流量测量仪器来实现,比如气体流量计。
风扇吸气流量的测量是基于流量方程和流速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流速和截面积的乘积来得到流量值。
其次,还需要测量风扇的实际转速。
实际转速的测量可以使用转速传感器来完成,如霍尔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
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风扇轴上,可以实时测量出转速。
一旦测量得到了风扇的吸气流量和实际转速,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到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
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容积效率=吸气流量/(风扇转速*体积)其中,吸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风扇吸入的气体容积,单位为m³/s;风扇转速是指风扇单位时间内的转速,单位为RPM;体积是指风扇实际转动体积,单位为m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容积效率的计算时,还需将吸气流量和体积的单位进行统一、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吸气流量单位转换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将体积单位转换为立方米(m³)。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还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等方法来得到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
通过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可以模拟风扇的流动行为和性能特征,进而计算出容积效率。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容积效率与风扇结构、尺寸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关系。
综上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容积效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测量风扇的吸气流量和实际转速来计算的。
通过计算得到的容积效率可以评估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和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等方法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容积效率。
这一研究内容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NVH Engine Cooling Fan Testing Specification & Target Items
(NVH发动机冷却风扇试验规范与项目目标)
1. Testing Specification –On Vehicle(试验规范——整车条件)Measurement environment(试验环境)
Vehicle should be in an approximately free-field environment (either semi-anechoic chamber or outside with no major reflecting surfaces close by)
(将车辆放置于一个近似于自由场的环境中或者半消声室中或附近没有较大反射物体的户外环境中)
Measurement locations(测试位置)
3 external microphones, (三个置于车外的麦克风)
Front left / right at a distance of 1m and angle of 45 deg from the
front bonnet centre, 1.6m high(前端左侧与右侧的麦克风置于离麦克风阀帽中心1米,左右分别45度离地高1.6米处)
Front middle at a distance of 1m from the fan centre, 1.6m high(前端中间的麦克风放置于在轴线方向距风扇中心1米,与地面距离1.6米处)
Operating conditions:(测试条件)
Fan at nominal high speed operating condition(风扇处于额定转速)
Engine idling (warm)(发动机暖机后怠速)
Data acquisition (数据要求)
Type: averaged (over 30s)(模式:平均噪声)
Sample rate: 25600 Hz(采样频率:25600赫兹)
Frequency resolution: 1Hz (频率分辨率:1赫兹)
Post-processing and plotting (数据处理与绘图)
Third octave spectrum(三分之一倍频程图)
Narrow band spectrum (0 to 1kHz)(狭带谱频率范围1至1千赫兹)
2. Testing Specification – Component in Semi-Anechoic Chamber
(测试规范——风扇单体在半消声室中)
Measurement environment(试验环境)
Semi-anechoic chamber(半消声室)
Component mounting(风扇单体带散热器及悬置)
As per supplier standard test. Cooling fan attached to radiator matrix and rigidly attached to a base(与每个供应商的标准试验一样,冷却风扇连接散热器总成严格的连接到台架上)
Measurement items(测试条款)
1 microphone at a distance of 1m from the centre of the fan, on the fan rotational axis(一个麦克风置于风扇轴线上,离风扇中心1米处)
Fan operating speed (if possible)(如果可能的话,操纵风扇转速)
Operating condition(测试条件)
Fan at nominal high speed operating condition (operating voltage to be checked for initial Ford Focus measurements and kept constant for all further measurements)(风扇处于额定转速下,加以和福克斯相同的额定电压并保持稳定以便下一步的测量)
Data acquisition and presentation(数据处理)
Type: averaged (over 30 seconds) (模式:平均噪声)
Overall level in dB(A) (总声压级)
Third octave bands (at least 100Hz to 20 kHz)(三分之一倍频程图频率范围至少100赫兹至20000赫兹)
3. Target item summary(目标概述)
On vehicle:(整车中)
•Average overall level of 3 microphone measurements(三个麦克风的平均总声压级)
•Average level of blade passing frequency peak(叶片通过频率平均值)
Component:(部件)
•Overall level dB(A)(总声压级)
•Level of third octave band containing blade passing frequency (三分之一倍频程图包括叶片通过频率)
(Blade passing frequency = fan speed (rpm) x number of blades on fan / 60)
(叶片通过频率=风扇转速x叶片个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