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6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206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32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口腔助理医师岗位的任职要求。
通过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健康、口腔健康以影响人群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新概念,树立社会群体预防观念、综合保健观念以及临床实践中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思想,掌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社会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为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培养全科型口腔医学人才,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
它关系到保存健康牙列,维持口腔结构尽可能长期处于一种适当的健康状态学生对口腔预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握,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其掌握口腔疾病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具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干预措施的能力。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述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宏观水平认识口腔疾病流行状况和趋势,并能够树立为社会大众进行口腔健康促进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口腔医学岗位对口腔预防医学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口腔医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并按照口腔医学实际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课程类别:专业课前 言口腔预防医学是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的原则而建立的一门学科,为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全民健康,广泛开展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贯穿到临床各科的实际工作中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是按“三基”的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写的。
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保健,口腔医学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等。
教学时数18学时,包括课论课12学时及实验课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
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课程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第一章 绪论 0.3 0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0.5 0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 0.2 0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1 0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 1 1第六章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1 2第七章 牙周疾病病因学 1 0第八章 牙周疾病的预防 1 0第九章 刷牙 1 0第十章 口腔癌的预防 1 0第十一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1 0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 1 3第十三章 口腔卫生项目管理 1 0第十四章 口腔医学的感染与控制 1 0合计 12 6第一章 绪论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三级预防2、熟悉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标准3、熟悉 2000年全球与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目标4、了解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5、21世纪口腔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二、教学内容:1、口腔预防医学简史2、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及特点3、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景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常用龋病指数和牙周病指数2、掌握龋病流行特征、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3、掌握牙周病流行特征、影响牙周病流行的主要因素4、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和用途5、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6、了解口腔流行病的三种研究方法7、了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二、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定义、作用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2、龋病流行病学3、牙周疾病流行病学4、口腔健康调查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三、实习内容:1、口腔流行病调查表的设计第三章 龋病病因学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四联因素论二、教学内容:1、细菌因素2、宿主因素3、饮食因素4、时间因素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一、目的及要求:1 掌握龋病的三级预防2 掌握龋病预防措施3、熟悉龋蚀活性实验4、熟悉激光、免疫及替代性预防的原理二、教学内容:1、龋病的三级预防2、龋蚀活性试验3、 防龋方法4、其他防龋措施的研究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氟的放龋机制2、掌握氟化物在全身和局部的应用3、掌握氟的适宜摄入量、中毒量和致死量4、掌握慢性氟中毒的症状及处理原则5、熟悉氟牙症分类标准、氟牙症指数的含义及计算法二、教学内容:1、氟在环境中的分布与人体氟的来源2、人体氟的代谢3、氟的生理作用和防龋机制4、氟的毒性作用5、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6、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三、实验内容:1、氟化物防龋示教第六章 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窝沟封闭剂的防龋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口腔预防医学绪论精品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口腔预防医学概述•口腔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口腔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口腔预防医学临床技术目•口腔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结论与展望录01口腔预防医学概述1口腔预防医学的定义与特点23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达到口腔疾病预防、控制和康复的一门科学。
口腔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综合性、个性化和整体性。
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口腔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医学等。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真正的发展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
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史和重要性口腔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是密不可分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区别。
口腔预防医学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而临床医学则更注重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口腔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而临床医学则更侧重于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疾病的发展。
口腔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02口腔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口腔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包括口腔正常菌群和致病菌的种类、分布、致病性及相互关系等。
研究口腔癌的发病机制和预防,以及与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习惯的关系。
探讨和研究各种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研究各种口腔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
研究口腔疾病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以及康复和功能重建等。
研究口腔疾病治疗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基因治疗等。
研究如何预防口腔疾病研究针对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促进策略,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
研究口腔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以及如何提高公众对口腔健康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010203研究口腔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口腔健康的标准和评估方法、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龋齿的预防等。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所属部系(院):口腔医学院教研室名称:口腔预防医学学分数:1.5分总学时数:27(其中含试验9学时)课程类别:专业课程执笔人:高玉光(教授)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口腔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预防对策,保持个人和人群空腔健康的一门课程。
预防口腔医学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授和临床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以及影响人群口腔健康的危害因素的新概念,形成社会群体预防、综合保健以及口腔预防保健服务的思维,掌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和评估、社会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示教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口腔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一、掌握预防口腔学的定义、内容。
二、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途径。
三、熟悉其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一、预防口腔医学的额基本概念。
二、预防口腔医学发展简史。
三、预防口腔医学的发展前景。
口腔流行病学目的要求一、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作用。
二、掌握龋病指数、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牙周疾病指数、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口腔健康调查设计中的各项要求和方法。
四、了解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
三、龋病流行病学。
四、牙周病基本流行情况五、其他常见口腔疾病的流行情况六、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评价七、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龋病病因及预防目的要求一、掌握牙菌斑控制在防龋中的意义,龋病的三级预防,预防龋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窝沟封闭的原理、适应症、临床操作方法。
二、熟悉龋病的病因、病理、发病特点。
三、了解高危人群的预测在防龋工作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一、龋病致病因素二、易感人群的检测三、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氟化物与牙健康目的要求一、掌握氟化物防龋的各种全身和局部应用措施。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研究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预防对策,保持个人与人群口腔健康的学科。
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是通过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口腔健康的新概念,树立社会群体预防、综合保健观念及临床实践中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思想,掌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社会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社会主义高尚的医德医风,坚持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提倡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胡德渝编著.《口腔预防医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二)参考书台保军编著.《口腔预防医学学习指导和习题集》.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本课程以教学大纲为要求,以培养合格职业医师为目标,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形式特点,上课内容集中在重点,难点的章节。
其它章节采取教师纲要性指导,学生自学方式。
作业、测验旨在考察学生是否正确扎实掌握理解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的内容。
考核内容以口腔流行病学学的龋均,发病率,龋面均,龋、失、补牙数及牙面数等等为核心,拟列出5道口腔流行病学指数计算题目,学生分组并随机抽取1道题目,进行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