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
- 格式:docx
- 大小:12.44 KB
- 文档页数:1
生活中的科学观察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科学现象,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科学奥秘。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观察例子:
1. 水的沸腾和冷凝
在烧开水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开始冒泡、产生蒸汽,这是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而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而在冷热空气相遇时,水蒸气又会凝结成小水珠,这就是冷凝现象。
2. 彩虹的形成
阳光穿过水滴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使可见光谱分散开来,在合适的角度就能看到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虹。
天气潮湿、阳光良好时,更容易观察到彩虹。
3. 静电现象
在干燥的天气里,如果用手揉搓塑料或毛绒物品,就会积累静电荷,使头发竖起或吸引纸屑。
这是由于物体之间电子的转移导致的。
4. 声音的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听到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例如,在水中传播的声音比在空气中更快。
5. 植物的生长
种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如何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吸收养分、向阳生长。
植物的生命过程是生物学的绝佳教材。
6. 月食和日食
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区会发生月食,而月球若恰好掩挡住太阳,就会在地球上投射出日食的景象,这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现象。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奥秘,只要用心观察,就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欣赏。
培养科学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将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意义。
生活中的奇妙科学现象
1. 静电现象:当我们在干燥的环境中穿着某些材料的衣物,如化纤衣物,可能会感受到静电现象。
这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产生静电荷。
2. 彩虹: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穿过大气中的水滴时,光线发生折射、反射和再次折射,形成一圈彩色的光环。
3. 冰与水的密度差异:与大多数物质不同,水在凝固成冰时密度反而变小。
这是因为冰晶结构中的氢键使水分子保持较大的间距。
4.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这一神奇的过程为地球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和清洁的空气。
5. 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什么小虫子能够在水面上行走,以及水滴为何呈圆形。
6. 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力场,存在于地球以及许多物体中。
地球磁场对于导航、动物迁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应用至关重要。
7. 紫外线引发的荧光现象:在某些物质中,当它们吸收紫外线光子后,会立即以可见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产生荧光。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例子
1. 你知道吗,煮饺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科学例子呀!当饺子下锅后,一开始它们会沉在水底,可随着水温升高,饺子竟然神奇地浮起来了。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看似处于低谷,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惊喜出现,对不对?
2. 哎呀,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子,表面会有好多小水珠,这也是科学呢!这不就像我们出了汗一样嘛,都是因为环境变化产生的现象呀。
你想想看,是不是很有趣呢?
3. 大家应该都见过彩虹吧!其实彩虹就是生活中的科学呀!阳光照在雨滴上折射出各种颜色,哇塞,那美丽的颜色可真是迷人!这就好像我们心中的梦想,虽然遥远,但那么绚烂多彩,让人好向往啊!
4. 晚上走在路上,有时候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科学哦!影子就像是我们的另一面,虽然暗暗的,但一直陪伴着我们。
你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
5. 刷牙的时候,牙膏能让牙齿变得干净,这也有科学道理呢!牙膏就像是小战士,把牙齿上的脏东西都赶走了。
这不就和我们努力克服困难一样嘛,要勇敢地去战斗呀!
6. 家里的电灯泡发光,这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这里面也有科学呢!电灯泡就像是小小的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
它默默地奉献着,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7. 冬天的时候,我们哈一口气,就能看到白色的雾气,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我们在施展魔法一样。
这也是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小秘密呀,你发现了吗?
我觉得科学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好多有趣又神奇的科学现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0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10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1、鸡蛋壳碰到醋会产生气泡,是因碳酸钙遇酸发生了反应。
2、酒精遇火可点燃,是因乙醇是可燃烧的。
3、银勺子吃鸡蛋羹,勺子变黑,是因银和鸡蛋中硫元素发生了反应。
4、车子和人能在地面行走,是利用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5、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上会有一些水,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凉的瓶子液化形成的。
6、雨后或喷水时,会出现彩虹,其实是小水珠折射太阳光形成的。
7、汽车突然停下时人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向前的惯性作用。
8、筷子放一截在水中,视觉上会变弯曲,是因为光的折射作用。
9、热水会冒“白烟”,其实是水气化形成的水蒸气。
10、磁力现象,是因为两块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通用15篇)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篇11、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向日葵的茎部包含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
这种生长素十分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2、冰糕为什么会冒气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3、蜜蜂怎样酿蜜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我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终才酿成香甜的蜂蜜4、蝉为什么会蜕皮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必须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篇21、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掉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2、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3、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4、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5、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证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构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下雨之后出现彩虹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事实上彩虹有无数种颜色,比如,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许多种细微差别的颜色,但为了简便起见,所以只用七种颜色作为区别。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
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总共经过一次反射两次折射。
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比蓝光小,而蓝光的偏向角度比红光大。
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因此,彩虹和霓虹的高度不一样,颜色的层递顺序也正好反过来。
彩虹意旨光线经过两次折射一次反射,霓虹则是光线经过两次折射两次反射。
2、磁力现象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既然磁性是指磁体能够吸引顺磁物质的一种特性,那么它是由磁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一种,磁体本身并不存在磁力,是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表现为斥力和引力。
所以只能说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而不能说"磁铁两极磁力最大”。
当说到磁体的性质时必须说磁性,而说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说磁力。
3、镜面反射一种光学现象。
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哪些?1.吃了辣的东西,感觉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里放上少许盐,含一下,吐掉,漱下口,就不辣了;2.牙齿黄,可以把花生嚼碎后含在嘴里,并刷牙三分钟,很有效;吃酸性物质马上刷牙,会损害牙齿健康;3.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凉水中泡泡,拿出来后按在桌子上让鸡蛋滚几周,或者用手使鸡蛋壳破碎,随后就很好剥了;4.经常装茶的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或者用盐水泡后再洗,非常干净;6.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溶化后溃疡基本就好了;7.眼睛进了小灰尘,闭上眼睛用力咳嗽几下,灰尘就会自己出来;8.洗完脸后,用手指沾些细盐在鼻头两侧轻轻按摩,然后再用清水冲洗,黑头和粉刺就会清除干净,毛细孔也会变小;厨房小窍门1.烹调鱼时,往锅里放一汤匙牛奶,不仅可除腥味,而且鱼肉会变得酥软白嫩,味道格外鲜美。
2.煮牛肉时,锅内同时放入少量用布袋装好的茶叶,不仅能使牛肉很快煮烂,而且肉味更鲜美。
3.豆腐下锅前,先在开水中浸泡10多分钟,便可除去卤水味,这样做出的豆腐口感好,味美香甜。
4.炸馒头片时,先在冷水里浸一下,再入锅炸,这样炸好的馒头片焦黄酥脆,既好吃又省油。
5.煮鸡蛋时,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再放入热水里煮,这样煮好的鸡蛋蛋壳不破裂,也易于剥掉。
6.菜汤做咸了,拿一个洗净的土豆切成两半放入汤里煮几分钟,汤就由咸变淡了。
7.煮饭不宜用生水,人们在煮饭时,往往习惯用生水,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氯气,在烧饭的过程中,它会破坏粮食中所含的维生素B1,大致损失三分之一左右。
若用烧开的自来水煮饭,维生素B1可免受损失。
13.如何鉴别鲜蛋?新鲜蛋用灯光照,空头很小,蛋内完全透亮,呈桔红色,蛋内无黑点,无红影。
若是要测量蛋的新鲜度,可以将蛋浸在冷水里。
如果蛋是平躺在水里,说明十分新鲜;如果倾斜在水中,则该蛋至少已存放了3~5天了;若是笔直立在水中,可能存放10天之久。
此外,若是蛋浮在水面上,那么该蛋十分有可能已经变质了。
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及原理
1、夏天从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子上。
2、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3、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4、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5、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6、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7、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9、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一、物理类1、昼夜变化:日全食与日食日食又称月全食,是指月亮挡住太阳只留下太阳光边缘可见的现象。
在月球位置正确并位于地球和太阳其中之一个点时,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出现日食现象。
而日全食是在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三位平行的特殊位置,使太阳和月亮从地球视角看来,似乎月球完全覆盖住太阳一样产生的奇特景象。
2、造成太阳能:光、温、电光是太阳发出的电磁辐射,也是太阳能最易被获取的形式,经过吸收,被物质转换为热量,再分布到空气中。
温度是温度较高的地区的热量被输运到温度较低的地区,温度上差异是太阳能的引力。
最后,太阳能被转换成电力,再进行充电储存,以便给家庭或工厂的用电提供便利。
三、气象类1、气压:气柱、大气圈气柱是由物质组成的垂直的大气结构,它具有可计数的温度层结构,每一层有不同的气压。
在正常情况下,气压以标准大气压来衡量,标准大气压处于地球表面中会有一定的气压,这称为“大气圈”。
2、气温:温度距平、太阳辐射斜散温度距平是指表面温度与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温度之差,它反映了气温的偏离或接近某种大气环境下的特定降水对应的温度。
而太阳辐射斜散,也称“辐射传输模式”,是指从太阳发出的辐射面深入到地球大气层,然后在云层和地表几米的层次中反照回太阳的过程。
四、生物类1、繁殖:同繁与异繁同繁是指雌雄双方均以本体形式存在的一种繁殖方式,也称为平行繁殖。
它有较高的遗传效应,能获得最低突变率,这是生物无休止繁衍和进化的基础。
而异繁是指双方中有一方不以原始的形式存在,而是根据它另一方的遗传特征而不断发展形成的新的种类。
如原始兔和野兔、蝌蚪、蜻蜓等。
2、物种迁徙:光合带、季节性迁徙光合带是指植物对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环境在全球各地距离相同的经度处带来的具有特征分布的垂直带。
如果地球上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不能满足资源需求,就可能发生季节性迁徙,一般是针对地球上物种个体繁殖活动的范围,在此过程中,一阵阵的物种就会进行大量的迁移,等到找到食物更丰富和更多的繁殖机会之前,就不会停止这种季节旅程。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当把筷子插入水中时,会发现筷子看起来像是“折断”了一样。
这是因为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导致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与实际位置有所偏移。
2.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炸。
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会膨胀,增加了车胎内的压力。
同样地,在寒冷的冬天,金属物品如铁轨可能会因为冷缩而出现缝隙。
3.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常常会听到“噼啪”声并看到小火花。
这是因为摩擦导致毛衣和身体之间产生了静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
4.当我们在空旷的地方大喊时,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
这是因为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如墙壁、山丘等)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的延迟时间取决于障碍物与发声者之间的距离。
5.水滴入滚热的油锅会立刻爆炸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水滴会迅速沉入油底。
同时,在高温作用下,水急剧汽化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并不断膨胀上升。
气泡内部的压力较大,在热油表面爆裂开来,溅起油花并发出爆裂声。
6.将豆腐冰冻后再解冻,豆腐内部会出现很多小孔是原因:豆腐中含有较多水分,在冷冻过程中,水受冷凝固且体积变大,导致豆腐内部产生小孔。
解冻后,凝固的小冰晶融化,体积减小,留下小孔。
7.真金不怕火炼是原因:金的熔点很高(约为1068℃),一般火焰的温度(约800℃)无法熔化它。
因此,即使在火中加热,真金也不会熔化或变形。
8.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在电池耗尽停止走动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的“9”上是因为秒针在“9”位置受到的重力矩阻碍作用最大,因此当电池耗尽、驱动力减弱时,秒针更容易在这个位置停下。
9.当水即将烧开时,我们会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
是因为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气泡体积增大并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因此响声变小。
10.雨后天空中经常会出现彩虹。
是因为阳光穿过雨滴后发生折射和反射造成的。
阳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当这些光穿过雨滴时,会发生折射和内部反射,然后再折射出来。
生活中的科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运用科学会使我们获得成功,一旦违背科学就会受到挫折.而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我三年级的时候喜欢捉一些小昆虫来玩,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一次下雨后,我照常来到楼下的花坛边捉蜗牛.蜗牛是一种很奇
特的动物,它整天都躲在螺旋状的壳里,等下过雨后才会出来,它有着
一对能够自由伸缩的触角,触角下面有着两个突出来的线状的东西,
我猜那是它的眼睛.蜗牛爬行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用来
标记自己走过的路.我很快就捉到了一只蜗牛.我看着它在瓶子里慢
慢地爬来爬去,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蜗牛和它的壳分离呢?我准备试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根小棍,轻轻地在蜗牛的壳上敲了几下,蜗牛马上就缩回了壳里,再也不出来了.我便加大了力度,由“敲”改为了“刺”.
我用小棍在蜗牛壳上一顿乱刺,蜗牛壳很快就变成了一地碎片,露出
了蜗牛那黏糊糊的身体.我用棍子小心地挑开碎壳,蜗牛已经变成了
一滩液体,还有触角.我用棍子碰了它几下,蜗牛慢慢地往前爬行了一
小段距离,很快就死了.
我非常疑惑:我不是减轻了它的负担吗?它怎么一动不动了?我
回家翻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明白了:蜗牛的壳是蜗牛身体中不
可分离的一部分,一旦分离,蜗牛就会死掉.也明白了:任何生物都有
生存的权力,我们不能人为地伤害它们.
六年级:邱颖玥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