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79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特征1.自转特征(1)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速度:角速度15°/h(除极点外)。
线速度赤道最大,60°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4)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2.地球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快)(3)二分二至日:3.21,6.22,9.23,12.22(4)黄赤交角:23°26′(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6)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纬度低,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地形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安全性强;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装备的运输;(7)太阳的视运动(除极昼极夜地区):春分秋分(正东正西),春分→秋分(东北西北),秋分→来年春分(东南西南)图甲为某时刻在月面上看到的地球昼夜分布图,图乙为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甲中可见的地球部分此时处于A.正午或接近正午B.子夜或接近子夜C.日出或接近日出D.日落或接近日落2.图甲时刻月球处于图乙中的A.a位置B.b位置C.c位置D.d位置3.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
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回答下题。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北京时间是6日12时D.NO为晨线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右图是晨昏图上地方时为12时的T点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轨迹图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一年之计在于春。
2017年北京时间2月3日23时34分立春。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2017年立春时刻状况的是A.B.C.D.5.右图中T点由a移向b期间,下列地理事象可能发生的是①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②南极附近部分地区发生极昼③天津昼夜时长之比不断变小④天津的朝阳从东北方向升起A.①③B.①④C.②③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长+夜长=24h,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出时间×2=夜长,(日落时间-12)×2=昼长,(24-日落时间)×2=夜长(2)12:00平分昼长,24:00平分夜长(3)昼弧÷15=昼长,夜弧÷15=夜长(4)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注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需要根据经度大小变化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判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某某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别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明);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基础)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他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南半球不可见。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俯视呈逆时针,南极俯视呈顺时针(2)周期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自转的角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h。
线速度: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
线速度=纬线周长/自转周期线速度规律: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极点为0;任一纬度θ,其线速度为1670cosθkm/h;南北纬60°地区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注意: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①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
自转线速度介于1670~1447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447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②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高低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低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地势较高,为山脊或高地。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高处(A),说明该地线速度较小,地势较低,为谷地或低地。
1.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 30°;1月B. 60°;7月C. 60°;1月D. 30。
;7月【小题2】1. 所谓同步卫星是指相对地球赤道上某点相对静止的地球卫星。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 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 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 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