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8.00 KB
- 文档页数:25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 .12.7%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A、稀盐酸B、水C、加强热D、CaCl2溶液【答案】B【解析】A、盐酸和碳酸钙,碳酸钠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B、碳酸钙不溶与水,碳酸钠溶于水,氧化钙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C,碳酸钙,碳酸钠加热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D,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沉淀碳酸钙,与碳酸钙和氧化钙吧反应,不能鉴别故选B2.现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0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是A.26. 2gB.26.6gC.26. 0gD.25. 8g【答案】B【解析】【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
【详解】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Mg+CuCl=MgCl+Cu2224647.2g x2464=7.2g xx=19.2g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5.6g=25.8g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Fe+CuCl=FeCl+Cu2256645.6g y5664=5.6g yy=6.4g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6.4g=26.6g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
故选B。
【点睛】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
3.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B物质一定是酸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答案】A【解析】初中化学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主要有两类,①碳酸盐与酸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由于A是复合肥,所以应为硝酸钾,D 应为水。
如果B为酸(或碱),则E为二氧化碳(或氨气);所以H为碱(或酸),F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A、B物质可能是酸或是碱,故错误;B、D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若H是碱,则B为酸,A为碳酸钾,属于钾肥,故正确;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E为二氧化碳,F为氨气,所以H是碱,G是氨态氮肥,故正确。
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答案】B【解析】【分析】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1004410g x10010g44x ↑=解得x=4.4g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
九年级化学试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 12 O – 16 Na – 23 Ca – 40 Cl – 35.5 Mg – 2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5分/题×16题=40分)1.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炼铁B.水车灌溉C.活字印刷D.雕刻石像2.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絮凝剂除水里的可溶性杂质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内的防腐气3.用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球升入高空后会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慢慢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离子4.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5. 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鲜用甲醛浸泡海鲜B.霉变后的大米经煮熟可以食用C.点燃H2前要检验H2的纯度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6.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会发生反应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D.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D.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要盖上瓶塞密封保存8.头发油腻是因为头皮油脂的分泌,使用碱性溶液清洗头发效果更佳。
科粤版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A.3:2 B.2:3 C.1:2 D.1:1【答案】C【解析】【详解】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2322 NaCO+2HCl=2NaCl+CO+H O10673x m↑106x=73mx=106m/73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2NaOH+HCl=NaCl+H O4036.5y200mg7.3%-⨯40y=36.5200g7.3%-m⨯y=40(14.6g-m)/36.5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22322NaOH+CO=Na CO+H O80106z10.6g80z=10610.6gz=8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答案】C【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2021届中考模拟考场仿真测试卷(二)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S-32 Zn-65 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粉末的取用B.液体的倾倒C.二氧化碳的验满D.浓硫酸的稀释4.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N B.一个铁原子:FeC.干冰:H2O D.二个氧分子:2O25.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层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6.2021年5月14日5时35分,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紫来大街天喜里一栋自住民宅发生火灾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
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7.截至2021年2月9日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