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doc
- 格式:doc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24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附件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20年7月10日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2019年6月,水利部水规计[2019]189号文《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批复了任务书,由我院主持或主编开展2019-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设计规范等26项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批复计划中安排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初设规程》)的修订任务。
2019年11月三阶段编制规程的三个前期项目均下达了部分资金。
我院认真组织、统一协调三阶段编制规程修订工作。
1.2 主要工作过程1、编制、审查修订工作大纲。
2020年1月3日编制完成工作大纲初稿后,1月13日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了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工作方案和修编的思路及安排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订的初步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1月18日印发了三阶段编制规程修编征求意见函,印发单位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共102家。
对反馈的415条意见进行了整理与处理。
2020年2月组织编制了工作方案。
2020年3月11日下午,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启动会,对三阶段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对总体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3月23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修订工作讨论会,对项建编制规程修订工作和三阶段规程总体工作进行安排。
一是明确了项建规程修订维持投资深度要求不变,各专业在工作内容方面如确有必要简化且存在简化可行性的可适当简化。
二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对于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应明确编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论证、工程总体布局(总布置)方案等专题要求,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报告一、项目背景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河道治理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位于某省农村地区,项目总投资约为XXX万元,规划建设一座小型水库和相关的灌溉系统,旨在解决农民的用水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小型水库的建设、渠道的修建、水泵站的安装等工作。
2. 施工单位:由某水利建设公司负责承建,并组织相关专业施工队伍。
3. 工程量:本项目涉及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管道安装等多个工程环节,预计总施工量为XXX立方米。
4. 工期计划:根据需水季节性变化,施工工期安排为X月到X月,共计XX个工作日。
三、施工管理情况1. 施工组织:施工单位按照项目计划,成立了由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组成的施工管理团队,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监督。
2. 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对施工前、中、后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安全管理:遵守国家《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设立专职安全员,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保障工地安全生产。
4. 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定期召开施工会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工。
5. 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人员配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四、施工过程及成果1. 土方开挖: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合理分区进行土方开挖作业,保证施工现场秩序井然。
2. 混凝土浇筑:采用专业混凝土搅拌机,保证混凝土质量,按照施工图纸精确施工,确保工程强度。
3. 管道安装: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安装,确保管道畅通,无漏水现象。
4. 设备安装:水泵站设备安装工程师按照要求完成,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提高工程效率。
5. 工程验收:工程施工完成后,项目经理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五、施工效果和经验总结1. 施工效果:本项目施工顺利完成,水库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用水难题,提高了灌溉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前言**水库地处**市西郊5km处,隶属于新疆******,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和水产养殖的引水注入式山区小型水库。
水库设计库容126万m3,控制农业灌溉面积1。
2万亩,城市绿化面积2000亩,工业供水对象为***纸箱厂。
**水库于1968年开工建设,1982年竣工,属“三边”工程,目前主要存在大坝上游护坡滑坡脱落、坝基及坝肩渗漏等病险状况,因此多年来一直限制水位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水库的安全运行对保障***的工农业生产是极其重要的,同时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的**市西山地区、***、兰新铁路以及**国际机场等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因此必须尽快进行除险加固改造,使其能安全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03年5月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2003年8月,***组织兵***、***的专家进行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审查会;2004年8月21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专家组到现场检查工作,分析了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补充工作的建议。
我院随即开展了补充工作,并提交补充鉴定材料,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于2004年10月14日下发核查意见,最终鉴定**水库为三类坝,必须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我院在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等工作。
本次设计工作得到了兵***水利局、***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综合说明1。
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西郊五公里妖魔山西北角,******部南2km处山沟内(见地理位置示意图)。
行政区划属新疆******管辖。
库区地理座标为:东经87°31′48″~87°31′54″,北纬43°46′18″~43°46′54″.水库有简易公路与西山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水库是1968年9月未经正式勘测设计破土动工的,1970年经***勘测设计队(现兵******设计院)设计,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现浇砼拱型放水涵洞。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报告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引水渠、灌溉管道等建设。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将改善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施工内容1. 水库建设:水库建设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在选址和设计的基础上,施工队按照工程进度计划,采取科学施工方法,对水库进行挖掘、砌石和加固等工作,确保水库的安全和稳定性。
2. 引水渠建设:引水渠是将水库蓄水引入到灌溉区的重要通道。
施工队根据设计要求,对引水渠进行开挖、铺设管道、加固等工作,确保引水渠的畅通和安全。
3. 灌溉管道建设:灌溉管道是将水从引水渠输送到农田的管道系统。
施工队对灌溉管道进行铺设、连接和试水等工作,确保灌溉管道的正常使用。
三、施工过程1. 水库建设: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先进行水库选址和勘察,确定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
然后开展水库挖掘、砌石和加固等工作,确保水库的安全和稳定性。
2. 引水渠建设:在水库建设完成后,对引水渠进行开挖、铺设管道和加固等工作。
同时,施工队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引水渠的畅通和安全。
3. 灌溉管道建设:在引水渠建设完成后,对灌溉管道进行铺设、连接和试水等工作。
同时,施工队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灌溉管道的正常使用。
四、施工难点1. 土石方工程: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土石方工程,施工队需要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 工程施工管理:本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和工种,施工队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安全生产: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队需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施工成果1. 水库建设:水库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水库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
2. 引水渠建设:引水渠畅通无阻,能够将水从水库引入到灌溉区,确保农田的灌溉需求。
3. 灌溉管道建设:灌溉管道连接正常,能够将水从引水渠输送到农田,确保农田的灌溉工作顺利进行。
小型水利工程验收指南一、小型水利工程验收范围和分类范围:小型水库工程以外的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4级、5级堤防工程。
分类: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法人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政府验收分为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
二、验收依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调整概算文件、设计变更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施工合同等。
三、法人验收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之后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
法人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项目法人可以委托监理单位主持分部工程验收,涉及主体工程的分部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为单元工程已完建,施工质量经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机构批准的处理意见,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单位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为分部工程已完建并验收合格,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未处理的遗留问题不影响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并有处理意见,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法人验收应成立验收工作组。
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等单位的代表组成。
对于分部工程验收,质量监督机构可派员列席涉及关键部位的验收会议。
对于单位工程验收,运行管理单位应参加验收会议,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验收会议。
法人验收会议按以下程序进行:1. 听取有关参建单位的工程建设情况汇报;2.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3.对于分部工程验收,检查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及相关档案资料;对于单位工程验收,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文件及相关档案资料;4.评定工程施工质量;5.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6.讨论并通过验收鉴定书。
项目法人应在法人验收通过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4 工程地质4.1.1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中、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2.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4.2.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所在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
4.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评价。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4.3.1 简述水库存在渗漏,侵没、库岸稳定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4.3.2 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
4.3.3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和可能侵没范围,评价侵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侵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 确定水库崩塌、滑坡和坍塌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
4.3.5简述库区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库区防护工程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存在的地质问题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4.3.6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监测台网实施方案。
4.4 大坝工程地质4.4.1 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 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进行坝基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4.5.1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5.3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泄洪隧洞进口边坡、溢出道边坡及消能段边坡的稳定性。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4.6.1 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1.综合说明2.水文2.1 流域概况2.2气象2.3水文基础资料2.4径流2.5洪水2.5.1 简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5.2复核历史洪水。
2.5.3 设计洪水2.6 泥沙2.7 工程河段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工程地质3.1勘察任务3.2勘察方法及要求3.2.1工程地质测绘3.2.2勘探3.3勘察成果4.工程任务和规模4.1工程建设依据4.1.1工程概况4.1.2项目背景简要介绍项目由来,规划项目的主要内容等。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2.1社会经济概况4.2.2洪水灾害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说明工程所在河流(河段)典型年洪水灾害,包括淹没及毁坏耕地、房屋数量等,估计洪灾损失值(以现价计)。
4.2.3现有防洪工程状况工程河段现有堤防及护岸工程情况及存在问题;保护区现有防洪能力或能达到的防洪标准。
4.2.4工程建设必要性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内容,综述治理防洪工程的必要性。
4.3工程任务及治理标准4.3.1工程任务防洪及改善水生态环境等。
4.3.2设计水平年采用20年。
4.3.3防洪、排涝标准4.4工程规模4.5堤线布置及堤距选择4.5.1详细说明工程河段河流特性、平面形态、河宽、纵比降、河床组成,已有涉河建筑物(桥、闸、石河堰等)的各项特征数据及平、剖面图。
4.5.2堤线布置原则4.5.3稳定河宽计算说明计算稳定河宽选用的公式。
各计算因子(参数)的取值及计算结果。
4.5.4堤距选择及确定的堤线布置方案。
4.6设计洪水水面线及冲刷计算4.6.1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说明控制断面及设计水位(若为闸或石河堰应计算泄流曲线);计算断面布置原则和数量为:短河段要求200m一条,长河段要求不大于400m一条,根据平面地形图合理布置;说明糙率确定方法(调查洪水水面线反求或查糙率表);说明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流能量方程推求;按下表提供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4.6.2冲刷计算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5.1工程等级与标准5.2设计基本资料收集包括水文、地形、地质等有关资料及图纸。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以国家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为依据,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进行。
特别是对农田灌溉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更要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效益与投资的矛盾,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工作中,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有关水利建设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规范,并根据自己所承担的设计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照抄照搬或单纯追求低标准而导致设计成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次,还应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班,使自己的业务素质能够适应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发展状况;再者,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利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L31—1999)、《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6—2002)等
各类规范、规程、条例。
水利工程在具体施工时,既要讲究速度,又要注意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工程质量;第四,我们还
必须密切配合施工单位,从整个施工环节入手,把好每道施工关口,争取创造优良的工程项目,给当地群众带来实惠。
总之,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各种设计软件,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因此,不断学习,勇于探索,精心设计,科学管理,才是搞好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也是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名水利工程师就像一棵树,它从土壤里吸取养料,装点了祖国山河;他也
似雨后的彩虹,辉映出五光十色的天空;又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给予世界光明。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一、总体定位(一)三阶段划分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
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工程淹没和征地范围资金筹措方案各阶段、各类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格式、内容需进一步规范,设计深度需协调。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至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一、水利工程建设程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应掌握)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称为前期工作。
立项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二、项目分类:1.按功能、作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
2.按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3.按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大中型、小型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
实行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128号),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如下。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3)初步设计阶段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原程序报批。
一般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批准。
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或修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应按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初步设计任务应选择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4)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标设计)是指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中,招标设计指为施工以及设备材料招标而进行的设计工作。
(考题2007)(5)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是指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8)后评价阶段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一般经过1~2年生产(运行)后,要进行一次系统的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影响评价——项目投入生产(运行)后对各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经济效益评价——项目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财务效益、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可行性研究深度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对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等全过程进行评价。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一、总则(一)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合理确定治理方案,规范主要设计内容和标准,提高设计工作质量,提出本指导意见。
(二)本指导意见所指中小河流是流域面积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本指导意见,开展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各设计环节质量控制,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四)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水文分析、河流冲淤演变及河势变化分析,加强整治河宽和堤距的分析论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好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弃渣占地,并根据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
(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
二、水文(一)应收集和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水文站、雨量站的实测系列资料,收集省区的暴雨查算手册或水文图集,收集以往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和成果,并加强河道特征和洪水特性分析。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附近有较长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可优先采用频率分析计算方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地址及上、下游实测洪水资料短缺时,可根据经审批的省区的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XX县XX镇XX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1)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并入XX水库南干渠,南干渠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
坝址座落于赣江水系乌江支流滕田河的塘头水上,距XX镇约4km,地理位置东径115°41′,北纬26°56′。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6km2,正常高水位216.20m(黄海高程,下同),相应库容82.0万m3,死水位204.70m,死库容8万m3,设计洪水位(3.33%)218.57m,相应库容104.6万m3,校核洪水位219.54m(0.33%),总库容114.5万m3。
工程于1957年冬动工兴建,1959年开始蓄水投入运行,由于工程初建规模不能满足蓄水需要,后经多次加高加固达到现有规模。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管等组成。
大坝现状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19.50m,最大坝高24.0m,坝顶宽度10m(XX电站弃渣所至),坝长107m。
大坝现状实测迎水坡坡比平均为1:2.33,背水坡坡比平均为1:1.88。
大坝上游为块石护坡,下游无护坡,下游坝脚设贴坡排水体,排水体顶高程199.30m。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人工开挖而成的开敞式溢洪道,由进口控制段、一、二级陡槽段及下游挑流鼻坎段组成,总长117.0m。
进口水平段长9.0m,宽约10.0m,进口底板高程216.20m;一级槽段长72.50m,始端底宽约10.0m,末端底宽约8.5m,坡比0.019;二级陡槽段长30.5m,始端底宽8.5m,末端底宽7.0m,坡比1:2.34;挑流鼻坎段长5m,挑流鼻坎净宽7.0m,坎顶高程201.80m。
溢洪道进口控制段及一级陡槽段底板及左侧边墙未衬护,右侧采用顶宽为0.6m浆砌石边墙衬护。
二级陡槽段及挑流鼻坎段已三面衬护,底板砼衬护厚0.3m,两侧采用浆砌石挡墙衬护,墙顶宽0.6m,底宽1.2m,高2.8m,迎水面坡比1:0.3。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设报告技术要点XX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1 总体要求1.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总体上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标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及重庆市水利局、财政局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1.2 初步设计应以批准的规划为基础,建设内容应与规划有效衔接。
重点河段治理项目确定应在分析流域所有场镇防洪安全情况基础上选择。
项目防护对象确定应遵循先已成场镇、先薄弱环节、先重要部位的原则。
1.3 初步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包括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实测现状地形图、地质勘察等。
1.4 设计单位、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所在地政府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中小河流治理要求,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工程建设必要性及工程方案,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1.5 工程建设内容应围绕洪畅河稳、防洪保安、人水和谐等目标进行安排。
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能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为增强河道行洪能力,确需对阻水严重的桥、堰进行改造的工程投资可纳入河道治理工程。
1.6 工程布置和结构设计应在安全可靠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场镇综合功能的结合,同时做到经济合理。
2 水文2.1 流域概况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河流特性,明确工程河段以上流域面积、河长及河道比降等特征值,说明工程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
2.2 水文气象基础资料2.2.1 简述流域及邻近流域水文站、气象站分布及主要测站测验情况。
2.2.2 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和流域、河道特征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2.2.3 高程系统宜统一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3 洪水2.3.1 简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3.2 应进行工程河段历史洪水调查。
对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应进行调查和考证,对近期发生的特大暴雨及洪水应进行调查。
2.3.3 设计洪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结合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4年9月
1、综合说明
1.0.1 概况
1.0.1.1 工程地理位置
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
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
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林云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迩廷大沟是修建于不同时期(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的引溪灌溉渠,它由1号、2号、3号、4号和5号等五条大沟组成。
林云水库设计利用的是2号、3号、4号和5号四条,1号本工程未予利用。
2号、3号、4号三条大沟取水于虹山东麓的大箐内,沿地形盘山流经至东部的老龙、左塘、尾古等地灌溉农田。
这三条沟的前段位置较高,且通过水库径流区内均高于水库
最高水位,因此可以利用其前段外流域引水入库中转,由水库调节后,再利用其后段向灌区供水和补洒科水库。
5号沟只利用后段供水灌区。
水库渠道布置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原大沟,节省新建工程投资。
综上所述,林云水库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灌区严重缺水及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对于当地群众全面早日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0.1.4 可行性报告的主要结论
1.林云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小(一)型水库,同时具有中转水库的功能。
2.同意选用的坝址,坝型为埋石砼双曲拱坝,坝顶高程1500.5m,坝顶拱圈中心线弧长108.0m,最大坝高35m。
3.工程总工期为二年。
4.工程总投资1400.03万元。
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抗风险能力较强,经济上合理,修建林云水库是可行的。
1.0.1.5 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林云水库可研报告于2004年5月15日由塘芝计委主持评审,塘芝大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塘芝县林云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评审通过后。
并于2004年7月21日同庆省计委地区处邀请省水利厅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塘芝县林云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现将审查意见整理如下:
一、工程的兴建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二、水文
1.水库本区径流面积8.1km2,引区外径流34.2km2,多年平均径流1716万m3,其中引区外径流1234万m3,来水完全满足既定规模。
2.水文资料成果合理可靠。
3.根据SL252~2000规范,本水库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P=0.50 %)。
三、工程地质
1.同意工程区属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区,地震活动不强的评价,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2.坝址位于两条溪流汇合口以下,为“V”型河谷,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岩石坚硬,强风化层薄,基岩相对隔水层浅(25~27m),适宜建刚性坝,同意推荐拱坝坝型。
3.可研报告中对左岸存在低邻谷,F2断层沿左岸穿过,破碎带露头宽10~20m,钙泥质胶结紧密不一。
水库蓄水后,不排除库水向低邻谷渗透的可能。
建议进一步查清后作出可行的防渗处理措施。
4.在下阶段水库左岸分水岭布置适量钻孔,以便了解分水岭地下水高程和动态。
5.选定坝轴线布置适量平硐勘探。
6.建筑材料:石料为阳新灰岩,弱~微风化,运距4.5km,需新修1.3km至坝址;粗细骨料由灰岩料场加工。
7.提供库区、坝枢纽区地质图,坝枢纽区地质剖面和渗透剖面图。
四、工程任务及规模
1.同意林云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的小(一)型水库。
2.同意设计水平年近期采用2013年,远期应考虑到2023年,同意P=75%典型年灌溉制度的设计和灌区作物构成,耗水作物水稻占73.2%,复种指数1.7。
3.同意渠道设计流量1.2m3/s,灌区渠系利用系数n =0.6 4,灌区农田12050亩。
五、水工建筑物
1.同意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2.同意选用的坝址,依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同意坝形为拱坝。
3.依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同意枢纽布置方案。
4.下一步应做好帷幕灌浆布置图,帷幕灌浆建议单排孔,孔距1.5~2.0m,两坝肩延伸20~30m,帷幕底界≤5~10lu。
刚性基础应设固结灌浆。
六、施工组织设计
1.同意导流、渡汛标准。
导流采用河床岸坡设预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