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3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doc
国家粉尘标准是:一般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不得超过10mg/m3,车间空气中一般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则为2毫克/立方米。
法律依据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境卫生、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十条
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管理,推行清洁动力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说明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
PC-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
* 表1:数值系根据“超限系数”推算;表2:粉尘TWA的接触上限值。
** 表1:“其他粉尘”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总粉尘指直径为40mm的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的粉尘。
呼尘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采样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
效率为50%。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mg/m3)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mg/m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 B 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forHazardousAgentsintheWorkplace
说?明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
PC-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
* 表1:数值系根据“超限系数”推算;表2:粉尘TWA的接触上限值。
** 表1:“其他粉尘”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总粉尘指直径为40mm的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的粉尘。
呼尘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采样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选编内容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3。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是指在作业
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值,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限制值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调整。
在制定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粉尘的种类和来源,
不同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粉尘进行分类和限制。
其次是作业环境的特点,不同的作业环境对粉尘的扩散和浓度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员可能对粉尘更为敏感,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护和限制。
在执行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
首先是
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粉尘超标的问题。
其次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最后是加强对作业场所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粉尘容许浓度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和有效的执行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粉尘污染的防治工作,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forHazardousAgentsintheWorkplace
说明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
PC-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
* 表1:数值系根据“超限系数”推算;表2:粉尘TWA的接触上限值。
** 表1:“其他粉尘”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总粉尘指直径为40mm的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的粉尘。
呼尘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采样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选编内容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mg/m3)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mg/m3)。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
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是指在生产作业中,针对粉尘浓度所制定的标准,其目
的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包括矿物粉尘、金属粉尘、有机粉尘等。
在生产作业中,粉尘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质,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粉尘浓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不同作业场所对粉尘浓度有着不同的标准
要求。
一般来说,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浓度,即在一定时间内允许的粉尘浓度上限;二是防护标准,即对于超过允许浓度的作业场所,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以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在制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作业场所的特点,不同的作业场所产生的粉尘种类和浓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标准制定。
其次是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危害程度来确定相应的标准要求。
最后是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些作业场所可能很难达到规定的粉尘浓度标准,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的执行至关重要。
一方面,作业场
所需要定期对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另一方面,作业场所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通风换气、佩戴防护口罩等,以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总的来说,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工人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有效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保障工人的健康。
因此,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标准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工人健康的有力保障,应得到重视和执行。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标准
44 珍珠岩粉尘(93763-70-3)
总尘
呼尘
8
4
10
8
45 蛭石粉尘(总尘) 3 5
46 重晶石粉尘(7727-43-7)(总尘) 5 10
47 ** 其他粉尘8 10
*指该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接触上限值。
**“其他粉尘”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注: 1)总粉尘(Total dust)简称“总尘”,指用直径为40mm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
2)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简称“呼尘”。
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 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mg/m3)
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
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物理、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检出浓度、测量范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作参考。
2. 依据文件: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T 1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浓度对待
表2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表3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表4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本标准第14章执行,实际工作中可参考附录B
表5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11.2.2
表6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表11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粉尘限值参考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作场所物理、化学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检出浓度、测量范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作参考。
2. 依据文件: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T 1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表2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表4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表5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
表6 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3.1.2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1.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3.2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
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
说明:①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②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
③本标准未制定粉尘的PC-STEL,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二、正确使用卫生标准的说明(1) 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是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 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到的可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为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
(3) PC-TWA的应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个体粉尘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
定点粉尘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班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对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定点粉尘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摘
号
(CAS
No.)
PC-TWA(mg/m3)
备注
总尘
呼尘
1.白云石粉尘Dolomite dust 8 4 -
2.玻璃钢粉尘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dust
3
- -
3.茶尘Tea dust 2 - -
4.沉淀SiO2(白炭黑)Precipitated silica dust 112926-00
-8
5 - -
5.大理石粉尘Marble dust 1317-65-3 8 4 -
6.电焊烟尘Welding fume 4 - G2B
7.二氧化钛粉尘Titanium dioxide dust 13463-67-
7
8
- -
8.沸石粉尘Zeolite dust 5 - -
9.酚醛树酯粉尘Phenolic aldehyde
resin dust
6
- -
10.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
量<10%)
Grain dust(free
SiO2<10%)
4
- -
11. 硅灰石粉尘Wollastonite dust 13983-17-
5
- -
12. 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
含量<10%)
Diatomite dust(free
SiO2<10%)
61790-53-
2
6
- -
13. 滑石粉尘(游离SiO2
含量<10%)
Talc dust (free
SiO2<10%)
14807-96-
6
3 1 -
14. 活性炭粉尘Active carbon dust 64365-11-
3
5
- -
15. 聚丙烯粉尘Polypropylene dust 5 - -
16.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Polyacrylonitrile fiber
dust
2
- -
17. 聚氯乙烯粉尘Polyvinyl chloride
(PVC) dust
9002-86-2
5
- -
18. 聚乙烯粉尘Polyethylene dust 9002-88-4 5 - -
19. 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
氧化铝粉尘
Aluminum dust:
Metal & alloys dust
Aluminium oxide
dust
7429-90-5
3
4
-
-
-
-
20. 麻尘Flax, jute and ramie
(游离SiO2含量<10%)
亚麻
黄麻
苎麻dusts
(free SiO2<10%)
Flax
Jute
Ramie
1.5
2
3
-
-
-
-
-
-
21. 煤尘(游离SiO2含量
<10%)
Coal dust(free
SiO2<10%)
4 2.
5 -
22. 棉尘Cotton dust 1 - -
23. 木粉尘Wood dust 3 - -
24. 凝聚SiO2粉尘Condensed silica dust 1.5 0.5 -
25. 膨润土粉尘Bentonite dust 1302-78-
9
6
--
26. 皮毛粉尘Fur dust 8 - -
27. 人造玻璃质纤维
玻璃棉粉尘
矿渣棉粉尘
岩棉粉尘
Man-made vitreous
fiber
Fibrous glass dust
Slag wool dust
Rock wool dust
3
3
3
-
-
-
-
-
-
28. 桑蚕丝尘Mulberry silk dust 8 - -
29. 砂轮磨尘Grinding wheel dust 8 - -
30. 石膏粉尘Gypsum dust 10101-41-
4
8
4 -
31. 石灰石粉尘Limestone dust 1317-65-3 8 4 -
32. 石棉(石棉含量>
10%)
粉尘
纤维
Asbestos(Asbestos>
10%)
dust
Asbestos fibre
1332-21-4
0.8
0.8f/ml
-
-
G1
-
33. 石墨粉尘Graphite dust 7782-42-5 4 2 -
34. 水泥粉尘(游离SiO2
含量<10%)
Cement dust (free
SiO2<10%)
4 1.
5 -
35. 炭黑粉尘Carbon black dust 1333-86-4 4 - G2B
36. 碳化硅粉尘Silicon carbide dust 409-21-2 8 4 -
37. 碳纤维粉尘Carbon fiber dust 3 - -
38. 矽尘
10%≤游离SiO2含
量≤50%
50%<游离SiO2
含量≤80%
游离SiO2含量>
80%
Silica dust
10%≤free
SiO2≤50%
50%<free
SiO2≤80%
free SiO2>80%
14808-60-
7 1
0.7
0.5
0.7
0.3
0.2
G1(结
晶型)
39. 稀土粉尘(游离SiO2
含量<10%)
Rare –earth dust
(freeSiO2<10%)
2.5
- -
40. 洗衣粉混合尘Detergent mixed dust 1 - -
41. 烟草尘Tobacco dust 2 - -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Fluorspar mixed dust 1 0.7 -
43. 云母粉尘Mica dust 12001-26-
2
2
1.5 -
44. 珍珠岩粉尘Perlite dust 93763-70-
3
8 4 -
45. 蛭石粉尘Vermiculite dust 3 - -
46. 重晶石粉尘Barite dust 7727-43-7 5 - -
47. 其他粉尘a Particles not otherwise
regulated
8
- -
注:致癌性标识见表1注。
a: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高于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