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5
2022年我国宝石分级国家标准政策规范行业分析近期,红、蓝宝石在投资保藏市场备受关注。
在国际拍卖场上,红、蓝宝石藏品屡创拍卖新高。
本月12日瑞士日内瓦进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一颗25.59克拉的缅甸红宝石以超过3000万美元落槌成交,此一成交价刷新红宝石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在国内市场,近年来高端彩色宝石保藏热也在不断升温,记者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获悉,随着国内彩色宝石消费市场扩大,我国将出台《红宝石分级》和《蓝宝石分级》国家标准,目前这两份标准已制定并递交有关部门审议,估计今年年底将颁布。
业内专家指出,红、蓝宝石分级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促进市场消费,同时使投资者对彩宝鉴赏和评估有更多权威参考。
市场红、蓝宝石保藏潜力大5月12日,在苏富比于瑞士日内瓦举办的“瑰丽珠宝及贵族首饰”拍卖专场上,一枚25.59克拉的“鸽子血”红宝石拍出创纪录的3033万美元。
据悉,这颗珠宝叫“日出红宝石”(TheSunriseRuby),属于罕见的“鸽血红”等级,是法国珠宝商卡地亚的保藏,此前该宝石预期的成交价在1200万美元至1800万美元之间。
苏富比说,最终的成交价不仅刷新世界纪录,而且刷新卡地亚宝石拍卖价的纪录。
国际拍卖公司苏富比称,彩色宝石和珍稀宝石市场从未如此活跃。
在国内,近年来,国内彩宝消费和投资市场也在渐渐升温,多年来被低估的彩宝,正在成为投资保藏的新宠。
有业内人士指出,品质优秀的高端红蓝宝石的自身价值,远要超过钻石,作为稀缺资源,红蓝宝石具备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潜力。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凤民曾表示,国外成熟珠宝市场如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红蓝宝石市场份额达到了珠宝消费总额的5%到10%,但中国这个比例还不足1%,红蓝宝石首饰至少有50亿元的市场潜力。
但与黄金、钻石相比,彩色宝石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分级体系,市场宝石真假难分,质量评价体系不统一,让不少投资者无从入手。
“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个官方的、业内普遍能接受的正式标准,市场上也有一些习惯的叫法,例如我们常常说的鸽血红,这是顶级红宝石的颜色,但哪一种红才是‘鸽血红’?市场上对宝石颜色的叫法可能不是很统一,对颜色也没有科学判定和划分方法。
珠宝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管理制度一、引言珠宝作为一种高价值、高美观度的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声誉。
为了确保珠宝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建立一套科学、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珠宝产品的生产、采购、检验、销售等环节。
三、质量控制原则1、合法性原则所有珠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2、诚信原则公司应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如实标注珠宝产品的材质、重量、品质等信息,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3、全过程控制原则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都符合要求。
四、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1、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原材料检验采购的原材料(如宝石、金属等)在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材质、颜色、净度、重量等。
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3、原材料追溯建立原材料追溯系统,确保每一批原材料的来源、采购时间、检验结果等信息都有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
五、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生产工艺规范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规范,明确各生产环节的操作流程、工艺参数、质量要求等,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前,应进行首件检验,确认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过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应设置多个检验点,对半成品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4、成品检验生产完成的成品必须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外观、尺寸、重量、镶嵌牢固度、宝石品质等,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六、检测技术与设备1、检测技术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光谱分析、X 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观察等,对珠宝产品的材质、成分、结构等进行准确的检测。
2、检测设备配备齐全、先进、准确的检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是真的。
简单来说,NGTC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英文全称:National Gemstone Testing Center)的简称,是一家经中编办批准的国家级珠宝玉石权威质检机构。
它有极强的公信力和支持力。
国家背书,所以是权威的证书。
NGTC除面向全社会提供委托检验服务外,同时还承担国家的市场监督抽查检验、仲裁检验、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定、修订相关的国家标准等多项任务,在规范国内珠宝市场、促进珠宝行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NGTC的特点:
珠宝首饰管理中心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严格审查认可,被授权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被批准成立了北京市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国检珠宝培训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珠宝首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北京市第八十九职业技能鉴定所、珠宝首饰信息中心和珠宝首饰研究所。
珠宝首饰零售行业的管理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珠宝首饰零售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仅对该行业实行宏观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
该中心是经中编办批准的自然资源部直属的正司局级事业单位,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授权的国家级珠宝玉石质检机构,具有承担珠宝玉石首饰类产品执法检验资格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该中心主要任务为:推动产业和行业发展实施有关管理,参与行业管理法规的调研活动,参与拟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开展APEC 经济协作中的珠宝玉石首饰进出口政策拟定与研究、技术监督、信息交流和服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开展珠宝玉石首饰检测工作的技术、质量和国家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实验室的认证认可和监督评审工作;对行业进行质量监督,开展市场抽查工作;对全国各级珠宝玉石首饰质检机构和自然资源部系统珠宝质检机构进行技术监督和指导等。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是本行业的自律组织,协会成立于1991年,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梳理行业政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展行业自律工作,签订自律公约,开展中宝协团体标准体系和珠宝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品牌建设,开展中国珠宝首饰行业信用评价服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放心示范店工程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情况
目前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珠宝玉石的检测与标准首饰玉佩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的审美,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钱财的储藏力量。
而首饰玉佩的工艺与原料的质量则是他们价格的代表,质量与价格是线性关系的,质量越好则其实质性价格也越高。
现在市场上正销售着大批的珠宝玉石,因此怎样从这成千上万的珠宝玉石中,找出拥有实际价格的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珠宝玉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展开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珠宝玉石;检测;标准消费者在选购珠宝首饰时,往往会面临着品种与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二者就组成了饰品检验的基本任务,相对应的就产生了饰品检验中常见的二个名词:鉴别与分类。
珠宝玉石鉴定和分类标准体系建设为珠宝玉石检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规范基础,珠宝玉石鉴定和分类检验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中国首饰市场质量升级,同时推动了珠宝玉石首饰市场的规范、发展。
就目前使用的鉴别珠宝玉石的主要方式大多是红外光谱技术,还具有一些辅助技术手段,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对珠宝玉石的鉴别中还存在着非常大的优越性。
1珠宝玉石鉴定标准在鉴别珠宝玉石的过程中,先要确认品种,以及有无经过适当的人工处理优化。
只有处理好了上述最基本的问题,才可按照有关规范,正确界定珠宝玉石的标准名称,并得出合理的结果。
因此鉴别珠宝玉石的主要规范框架就是合乎国家标准,正确命名。
这种特性可以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商品,也就是说,在检验珠宝玉石产品的过程中,无法利用检验商品的价格指标及其他参数项目来评价它的特性,因此必须把握以下重点:首先明确被检验商品的具体种类,是不是人工合成,是不是经过了适当的人工优化处理,或者综合分析有关的技术参数和检验项目,有关科技人员在综合判断了这些各种因素之后,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结论,进而根据《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的有关命名条件,进行符合标准的、正确的命名。
我国珠宝玉石质量检验监督管理中心立足于该行业标准的有关规范,并参考了国际首饰珠宝行业协会等的有关规范和要求,同时密切联系国内外珠宝首饰市场的实际情况,于一九九六年正式发布了《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3。
GB/T 16553 – 2010 珠宝玉石鉴定(1)修改了“晶面条纹”的定义;(2)增加了“光率体”的定义;(3)增加了“光性方位正光性负光性”定义的部分内容;(4)增加了“特殊光学效应”的定义;(5)修改了“晕彩效应”定义的部分内容;(6)删除了“火彩”的定义;增加了“色散”的定义;(7)“解理”的等级划分由“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变为“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无”;(8)“浸蜡”定义限定为“浸无色蜡”;(9)“染色处理”中“致色物质”包括有色油、有色蜡、染料等;(10)修改了“扩散处理”的定义;(11)“折射率双折射率”的鉴定方法增加了“反射型折射仪”;“阿贝型宝石折射仪”的参数改变了;适用范围中“样品为多晶质集合体时,不易测定双折射率”改为“样品为晶质集合体或有机宝石时,不易测定双折射率”;(12)增加了“质量”分析方法,包括“方法原理、仪器、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结果表示”等内容;(13)“密度”测定中增加了密度和质量的单位;(14)补充了成分分析方法(无损和近无损);(15)增加了“发光图像分析”方法;(16)钻石的鉴定:①化学成分“Ⅰ型含N;Ⅱ型不含N,Ⅱb型含B”改为“Ⅰ型含N;Ⅱ型含极少量的N,Ⅱa型不含B,Ⅱb型含B”;②颜色由“白色系列、彩色系列”改为“无色至浅黄(褐、灰)系列、彩色系列”;③“吸收光谱”删除了594nm吸收线(辐照改色钻石及天然彩色钻石);④去掉钻石热导率=0.35卡/厘、秒、度;⑤增加“特殊光学效应:变色效应(极稀少)。
”⑥钻石的优化处理(包括激光钻孔、覆膜处理、充填处理、辐照处理、高温高压处理),增加了部分观察现象和鉴定方法。
(17)红宝石的鉴定:去掉“浸有色油”的鉴定;增加“高铅玻璃充填”、“铬扩散”、“铍扩散”的鉴定;(18)蓝宝石的鉴定:增加“染色处理”的鉴定;增加“铍扩散处理”和“钴扩散处理”的部分鉴定方法;(19)祖母绿的鉴定:去掉“浸有色油”的鉴定;修改“充填处理”的鉴定方法;增加“染色处理”和“覆膜处理”的鉴定;(20)海蓝宝石的鉴定:增加“充填处理”的鉴定;(21)绿柱石的鉴定:①“吸收光谱”去掉“某些深蓝色绿柱石可具688nm、624nm、587nm、560nm吸收带。
珠宝鉴定证书真伪鉴别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面向社会检测、检验产品的机构,必须由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管理部门会同评审机构评审合格,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后,才能从事检测、检验活动。
《纯银饰品加盟吴越老银理啊l.iML 仙■r«UTF 電咽咄曲I ・milliNt■+“slniEri^uriianiii2lit 丄X JKtl ・心12-:J 卜.it MI i ・■■<■■-i-H«nv r *n4■R !*Kifl4«iI程度,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场地和条件,是否有健全的工作、管理规程、规章制度,是否有正确的工作依据和检验方法等等。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有资格作出仲裁检验结论。
具有cma 主要意味着检验人员、检测仪器、检测依据和方法合格,而具有cal 标志的前提是计量认证合格,即具有"cma"资格,然后机构的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也符合要求,由此可以认为,具有cal 则比仅具有cma 的机构,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进了一步。
也止广州胡农那■下畴豹寻土三肄用力皿Add :R 育ItongiinxXiRoscf,GAJoriita电周T 钏:嘟「67営11540*MKp,C );S1GOaO 广东齿金银珠宝捡测中心/\G«d<Jfi[J|drCiI 曲胡」口“c<?hfcJif f知东省质債监督金银珠宝捡验站\z>-■,宝石鉴定证书ACerttficoieOtGa TI ideniificaiioft计量认证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人员的资格(水平)、检验设备仪器的准确、精密cnal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
有这一标志,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cma、cal仅表示通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管理机构的考核、认可)。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发布机构: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日期:1990.08.14生效日期:1990.08.1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一)通用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二)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三)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四)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五)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六)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七)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技术要求;(八)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
第三条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下列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一)药品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兽药国家标准、农药国家标准;(二)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运输安全国家标准;(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四)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五)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国家标准;(六)国家需要控制的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七)互换配合国家标准;(八)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国家标准。
其他的国家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第四条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即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
示例:GB×××××-××GB/T×××××-××第五条制定国家标准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
第六条产品质量标准,凡需要而又可能分等分级的,应作出合理的分等分级规定。
第七条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下同),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国家标准的计划第八条编制国家标准的计划项目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标准化发展计划等作为依据。
第九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六月提出编制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将编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转发给由其负责领导和管理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简称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下同)。
第十条各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根据编制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提出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建议,报其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协调后,于九月底提出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和项目任务书(格式按附件1,2)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协调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过程中有困难时,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一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报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草案,统一汇总、审查、协调,于十二月底前将批准后的下年度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下达。
第十二条执行国家标准计划过程中,必要时可以对计划项目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和内容是:(一)确属急需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可以增补;(二)确属特殊情况,可以对计划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三)确属不宜制定国家标准的项目,应予撤销。
第十三条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进行调整的程序如下:(一)凡符合上述调整原则的项目,必须由负责起草单位填写"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调整申请表"(格式按附件3),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二)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通知项目主管部门;(三)当调整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申请未被批准时,必须依照原定计划进行工作。
第十四条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计划,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下达。
第三章国家标准的制订第十五条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技术委员会,按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组织实施。
应经常检查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督促并创造条件,保证负责起草单位按计划完成任务。
每年一月底前,将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负责起草单位应对所订国家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
应按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起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其内容一般包括:(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对需要有标准样品对照的国家标准,一般应在审查国家标准前制备相应的标准样品。
第十七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经负责起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查后,印发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征求意见。
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应明确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
可列出征求意见的表格,以利对意见的综合、整理。
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如没有意见也应复函说明,逾期不复函,按无异议处理。
对比较重大的意见,应说明论据或提出技术经济论证。
第十八条负责起草单位应对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和处理后提出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按附件4),送负责该项目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技术归口单位审阅,并确定能否提交审查。
必要时可重新征求意见。
第十九条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凡已成立技术委员会的,由技术委员会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组织进行。
第二十条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审查,未成立技术委员会的,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技术归口单位组织进行。
参加审查的,应有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代表。
其中,使用方面的代表不应少于四分之一。
审查可采用会议审查或函审。
对技术、经济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分歧意见较多的国家标准送审稿可会议审查;其余的可函审。
会议审查或函审由组织者决定。
会议审查时,组织者至少应在会议前一个月将会议通知、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等提交给参加国家标准审查会议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函审时,组织者应在函审表决前两个月将函审通知和上述文件及"函审单"(格式按附件5提交给参加函审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一条会议审查,原则上应协商一致。
如需表决,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代表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为通过;国家标准的起草人不能参加表决,其所在单位的代表不能超过参加表决者的四分之一。
函审时,必须有四分之三回函同意为通过。
会议代表出席率及函审回函率不足三分之二时,应重新组织审查。
会议审查,应写出"会议纪要",并附参加审查会议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未参加审查会议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名单;函审,应写出"函审结论"(格式按附件6),并附"函审单"。
会议纪要应如实反映审查情况,内容包括对本办法第十六条中第(二)至(十)项内容的审查结论。
负责起草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提出国家标准报批稿。
国家标准报批稿和会议纪要应经与会代表通过。
第二十二条国家标准报批稿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与管理的技术委员会,报国家标准审批部门审批。
国家标准报批稿内容应与国家标准审查时审定的内容一致,如对技术内容有改动,应附有说明。
报送的文件应有:(一)报批国家标准的公文一份(格式按附件7);(二)国家标准报批稿四份,另附应符合制版要求的插图一份;(三)"国家标准申报单"(格式按附件8)、"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意见汇总处理表"、国家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各两份;(四)如系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订的国家标准,应有该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复制件)和译文各一份。
第四章国家标准的审批、发布第二十三条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批文格式按附件9,发布公告格式按附件10),并将批准的国家标准一份退报批部门。
其中,药品、兽药国家标准,分别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发布;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国家标准,分别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号、发布;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联合发布。
第二十四条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按标准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归档。
第二十五条国家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