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
- 格式:doc
- 大小:423.50 KB
- 文档页数:15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什么是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事故、损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物质、能量、设备或工艺,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而环境因素则是指在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如噪声、照明、通风、空气污染、温湿度等等。
因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方法1.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如电气设备、化学品、高处作业等。
同时还可以观察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现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如没有戴安全帽、没有系安全带等。
2.咨询法咨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可以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如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环保人员等。
3.问卷法通过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的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也可以向员工征求改善的建议,以便改进工作场所和环境。
4.检查法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经验法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判断和辨识。
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危险等级、危害范围和可能导致的风险,然后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1.危险等级评估根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危险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通常将危险分为一般危险、较高危险和重大危险三级。
2.危害范围评估要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所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评估。
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从区域到个体都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物质损失以及其它危害的设施、物质、设备或行为。
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只有准确识别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和管理。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常见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方法,以期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潜在危险。
一、常见危险源1、机械危险源:机械设备是众多企业的生产中必需的装备,但其中存在的危险源也不能忽视。
如:危险机器的识别和隔离、物料处理设备的危险环境、自动化生产线的危险源等。
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主要指工作中可能产生或释放有毒或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或人为行为。
如:有害气体、腐蚀性液体、燃料、油漆和溶剂等。
3、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威胁工作场所安全的能量和物质。
如:噪声、震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电击、火灾和爆炸等。
4、安全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如:企业管理漏洞、安全培训不足、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
二、环境因素辨识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工作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因素。
环境因素辨识应透彻了解其可能波及到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产,然而人类因素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中常常被忽视的因素,如:疲劳、酒驾、违章操作、职业病等。
2、气候气象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对许多行业的正常运作和安全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暴风雨、大雾、极端高温等。
3、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是指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安保的重要影响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社会治安情况、交通拥堵等。
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方法为了准确地辨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辨认。
1、借鉴经验: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和调查研究历史资料,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危险源和环境风险。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一、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杜绝各类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
二、危险源辨别范围根据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特点,对容易导致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噪声、振动、车辆伤害等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辨别三、危险源辨别方法监理部主要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来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同时还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个方面:机械性、化学性、电能、热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的危害危害.1、通过询问、交流,对具有经验的人,指出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以初步分析出工作存在的危险;2、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3、查询有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可发现存在的危险;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别出组织存在的危险;5、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辨别出有关的危险源;6、安全检查表;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8、事故分析;9、故障分析;四、危险源分类1、高空坠落;2、物体打击;3、机械伤害;4、触电;5、坍塌;6、车辆伤害;7、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中毒;8、食物中毒;9、火灾与爆炸;10、尘肺、眼病等职业伤害;五、危险活动部位1、土石方、基础施工、防水与保温作业;2、脚手架搭设作业;3、高空作业;4、模板安装与拆除作业;5、现场临时用电与动火作业;6、临边洞口的防护;7起重吊装作业;8、机械设备的安拆与使用;9、易燃、易爆、油品、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
六、环境影响部位辨别1、食堂、现场搅拌站、厕所、现场车辆清洗;2、推土机、挖掘机、打夯机、混泥土输送泵、电锯、切割机等;3、模板支拆、清理与修护;4、脚手架搭拆;5、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6、废水(生活用水、施工用水等)7、废气(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8、潜在火灾、爆炸。
对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规范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wei)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更新, 对其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控制。
危(wei)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的能量和物质释放危(wei)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岗位等。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工作。
用于公司各部门及所有生产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危(wei)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和管理。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并鉴定重要环境因素;3.1.2 负责督导、参预、跟踪各部门进行各岗位风险评估;3.1.3 负责进行审核、登记、汇总,建立公司《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并发到部门;3.1.4 负责组织制定危(wei)险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制定对危(wei)险源的防范措施及管理措施;3.1.5 负责监督、检查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3.2.1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对所管区域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对各岗位风险进行评估;3.2.2 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宣贯各岗位的风险;3.2.3 负责建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OHS 风险调查/评估表》;3.2.4 配合安全环保部制定对各风险的防范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1.1 识别因素的步骤4.1.1.1 选择公司相关的过程(活动、产品或者服务);4.1.1.2 确定该过程伴有的因素及影响;4.1.1.3 选择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问卷调查;2) 面谈;3) 核查表;4) 直接观察和测量;5) 记录评估。
4.1.1.4 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或者过程;2) 浮现的紧急事件和灾难事件;3) 过去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如果有);4) 相关方的观点;5) 竞争利益的机会。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是一项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的过程。
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则是基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防控措施,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得到及时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程序。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环境的各类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并评估其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的可能影响。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环境数据,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评估报告、环境法律法规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1.2 环境影响评估在收集和整理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运行和生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变化等。
1.3 影响评估结果的汇报和沟通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后,需要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汇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通过汇报和沟通,可以全面了解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该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危险源辨识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调研和分析,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因素等多种类型。
2.2 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其对员工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生产运营的潜在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什么是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危险源是指能够对人类、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失或危险的物质或情况。
环境因素是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环境条件或因素。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一般是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正确识别、评估和控制它们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如何辨识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危险源1.观察:对现场进行观察,了解场地、设备、人员、作业情况等,寻找异常情况。
2.记录: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危险源类型、位置、特点等。
3.评估:对记录的信息进行评估,判断危险源的严重程度。
4.识别: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位置。
辨识环境因素1.观察:对现场环境进行观察,了解环境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等。
2.记录:对环境条件进行记录,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变化等。
3.评估:对记录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对人员或设备产生危险的可能。
4.识别: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范围。
如何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正确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是防止事故的基础,但仅仅识别和评估还不足以保证安全。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其控制方法如下:1.消除危险源:在发现危险源时,尽可能采取措施消除危险源。
2.隔离危险源:将危险源隔离,采用防护措施保护人员和设备。
3.控制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4.标示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标示,提醒人员注意。
5.加强环境监测:对可能影响人员和设备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正确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估和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加强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认识和控制,才能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
危险源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是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安全隐患日益增多,需要加强危险源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防范
措施,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
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活动中可能引起人身、财产
及环境损失的潜在源头进行辨识、分析、评估的工作。
危险源包括人、物、情况三个方面,如化学品、机器设备、劳动者手臂、易燃
易爆物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主要有文件法、检查法、调查法等。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检查现场环境,
了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危险
源等级和危害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减少或消除安全
隐患。
环境因素识别是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
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的工作。
环境因素指对人、物、财产产生
危害或影响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气候和地理等因素,如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气体、气味、温度、湿度、水质等。
环境因素
产生的危害可导致人身伤害、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后果。
环
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现场考察、安全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企
业可以通过识别环境因素,评估其危险程度和造成的危害后果,制
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正确认识危险源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源和环境因
素的识别和分析,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培训,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更新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如何获得环境绩效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就是靠建立目标指标、采取控制措施、管理方案或其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组织内存在的环境因素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险源对职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害,因此正确进行EH辨识对于开展EHS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正确描述。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中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
环境因素的描述一般采用“名词加动词”,如污水泄露、粉尘排放、电脑辐射、空调氟利昂泄露等。
危险源:新版中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危险源的描述没有统一的格式,可以“名词加动词”,可以“名词加形容词”,有时候要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以液化气使用为例,主要危害影响可能有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源的描述可能是“液化气罐阀门损坏造成泄露”、“工作人员用完液化气后忘记关闭阀门造成泄露”、“液化气罐充装时超过压力”等。
2 .识别具体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应具体,需要考虑整个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六种类型”等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识别的具体程度很难把握,究竟细分到什么程度的确让人很烦恼。
2.1 在环境因素识别中,以办公室为例,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有:1)电脑的使用——电脑电磁辐射、废弃电脑零部件的丢弃、废弃电脑的丢弃、电的消耗、潜在的爆炸等;2)打印机的使用——打印机电磁辐射、打印机废气排放、打印机噪音排放、废墨盒丢弃、电的消耗等(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同理);3)空调的使用——氟利昂的泄露、电的消耗;4)办公室招待——水的消耗、废水(招待用茶、刷杯子、洗烟灰缸、洗水果等)排放、固体废弃物(烟灰、纸杯、餐巾纸、水果、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丢弃;5)纸张的使用——纸张的消耗、废纸丢弃、废纸箱丢弃;6)工作人员用铅笔/钢笔/圆珠笔/中性笔写字——墨水、笔芯等的消耗、固体废弃物(废笔芯、废墨水瓶、废铅笔把、废修正液瓶等)丢弃;7)喝水用的杯子打碎——废弃玻璃(或瓷片)的丢弃;8)电线绝缘老化——潜在的火灾;9)手机使用——电磁辐射、废电池丢弃、电的消耗;10)灯管使用——废弃灯管的丢弃、电的消耗;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办公用品如胶水、档案柜、档案盒、桌子、椅子等等的使用过程,工作人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都涉及到环境因素。
四川省泸州地质勘察施工公司
峨眉山市乐都镇顺江村1组游湾滑坡治理工程
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
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4、不可接受风险分级清单
编制:游湾滑坡治理项目部审核:郑斌批准:蒋太平
日期:2014 年6 月18 日日期:2014 年6 月18日日期:2014 年6月18 日.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
记录编号:SCDKJ113-J-E4.3.1-01□CLK-J-E4.3.1-01□CLS-J-E4.3.1-01□使用号:
.
.
.
编制:游湾滑坡治理项目部审核:郑斌批准:蒋太平2014 年 5 月15 日.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记录编号:SCDKJ113-J-E4.3.1-02□CLK-J-E4.3.1-02□CLS-J-E4.3.1-02□使用号:
编制:游湾滑坡治理项目部审核:郑斌批准:蒋太平2014 年 5 月15 日.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记录编号:SCDKJ113-J-H4.3.1-01□CLK-J-H4.3.1-01□CLS-J-H4.3.1-01□使用号:
.
.
.
.
.
.
编制:游湾滑坡治理项目部审核:郑斌批准:蒋太平2014 年 6 月18 日.
不可接受风险分级清单
记录编号:SCDKJ113-J-H4.3.1-02□CLK-J-H4.3.1-02□CLS-J-H4.3.1-02□使用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