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贝尔(下)
- 格式:docx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读】2018明尚教育为安徽各位教师考编同志竭诚服务,帮助各位学员考生在笔试面试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2019,明尚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初心,为每一位考编同仁准备最新考编笔试培训资料。
欢迎添加明尚教育官网微信(msexam)订阅最新考编资讯。
2019安徽教师考编交流QQ群:327601621。
小编咨询QQ:1353842802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奥苏贝尔的理论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而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知识点的分类进行编制,奥苏贝尔的知识点散布在整本书的几处地方,不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整体掌握。
今天就帮助大家梳理、总结一下教招考试中奥苏贝尔常考的知识点。
一、关于学习理论——认知学派——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比如学会用哈巴狗代替一种狗,用等边三角形代替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用你的名字代替你。
(2)概念学习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比如鸟的概念,是对所有不同种类的鸟的概括。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比如鲸鱼不是一种鱼的判断。
(三)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泊尔美国学者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他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学者,他先后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教授,并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协会研究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
曾先后应邀赴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讲学。
奥苏泊尔的研究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必考的考点之一。
考察的方式和题型也十分灵活。
对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是考生复习的重要方法。
今天,河北华图教育的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师招聘考试】一、奥苏泊尔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二、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三、奥苏泊尔关于学业成就动机的分类四、真题演练1.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D.玩走迷宫游戏2.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3.阳阳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她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某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1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外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5.在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中,最稳定、最可靠的内驱力属于()。
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外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去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A.归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表征学习7.(多选)下列属于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同化过程的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先行组织者【答案】1.A 2.C 3.C 4.D 5.B 6.B 7.ABC【教师招聘考试】2。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奥苏贝尔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争取全面攻克。
同时,广西中公教育密切关注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相关信息,为各位考生提供有用的备考资料。
奥苏贝尔作为认知学派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学习上提倡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只要是有意义学习同样可以促进人的发展。
接下来重点为大家介绍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相关内容。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有意义学习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的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对于这个点从三方面去理解:第一、“非人为”。
非人为就是知识之间的逻辑意义,它们本身就存在的联系,如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第二、“实质性”。
实质就是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联系。
第三、有意义指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第一、知识间的逻辑意义。
第二、学习者的心向。
第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2.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表征学习: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如一个人名,毛泽东;如一个地名,泰山;如一个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等等。
(2)概念学习: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
如动物、水果等(3)命题学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任务本身提出的,比原有知识概括水平高的并能够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关联的。
对于这个知识点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如今天我们要讲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讲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先提出一个长方形面积公式。
这个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先行组着着策略。
4.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提倡接受学习。
其实就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是奥苏贝尔有意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从单选、多选简答角度出题。
教育心理学高频考察人物之奥苏伯尔在心理学部分的考查内容当中,奥苏伯尔是一个考查频率很高的人物,在各地的各类考试当中屡次出现,此处对于奥苏伯尔的典型理论做一个梳理。
1.遗忘的同化理论(此考点做人物与理论的匹配记忆)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和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替代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
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并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同时提出上位学习(总括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同学们要理解异同,并能举例说明。
3.先行组织者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同学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一内容,例如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水平相比正式学习内容要更高还是更低(答案为高),更适合机械学习还是意义学习(答案为意义学习),以及其引申出的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的意义。
4.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奥苏伯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
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
奥苏贝尔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 1918-2008),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他曾在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协会、美国医学协会、全国科学院农业教育部、白宫吸毒问题研究小组、生物学课程研究委员会等组织里参与工作,并在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
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1、认知驱力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学习任务本身之中的。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2、自我-增强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3、附属驱力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与学习迁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
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可利用性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程度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程度认知结构中的这三个因素称为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一直都是考查的重点,其中对于学习理论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逐年上升,难度也逐渐增加。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的就是四大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人物介绍(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奥苏贝尔是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传授,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发现,而是在于学习者头脑中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据此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
二、主要内容(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这里的实质性指的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形成内在联系。
有意义学习强调新旧内容本质上的关联,这样习得的知识可以摆脱字面表述形式的限制,即用不同的说法去描述也能理解。
因此,可以用学生能否对同一概念的不同描述进行正确判断作为是否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检验方法。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外部学习材料的性质,二是内部学习者的自身因素。
首先,学习材料必须要具有逻辑意义,同时满足实质性和非人为两个条件。
例如,今天我想和我的朋友出去玩这句话仅仅是在陈述一件事,并没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记忆这句话不算有意义学习。
其次,学习者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即有建立联系的基础;2.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有建立联系的倾向性;3.积极主动地让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三)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考人物:奥苏泊尔美国学者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他是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学者,他先后任侯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纽约市州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教授,并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医学协会研究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成员。
曾先后应邀赴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讲学。
奥苏泊尔的研究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必考的考点之一。
考察的方式和题型也十分灵活。
对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是考生复习的重要方法。
今天,河北华图教育的老师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奥苏泊尔研究成果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师招聘考试】一、奥苏泊尔关于学习方式的分类二、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上位学习,即向上学。
上位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如学习了苹果和香蕉,再去学习水果。
下位学习,即向下学。
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如学习了树,再去学习杨树和柳树。
并列结合学习,即两者之间互不包括。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三、奥苏泊尔关于学业成就动机的分类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常考人物之奥苏贝尔的知识分类
【巩固练习】
1.【单选题】学习者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这种学习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信号学习
D.发现学习
2.【单选题】一天,小华对妈妈说:“妈妈,从明天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明末考试进入班级前十,让您脸上有光!”小华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价值内驱力
3.【单选题】“1840年中国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种学习属于奥苏贝尔的( )。
A.发现学习
B.表征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题目解析】
1.【答案】A。
解析: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2.【答案】B。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3.【答案】B。
解析:表征学习是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包括字、词、事实性知识、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等。
题干的描述属于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学习,故属于表征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教育心理学里面涉及了很多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分布于教育心理学的各大板块,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繁杂,记忆负担较重,但是这些人物的理论又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运用组织策略,对各大人物进行总结归纳。
接下来,我们着重对奥苏贝尔的理论进行梳理。
首先,在学习动机理论中,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
他把学习动机分为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例如求知欲,好奇心;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成绩或者排名、地位等进行的学习就是典型的代表;附属内驱力也是一种外部动机,比如为了获得父母或者老师的赞许。
其次,在一般学习理论中,作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他主要倡导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在这个理论里涉及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的是新旧知识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简单说,就是理解性的学习。
比如有个小孩背古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但是背到“西子”的时候总是背不下去,就问老师“西子”是什么?老师说就是西施,一个美女。
当他头脑知道“西子”所代表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就是有意义学习,而之前的死记硬背就是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有三个条件即原有认知结构,新旧知识间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分为了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也就是学习一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比如说上厕所时男女的符号,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或者红灯停绿灯行,这些都属于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比如哺乳动物的概念里包含了所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胎生和母乳;命题学习指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即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本身,起到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师招聘备考-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
考试题型主要以单选题、判断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以理解性记忆为主。
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人物介绍(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
他认为布鲁纳的理论过分强调发现式、跳跃式学习,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会造成学生基础薄弱、教育质量滑坡的不良后果。
他主张曾被贬为旧教育传统的残余的接受学习法,提倡循序渐进,使学生按照有意义接受的方式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例如,学习矩形是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新概念时,学生会在头脑中已有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或表象的基础上,对之加以改造,从而产生对矩形的表象或概念。
由于新旧知识间建立的是实质性联系,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新学习的知识就有可能摆脱字面的表述形式的限制。
比如矩形既可以被描述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被说成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
例如,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就不是任意的,它符合逻辑上特殊与一般的联系。
相反,有时为更好地记忆圆周率,常把3.14159记成山一寺,一壶酒就是人为的关系。
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考点之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其观点的内容往往会通过概念反选的单选题、分类型的多选和判断题等形式来进行考察,还有比如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内容也有涉及到简答题等题型,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奥苏贝尔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区分。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重点考察的方面有: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中成就动机的基本分类、现代迁移理论等。
(一)学习的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比如进行科学研究是就是属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老师上课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前把题目和加法结合起来进行,利用加法去学习乘法,就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体现。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分类有:表征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学习,比如学习一些词汇和事实类知识。
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是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意义。
比如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就是概念学习,直接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说的就是命题学习。
(3)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先行组织者策略也是一个喜欢考察的信息点。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平原"之前,先给学生讲解"地形"的概念,就是利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三)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知识点总结奥苏贝尔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人物,其知识点主要分布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部分,考试中经常涉及及考查,考查形式以客观题为主。
为了更好记忆,因此进行梳理总结。
(一)遗忘的理论:同化说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从而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二)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学习进行的方式)和性质(学习材料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两个维度,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类。
这两类学习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四)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五)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六)学习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七)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之前学习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新知识迁移。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
在教学中,可能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奥苏贝尔(下)
关于奥苏贝尔的知识点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除了上篇我们讲到的,奥苏贝尔的考点还有下列内容:
查看奥苏贝尔(上),请查看订阅号的历史消息。
(进入订阅号后点击右上角人物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3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例如:在学习“钢”的概念之前呈现“金属”和“合金”的概念。
四川,2013
以下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奥苏贝尔提出
B.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
C.往往是比学习内容概括性更高的材料
D.指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关于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考查较少,只要知道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即可。
5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
与众不同的是,在奥苏贝尔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这三种内驱力成份,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的学生中比重各不相同,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考查方式如下:
福建,2007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辽宁,2013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认知驱动力;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