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预习《忆读书》语文出版社知识精讲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冰心《忆读书》疑难解析
1、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
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2 、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3 、作者为什么从十二三岁时开始看《红楼梦》直到中年才体会到它的滋味?
因为人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以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的知识层面为基础的。
《红楼梦》的社会意义极为深刻,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
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正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
4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细读课文,看看本文没有涉及的文
学作品是哪一类?
本课中的《满江红》《声声慢》属诗歌中的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荡寇志》《精忠说岳》《封神榜》《茶花女》等八部书属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属短篇小说,本课属散文。
因此只有戏剧没有涉及到。
《忆读书》课文笔记一、背景介绍《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所写的一篇随笔。
这篇文章记叙了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期读过的一些书籍,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和珍视。
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细腻著称,这篇文章是她对读书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期读过的一些书籍的回忆,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第二部分是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感受,认为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趣;第三部分是作者对现代社会中人们阅读习惯的反思,呼吁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三、重点内容1.童年时期的阅读体验: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读过的一些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书籍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自己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
2.对读书的看法和感受: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她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她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了解世界和自己。
3.对现代社会中人们阅读习惯的反思: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认为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她呼吁人们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阅读文学作品,还要阅读一些具有思想性和深度的书籍。
同时,她也呼吁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孩子的阅读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思考题1.冰心为什么认为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审美情趣?2.现代社会中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对孩子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阅读问题?五、总结《忆读书》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表达了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和珍视,还提出了很多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冰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关于阅读和成长的启示。
第26课忆读书课文讲解导言本文将对第26课忆读书的课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解读。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思想内涵以及对生活的触动。
引言第26课"忆读书"是一篇描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读书经历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儿时翻书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了对成长过程中变迁的思考。
主要内容阅读的欢愉作者从自己小时候开始,对读书的欢愉进行了描写。
他通过舒缓的语调和生动的细节,将读书带给他的喜悦感传递给读者。
在书中的世界里,他沉醉其中,陶醉于各种故事和知识的海洋中。
阅读对心灵的独特滋养作者提到了读书对心灵的独特滋养。
他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够让人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的活动。
通过读书,他认识到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对生活的认识也更深入。
同时,他感叹道,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审视自我、探索内心的方式。
阅读的力量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阅读的力量。
通过阅读,他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他还反思了读书对他成长带来的影响,读书使他变得更加有思想、有观点、有见识。
阅读与幸福作者通过回忆,表达了读书给他带来的幸福感。
他把读书的快乐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认为读书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感慨道,书中的文字像是一颗颗珍珠,它们引领着他走向知识的海洋,使他收获到快乐和幸福。
总结通过阅读和解读第26课的《忆读书》,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知识的渴望。
通过读书,他不仅汲取了知识,还得到了滋养心灵的独特感受。
读书给他带来了成长、力量和幸福。
此篇课文通过对读书的回忆,展现了阅读对个体成长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读书的魅力和力量。
结语本文对第26课"忆读书"的课文进行了解读和深入分析,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发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愿每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七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核心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核心知识点1作者简介生平简介:冰心(1900—1999),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福建福州人,原名谢婉莹。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2相关背景《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3主要内容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4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5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四段: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返回查字典首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猫的故事学习重点包含着字词、通过重点语句分析蕴含的主题思想,品味幽默诙谐的语言,并运用,这些都是大家需要学习的!(一)生字词:万籁俱寂( lài ) 值更( gēng ) 嗥( háo )叫如诟如詈( gîu lì ) 跳踉( liáng ) 鼎鼐( nài )殚智竭力( dān ) 膺惩( yīng ) 猱升( náo ) 缓颊( jiá ) 窗棂( líng ) 梆子( bāng )莴苣( jù ) 瘟神( wēn ) 自诩( xǔ ) 邋遢( lā tā )鬈曲( quán ) 够呛( qiàng )(二)文学常识: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七年级语文(上)学习辅导语文版1.《忆读书》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笸.箩()消遣.()天罡.()朦胧..()()2.本文选自(《冰心选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3.释词: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⑶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4.作者渐渐明白要看什么样的书?用文中原句回答。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一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⑴⑵⑶6.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你读了哪些书?请作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一)⑴“娘,您别送了,”我喉咙里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⑵“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⑶“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⑷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⑸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⑹她不识字。
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
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
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
娘气得不行,只有哭。
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⑺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
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
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
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
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
课文《忆读书》精讲一、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是总说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开门见山,坦言自己对读书的热爱和怀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为第二大段,详细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
作者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她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读这些书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部分的叙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投入。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为第三大段,以作者自身的读书经历为例,告诫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也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主要观点。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为第四大段,概括了作者一生的读书体会,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了文章的主旨。
这部分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
二、文章赏析《忆读书》——一篇深情且智慧的随笔,冰心以其独特的笔触,引领我们一同回顾她的读书历程,并分享了读书的重要价值。
文章巧妙的结构,宛如一位慈祥的奶奶,娓娓道来,拉近了我们与她的距离。
文章以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作为开端,直接点题,同时给人以亲切感。
沿着时间的线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从幼年时期的初次接触开始,逐渐深入到对读书的深思与感悟。
冰心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现了读书的乐趣和益处。
她回忆了自己在读《三国演义》时,因关羽和诸葛亮的离世而落泪,这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她与书中人物的深厚情感。
同时,她也分享了读书如何扩大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对写作的巨大帮助。
这些感悟源于她的读书体验,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冰心的文字质朴而真挚,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触动人心。
她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使读者感受到她对读书的热爱与执着。
她的文字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人在阅读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忆读书》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散文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冰心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更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以深入理解读书如何对个人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以及冰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读者的深情厚谊。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忆读书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忆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忆读书”的内容和意义。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掌握写作“忆读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忆读书》的课文及教辅材料。
2. 板书、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学生的课前作业和习作。
4. 大型图书馆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通过展示大型图书馆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讨论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图书馆的经历,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二、导入课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忆读书》,并回答几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 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图画和段落,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三、展开讨论:1. 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预测和猜想,进行小组发言,探讨《忆读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指导和引导,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深入阅读:1.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忆读书》,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阅读课文后,再次分组讨论并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五、语言分析:1. 教师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方式和艺术表达。
2. 教师解释一些词汇和短语,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词义和用法。
六、写作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章。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修改。
七、总结和反思: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和讨论。
七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核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核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核心知识点1作者简介生平简介:冰心(1900—199(9),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七年级语文预习《忆读书》语文出版社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预习《忆读书》
二. 教学重难点:
1、明确题目的含义、作者简况。
2、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扫清字词障碍。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 新课讲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是她最早的一批作品。
1921年出版诗集《繁星》《春水》,并加入文学研究会,努力实现“为人生”的艺术观点。
作品里充满“爱的哲学”,形成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冰心从十九岁成名,度过了六十多个创作春秋。
著作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还翻译了泰戈尔的《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2、对冰心作品的评价:
(1)在中国近代的诸多作家中,冰心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作家。
她的作品,不论是她的问题小说,哲理的散文,还是清新的小诗,多以充实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和明丽、典雅的语言影响着几代人。
在冰心所有这些成就和风格中,最为突出的从内容上讲无疑是她的“爱的哲学”,从形式上讲,是清新明丽、典雅细腻的被称为“冰心体”的语言风格。
所谓爱的哲学,就是一种泛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爱。
体现在冰心和她的作品中的爱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世界、爱人类、爱自然、爱亲人、爱故乡、爱师生、爱朋友、爱少年儿童。
冰心作品的另一大艺术特点是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感情色彩。
她的散文,没有雕琢,没有堆砌,清淡中见明丽,朴实中出文采,清新、自然、流利,以感情色彩浓烈取胜。
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
(2)《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诗的影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诗集。
冰心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
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这是宋人赞扬玫瑰花开放季节长的诗句,用它来比喻冰心的创作也是很适宜的。
3、《忆读书》选自《冰心选集》。
(二)题目解说:
“忆”是回忆。
《忆读书》是作者冰心女士回忆自己幼时、少年时读书的经历,主要在于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三)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读准字音:
xuán pŏ luo liáo zhāi jīn
悬念、笸箩、聊斋、津津有味
gāng shà qiǎn qì dài
天罡、地煞、消遣、堆砌、林黛玉
suǒ yǐ
烦琐、不能自已
2、写对字形:
津津有味、催促、悬念、一知半解、笸箩、凑成、勉强、酷爱、崇拜、凄惨、无聊、情绪、人情世故、哭啼、荒唐、盛衰、烦琐、朦朦胧胧、风花雪月、质朴、不能自已、索然无味
3、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1)遣(qiǎn)表打发,派遣、调兵遣将;表消除、发泄,消遣。
谴(qiǎn)表责备、申诉,谴责。
(2)qiáng 强大、坚强;
强qiǎng 表勉强的意思,勉强、强词夺理、强迫、强求;
jiàng 表固执,倔强、强嘴(也作犟嘴)
4、正确理解词义:
(1)书下注解“悬念”、“若有所失”、“无聊”、“人情世故”、“消遣”、“索然无味”、“无病而呻”、“风花雪月”、“自已”
(2)补充注释:
酷爱:非常爱好。
如酷爱音乐。
笸箩:用柳条或篾条编成的器物,帮较浅,有圆形的,也有略呈长方形的。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四)初读课文:
思考:作者的读书体会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了解有关作品:
1、《三国演义》: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著。
2、《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清代蒲松龄著。
3、《水浒传》: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
4、《西游记》:长篇小说。
明代吴承恩著。
5、《红楼梦》:长篇小说。
清代曹雪芹著。
6、《精忠说岳》:长篇小说。
清代钱彩著。
7、《封神榜》:长篇小说。
明代许仲琳著。
8、《荡寇志》:长篇小说。
清代俞万春著。
9、《茶花女》:长篇小说。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小仲马著
[小练习]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三个人。
2、《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
3、岳武穆就是著名的抗金名将()。
著名的岳母刺字就与他有关。
岳母在他的后背刺下了“()”四个字。
4、《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书中的主要人物有(举一个即可)(),与之对应的故事有()
5、“哪吒闹海”出自()。
6、“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他是()中的人物。
(六)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
(2005年盐城市)。
2、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上人物姓名。
(选做两题)(2005年浙江绍兴市)
①雪夜上梁山《水浒》
②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③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3、“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哪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作者是谁?你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2005年湖北咸宁市)
答:
4、《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庭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2005年无锡市)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吴承恩《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①》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②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
试题答案
1、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示例:①武松景阳冈打虎;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智取生辰纲。
2、①林冲②猪八戒③诸葛亮
3、《三国演义》罗贯中略
4、王熙凤林黛玉
5、骆驼祥子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