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无机及分析化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29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及分类。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1.3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分类和比较。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
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的规律。
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特点。
2.3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键的极性和键能。
3.2 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氢化物的结构特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键角、键长。
3.3 晶体结构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晶体的空间点阵、晶胞参数、晶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影响因素。
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4.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原理。
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平衡的判断方法。
4.3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性质与制备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5.2 离子平衡离子的定义、离子的溶解度。
离子平衡的原理、离子平衡的计算。
5.3 沉淀与溶解平衡沉淀与溶解的定义、沉淀的种类。
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沉淀转化的条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术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电子转移。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电子转移的类型、方向和数量。
0.4.1分压定律1.摩尔气体常量:R=8.314J/mol/K、kPa·L/mol/K、Pa·m3/mol/K2.气体:(1)特性:①能均匀地充满它占有的全部空间②混合气体只要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反应已达到平衡),其中任一组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2)分压:一定温度下,某组分气体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力p(总)=p(A)+p(B)+p(C)…(T,V一定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注:①②摩尔分数:x(B)为B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0.4.2有效数字1.定义:(1)有效数字是实际能测量的数字(2)通常包括由仪器直接读出的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估计的可疑数字(3)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一般认为在可疑数字的位数上有±1个单位的误差注:①0的双重意义:表测量值,是有效数字;表定位,即用0表示小数点位数时,是非有效数字(中间和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②pH=4.30=-(lg5+lg10^-5)=5-0.72.修约:“四舍六入五留双”需要一次到位(1)尾数≤4,舍去(2)尾数=5,“5”前为偶数(含0),舍去,为奇数,则入(3)5后是不为0的任何数,则无论前面的数为奇数或偶数均进入3.运算:(1)加减法:①先修约,再相加②保留有效数字位数以绝对误差最大或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标准(2)乘除法:①先修约,再相加②保留有效数字以相对误差最大或通常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标准注:①几个数相乘或相除,若位数最少的数首位是8,9,则有效数字多算一位。
如0.9×1.26,将0.9看成两位有效数字,因为0.1与两位有效数字1.0的相对误差相近,0.9×1.26=1.2②定量分析一般保留四位有效数字③高含量组分(>10%),仪器测定结果一般有四位有效数字;中含量组分(1%~10%),三位有效数字;低含量组分(<1%),两位有效数字。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严新徐茂蓉葛成艳编第一章绪论1.1判断下列误差属于何种误差?①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
②标定HCl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③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④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
答: ①偶然误差;②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③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④过失误差1.2测得Cu百分含量为41。
64%、41.66%、41。
58%、41。
60%、41.62%、41。
63%,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
(无须舍去数据)解:41.64%41.66%41.58%41.60%41.62%41.63%41.62%6x+++++==1id x xn=-∑=2.2×10—4 100%rddx=⨯=0.053%1.3测定某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结果如下:30。
12%、30。
05%、30。
07%、30.05%、30。
06%、30.03%、30。
02%、30.03%根据Q检验法,置信度为90%时是否有可疑数要舍去,计算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对应的置信区间。
解:排序:30。
02%、30.03%、30。
03%、30。
05%、30.05%、30。
06%、30。
07%、30。
12%先检验最大值30。
12%:30.12%30.07%0.530.12%30.02%Q-==-Q0.9=0.47 < 0.5,所以舍去30.12%继续检验最大值30。
07%,30.07%30.06%0.230.07%30.02%Q-==-,Q0.9=0.51〉0.2,不应舍去,30。
07%应该保留.检验最小值30.02%,30.03%30.02%0.230.07%30.02%Q -==-Q 0.9=0。
51>0。
2,不应舍去,30.02%应该保留.30.02%30.03%30.03%30.05%30.05%30.06%30.07%30.04%7X +==+++++、S =1.8×10—4100%sCV x=⨯=6×10-4()430.04%30.040.01%μ-==±1.4下列数据分别有几位有效数字? ①18。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1.2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1.3 化学计量学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摩尔质量和摩尔比例关系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层和能级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规律2.3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原子半径的递变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3.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键的极性和键的能力3.2 化合物的结构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3.3 化合物的性质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电离度和酸碱性第四章:无机化学反应4.1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和分类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4.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4.3 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溶度积和溶解度规律第五章:分析化学方法5.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常规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5.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5.3 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六章:溶液与浓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分类6.2 溶液的浓度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浓度计算和稀释公式6.3 溶液的配制和保存实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保存和注意事项第七章: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7.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的定义和分类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7.2 缓冲溶液的原理和制备缓冲溶液的定义和作用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和选择7.3 酸碱滴定滴定法的原理和类型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滴定操作第八章:氧化还原平衡与电化学8.1 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8.2 电化学基本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电位和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8.3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滴定和库仑滴定电化学发光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九章:光谱分析与色谱法9.1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光谱分析的应用和选择9.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色谱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9.3 现代分析仪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第十章:现代化学分析方法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标准曲线和样品分析方法10.2 质谱法质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质谱图的解析和应用10.3 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和应用重点解析1.1 课程介绍、1.2 化学基本概念、1.3 化学计量学重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的性质;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