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43
分娩期妇女护理分娩期妇女护理是产科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分娩妇女的身心状态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她们度过难关,顺利迎来新生命的诞生。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分娩期妇女护理的内容和要点。
首先,分娩期妇女的身体状况十分特殊,需要不间断的监测和观察。
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并及时记录及向医师汇报。
同时,孕妇的阴道出血、胎膜破裂等情况也需要得到及时的记录和观察。
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医师或助产士进行监护,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协助和配合医疗人员,维护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
其次,在分娩过程中,孕妇的疼痛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工作。
分娩期疼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宫缩引起的,因此疼痛的缓解关键是通过减轻宫缩的程度和频率。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让孕妇采取不同的姿势、进行按摩、音乐疗法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此外,药物镇痛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是由医生根据孕妇的疼痛程度和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除了身体的护理,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
分娩会对孕妇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孕妇的情绪状态,尽力倾听和理解她们对分娩的恐惧、疼痛和焦虑等情感,给予温暖、安慰和支持。
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让孕妇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分娩带来的各种挑战。
最后,产后护理也是分娩期妇女护理的重要环节。
分娩期结束后,孕妇的身体需要从产前的状态慢慢调整过来,护理人员应该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产后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以及切口或破裂伤口的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妇身体上的不适和并发症等问题。
同时,在产后护理中,护理人员也应该倾听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妇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总之,分娩期妇女护理是产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产科护理知识和经验,注重沟通和交流,关注孕妇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确保产妇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分娩时刻。
正常分娩期妇女护理(一)第一产程的护理【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子宫收缩有关。
2.焦虑与担心自身与胎儿健康,担心产程进展是否顺利,担心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否被接受有关。
3.尿潴留与胎先露下降,胎头压迫膀胱肌或体位改变不适应有关。
4.潜在体液不足与产程中出汗多,摄入量减少有关。
5.躯体活动受限与宫缩疼痛、破膜等因素有关。
6.恶心、呕吐与分娩刺激胃肠道有关。
7.有胎儿受伤危险与子宫收缩引起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宫内缺氧有关。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①待产妇于临产后入院,但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应紧急入院。
②待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介绍待产室、产房环境及工作人员,护士应主动与待产妇沟通,消除待产妇紧张、陌生的情绪。
③询问、评估并记录待产妇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孕期情况、此次住院原因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
同时要向待产妇讲解产程中各种注意事项。
④观察生命体征:临产后体温一般变化不大,脉搏、呼吸可稍有增加。
如果待产妇有头晕、眼花、头痛、呕吐、上腹部痛,子宫收缩异常、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应给予高度重视。
⑤注意阴道流血量,若待产妇阴道流血为鲜红色且量多大于月经量,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除外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等情况发生。
⑥一般初产妇常规行外阴备皮。
⑦灌肠:一般初产妇临产后,宫口开大3cm以下且无特殊情况,可给予1%肥皂水灌肠。
但若有胎膜破裂、阴道异常流血、心肌病、胎儿窘迫、胎头高浮或胎头下降很低压迫直肠达不到目的时,应禁止灌肠。
灌肠后要观察子宫收缩,勤听胎心。
⑧预防尿潴留:待产妇临产后护理人员应每2~3小时提醒其排尿1次。
2.产程护理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以及待产妇、胎儿对临产的反应,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早期征象,并进行处理。
②听胎心音:待产妇临产后应每隔1小时在宫缩间歇时听取胎心音1次,每次听1分钟并记录。
宫缩紧时应每30分钟听取1次。
③观察子宫收缩:应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每次观察宫缩应3次以上,并做好记录。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分娩期,是每个女性的一生都会经历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孕妇们需要显得特别细心,因为她们所需要的关心和护理,不仅会影响到她们自己,还会对新生儿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预防感染。
在分娩期,因为女性处于生理上较为虚弱的状态,容易感染。
因此,在分娩期,保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孕妇们需要定时清洗下体,以保持清洁卫生,并且每天换洗内衣。
此外,在分娩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保持专业原则,减少操作过多、多次抽血和输液等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口创伤。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缓解孕妇的疼痛。
在分娩的过程中,孕妇会遇到许多疼痛,而这种疼痛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减轻这种疼痛。
比如,孕妇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如匍匐前进、蹲下、摇摆等,以增加胎头下降的速度。
此外,分娩期间的音乐、气氛和家人的陪伴,也可以大大缓解孕妇疼痛。
如果疼痛非常严重,医生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疼痛。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合理饮食。
在分娩期间,孕妇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呕吐,因此需要在饮食方面有所注意。
孕妇应该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孕妇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肉、鸭肉和鱼类等,以增加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焦虑。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分娩后的伤口。
分娩后,产妇龟头和产道会受到创伤,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
孕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保持伤口的干净卫生。
此外,孕妇还可以使用某些药物,如愈创木酚酊等,来缓解疼痛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总之,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新生儿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因此,需要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来保障孕妇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每一位孕妇都能够度过健康、快乐、顺利的分娩过程。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七章第三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期附属物由母体产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一、影响分娩的因素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一)产力产力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壁肌、膈肌收缩力(称为腹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分娩时子宫肌产生的规律性收缩,是临产后的主要力量。
子宫收缩可以使宫颈管缩短直至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儿和胎盘娩出。
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1)节律性:节律性宫缩是临产的重要标志,正常宫缩是子宫体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每次宫缩由弱渐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内松弛,宫缩如此反复出现,直至分娩结束。
临产时子宫收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至宫口接近开全时(10cm),宫缩持续60秒,间歇1~2分钟。
(2)对称性和极性①正常宫缩起于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2cm/ s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秒内均匀协调的扩展至整个子宫,此为宫缩的对称性。
②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此为宫缩的极性。
(3)缩复作用:每次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期肌纤维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长度,反复宫缩使肌纤维越来越短,此为宫缩的缩复作用。
1分娩过程中主要的产力是A.子宫收缩力B.腹肌收缩力C.肛提肌收缩力D.腰肌收缩力E.臀肌收缩力2.腹臂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第二产程末期腹压配合宫缩运用最有效。
第三产程使用腹压还可迫使胎盘向外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肛提肌的收缩可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完成旋转及仰伸等作用,胎儿娩出后,有利于协助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讲义2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五、产程护理(一)第一产程妇女的观察和护理1.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间歇期较长(约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持续时间延长(约50~60秒),且强度不断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约2~3分钟)。
当宫口近开全时,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1分钟或以上,间歇期仅为1分钟或稍长。
(2)宫口扩张:可分为两期: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约需8h,超过16h称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平均需4h,超过8h称活跃期延长。
(3)胎先露下降(4)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正常羊水清,色淡黄,有时混有少量白色脂肪颗粒(胎脂)。
2.辅助检查:(1)胎儿监护仪:胎儿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
胎儿监护时,可描记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临床上常用外监护,它属于宫外监护,是将测量宫缩强度的压力探头放置在宫体接近宫底部,以带子固定于产妇腹壁上,连续描记曲线30~40分钟,必要时可延长或重复数次。
内监护属于宫内监护,仅适应于胎膜已破,宫口扩张1cm,但容易引起宫腔内感染。
且价格较贵,一般很少用。
描记胎心曲线,多用于外监护,将测量胎心的探头放置于胎心音最响亮的部位,用带子固定于腹壁上,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此法因能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况,故明显好于听诊器法。
(2)胎儿头皮血检查:第一产程时,正常胎儿头皮血pH应为7.25~7.35。
若pH小于7.25时,为酸中毒前期,应隔10分钟再重复检查一次;若pH小于7.20时,则为酸中毒;若pH持续下降或低于7.20时,应结合临床情况,立即终止妊娠,以挽救胎儿。
3.护理问题4.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待产环境:应提供安静无刺激性的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产妇分娩期间各产程护理要点(全文)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有规律宫缩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期分为四个产程:●第一产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约6-8小时;●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一般需5-15min,不超过30min;●第四产程为胎盘娩出后2h。
第一产程1、热情接待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进行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进展情况观察(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
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
(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
潜伏期2-4h查肛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
肛查可以了解宫颈松软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特别是血压。
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个3-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
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意思给予相应处理。
4、胎儿情况监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
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
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
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下列情况者需卧床:a胎膜已破者b 阴道流血者c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者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d血压≥150/100mmHg者e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
正常分娩产妇的15个护理要点妊娠时间满28周但不超过42周的孕妇,在全部检查结果正常,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让胎儿经阴道自然产出的生产方式称为正常分娩,也称为自然分娩或顺产。
这种分娩方式创伤小、感染概率低、产后并发症少、能够刺激母乳分泌,能够帮助婴儿建立自主呼吸、增强婴儿抵抗力。
总得来说,正常分娩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和发育,利于母乳喂养,也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凡是有条件正常分娩的产妇,都建议正常分娩。
当然,正常分娩的产妇在产后也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需要家人和医务人员的陪护和照料。
以下,是正常分娩产妇的15个护理要点。
1、注意休息。
分娩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心理上也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应当让分娩后的产妇注意休息,保持较为平和安静的环境。
一般不建议产妇在产后第一天看书、看电视。
2、注意卫生。
所有的衣服和被褥都需要消毒后才可以使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分娩后的产妇出汗较多,应经常更换衣物和床单,经常擦洗身体。
自然分娩的产妇在生产2~3天后可以开始洗澡,洗澡方式以淋浴为宜。
洗浴时应保持温度适宜,建议将室温调节至26℃~28℃,水温略高于体温即可。
3、尽早哺乳。
婴儿刚出生后的半小时内,吸吮反射最为强烈,是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的最佳时段。
在产后的第1天内,应当尽可能让婴儿吸吮8次以上。
医护人员应当协助产妇顺利哺乳,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及时检查产妇的母乳分泌情况。
4、产妇分娩后的体温会略微升高,脉搏、呼吸会稍微缓慢,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但需要注意,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且在产后一天内会恢复正常。
当产妇的体温超过38℃,或体温长时间偏高,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在产后第一天就可以开始一些活动了,医护人员会指导产妇进行康复运动,在床上活动肢体关节,进行缩肛运动。
正常分娩的产妇在生产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适当进行运动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排便。
但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产后恢复,过早开始运动、运动不当可能导致子宫脱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