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5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操作要领。
2. 熟悉瑞氏染色方法。
3. 熟悉正常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点。
4. 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具有防御和免疫作用。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可以了解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三、实验材料1. 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器、香柏油、拭镜纸。
2. 试剂:瑞氏染液A液、瑞氏染液B液。
3. 标本:末梢血。
四、实验步骤1. 采血:取患者末梢血,用无菌采血针抽取血液。
2. 制备血涂片:将血液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推片将血液均匀涂抹在玻片上,制成薄而均匀的血涂片。
3. 瑞氏染色:将血涂片置于染色缸中,加入瑞氏染液A液,染3-5分钟;加入瑞氏染液B液,染1分钟;冲洗干净。
4. 干燥: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晾干。
5. 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然后换用高倍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6. 分类计数:按照城垛形的方式往血涂片头部方向进行计数,将观察到的白细胞分类,以正“字计数,直至计数满100个白细胞。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中性粒细胞:40%- 淋巴细胞:30%- 单核细胞:15%- 嗜酸性粒细胞:10%- 嗜碱性粒细胞:5%2. 结果分析:通过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可以看出患者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血涂片,并进行了瑞氏染色。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对白细胞进行了分类计数,得到了患者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
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基本相符,说明本次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准确可靠。
七、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血涂片的制备,确保血涂片薄而均匀,以便于观察。
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报告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报告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和其他成分。
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并提供治疗方案。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血涂片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的诊断工具。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涂片- 显微镜- 染色剂(如吉姆萨染色液)2. 实验方法:- 准备血涂片:将一滴新鲜的血液滴在玻片上,用另一片玻片将其涂抹成薄膜。
- 固定血涂片:将血涂片在室温下晾干或用热风吹干。
- 染色:将染色剂滴在血涂片上,静置片刻。
- 洗涤:用清水轻轻冲洗血涂片,使多余的染色剂洗去。
- 干燥:将血涂片晾干或用热风吹干。
- 观察: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放大倍数,观察细胞和其他成分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血涂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细胞和其他成分。
其中,最常见的细胞是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
它们呈现出典型的圆形,中间凹陷,像一个小盘子。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其代谢需求。
正常的红细胞应该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形或异常。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
在血涂片中,白细胞通常比红细胞少得多。
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各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提供有关免疫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除了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涂片中还可以观察到血小板和其他细胞成分。
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片段,它们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的正常与否。
其他细胞成分包括巨噬细胞、红细胞生成细胞等,它们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异常。
观察血涂片还可以检测到一些疾病和异常情况。
例如,贫血患者的血涂片通常显示红细胞数量减少、形态异常或色素沉着增加。
白血病患者的血涂片可能显示异常的白细胞增多或异常细胞的存在。
通过对血涂片的观察,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是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血涂片制备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一)血涂片制备1.载玻片的准备新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须用浓度为lmol/L的HCl浸泡24h,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后备用。
旧载玻片要用含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掉血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95L/L乙醇浸泡1h,干燥备用。
使用载玻片时,不要用手触及玻片表面,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血涂片制作方法取血液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
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的空隙。
(二)血涂片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包括两个过程:固定和染色。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特染色法(Wrigh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等。
1.瑞特(Wright)染色法为发观察细胞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血涂片必须嘲行染色。
血涂片的各种染色方法大多是罗氏染色法衍变来的。
目前常用瑞特染色法。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
亚甲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
通常为氯盐,即氯化美蓝。
美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
观察人血涂片的实验报告观察人血涂片的实验报告引言:人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观察人体血液中的细胞形态、数量和结构。
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以及治疗效果。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描述观察人血涂片的步骤、结果和意义,以期增进对血涂片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无菌针头从被试者的指尖或静脉中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注意采集血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污染。
2. 制备血涂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璃片上,然后使用另一块玻璃片将其涂抹开来,形成一个薄薄的血涂片。
注意在制备血涂片时要尽量均匀涂抹,以确保观察时的准确性。
3. 固定血涂片: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在室温下晾干,或者使用特定的固定剂进行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防止细胞变形和脱落,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4. 染色处理:血涂片固定后,可以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偏碱性染色和酸性染色。
偏碱性染色常用于观察细胞核和染色体,而酸性染色则用于观察细胞质和细胞器。
5. 镜检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血涂片。
首先,将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和光源,使得细胞能够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不同倍率的镜头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实验结果:观察人血涂片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血涂片中的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贫血、溶血等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则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炎症程度。
血小板的数量和聚集状态则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
此外,观察血涂片还可以检测到一些特定的细胞或细胞结构,如白血病细胞、红细胞寄生虫等。
这些细胞或结构的存在与否,以及其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意义:观察人血涂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
血涂片实验报告血涂片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实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血涂片的制备和观察,了解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数量变化,进一步加深对血液疾病的认识。
实验步骤:1. 血液采集:使用无菌注射器从患者的指尖或静脉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注意避免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
2. 制备血涂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滴在玻片上,利用另一块玻片将血液涂抹成薄膜,然后晾干。
3. 固定染色: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浸入甲醇中,固定血细胞的形态,然后再放入染色剂中,如吉姆萨染色液,使细胞成为可观察的颜色。
4. 镜检观察:将染好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血细胞以及它们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呈圆形或扁平的双凸形,中间凹陷,边缘光滑。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具有多个核,细胞质内有颗粒状物质;淋巴细胞则呈圆形,细胞质较少,核浓染;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偏心,细胞质较多。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带有颗粒状物质,分别呈酸性和碱性反应。
讨论:通过血涂片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而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的存在,而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变化则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
此外,血涂片还可以用于诊断一些特定的血液疾病。
例如,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可能与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则可能与感染或炎症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则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结论:血涂片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一些特定的血液疾病。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血液疾病提供了基础。
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血涂片的制备及染色摘要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应用于疾病的筛查,发现,诊断以及监控。
本文提供了在临床检验中制备及染色出优质血涂片的一种参考。
虽然在如何人工制备血涂片上仍存在某些“工艺”,但是已尽可能采用了客观标准使得临床实验室能准备和染色出优质血片。
本参考中包含固定和染色手工工艺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关键词:血涂片制备,染色前言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检测方法之一,但似乎没有关于血涂片制备要求,程序及潜在问题等的综合性文献。
虽然血涂片的制备是个简单的过程,但作为一种检测方法,有很多因素可导致检测失败或比其预期低效。
本文应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请求所写,并作为实验室血细胞计数板的指导方针。
本文旨在提供临床检验中用于形态评价的血涂片制备及其染色的指导和标准化。
显微镜分析过程和解释不在本文的范围内。
列举的方法中包括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验室的适用方法。
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最高水平的指标,但应在所有条件下可达到其规定的指标,以确保诊断测试的质量,以免降低病人护理。
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无论对于病例发现,诊断或疾病监测,血涂片显微镜分析所得数据通常在临床情况中起最终和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方便参考使用,本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格式来描述涉及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各个步骤。
血涂片制备载玻片载玻片应由最高纯度的耐腐蚀玻璃制成;通常不可接受其他材料如塑料。
典型玻片为75×25mm,约有1mm 厚度,必须平整,无扭曲和波痕,而且必须澄清无色(“水白,无色透明”)。
荧光显微镜检测必须使用无自发荧光的玻片。
最好使用预洗过的载玻片,但至少实验室必须确保载玻片无划痕,干净无尘、绒线,油脂(指纹),而且必须干燥。
这就意味着在潮湿环境中,载玻片必须能抗水。
在所处密闭容器开启后,载玻片必须保存于干燥器或装有无水(甲基)乙醇或乙醇与丙酮混合液(3:1)的容器内直至被使用。
载玻片需一直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只能在立即使用前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