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试题精选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2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筑耗能巨大,试阐述一种新型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以便降低其能耗及碳排放,

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可能的效果。

答:空气源热泵。

简介:空气源热泵供热就是通过吸收屋外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依据热泵原理,利用少量的电力经过压缩机,压缩做功后产生高温热能,将水温加热到不高于60℃(一般的水温在35-50℃)的一种热泵设备。其产生的热水通过室内热水供热管路就可以给建筑物进行采暖。

工作原理: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机理就是其室外蒸发器从空气中的环境热能中吸取热量,使传热介质(冷媒/制冷剂)蒸发汽化,介质(冷媒/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上升,高温蒸气通过黏结在贮水箱外表面的特制环形管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同时释放出的热量加热了空气源热泵贮水箱中的水,冷凝后的传热介质(冷媒/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返回到蒸发器,然后再被蒸发,如此循环往复。

总之不管是任何空调,都遵循能量守恒原理:空气能热泵把释放的能量送到水箱里交换热量。制热就反过来。冷媒的循环:气态-->液态--->气态,气态在压缩机压力下变成液态过程要产生热量,热量排出后液态冷媒变冷了流到室内交换管道与室内空气交换变成冷气,此时变成了气态冷媒。

优点:

•整体性好,安装方便,可露天安装在室外,如屋顶、阳台等处,不占有建筑面积,节省土建资源。

•一机两用,夏天供冷,冬天供热,冷热源兼用,省去了锅炉房

•机组的安全保护和自动控制集成度较高,运行可靠,管理方便。

•输出的有效热量总大于机组的消耗功率,比直接电热供暖节能。

缺点:

机组常年暴露在室外,运行环境差,使用寿命比冷水机组短。

机组的制冷制热性能随室外气候变化明显。制冷量随室外气温升高而降低,制热量随室外气温降低而减少。

机组是以室外空气作为热源,由于空气比热容小以及室外侧的传热温差小,故所需风量较大,机组的体积也较大。

冬季室外温度在-5℃~5℃范围时,蒸发器常会结霜,需频繁的进行融霜,供热能力

会下降。

结论:

空气源热泵的高效节能,舒适安全越来越受到用户与开发企业的青睐,在市政条件不完善,容积率低,同时入住户数不高的低密度高档小区,户式中央地暖+中央空调+生活热水一体式解决方案,是不二的选择。

2.节水是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之一,为达到节水目的,许多国家进行了海绵城市和弹

性城市的设计,请思考在这种思路下规划城市时需要考虑到那些因素?简单陈述你的观点,说明原因。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一方面要注意建设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雨水的利用,而是从城市整体出发,改变以往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要避免建设政绩化,过程化和简单化,不能只注重华丽的外形而忽视海绵

城市建设本身的作用。其次,建设“海绵城市”,要加强规划、引导和管控。建设新型城市需要各地区部门协调办公,建设要求具体到部门,同时又要在整体规划的范围内实施,协调各方利益,共同为海绵城市建设出谋划策。最后,建设海绵城市,创新融资渠道。城市建设发展资金少不了,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粮草。海绵城市建设资金除了国家相关的补助之外,还应该制定具体的融资方式,争取社会力量,让资金来源更广泛,全民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其实海绵城市不单单是解决城市内涝,它也是维护城市生态的重要方式。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停留在照搬照旧或者犹豫不前的时代,海绵城市建设应该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建设符合城市特色的海绵城市,这个特色不是特立独行,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说到海绵城市建设就一概而论,“样板房”式的海绵城市建设还是脱离了整体规划目标。真正的“海绵城市”是弹性、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

(1)系统性建构。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应立足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方面提出系统控制目标,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衔接生态保护、河流水系、绿地、道路、污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系统,建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城市水系统,完善或修复城市生态本体。

2)水文干扰最小化。应在各层次的规划上强调分散和生态的海绵城市开发模式,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规划目标,防止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3)保护性开发。顺应自然地貌,尽量避免大挖大填,结合蓝线和绿线的划定和管理,严格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倡导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规划策略。

(4)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的水文气象条件、地理因素、城市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情况、文化习俗等,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同的地区的特征,分门别类地制定海绵城市规划目标和指标系统,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技术路线和设施,整体平衡,确保各层次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5)全过程管理。海绵城市的规划成果需要完整地纳入城市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之中,落实到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和用地许可、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建设许可、竣工验收等城市规划管控环节,并建立相应的长效管理制度,实现海绵城市规划实施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确保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6)科学支撑。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编制应有科学依据,对重大问题、关键指标以及重要技术环节需要多方实证数据支持和校验,强调水文、降雨、地质等基础资料积累,并鼓励运用数字模拟和可视技术等,突出量化指标和直观表达,便于考核、管理以及决策。

3.热岛效应使城市居民在炎热季节深受其害,作为一个城市人,有何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预期达到什么结果?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