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40
目录: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三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盲人摸象很久以前,几个盲人相约来到王宫求见国王,说他们想亲手摸一摸象,盲人们摸到哪就说哪的特征,以为那就是象,并争执不休。
问:为什么盲人对大象缺乏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呢?案例导入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颜色眼睛红色气味鼻子水果香形状皮肤圆的味道味蕾酸甜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还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
如:“我感觉好饿,好渴。
”“我感觉好热。
”等。
分类标准:刺激源感觉外部感觉视觉黑、白、彩色味觉酸甜苦辣咸听觉声音嗅觉气味肤觉冷、痛、温、压、触内部感觉运动觉书写、绘画、手工平衡觉荡秋千、坐过山车、晕船机体觉(内脏感觉)饥、渴、恶心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感觉的重要性)3.感觉的心理学意义感觉剥夺是指将被试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一段时间后,人的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出现不同情况阻碍,甚至出现幻觉、强迫症状,使正常心理活动受到破坏。
由此可见,感觉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证人与环境的平衡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知觉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从整体上认识到这是个“红色的番茄”知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猴子攀登) 时间知觉:个人对时间变化的感受与判断(昼夜更替)运动知觉: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真动、诱动、似动)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角色知觉2.分类根据知觉过程中起视知觉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觉根据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猴子攀登)时间知觉:个人对时间变化的感受与判断(昼夜更替)运动知觉:人对空间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真动、诱动、似动)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角色知觉错觉有刺激物,刺激物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知觉经验。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感觉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发育较好,而味觉、嗅觉和触觉发育相对滞后。
- 感觉活动较为单纯:学前儿童的感觉活动较为单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 感觉活动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感觉活动容易疲劳。
- 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学前儿童对新奇、鲜明的感官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2. 知觉的规律:
- 知觉活动具有片面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往往只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特征,缺乏全面性。
- 知觉活动缺乏稳定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 知觉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念形成较为困难。
- 知觉活动具有主观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感知能力
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前言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和知觉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过程、基本感觉类型和感觉差异等。
感知过程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对外界环境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学前儿童时期的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表征三个阶段。
感觉阶段是指儿童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的过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在感觉阶段,儿童主要是感受到刺激的物理特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温度等。
知觉阶段是指儿童将感觉的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内容的过程。
在知觉阶段,儿童不仅仅感知到刺激的物理特性,还能够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形成较为精确和细致的认知内容,如物体的种类、属性和特征等。
表征阶段是指儿童将已经加工处理的知觉信息保存到记忆中,形成了认知结构和模式的过程,这些认知结构和模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再利用。
基本感觉类型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有五个基本感觉类型。
视觉视觉是指儿童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号,对外界环境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视觉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至关重要。
听觉听觉是指儿童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和音乐等感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声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听觉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感觉。
触觉触觉是指儿童通过身体感官接受触觉刺激,对外界环境的触觉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触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同样也非常重要。
味觉味觉是指儿童通过舌头感觉味道,对外界环境的味道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味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影响相对较小。
嗅觉嗅觉是指儿童通过鼻子感受香味,对外界环境的气味进行处理和理解的感觉。
嗅觉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感知发展也影响相对较小。
感觉差异在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中,儿童之间存在显著的感觉差异。
这些感觉差异主要分为两类:个体间差异和环境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