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58 MB
- 文档页数:3
《城市道路设计》知识汇编说明:标“◆”为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道路工程划分的三大类型: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含:矿道路、林业道路、机场道路、港口道路】。
2.城市道路组成: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它设施【安全护栏、照明设备、交通标志等】。
3.城市道路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交通设施功能、公共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城市道路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5.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常考虑的问题:城市发展规模、技术设计标准、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工程造价、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等问题。
6.城市道路划分的四种类型: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
7.根据道路所处的城市地理环境划分为:中心、工业、仓库、文教、生活、游览区道路。
8.◆城市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
9.城市道路快速路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快速路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在与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与次干道相交时,暂时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但应保留建立立体交叉的用地条件。
进出口采用全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如需设置,应设置辅助道路。
9.主干路上平面交叉口间距以800——1200m为宜。
10.城市次干路的作用:它是城市内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络,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及集散交通的作用。
11.城市支路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也是交通的终端。
12.我国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城市道路设计需经过城市总体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13.◆道路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即:在道路各项设计特征、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均良好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1 道路⼏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的使⽤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
⼤城市应采⽤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II级标准;⼩城市应采⽤III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
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化街等。
经技术经济⽐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
顶⾓抹⾓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致。
最⼩净⾼见表2.4.1。
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路为20a,次⼲路为15a;⽀路为10~15a。
(代表年)2.5.2路⾯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沥青混凝⼟路⾯,沥青碎⽯路⾯与沥青贯⼊式碎(砾)⽯路⾯为15a。
⽀路修筑沥青混凝⼟等⾼级路⾯时,可采⽤10a。
三、沥青表⾯处治路⾯为8a。
四、粒料路⾯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道宽度必须满⾜⾏⼈通⾏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最⼩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于表5.1.3中不设超⾼最⼩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
5.1.9圆曲线半径⼩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道路平⾯、纵断⾯上的停车视距应⼤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计算。
⼆、车⾏道上对向⾏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会车视距。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交通枢纽,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下面就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进行解析。
一、综合考虑因素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包括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路段长度、路口密度、环境要求等,还需要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比如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如山区、湖区、沿海等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
二、分类设计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分类设计,根据不同的路段特点和需求进行细化。
比如市中心的道路设计可以考虑独立车道、公交道、非机动车道等,并且需要充分考虑人行景观绿化和城市雕塑等元素的融合。
而在住宅区等居民区,需要考虑减速带、路面拓宽、停车场等因素,以便提高社区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化设计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也需要智能化设计理念。
借助智能交通、智能路灯、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并且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和拥堵等现象,更好地保障了广大市民出行的便利。
四、可持续发展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尽量减少环境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一些环境保护元素应用于道路设计中,比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照明、植被植树等措施,使得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加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进行分类设计、智能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思路,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一、道路断面1.桥梁、隧道、坡道断面:桥梁、隧道、坡道断面应符合路基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并参考国家规定。
2.立交断面:立交断面是交叉点形成路口时的路面全断面,它是本断面和其它多边形断面组合而成,它们必须符合车辆安全使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行特性。
3.道路其它断面:从小的连续断面到大的低弯曲断面,从抛墙、斗墙到整体地面断面,应确保它们的高层次、多层次及兼顾车辆及行驶安全。
二、路面基础设计1.路面基础构造:路基设计必须考虑用地、地形、地质和水分等条件,根据道路等级确定路基的构造及抗湿、抗渗及抗冻、抗膨胀等性能,避免路基出现渗漏、沉陷和裂缝等缺陷,以及与地下设施的冲突,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2.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路面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应符合路面、线型特征及表面保护、装饰性及景观效果等要求,同时保证道路高效运行。
3.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应确保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能够指示驾驶员准确而安全的行驶,有助于提高道路管理及减少交通事故。
三、城市道路的其他要求1.交通安全:道路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流量控制,应设计出良好的元素,例如信号灯、标线及立交桥等,以及设置人行横道,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
2.噪声与环境控制:噪声也是一个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应根据道路等级、速度及车辆数量选择合适的表面设计,提高路肩、护坡及屏障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3.道路检修与维护:应建立定期的检修制度,定期检查道路的现状,及时修补和维护,以确保安全行驶。
4.交通流量指数:应定期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以了解道路行车状况,确定道路交通信号优化方案,并不断优化道路管理。
四、总结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即路面断面、路面基础设计、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以及交通安全、噪声与环境控制、道路检修与维护和交通流量指数的规定,并力求保护人们的安全、健康与环境。
1、路线设计是道路设计方案的核心,是对道路布置进行具体设计,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道路交叉等设计内容;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还应包括与交通组织、市政管线、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
2、城市道路设计特点:(1)城市道路设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应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同时众部门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的关系,道路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例如从道路的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需要规划、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主要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质检等部门的相互协作。
由此可以看出,道路的设计过程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思想,可将道路的最终修筑看作是一个整体,而在道路的修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视为整体中的要素,只有各要素之间合理、高效的相互协作,才能顺利的完成最终的认为,整个过程体现了系统科学中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原则。
(2)城市道路设计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测量钻探、道路、桥隧、交通、照明、排水、绿化等,在不同设计阶段各专业工作的侧重点将有所区别。
测量钻探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此项工作应该由勘探部门所负责,而道桥部门则负责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工作,最后,照明、排水和绿化等工作则由市政部门所完成。
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虽多,可是各专业并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规划到施工图的最终设计。
(3)城市道路设计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城市道路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的世人面前,主要是设计人员所决定的,设计人员具有的主观性也变相的说明了道路设计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的确定到最终的实施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的,各个部门可以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但最终的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人员而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为了能保证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设计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协调沟通、技术应用以及对设计阶段认识和工程总结等能力,确保使工程顺利展开。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市政道路设计是指对城市中的道路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需求。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要点,包括道路类型、道路宽度、道路标志标线、交通设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设计的要点。
一、道路类型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类型。
主要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城市主干道承担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通常宽度较大,交通流量较高。
次干道连接主干道和支路,起到分流交通流量的作用,宽度介于主干道和支路之间。
支路连接次干道,用于居民出行和进出小区,宽度较小。
二、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是市政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点,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通行效率。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的不同,道路宽度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宽度应符合城市规划标准,保证交通高效畅通。
次干道的宽度可以适度减小,但仍需满足交通需求。
支路的宽度较小,通常只容许一辆车通行。
三、道路标志标线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交通规则和道路类型确定相应的道路标志和标线。
道路标志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和交通警示标志等。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方向、道路限速、路口标志等。
交通警示标志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标线是指在道路表面绘制的线条,用于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过道路的方向和位置。
主要包括车道线、中心线、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线等。
车道线用于区分车辆行驶的车道,保证交通有序进行。
中心线用于分隔双向车道,防止车辆违规变道。
停车线用于标示停车位置,保证交通信号的通畅。
四、交通设施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设置,以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设备、标线设施、交通灯和人行天桥等。
交通信号设备用于控制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标线设施和交通灯用于指示和引导行驶方向,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行天桥用于保护行人的安全,避免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质量和确保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档。
该规范包括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从道路纵断面设计、路面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照明设计、排水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等,都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首先是道路纵断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和路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纵断面设计要求,包括路面边坡的设计坡度、路肩的宽度、圆弧的半径等等。
其次是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路面的结构、厚度、材料等。
这样可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要求。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布置和尺寸。
这样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认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照明设计是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确保道路可见性的重要手段,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照明设施的设置和亮度要求。
排水设计是确保道路排水畅通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纵横坡和附近地形等,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以防止路面积水和出现滑坡等情况。
交叉口设计是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确定交叉口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以保证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
最后是交通信号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相位和时序,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执行,能够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