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1)
- 格式:docx
- 大小:16.67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哲学必读书目聚德:《中国哲学名著简介》,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10龚鹏程:《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1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禅话》班固:《汉书.艺文志》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2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11春秋时期子思:《中庸》荀子:《荀子》曾子:《大学》孔子:《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孟子》2秦汉时期扬雄:《太玄》、《法言》董仲舒:《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天人感应班固:《白虎通》陆贾:《新语》贾谊:《新书》3玄学何晏:《道德论》王弼:《老子注》嵇康:《难自然好学论》玄学激进派郭象:《庄子注》4理学韩愈:《原道》、《原性》道统说李翱:《复性书》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濂溪学派杨时:《杨时集》朱熹:《四书集注》、《朱子语类》张载:《正蒙》、《西铭》关学程颢:《二程全书》与程颐合著洛学程颐:《伊川易传》游酢:《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1核心书目列御寇:《列子》又名《清虚经》,疑为晋人伪造,但影响巨大老子:《老子》又溟《道德经》、《太上感应篇》有疑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2主要书目葛洪:《抱朴子》丹道张君房:《云笈七签》张紫阳:《悟真篇》丹经刘向:《枕中鸿宝》魏伯阳:《参同契》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
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
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光乎日月,迅乎电驰。
或倏烁而景逝,或飘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福因兆类而为有,讬潜寂而为无。
沦大幽而下沈,凌辰极而上游。
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
方而不矩,圆而不规。
来焉莫见,往焉莫追。
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
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佪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史》阅读书目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李维武)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杨向奎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陈来著:《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皮锡瑞著:《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出版。
严正著:《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齐鲁书社2001年出版。
钱穆著:《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郭沫若著:《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
郭齐勇、吴根友撰:《中华文化通志•诸子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萧萐父总主编、李德永本卷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二编汉唐时期的哲学发展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卷一,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二,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两汉思想史》卷三,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出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昆曲六百年》/v_show/id_XOTI2NDgxMg==.html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战国策》《论语》《庄子》《荀子》《楚辞》《淮南子》《论衡》《左传》《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元曲选》《史记》《汉书》《明曲选》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李白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欧阳修朱熹杨万里马致远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荀子集注3.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
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
长于史学,颇多建树。
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
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
梁启超开列之《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后又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1.《四书》2.《易经》3.《书经》4.《诗经》5.《礼记》戴圣编6.《左传》左丘明著7.《老子》老聃著8.《墨子》墨翟著9.《庄子》庄周著10.《荀子》荀况著11.《韩非子》韩非著12.《战国策》13.《史记》司马迁著14.《汉书》班固著15.《后汉书》范晔著16.《三国志》陈寿著17.《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司马光著18.《宋元明史记事本末》19.《楚辞》刘向辑20.《文选》萧统编21.《李太白集》李白著22.《杜工部集》杜甫著23.《韩昌黎集》韩愈著24.《柳河东集》柳宗元著25.《白香山集》白居易著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胡适为清华学生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荀子集注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清华学生应读书目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张岂之,徐葆耕主编。
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
本书目参考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
612中国古代哲学史书目
1.《庄子》:由庄周所著,主要探讨人生哲学、道德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2.《道德经》:由老子所著,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探讨如何通过道来实现人生价值。
3.《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4.《墨子》:由墨子所著,提出了“兼愛”、“非攻”等思想,主张以宽大、仁爱的心态对待他人。
5.《孟子》:由孟子所著,主要探讨仁、义、礼、智等方面的问题,被视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6.《荀子》:由荀子所著,强调人性本恶,提出了“性恶论”等思想,被视为道家与儒家之间的桥梁。
7.《管子》:由管仲所著,主要探讨国家治理、政治哲学等问题,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8.《韩非子》:由韩非所著,提出了“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来治理社会,被视为中国古代法学的代表作之一。
9.《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预测性经典之一,通过卜筮和解卦等方式来预测未来。
10.《史记》:由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汉朝的历史。
以上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书目中的十种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
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哲学方面的书这个书单的适用对象不区分文理科,原因是只求入门的读者大都可以看懂我列出的初级书目,而想要看懂本书单内高阶书目的读者必须同时具备相当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素养。
前言:哲学的学习需要自然科学和数学、传播学,或者数理逻辑基础。
哲学的学习需要人文社科基础,即初级及以上水准的经济学、政治学和文言文基础;如果你的志向是深入研究,那么同时必要的还有相当的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学、艺术常识。
哲学学生必须具有至少是初级的自然-社会科学宏观认识和理解力。
入门级/初级哲学书单(至少完成80%)1.《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梯利、《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不推荐罗素,主要因为偏见太多而且信息失真严重,最好买前两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看了上述任何一本就必要把它从头看到尾,当参考书。
3.《理想国》《斐多篇》,柏拉图4.《形而上学》《范畴篇》,亚里士多德5.《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6.《人类理解论》,洛克7.《伦理学》,斯宾诺莎8.《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耐心通读,可以参考注解版。
9.《小逻辑》,黑格尔。
耐心通读。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1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12.《上帝新脑》,彭罗斯。
作为现代物理、数学、信息论和心灵哲学的启蒙。
本书号称“科普”,但难度非科普著作所比。
耐心通读。
13.《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余碧平14.《中国哲学史》,冯友兰15.《老子》《庄子》16.《中庸》《大学》17.《华严金狮子章校释》,法藏,中华书局版。
所有注文都要看,理清佛教和中土佛教基本思路,否则无意义。
18.《宋明理学教程》,陈来19.《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姚卫群另:此阶段不必参看太多其它学科书目,如有兴趣可作以上书目的拓展阅读,并阅读关于心理学、数理逻辑和社科的入门性文献,此处不赘述。
进阶哲学书单(至少完成70%)对于西哲,读者从这里要开始把重点投入到近现代——现代哲学上。
1、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
3、蔡仁厚:《王阳明哲学》,台湾三民书局,1974年版。
4、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
5、蔡尚思:《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蔡尚思:《中国礼教思想史》,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
7、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陈来:《有无之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陈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0、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陈鼓应、辛冠杰、葛荣晋:《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版。
12、陈荣捷:《朱子门人》,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
13、陈荣捷:《朱子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
14、陈荣捷:《朱子新探索》,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15、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16、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中华书局,1983年版。
17、方克立:《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8、冯友兰:《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
2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985年版。
22、东方朔:《刘宗周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东方朔:《刘蕺山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4、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方东美:《新儒家哲学十八讲》,台湾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版。
26、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书目清单
1. 《道德经》 - 老子
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强调自然的道德与治理原则,探讨人类行为的本质。
2. 《论语》 - 孔子
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教导,强调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 《孟子》 - 孟子
孟子的著作,探讨人性、修身养性和政治伦理,提出仁、义、礼、智的重要性。
4. 《荀子》 - 荀子
荀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人性的善恶本质,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两种观点。
5. 《老子河上公章句》 - 王弼
王弼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和解读,被认为是对老子思想的经典解释之一。
6. 《庄子》 - 庄子
庄子的著作,强调个人心灵的自由和超越,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7. 《公羊传》 - 公羊春
公羊春对《孟子》的注释和解读,为理解孟子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8. 《史记》 - 司马迁
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和人物叙述。
9. 《春秋左传》 - 左丘明
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有重要影响。
10. 《墨子》 - 墨子
墨子的哲学思想,强调爱、兼爱、非攻的理念,主张实践仁义和实现和平。
以上书目为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和指导。
国学经典阅读书目一、梁启超《国学必读书及其读法》这是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梁氏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所拟定的书目。
分五大类,所举图书约一百六十种,每一种说明其内容、重要的注本及读法等,切合今日青年学生的需要。
兹列举其书目于下:(一)修养、应用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易经》、《礼记》、《老子》、《墨子》、《庄子》、《荀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论衡》、(抱朴子》、《列子》、《近思录》、《朱子年谱》、《朱子论学要语》、《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日知录》、《亭林文集》、《明夷待访录》、《思问录》、《颜氏学记》、《东原集》、《雕菰楼集》、《文史通义》、《大同书》、《国故论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
(二}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国语》、《战国策》、《周礼》、《考信录》(崔述著)、《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毕玩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通志·二十略》、《二十四史》、《廿二史札记》、《国朝先正事略》、《读史方舆纪要》、《史通》、《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
(三)韵文书类《诗经》、《楚辞》、《文选》、《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诗宜用李壁注本)、《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宋诗钞》(吕留良钞)、《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一)、《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白石道人歌曲》(姜夔)、《碧山词》(王沂孙)、《梦窗词》(吴文英)、《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中国哲学史参考数据王开府92/9/5序论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第二章孔子哲学第三章墨子哲学第四章孟子哲学第五章老子哲学第六章庄子哲学第七章名家哲学第八章荀子哲学第九章法家与韩非哲学第十章战国至秦之发展第十一章汉代哲学第十二章魏晋玄学第十三章中国佛教哲学第十四章宋明理学第十五章清代哲学序论哲学与中国哲学史1哲学是什么?.1哲学之名义、起因、目的.2哲学有什么用2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哲学与知识「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是要了解各种学问之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生之关系。
……把各种学问,以种种方式之思维,加以关联起来,贯通起来,统整起来;或将其间可能有之冲突矛盾,加以销解。
这种学问,可以说在各种学问之间,亦可说在各种学问之上,或各种学问之下。
总之,……即名之为哲学。
」(唐君毅《哲学概论》).2哲学与科学.3哲学与信仰、宗教3哲学的一般内容(参考吴康《哲学大纲》).1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 or Epistemology)或方法论(Methodology)----关于知识问题a.逻辑(Logic)----知识之形式原理b.认识论(Epistemology)----知识之质料原理,论知识之内容,狭义的知识论.2形而上学(Metaphysics)----关于宇宙问题a.宇宙论(Cosmology)----探讨宇宙之起源等问题2 中国哲学史(新1)宇宙、空间、时间、物质----自然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e)生命之起源及其性质----进化哲学(Philosophy of Evolution)b.本体论(Ontology)----讨论宇宙构成之质料,即所谓实体(Reality)或存在(Being)的问题.3人生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Life)----关于人生问题a.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讨论心灵之本质及其活动程序灵魂问题、心灵与身体、意志自由b.价值哲学(Axiology or Philosophy of Value)讨论人类行为之事实所表现之价值知识价值----知识价值论(Theory of Value of Knowledge)道德价值----道德哲学(Moral Philosophy)审美价值----美学或美之哲学(Esthetics or Philosophy of the Beautiful)宗教价值----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c.社会哲学(Philosophy of Society or Social Philosophy)----讨论人群生活组织及其行为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经济哲学(Philosophy of Economics)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法律哲学(Philosophy of Law)文化哲学(Philosophy of Culture)、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等4中国哲学的特色5中国哲学的范畴天(道):天、道、元气、精气、五行、阴/阳、无极/太极、理/气、道/器、体/用、无/有、静/动、一/两、清/浊、神/形、心/物、常/变、性/命、健/顺……人(道):人、天/人、心/性、性/情、中/和、理/欲、公/私、义/利、善/恶、名/实、仁/义、知/行、顿/渐、经/权、理/势、能/所、王/霸、末发/已发……6哲学史的目的7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1殷周之际的转变----周初的人文精神(徐)周人的忧患意识----敬德、明德周书.多方:「惟圣罔念作(则)狂,惟狂克(能)念作圣。
611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思想。
要深入了解中国哲学史,需要对其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其著作有所了解。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中国哲学史书目,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1.《中国哲学史》(郭殿廷著):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思想主张和学派演变。
书中通过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思想家和他们的著作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
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这本书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代表作之一,语言简明扼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书中通过对中国哲学的主要学派、代表性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概括和评述,帮助读者对中国哲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中国古代哲学史》(石刚著):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巨著。
书中从先秦时期开始,系统地介绍了各个古代学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同时探讨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中国哲学文献选读》(吴冰著):这本书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
适合对原始文献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中国哲学。
5.《中国哲学大辞典》(主编王维德):这是一本权威的中国哲学辞典,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词条和解释。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6. 《中国哲学通史》(陈来著):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哲学史的系统梳理,全面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中国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变,书中透过学派和人物的变迁,勾勒出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
7.《中国哲学简明史》(陈来著):这本书是一本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进行概括的著作,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对各个学派的介绍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的梳理,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
8.《论语》(孔子著)、《道德经》(老子著)、《庄子》(庄子著)等著作:这些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国学书名(一)工具之部《书目举要》(周贞亮,李之鼎)南城宜秋馆本。
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或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汪辉祖)刻本稍贵,石印本有两种。
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吴荣光) 北京晋华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傅运森) 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
读古书者,于寻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等译编) 上海医学书局(二)思想史之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商务印书馆。
二十二子:《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章氏遗书》(章学诚)浙江图书馆排印本,上海刘翰怡新刻全书本。
《章实斋年谱》(胡适)商务印书馆出版。
《崔东壁遗书》(崔述)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畿辅丛书》本只有《考信录》,亦可够用了。
全书现由亚东图书馆重印,不久可出版。
《汉学商兑》(方东树)此书无甚价值,但可考见当日汉宋学之争。
单行本,朱氏《槐庐丛书》本。
《汉学师承记》(江藩)通行本,附《宋学师承记》。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光绪辛卯初印本;新刻本只增一序。
《史记探原》(崔适)初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排印本。
《章氏丛书》(章炳麟)康宝忠等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刻本。
(三)文学史之部《诗经集传》(朱熹)通行本。
《诗经通论》(姚际恒)闻商务印书馆将重印。
《诗本谊》(龚橙)浙江图书馆《半广丛书》本。
《诗经原始》(方玉润)闻商务印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哲学类书目参考1. 马克思恩格斯论哲学史,陈世夫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5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李其驹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3. 哲学概论(上、下),唐君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4. 新编中国哲学史,劳思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5. 国学导读,刘兆佑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6. 哲学简史(中国卷),陈志坚主编,线装本书局,2006.57.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出版社,2003.108. 科学哲学名著选读,江天骥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9. 中国社会思想史,陈定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10. 中国社会思想史,王处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11.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2000.12, 1版12. 胡适思想与中国文化,胡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13. 世界通史,钱法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714. 全球通史(史前—21世纪),[美]斯塔夫里阿诺,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5.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16. 人性论,[英]休谟著,吴文远译,商务印书馆,200617. 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018.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商务印书馆。
19. 柏拉图对话集(同时读其《理想国》),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720. 逻辑学,[德]黑格尔,杨一元译,商务印书馆,200621. 自然哲学,黑格尔22. 西方伦理思想史,宋希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3. 方法论全书,李志才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24. 中国怀疑论传统,滕守尧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525. 中国近代名人思想录(建业者言),史仲文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26. 中国近代名人思想录(不屈者言),史仲文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27. 精神动力论,骆郁廷著,武大出版社,2003.1028. 西方精神论(上、下),陈刚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1.老子:
《老子校释》(朱谦之)
2.论语
《论语集注》(朱熹)《论语译注》(杨伯峻)
3.孟子
《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
4.周易
《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本义》(朱熹)
5.墨子
《墨子间诂》(孙诒让)《墨经校注》(高亨)
6.庄子
《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
7.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译注》(庞朴)
8.荀子
《荀子集解》(王先谦)
9.韩非子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
10.董仲舒
《春秋繁露注》(凌曙)
11.王充
《论衡集解》(刘盼遂)《论衡校释》(黄晖)
12.南北朝
《弘明集》
13.韩愈
《昌黎集》
14.柳宗元
《河东集》
15.周敦颐
《太极图说》《通书》
16.张载
《正蒙》《横渠易説》
17.程颢程颐
《程氏遗书》
18.朱熹
《朱子语类》《朱文公集》
19.陆九渊
《象山集》
20.叶适
《习学记言》
21.王守仁
《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22.王廷相
《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
23.方以智
《物理小识》
24.黄宗羲
《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25.王夫之
《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
26.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27.魏源
《魏源集》
28.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29.谭嗣同
《谭嗣同全集》
30.章炳麟
《訄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31.熊十力
《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
32.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
33.冯友兰
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事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34.唐君毅
《中国哲学原论》、《哲学概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35.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圆善论》
36.罗光
《儒学形上学》、《儒家生命哲学》、《中国哲学思想史》
37.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38.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