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5
下颌骨颏孔区骨折
下颌骨的颏孔区位于下颌骨的后部,是一个解剖薄弱区域,容易发生骨折。
颏孔区骨折通常是由外力作用于下颌骨的后部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摔倒、跌倒等。
颏孔区骨折可分为垂直骨折、水平骨折和斜向骨折三种类型。
垂直骨折通常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挤压而引起的。
水平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而引起的。
斜向骨折则是由于下颌骨的后部受到斜向力量的作用而引起的。
颏孔区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较轻的垂直骨折,可能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如口腔固定和休息。
对于较重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使用钢板、螺钉和钩子等材料来固定下颌骨,以帮助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和弓形。
需要注意的是,颏孔区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下颌骨骨折,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牙齿移位、咀嚼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颏孔区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颌骨骨折手术记录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年龄:34岁婚姻状况:已婚二、病史摘要患者于4天前踢足球时不慎摔伤,当即昏迷约1-2分钟,无恶心、呕吐症状。
被送至当地陕西中医大医药附属医院,行输液治疗,并行头面部CT检查提示:下颌骨骨折。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下颌骨骨折”收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三、体格检查下颌部肿胀、压痛,口内检查见下颌骨骨折线,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
四、辅助检查头面部CT检查提示:下颌骨骨折。
五、诊断下颌骨骨折六、手术名称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七、手术过程1.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 手术切口:口内切口。
3. 手术步骤:切开黏膜,暴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间血凝块及软组织,将骨折断端复位至正常位置,用钛板固定骨折断端,确认固定牢靠后,冲洗伤口,缝合黏膜切口。
4. 术中出血:约XXXml。
5. 手术时间:共XXX分钟。
6. 术中用药:预防感染及止血药物。
7. 术中情况:手术顺利,出血少,麻醉效果好。
8.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等输液治疗。
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卫生。
术后第2天开始张口训练。
9. 术后病理:送病理检查。
八、术后情况1. 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
2. 口内伤口无明显出血及肿胀。
3. 张口训练配合良好。
4. 病理回报:下颌骨骨折。
5. 随访计划: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下颌骨骨折临床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09-07-30T16:07:12.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凯 (尚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尚志 150600) [导读]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居颌面部骨折的首位。
【中图分类号】R7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79-01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居颌面部骨折的首位。
下颌骨骨折的部位常与受打击的部位有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口腔科治疗的4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5,最大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跌落伤10例,工伤5例,打击伤5例,其他意外伤2例。
骨折部位,颏部骨折21例,颏孔区骨折15例,下颌角部骨折5例,髁突骨折6例。
1.2 临床表现常因不同部位骨折、不同方向的肌牵引而出现不同情况的骨折段移位。
咬合错乱是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体征,即使骨折段只有轻度移位,也可出现咬合错乱。
1.3 诊断首先采集病史,观察颌面部有无创口、肿胀、出血和淤血、检查有无牙列移位、咬合紊乱、开闭口障碍、下唇麻木、牙龈撕裂、台阶状移位和下颌骨异常动度等。
手法检查很重要,扪诊时骨折区常有明显压痛,骨折移位时,可扪出台阶感,骨折处不明确时可用双手的示指和拇指分别放在可疑骨折两侧牙的咬合面和下颌骨下缘,两手做相反方向移位,如有活动度和骨摩擦音,即可明确诊断。
1.4 治疗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早期复位与固定,使之在正常的解剖位置上愈合,并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
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伤后3~5天内进行,但应注意先处理其他严重合并伤。
如伴有开放性伤口,可以手术复位固定。
2 结果 39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X光片,为骨性愈合,9例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半年后复查X光片,为骨性愈合。
3 讨论颌骨骨折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作者:梁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对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方法采用钢丝、钢板等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
结果骨折对位准确、解剖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早期可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咬颌关系和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结论早期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可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尤其是应用微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无须长期颌间牵引、颞颌关节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能使咬颌功能早期恢复等优点,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好处。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锻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2下颌骨骨折是基层医院颌面部外伤中常见的损伤,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其骨折发生率高,约占颌面部骨折的50%以上[1]。
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使下颌骨骨折能达到稳固的内固定,以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本文笔者总结经手术治疗的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近年来病例4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
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岁,其中小于5岁2例(均为开放性下颌骨骨折)。
合并有下尖牙缺损、松动、部分离断3例。
其中:一般情况下,应用单一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应用双钢板内固定单纯性骨折的病例5例;应用双钢板内固定多段粉碎性骨折7例;多段粉碎性骨折最多用4块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
1.2致伤至求诊时间受伤到本院求诊时间30min-3d。
手术时间:伤后最快1.5小时,最迟20天。
开放性骨折损伤病员除3例并存有重要器官损伤早期行局部清创缝合术外,其余均在第一时间内急诊手术;部分闭合性骨折在伤后5-7天局部消肿后再手术治疗。
1.3治疗方法1.3.1术前准备①常规摄下颌部X光片和CT三维重建片,确定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及移位情况,合并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者常规拍头部、胸腹部CT并常规进行化验室的检查。
下颌骨骨折全麻注意事项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伤,治疗过程中使用全麻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关于下颌骨骨折全麻注意事项的详细回答。
一、手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在使用全麻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内容,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任何与全麻相关的风险因素。
2. 饥饿:为了避免术中引起呕吐和窒息,患者需要空腹,在手术前4-6小时停止饮食,并至少禁食8小时,以减少术中食物误吸的风险。
二、麻醉药物的选择:1. 全麻诱导:一般情况下,下颌骨骨折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或混合麻醉。
在诱导期间,可以使用静脉麻醉药、麻醉诱导剂等进行诱导。
往往选择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的药物,以便在手术结束后能快速恢复醒静。
三、呼吸道管理:1. 气道保留:由于下颌骨骨折的存在,患者可能无法保持气道的通畅。
因此,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应保留气道通畅,如选择咽气管插管、面罩通气等方式。
2. 吸痰: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吸痰,以防止因口腔渗漏物进入气道引起误吸。
四、麻醉监测:1. 监测各种生理指标:全麻中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理指标,以及动脉压力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2. 体位:由于下颌骨骨折手术需要施加牵引力,因此在手术期间需要将患者置于固定的体位,以便手术操作,压纱巾等协助操作,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适,需密切注意。
五、麻醉结束:1. 醒静: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的清醒和清洁。
术后需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2. 患者安全:麻醉恢复室是患者从手术室转到病房或出院之前的过渡阶段,此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控,检查伤口出血、窒息、气道阻塞等问题。
确保患者的安全后,才能完成全麻的转移。
综上所述,下颌骨骨折手术中选择全麻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准备措施,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和气道管理方式,并在术中进行监测和调整,术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下颌骨骨折手术是怎样的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下颌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下颌骨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下颌骨,下颌骨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就是骨折了,治疗下颌骨骨折我们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下文我们介绍一下下颌骨骨折手术是怎样的。
闭合式复位和固定1.复位的方法有:(1)手法复位对于早期简单的线形骨折,骨折段比较松动,局麻下手法即可复位。
(2)牵引复位长见颌间牵引复位,即在上下颌牙列上结扎牙弓夹板,然后用橡皮圈进行牵引,以咬合为依据,使移位的骨折段回复正常位置。
如髁突骨折伴有下颌后缩前牙开合的患者,可用此方法进行复位。
2.固定的方法:(1)单颌固定即在发生骨折的下颌骨上进行牙间或骨间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线形骨折。
目前最常用的固定的方法为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2)颌间固定(牵引) 颌间固定是在上下颌牙弓上结扎牙弓夹板,然后用橡皮圈将上下颌骨固定在一起,利用上颌完好的牙弓为依据,以恢复咬合关系,从而恢复下颌骨的连续性。
切开复位和内固定(1)下颌小型板系统固定下颌骨颏部、下颌体以及下颌角单发骨折:小型板固定为单层皮质骨固定,不会损伤下齿槽管,而且板易弯制成形,并按张应力轨迹放置。
(2)下颌骨骨折拉力螺钉固定:拉力螺钉固定是以最小的植入体获得最大的稳定性。
临床主要用于下颌体斜断面骨折、颏部骨折、下颌角垂直断面骨折、髁颈下骨折和游离骨折块固定。
(3)发生于颏/颏旁及下颌体的广泛的粉碎性骨折:重建接骨板主要用于连接骨折区两侧的骨段,骨折区内的小骨片可以用小型或微型接骨板连接,也可以直接用螺钉做穿接固定。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下颌骨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下颌骨的健康,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下颌骨骨折手术是怎样的。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破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损伤。
下颌骨是人体中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其骨折的临床症状和分析有着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对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一、临床表现1. 疼痛:患者常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主要集中在下颌骨骨折部位。
疼痛可因骨折程度和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肿胀:在骨折部位可见明显的肿胀现象,局部组织出血和水肿是导致肿胀的主要原因。
3. 咬合困难:下颌骨骨折后,由于牙齿错位或颌骨骨折短缩,患者常出现咬合困难的症状。
4. 开口困难:下颌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使患者在自觉开口时感到困难和疼痛。
5. 听觉改变:某些类型的下颌骨骨折可导致听觉改变,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二、影像学检查下颌骨骨折的确诊和骨折类型的判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和CT扫描。
1. X线检查:X线能够直观地显示骨骼的破裂和错位情况,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对于复杂的下颌骨骨折如颧弓骨折、颞关节骨折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三、治疗方案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性骨折或老年患者,主要通过牵引、口腔固定装置等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使骨折自然愈合。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或存在复杂损伤的患者。
手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骨折部位的稳定和良好的愈合。
手术方法包括骨钉内固定术、骨板固定术、外固定等。
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运动和对下颌骨施加过度压力。
综上所述,对于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除了通过临床表现的疼痛、肿胀、咬合困难等症状外,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具体选择依据骨折的程度和患者的情况而定。
正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是保证下颌骨骨折患者恢复和康复的关键。
下颌骨颏部骨折一、下颌骨颏部骨折概述下颌骨颏部骨折是指位于下颌骨颏部(即下巴骨)的骨折,约占口腔颌面部骨折的50%。
骨折部位可发生在颏部前部、中部或后部,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或跌倒等事故导致的。
下颌骨颏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面部外形异常、咬合功能障碍等问题。
二、下颌骨颏部骨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病因下颌骨颏部骨折的常见病因包括:(1)直接暴力:如摔倒时下巴撞击地面或其他硬物;(2)间接暴力:如面部受到撞击或跌落时,力传导至下巴骨造成骨折;(3)慢性应力:如长期咀嚼硬食物或异常咬合习惯,导致下巴骨疲劳骨折。
2.临床表现下颌骨颏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颏部疼痛、肿胀、瘀血;(2)面部畸形、颏部移位;(3)咬合困难、牙齿松动;(4)骨折部位压痛、纵向叩击痛;(5)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三、下颌骨颏部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等),可确诊下颌骨颏部骨折。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颏部损伤如颏部脱位、颏部骨炎等疾病相鉴别。
四、下颌骨颏部骨折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1)颏部固定:使用颌间牵引固定或颅颌固定,将骨折端复位并保持稳定;(2)药物治疗:如抗生素预防感染,消肿、止痛药物缓解疼痛;(3)功能锻炼:如张口练习,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段切除术等。
五、康复与预防措施1.康复(1)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2)进行康复训练,如张口练习、面部按摩等,以恢复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受伤。
2.预防(1)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高空作业、剧烈运动等高风险活动;(2)加强颏部肌肉锻炼,提高颏部骨折线的抵抗力;(3)改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咀嚼硬食物。
总之,下颌骨颏部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标题:下颌骨骨折病程记录:重建笑容的奋斗与疗程
引言:
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病程记录的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一位患者经历下颌骨骨折后的治疗过程和康复经历,以及他挑战困难、重建笑容的奋斗与疗程。
第一部分:意外事故引发的下颌骨骨折
1.1 事故经过及诊断结果
1.2 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心理反应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与康复初期
2.1 手术过程及恢复期
2.2 疼痛与饮食困扰的挑战
2.3 患者家属的陪伴与支持
第三部分:康复中期:化病痛为动力的重建
3.1 物理治疗与恢复训练
3.2 心理咨询与康复心态调整
3.3 康复过程中的疑虑与困惑
第四部分:康复后期:重拾自信与完整的笑容
4.1 重建个人形象的努力
4.2 专业治疗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4.3 找回自信与重获社交生活的信心
结论:
通过这位患者的病程记录,我们深刻认识到下颌骨骨折对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积极的康复努力,患者成功重拾自信并重建了完整的笑容。
这个病程记录不仅给予了患者本人很大的满足,也为其他患者提供了教训和希望。
探讨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开发更定制的康复方
案,以帮助更多的患者重塑自信和幸福的生活。
注:本文为人工创作,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