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保湿和控油祛痘类化妆品有效评估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化妆品中的护肤功效评估方法安全性评估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类之一,而护肤功效是人们购买化妆品时最为重视的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化妆品的护肤功效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保证其安全性,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安全性评估。
一、护肤功效评估方法1. 细胞实验和组织培养:这种评估方法通过将待评估的化妆品成分与细胞或组织接触,观察其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以评估其对护肤功效的作用。
比如,可以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评估化妆品是否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延缓皮肤老化等功效。
2. 人体试验:人体试验是评估化妆品护肤功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来进行。
这种评估方法更接近真实使用场景,能够直接观察化妆品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可以使用皮肤科仪器对志愿者的皮肤进行测量,以评估化妆品是否具有保湿、美白、抗皱等功效。
3. 皮肤渗透性测试:这种评估方法通过模拟化妆品在皮肤上的渗透情况,来评估其对皮肤的护肤功效。
常见的皮肤渗透性测试方法包括离体皮肤渗透实验和小鼠皮肤渗透实验,通过测量成分在皮肤中的吸收率来评估化妆品的渗透性和功效。
二、安全性评估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化妆品对人体安全无害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LD50实验:LD50实验是通过对小鼠或其他动物进行一定剂量的毒性实验,观察其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或死亡的剂量,来评估化妆品的毒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动物实验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现在已逐渐减少使用。
2. 皮肤敏感性测试:皮肤敏感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对人体皮肤产生过敏反应的实验,常见的方法包括人体开放试验和人体闭合试验。
通过观察志愿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来评估化妆品的安全性。
3. 稳定性测试: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成分变质、失效。
稳定性测试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加速评估化妆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长期观察:一些化妆品成分可能在长期使用后才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长期观察是评估化妆品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妆品主要功效评价及其研究方法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化妆品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妆品的功效变得越来越多,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叙述了化妆品的美白、祛斑和保湿功效及其评价与研究方法。
关键词:化妆品;功效;评价;研究方法1 化妆品的主要功效及评价方法1.1 美白功效皮肤的颜色主要由皮肤色素含量及分布决定,黑色素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黑色素颗粒通过黑色素细胞枝状突起向角质细胞转移,转移至角质细胞的黑色素颗粒随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从而影响皮肤的颜色或形成色斑,最终随角质层脱落而排泄。
目前市场上的美白产品分为物理美白和生物化学美白2种。
物理美白通常用钛白粉和氧化锌等粉体遮盖,以达到美白效果;生物化学美白机理概括来说,就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的运输,加快表皮细胞代谢速度,阻断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信号通路等途径,达到美白肌肤的效果。
美白功能评价的最重要检测指标,就是细胞中黑素含量测定。
化妆品美白功效体外评价方法有美白成分分析法、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法、细胞中黑色素含量测定法等。
传统的体外实验方法具有测定时间短、操作简便、所需费用低的特点,适用于对美白剂进行大通量筛选。
但是,它不能全面地反映美白作用,从而在应用中受到限制。
通过化学仪器对美白化妆品中美白活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以此推断美白效果。
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液质联用以及气质联用等仪器进行分析检测,根据不同物质吸收峰的特点及高度,分析测定美白化妆品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推测其美白效果。
1.2 祛斑功效人类的皮肤颜色取决于表皮的色素细胞所产生的黑素数量以及在皮肤最外层的分布怙况。
黑素受阳光或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向表层细胞转移和增多。
黑素的形成关键是控制其合成的酶,即醋氨酸酶,酪氨酸酶是位于黑素体膜表面的糖蛋白。
根据黑素生成的机理得到两个主要怯斑途径:一是防止黑素的生成;二是促进生成的色素排泄至体外。
附件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第一条为规范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工作,保证功效宣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共治和化妆品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的化妆品,应当按照本规范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是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等手段,对化妆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功效宣称内容进行科学测试和合理评价,并作出相应评价结论的过程。
第四条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在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同时,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专门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提交的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负责。
第五条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功效宣称依据包括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结—1—果等。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的方法应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能够满足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的目的。
第六条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评价机构,按照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项目要求(附1),开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
根据评价结论编制并公布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第七条能够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直接识别的(如清洁、卸妆、美容修饰、芳香、爽身、染发、烫发、发色护理、脱毛、除臭和辅助剃须剃毛等),或者通过简单物理遮盖、附着、摩擦等方式发生效果(如物理遮盖祛斑美白、物理方式去角质和物理方式去黑头等)且在标签上明确标识仅具物理作用的功效宣称,可免予公布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第八条仅具有保湿和护发功效的化妆品,可以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等方式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第九条具有抗皱、紧致、舒缓、控油、去角质、防断发和去屑功效,以及宣称温和(如无刺激)或量化指标(如功效宣称保持时间、功效宣称相关统计数据等)的化妆品,应当通过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方式,可以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或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美白产品测评实测分析报告摘要:本次测评旨在评估市场上几款热门的美白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实际使用,结合个人体验和科学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购买建议。
1. 引言美白产品作为美容市场中的热门产品之一,备受消费者追捧。
然而,市场上的美白产品种类繁多,品牌众多,价格差异较大。
为了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有效的美白产品,我们进行了这次测评。
2. 方法和材料2.1 测评对象我们选取了三款在市场上口碑较好的美白产品进行实际测评。
分别是A品牌的美白乳液、B品牌美白精华液和C品牌美白面膜。
2.2 测评过程我们在使用前对参与产品进行了拆封和质检,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后,每位测试人员使用相应的产品按照说明书的建议进行日常护理。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记录了使用感受、产品吸收情况、使用的便捷程度等相关信息。
2.3 测评标准我们采用了多项测评标准来评估美白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亮度提升:测量参与者的皮肤亮度,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对比,以评估产品的美白效果。
- 肤色均匀度:通过肤色分析仪,测量参与者的肌肤色差,并与使用前进行对比。
- 滋润度:参与者对产品的滋润度进行评估,包括保湿效果和使用后的肌肤舒适度。
- 安全性:对产品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不含有任何对皮肤有害的成分。
3. 实际测评结果3.1 美白乳液美白乳液使用后,参与者普遍感觉肌肤更加明亮,肤色均匀度也有所改善。
然而,部分人表示产品吸收不够彻底,略感油腻。
经过测试人员的肤色分析,美白乳液使用后肤色均匀度有所提升,但改善效果不太明显。
同时,通过成分分析,我们发现该产品中含有部分有潜在刺激性的成分,需要谨慎使用。
3.2 美白精华液美白精华液在滋润度和吸收性方面表现出色,参与者普遍感觉肌肤更加水润和柔软。
使用后,肤色均匀度也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如预期。
经过成分分析,我们发现该产品中含有一些具有保湿和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对肌肤有益。
然而,其美白成分含量相对较低,可能是造成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化妆品功效评价实验室在当今追求美丽和健康的时代,化妆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其功效宣传是否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化妆品功效评价实验室发挥关键作用。
化妆品功效评价实验室,就像是化妆品的“审判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对化妆品的各种功效进行评估和验证。
一个合格的化妆品功效评价实验室,首先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
这些仪器就像是实验室的“武器”,能够精确地测量和分析化妆品的各项指标。
比如,皮肤水分含量测试仪,可以准确地检测使用化妆品前后皮肤水分的变化;皮肤弹性测试仪,能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弹性的改善效果;还有肤色测量仪,能够对比使用产品前后肤色的差异。
这些高科技的仪器为准确评价化妆品功效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是实验室的核心力量。
他们拥有丰富的化妆品知识和专业的检测技能。
从制定实验方案,到采集样本,再到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精心操作和准确判断。
他们不仅要熟悉各种化妆品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还要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方面,实验室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比如,在评估一款美白化妆品的功效时,会选取一定数量、具有相似肤色和肤质的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使用待评价的美白化妆品,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或者已知有效的对照产品。
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对志愿者的皮肤进行检测和评估,通过对比两组的数据,来判断该化妆品的美白效果是否显著。
除了美白功效,保湿、抗皱、防晒等也是常见的化妆品功效评价项目。
对于保湿功效的评价,会关注皮肤水分含量、经表皮水分流失等指标;抗皱功效的评价则会涉及皮肤纹理、皱纹深度和数量等方面;而防晒产品的评价,则需要通过测定紫外线防护系数(SPF)和长波紫外线防护等级(PA)等指标来进行。
在评价过程中,实验室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化妆品中的美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白肌肤的需求不断增长,化妆品市场上涌现出众多美白产品。
然而,如何准确评价化妆品的美白效果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研究化妆品中的美白效果评价方法,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一、肤色改善度评价法肤色改善度是评价美白产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使用色度仪测量皮肤颜色变化、使用专业的肤色分析仪、化妆品临床试验和消费者自评等。
1. 色度仪测量皮肤颜色变化:色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色彩的仪器,通过比较使用美白产品前后的肤色变化,可以评估产品的美白效果。
通常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肌肤的颜色,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获取肤色改善的度量值。
2. 肤色分析仪:肤色分析仪是专业化妆工具,通过拍摄和分析肌肤照片,可以评估肤色的均匀度、亮度和红润度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美白产品的效果。
3. 化妆品临床试验:化妆品临床试验是用一定数量的参与者进行的实验,通过评估其肌肤颜色的变化,以确定美白产品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产品对肌肤的影响。
4. 消费者自评:消费者自评是在使用美白产品一段时间后,让用户根据自身感受评估产品的效果。
这种方法有助于了解产品在日常使用中的实际效果。
二、黑色素含量评价法黑色素是肌肤暗沉、肤色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评价化妆品的美白效果时,测量黑色素含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黑色素含量评价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定量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采集肌肤样本,提取其中的黑色素,并利用HPLC 技术分析黑色素的含量,以评估化妆品的美白效果。
2. 酪氨酸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yrELISA):TyrELISA是一种测定黑色素含量的方法。
它通过酪氨酸酶特异性地结合黑色素,利用酶标仪测定黑色素含量,从而评估美白产品的效果。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油性肌肤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涌现出了众多控油面霜产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几种市售控油面霜的测试,评估其控油效果,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建议。
二、实验目的1. 评估市售控油面霜的控油效果。
2. 分析不同品牌、成分的控油面霜对油性肌肤的适用性。
3. 为消费者提供选购控油面霜的参考。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20名油性肌肤志愿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
2. 控油面霜样品:德美乐嘉水芹面霜、肌活糙米面霜、科颜氏清爽保湿面霜、格美肤壬二酸面霜等。
3. 实验工具:电子秤、皮肤水分测试仪、皮脂检测仪、记录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每组使用一种控油面霜。
2. 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皮肤水分和皮脂检测,记录基础数据。
3. 每组志愿者每天早晚使用指定控油面霜,连续使用28天。
4. 实验期间,记录志愿者使用面霜的感受和皮肤状况变化。
5. 实验结束后,再次对志愿者进行皮肤水分和皮脂检测,记录数据。
6. 对比实验前后数据,分析各面霜的控油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德美乐嘉水芹面霜:实验前后皮肤水分变化不明显,皮脂减少30%。
志愿者反馈使用后感觉清爽,控油效果较好。
2. 肌活糙米面霜:实验前后皮肤水分变化不明显,皮脂减少25%。
志愿者反馈使用后皮肤清爽,但控油效果一般。
3. 科颜氏清爽保湿面霜:实验前后皮肤水分增加10%,皮脂减少35%。
志愿者反馈使用后皮肤清爽,保湿效果较好。
4. 格美肤壬二酸面霜:实验前后皮肤水分变化不明显,皮脂减少40%。
志愿者反馈使用后皮肤清爽,控油效果显著。
5. 综合评价:德美乐嘉水芹面霜、科颜氏清爽保湿面霜和格美肤壬二酸面霜控油效果较好,其中格美肤壬二酸面霜控油效果最为显著。
六、实验结论1. 德美乐嘉水芹面霜、肌活糙米面霜、科颜氏清爽保湿面霜和格美肤壬二酸面霜均具有一定的控油效果。
2. 格美肤壬二酸面霜控油效果最为显著,适合油性肌肤使用。
一、实验背景随着夏季的到来,油性肌肤的人群常常面临妆容脱妆、泛油光等问题,严重影响妆容的持久度和整体美观。
为了寻找适合油性肌肤的控油彩妆产品,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以评估不同控油彩妆产品的性能。
二、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控油彩妆产品的控油效果。
2. 比较不同产品的持妆时间。
3. 分析产品的适用肤质及用户满意度。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10名油性肌肤志愿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
2. 实验产品:- Sofina控油防晒隔离妆前乳- 露华浓24小时不脱色粉底液- 雅诗兰黛DW粉底液- NARSPro-Prime控油粉底液- 普通粉底液(作为对照组)3. 实验工具:- 彩妆刷具- 吸油纸- 秒表- 照相机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皮肤类型测试,确保均为油性肌肤。
2. 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分别试用不同品牌的控油彩妆产品。
3. 试用前,志愿者需清洁面部,并保持自然出油状态。
4. 使用彩妆刷具,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上妆,确保妆容均匀。
5. 上妆后,使用秒表记录妆容保持时间,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持续4小时。
6. 同时,使用吸油纸测试妆容的控油效果,记录吸油纸上的油渍量。
7. 上妆4小时后,使用照相机拍摄志愿者面部,观察妆容是否脱妆、泛油光等情况。
8. 收集志愿者对产品的满意度评价。
五、实验结果1. 控油效果:- Sofina控油防晒隔离妆前乳:控油效果最佳,吸油纸上油渍量最少。
- 露华浓24小时不脱色粉底液:控油效果较好,吸油纸上油渍量适中。
- 雅诗兰黛DW粉底液:控油效果一般,吸油纸上油渍量较多。
- NARSPro-Prime控油粉底液:控油效果较差,吸油纸上油渍量最多。
- 普通粉底液:控油效果最差,吸油纸上油渍量最多。
2. 持妆时间:- Sofina控油防晒隔离妆前乳:持妆时间最长,4小时内妆容保持完好。
- 露华浓24小时不脱色粉底液:持妆时间次之,4小时内妆容保持完好。
- 雅诗兰黛DW粉底液:持妆时间一般,3小时内妆容保持完好。
化妆品功效评估相关工作流程下面是一个经典的化妆品功效评估的工作流程:第一步:确定评估目标在开始化妆品功效评估之前,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
这包括确定要评估的具体功能,比如美白、抗衰老、保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估的对象,比如是针对特定人群还是一般人群。
第二步:选择评估指标在确定评估目标之后,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是对化妆品功效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标准。
比如,对于美白功效评估可以选择测量皮肤色素沉着度、测量黑色素合成活性等指标。
第三步:实验设计在确定评估指标之后,需要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
实验设计应该合理且可重复,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将化妆品与安慰剂或其他对照品进行比较。
第四步: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使用仪器测量等方法进行。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五步:结果解释和评估在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样本组之间的差异,评估化妆品的功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六步: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估除了评估化妆品的功效,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估。
这包括对化妆品成分的安全性评估,以及对使用化妆品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七步:结果报告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和评估,以及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结果。
报告可以向相关机构提交,也可以作为产品宣传和消费者参考的依据。
总结:化妆品功效评估是一个综合的工作流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指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评估、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以及结果报告等步骤。
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估,可以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信息和选择。
美白、保湿。
控油祛痘类有效评估实验及CK仪的应用一、目的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有补水保湿滋润效果化妆品的测定,包括护肤水类、护肤乳类、护肤啫喱类、护肤膏霜类、护肤油类。
二、测试仪器1、使用主机: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CK公司)制造的皮肤弹性Cotometer MPA580主机。
2、使用探头:(1)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CK公司)制造的皮肤水分含量Cornemeter CM825测试探头;(2)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CK公司)制造的皮肤水分散失Tewameter TM300测试探头;(3)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CK公司)制造的皮肤油脂含量Sebumeter测试探头;(4)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CK公司)制造的皮肤弹性PVM600测试探头;三、评估项目保湿类、控油祛痘类: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皮肤弹性,评估项目根据测试要求选定。
美白类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评估项目根据测试要求选定。
四、工作原理1、肤黑色素和红色素工作原理(美白类)基于光谱吸收的原理(RGB),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照在人体皮肤上后的反射量来确定皮肤中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含量。
色素检测仪的测试探头由光源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另有弹簧以保持检测时对皮肤的压力恒定。
探头的发射器发出波长分别为568nm、660nm、和880nm 三种波长的光照射在皮肤表面,接受器测得皮肤反射的光。
由于发射光的量是一定的,因此就可以测出被皮肤吸收的光的量,测出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含量。
2、肤水分含量工作原理采用的是世界公认的Corneometer法——电容法,它的原理是基于水(81)和其它物质的介电常数(<7)变化相当大,按照含水量的不同,适当形状的测量用电容器会随着皮肤的电容量的变化而变化,而皮肤的电容量又是在测量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测量出皮肤的水份含量。
电容量的测量方法比其他方法更优越,由于被测试皮肤和测试探头没有不自然的接触,几乎没有电流通过被测试皮肤,因此测试结果实际上不受极化效应和离子导电率的影响。
仪器探头和皮肤中水分建立平衡过程中没有惯性,可以实现快速测量,这样同时也消除了活性皮肤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皮肤水份散失工作原理来源于Fick菲克扩散定律:dm/dt=-D·A·dp/dx式中:A——面积(m2) M——水分的扩散量(g)T——时间(h) D——扩散常数(0.0877g/m.g.mmHg)P——蒸汽压力(mmHg) X——皮肤表面测量点的距离(m)扩散流量dm/dt表示的是在一个时间内每平方米面积上所传输的量,扩散流量与扩散面积和每单位长度上的浓度变化dc/dx(压力变化)成正比。
D是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这个定律只有在由空心圆柱腔体所构成的均匀扩散区域内才有效。
浓度梯度是由两对温度、湿度传感器间接的测试出来的,数据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分析。
4、肤油脂含量工作原理油份测试采用的是世界公认的SEBUMETER法,它是基于光度计原理,一种0.1mm厚的特殊消光胶带吸收人体皮肤上的油脂后,就会变成一种半透明的胶带,它的透光量就会发生变化,吸收的油脂越多,透光量就会越大,这样就可以测量出皮肤油脂的含量。
5、弹性工作原理基于吸力和拉伸原理,在被测试的皮肤表面产生一个负压将皮肤吸进一个特定测试探头内,皮肤被吸进测试探头内的深度是通过一个非接触式的光学测试系统测得的。
测试探头内包括光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光的比率(发射光和接收光之比)同被吸入皮肤的深度成正比,这样就得到了一条皮肤被拉伸的长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然后通过MPA软件分析来确定皮肤的弹性性能。
五、试验条件(1)室内环境;(2)无强烈阳光或灯光直射;(3)环境温度20±2℃,环境湿度40-60%。
六、受试者条件6.1入选基本条件a) 6.1.1年龄18~60岁正常受试者,男女均可,女性优先。
b)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无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c)无活动性过敏性疾病者。
d)既往对护肤类化妆品无过敏史。
e)近一月内未曾全身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
f)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g)志愿参加并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6.2面部测试入选附加条件美白类:面部肤色晦暗、肤色不均者、皮肤较黑者、长有黄褐斑、铅汞斑、雀斑、晒斑、痘印或炎症后色素沉着者。
控油祛痘或保湿类:面部皮肤干燥缺水、干燥缺油、脱皮者。
6.3排除条件6.3.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6.3.2室外工作为主、无法避免日晒者。
6.3.3试验期间因各种原因(如旅游、度假)导致日晒增加者。
6.3.4试用期间全身应用激素类、免疫制剂类药物者。
6.3.5试用期间面部应用抗炎药物者。
6.3.6未按规定使用受试物或资料不全者。
6.4受试者人数符合以上要求的受试者不少于30人。
七、测试时效性分类(1)测试时效性的定义测试时效性分为即时性功效评估和周期性功效评估。
(2)即时性功效评估的定义即时性功效是指评估未经处理皮肤0h和将样品涂抹于经处理后皮肤30min、1h、1.5h 和2h时的功效。
(3)周期性功效评估的定义周期性功效评估是指评估使用样品后1周、2周、3周、4周、6周、8周的功效。
周期性功效测试时间根据测试要求而定,但不少于2周。
八、不同测试时效性对应测试项目(1)只要求作即时性功效评估测试项目包括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
(2)同时要求作即时性和周期性功效评估测试项目包括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护肤膏霜类和护肤油类才需要评估此项目);(3)只要求作周期性功效评估测试项目包括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并测试一次皮肤油脂含量。
九、测试前准备1、部测试面部前2-3天不能使用美白功效产品(化妆品、外用药品或内服保健品)。
试验前,受试者需要统一清洁面部皮肤,用干的面巾纸擦拭干净。
让受试者在符合标准的房间内静坐至少30min,面部皮肤暴露,不能摩擦,保持放松。
2、测试受试部位前2-3天不能使用任何产品(化妆品或外用药品或内服保健品)。
试验前,受试者需要统一清洁双手前臂内侧,用干的面巾纸擦拭干净。
清洁后在受试者双手前臂内侧做好测量区域标记。
正式测试前应该在符合标准的房间内静坐至少30min,前臂暴露,呈测试状态放置,保持放松。
十、测试步骤10.1面部测试10.1.1面部测试区域包括眉心正中间往上2cm额头区域、下嘴唇正中间往下2cm下巴区域、鼻尖与瞳孔交线处左、右脸颊区域。
10.1.2面部即时性功效评估实验中面部额头、下巴、左脸颊、右脸颊和斑点区域作为试验区域,先测量面部清洁后30min的空白值,然后按产品说明书用量及使用步骤,将试样均匀涂布于面部。
涂抹后分别测量30min、1h、1.5h、2h测试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
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
10.1.3面部周期性功效评估实验中面部额头、下巴、左脸颊、右脸颊和斑点区域作为试验区域,先测量面部清洁后30min的空白值,然后规范受试者或护理者按产品说明书用量、使用步骤,将试样均匀涂布于面部。
家居装每天早晚坚持使用,分别测试1周、2周、3周、4周、6周、8周试验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沙龙装按疗程在每次护理后测试试验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
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
10.2手臂测试10.2.1手臂即时性功效评估实验中左右手前臂内侧标记4×4cm2试验区域,同一手臂可同时标记多个区域,区域间隔2cm。
测试产品和空白对照均随机分布在左右手臂上。
先测量各测试区域清洁后30min的空白值,然后按2.0±0.1 mg样品/cm2的用量,使用乳胶指套将试样均匀涂布于试验区内。
涂抹后分别测量30min、1h、1.5h、2h受试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皮肤油脂含量。
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
10.2.2手臂周期性功效评估实验中左右手前臂内侧标记4×4cm2试验区域,同一手臂可同时标记多个区域,区域间隔2cm。
测试产品和空白对照均随机分布在左右手臂上。
先测量各测试区域的空白值,然后规范受试者按2.0±0.1 m g样品/cm2的用量及操使用方法和流程均匀涂布于试验区内。
每天早晚坚持使用,在使用后分别测量1周、2周、3周、4周、6周、8周受试区域和空白对照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和红色素、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分散失。
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
十一、结果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分析检验,其中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可计算该组数据的标准差或标准误。
当个别数据偏差较大时,可根据t检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如符合标准则可剔除;当剔除后的受试者人数少于30人时,应增加受试者人数直至符合要求。
十二、评估报告12.1识别被测化妆品所需的全部资料。
12.2试验所采用的方法。
12.3试验结果:包括每个志愿者每次试验的结果,按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12.4 试验中的异常现象。
12.5试验的日期。
12.6报告后面有试验房间温度湿度动态纪录。
12.7检验者、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的签字,以及检验单位公章。
备注:样品为理化和卫生检验合格产品,已确保产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