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6.第十六章性格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27
第十六章性格一、性格的概述(一)性格的定义1.定义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组成的统一体。
2.对性格概念的理解(1)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
(2)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3)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二)性格和气质性格和气质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把性格和气质都包含在人格之中。
但一般认为,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1.性格和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2)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和气质的联系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
比较明显的是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表现出来;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2)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总之,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的生理基础性格的生理基础也是人脑的机能,由于性格的复杂性,目前对性格的生理基础了解甚少。
1.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探索性格的生理基础提供了启示。
巴甫洛夫认为,性格的生理基础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
“合金”的意思是指:一方面人在现实生活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所制约;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环境下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又掩盖或改变神经类型的特征。
第16章性格一、简释下列名词1.性格答:性格是指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组成的统一体。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性格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性格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2.性格特征答:性格特征是指性格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态度特征答: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5.性格的情绪特征答: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
6.性格的理智特征答: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人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称为能力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有,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7.性格类型论答:性格的类型论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是指用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说明人的性格,其实质是强调性格类型之间的质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性格性格是每个人个体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
普通心理学旨在研究和探讨人类性格的形成、类型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将着重讨论普通心理学中的几种常见性格类型,并探讨它们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内外向性格内外向性格是普通心理学中最常见的两种性格类型。
内向的人通常喜欢独处,更倾向于反思、自省和深入思考。
他们对外部刺激比较敏感,但也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与之相反,外向的人喜欢社交和交际,他们善于与人沟通并在社交场合表现活跃。
他们更加乐观、外向和自信。
内外向性格在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内向者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他们倾向于深入思考问题,较少冲动行事。
而外向者更加关注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反应,他们更加喜欢冒险和尝试新事物。
这两种性格类型在人们的职业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内向者更适合从事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工作,如科学家和作家;而外向者更适合从事需要与他人合作和社交的工作,如销售员和政治家。
二、神经质性格神经质性格是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易激惹程度。
具有高度神经质的人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敏感和易怒。
而情绪稳定的人则相对冷静和放松。
神经质性格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管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神经质性格的人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更关注过去的不愉快经历和悲伤情绪,往往倾向于悲观和消极的思考方式。
而情绪稳定的人更加乐观和积极,面对困难时能更好地调节情绪和思考问题。
三、外倾性格外倾性格是性格中的另一重要维度,它指个体对刺激和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外倾的人喜欢冒险、充满活力,他们渴望与他人交往,并从中获取社交支持和认同感。
相反,内倾的人更独立和保守,他们喜欢独处,并更加关注内心体验。
外倾性格的人通常表现出积极乐观、外向、冒险和寻求刺激的特点。
他们通常善于沟通和领导团队,喜欢社交,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
与外倾不同,内倾的人通常更加安静、谨慎和固执。
第16章 性 格一、单项选择题1.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统考2007研]A.气质B.能力C.性格D.意志【答案】C【解析】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性格是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行为方式中。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
性格内涵包含在人格概念中,是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品质,体现人的本质属性。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统考2007研]A.习俗性B.自制性C.责任心D.特异性【答案】C【解析】人格特质理论对当代心理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大五”人格结构模型采用“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调查表”(NEO-PI),通过因素分析揭示出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五对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审美和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具有胜任、公正、有条理、克制、谨慎、自律、成就、尽责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具有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利他、信任、依从、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稳定性(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
敌对、压抑启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根据五个特质的起始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人格的海洋。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统考2008研]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征D.认知特征【答案】A【解析】个体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在⽇常⽣活中,有的⼈勤奋,学习、⼯作很认真努⼒;有的⼈懒惰,学习、⼯作拖延马虎、不负责;有的⼈谦虚谨慎,有的⼈狂妄⾃⼤;有的⼈对⼈热情,乐于助⼈,有的⼈对⼈冷淡,⾃私⾃利等等,这些不同的⼼理特征是⼈的性格差异。
什么是性格?在英语中性格⼀词(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点、特⾊、记号、标记。
在现实⽣活中,既被⽤于标志事物的特性,也被⽤于标志⼈物的特性。
我国⼼理学界⼀般把性格定义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为⽅式⽅⾯的个性⼼理特征。
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先,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为⽅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和对⾃⼰的看法和评价,是⼀个⼈的世界观、⼈⽣观的集中体现。
⼈们⽣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不对各种有关事物产⽣⼀定的看法,作出⼀定的选择,采取⼀定的⾏为⽅式,这个过程就是性格的表现。
例如,“孔融让梨”反映了谦让、利他的性格特点;“守株待兔”反映了⼀个⼈懒惰、愚顽的性格特点。
可见,性格的态度体系并不是孤⽴存在的,⼈对现实的态度总是⾃觉地渗透到⼈的⽣活和⾏为⽅式中,那些对社会、对⼯作、对他⼈抱积极态度的⼈,在⽣活中总是为⼈热情、坦诚,⼯作认真、勤恳;⽽对现实持消极态度的⼈却时常表现吝啬、⽄⽄计较、不负责任、独断专⾏等。
⼈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为⽅式共同构成了⼈的性格。
必须指出的是,⾏为⽅式与性格特征的相应关系不是线性的,⽽是⾮线性的。
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复杂情况:(1)在不同的⼈⾝上,同⼀性格特征可以有不同的⾏为⽅式,例如,两个⼈都具有热爱集体的性格特征,⼀个以其默默⽆闻地为集体做好事⽽赢得⼤家的称赞,另⼀个却以⾃⼰的能歌善舞为集体争得了荣誉⽽受到⼤家的称赞;(2)在不同⼈⾝上,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有相同的⾏为⽅式;(3)在同⼀个⼈⾝上,同⼀性格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可以以不完全相同的⾏为⽅式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必须看到⾏为⽅式与性格特征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否则,容易被⼀个⼈的表⾯现象所蒙蔽。
性格的类型是指⼀类⼈⾝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按⼀定原则和标准把性格加以分类,有助于了解⼀个⼈性格的主要特点和揭⽰性格的实质。
由于性格结构的复杂性,在⼼理学的研究中⾄今还没有⼤家公认的性格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标准。
现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简介。
⼀、以⼼理机能优势分类这是英国的培因(A.Bain)和法国的李波特(T.Ribot)提出的分类法。
他们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理机能在⼈的性格中所占优势不同,将⼈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理智型的⼈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的⼀切,并以理智⽀配和控制⾃⼰的⾏动,处世冷静;情绪型的⼈通常⽤情绪来评估⼀切,⾔谈举⽌易受情绪左右,这类⼈的特点是不能三思⽽后⾏;意志型的⼈⾏动⽬标明确,主动、积极、果敢、坚定,有较强的⾃制⼒。
除了这三种典型的类型外,还有⼀些混合类型,如理智⼀意志型,在⽣活中⼤多数⼈是混合型。
⼆、以⼼理活动的倾向分类这是瑞⼠⼼理学家荣格(C.G.Jung)的观点。
荣格根据⼀个⼈⾥⽐多的活动⽅向来划分性格类型,⾥⽐多指个⼈内在的、本能的⼒量。
⾥⽐多活动的⽅向可以指向于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
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窄,适应环境能⼒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性格类型的划分,在国外已应⽤于教育和医疗等实践领域。
但这种类型的划分,仍没摆脱⽓质类型的模式。
三、以个体独⽴性程度分类美国⼼理学家威特⾦(H.A.Witkin)等⼈根据场的理论,将⼈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型。
前者也称顺从型,后者⼜称独⽴性。
场依存型者,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的依据,他们易受环境或附加物的⼲扰,常不加批评地接受别⼈的意见,应激能⼒差;场独⽴型的⼈不易受外来事物的⼲扰,习惯于更多地利⽤内在参照即⾃⼰的认识,他们具有独⽴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且应激能⼒强。
可见这两种⼈是按两种对⽴的认知⽅式进⾏⼯作的。
第十六章人格一、选择题1. 气质不会表现在哪种特性上(道德性)2. 人格心理学的大理论不包括(素质论)3.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体现了人格的(稳定性)4. 如果一男孩或女孩长期与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他或她就相对正常家庭更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和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最可能是哪一个人格理论的观点(学习论)5. 近段时间网上流行的“伪娘”现象,可以用荣格在集体潜意识中提出的哪种原型来解释(阿尼玛)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诚被后人所敬仰,此处“忠”是文天祥的个人特指中的(首要特质)7.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活动的能量由(本我)提供8. 以下哪种特征符合弗洛姆提出的市场型人格(投机)9. 艾森克提出的三大人格维度,不包括(开放性)10. 认为人格是(行为模式的集合)1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所采用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经验标准法)12.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所采用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因素分析法)13. 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大五人格测验)14. 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特点的是(记分方法客观)15. 罗夏墨迹测验所采用的墨迹图共有(10张)16. 主题统觉测验所用的暧昧图片共有(19张)17. 奥尔波特认为构成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的特质是(中心特质)18. 卡特尔认为人格结构中最重要部分,一个人行为产生的最终根源是(潜源特质)19.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那个阶段表现出对异性父母的亲昵,同时反对和排斥同性父母(性器期)20.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认为,对人体人格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习)21. 小孩子听老师的话得到老师喜欢,这些使个体体验到积极关注的条件,叫做(价值条件)22. 根据得过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理论肥胖体型者属于(燥狂型)气质23. 根据维特金的场理论,场依存性人格适合从事(居委会管理)24. 主体统觉测验主要是测量人的(内隐需要)25.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很多时,老大要比老二的智力测试的得分高,并且成就动机也较强。
性格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性格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它是人们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影响个体在社交、工作和情感方面的表现。
性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性格特征的分支学科,旨在揭示人类个体差异的原因和现象。
一、性格的元素性格有多个构成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五个,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1. 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易变、易烦躁和容易焦虑的特点。
具有高神经质的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可能变得紧张和担忧,而低神经质的人则相对冷静和淡定。
2. 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对社交活动和与他人互动的偏好程度。
外向性高的人通常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善于表达自己,并更喜欢与他人一起工作和生活。
相反,外向性低的人更喜欢独处,思考问题和进行内省。
3.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更加愿意接受新观念、尝试新鲜事物,并能够表现出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放性低的人更习惯于保守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4. 宜人性宜人性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友好程度和合作意愿。
宜人性高的人更加友善、宽容和善解人意,易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反,宜人性低的人可能更加独立和自我中心。
5. 尽责性尽责性是指个体的自律、有组织和勤奋的程度。
尽责性高的人通常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和责任感,能够自我管理和高效执行任务。
与之相反,尽责性低的人可能更容易拖延并且缺乏纪律性。
二、性格的形成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因素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影响着个体的基本性格特征,但环境因素也能够在后天的发展中对性格产生影响。
在遗传方面,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性格特征的表现有关。
例如,5-HTT基因与神经质有关,DRD4基因与外向性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决定性格的唯一因素,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可以对性格产生重大影响。
亲子关系、养育方式和家庭气氛等都能够塑造个体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