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模型的最佳视角选择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447.09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特征点检测的三维模型最佳视点选择作者:朱帆杨风雷来源:《计算机应用》2013年第11期摘要:针对三维模型最佳视点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表面特征点检测的视点选择算法。
首先引入一种基于局部平均形心距离差的顶点显著性度量方法,认为三维网格模型表面某顶点的显著性是由该顶点与形心之间距离和该顶点邻域内的顶点与形心之间距离的平均差值来刻画,而不是该点所在位置的弯曲程度所决定;然后根据顶点的显著性大小进行三维模型表面特征点检测;最后针对视点球体上的每个候选视点分析该视点下可见特征点的几何分布和显著度大小计算视点质量,提取出最佳视点。
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三维模型特征点的视点选择方法的有效性,在能够选择出质量较优的视点的同时保证算法的效率。
关键词:三维模型;顶点显著度;特征点检测;视点质量;最佳视点0引言现实世界是三维的,但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生物结构的原因,人眼得到的却是二维图像,只能对三维物体的可见部分进行感知。
这一感知过程明显地具有主观性和视点依赖性,即从不同的视点位置观察同一三维物体,所获得的视图一般是不相同的,从而形成对该物体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关于最佳视点选择的讨论由来已久,一个好的视点应该具有易辨识性,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且符合一定的美学标准[1]。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模型的形状分析与处理、场景理解、场景优化等,最佳视点选择是基本任务之一;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医学图像处理,最佳视点选择也逐渐成为热门研究技术。
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目前已出现多类算法用来处理三维模型最佳视点的自动选择问题。
在三维模型分析、识别等处理过程中,视觉显著信息显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三维模型视觉显著信息的视点选择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此类方法可大致分为两大步骤:1)首先检测三维模型的显著性信息;2)根据视点下显著性信息量的大小度量候选视点质量,质量最优的视点即为最佳视点。
如:Lee等[2]首先利用局部平均曲率来定义网格显著度(Mesh Saliency),视点质量的优劣即可用该视点下可见网格的显著度之和的大小来评价;Sokolov等[3]为每个顶点和每条边均定义一种曲率,然后观察视图中统计可见边与顶点的曲率和,曲率和的大小作为观察视点的质量;杨利明等[4]通过计算网格在视平面上的相关曲率及关于该曲率的一个熵函数值来计算视点质量。
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三视角的概念。
第三视角是指观察者位于物体的后方,从后方向前方观察物体,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是不同的。
在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中,正面图位于俯视图的上方,侧视图位于俯视图的右侧,这种排列顺序是按照从后方向前方观察物体的视角来确定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
物体的主轴方向,然后根据主轴方向来确定正面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的位置关系。
在确定了视图的位置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尺寸来绘制每个视图的轮廓。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确保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和比例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三视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除了以上的基本绘制方法外,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还有一些特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第三视角是从后方向前方观察物体,因此在绘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物体的背面轮廓,确保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其次,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它们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最后,在标注尺寸和注释时,也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整个三视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图解,在工程设计和制
造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第三视角标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三维立体图编辑三维立体图,是一种能够让人从中感觉到立体效果的平面图像。
观察这类图像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借助器材,最初用来表示需要通过立体镜观察的一对图像,包括anaglyph和autostereogram等。
目录1概述介绍2观看技巧视线顺序放松3观察方法观察训练看图禁止4基本原理5阴阳图6案例说明7注意事项8主要分类区别9制作软件10基本功能11后期制作12基本知识1概述介绍动态三维立体图三维立体图,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一种图。
要了解3D立体画成像原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立体图像的概念。
立体图像通俗的讲就是利用人们两眼视觉差别和光学折射原理在一个平面内使人们可直接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画,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其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们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它与平面图像有着本质的区别,平面图像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二维关系,人们看到的平面图也有立体感。
这主要是运用光影、虚实、明暗对比来体现的,而真正的3D立体画是模拟人眼看世界的原理,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来,它可以使眼睛感观上看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关系。
是真正视觉意义上的立体画。
立体图像技术的出现是在图像领域彩色替代黑白后又一次技术革命,也是图像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2观看技巧视线首先要让你的眼睛休息三分钟,在三维立体画上方中间位置用视线确定两个点,然后用稍微模糊的视线越过三维立体图三维立体画眺望远方;这时就会看到从两个点各自分离出另外两个点,成为四个点,这时候图象就会模糊起来,不要急,调整你的视线,试图将里面的两个点合成一个点,当四个点变成三个点时,你就会看到立体图象了。
但要注意,图画上下两边一定要与双眼平行,斜着不会看出来的。
顺序第二种方法是先看着屏幕上反射的自己的映象,然后缓缓地将视觉注意力转向图片,但注意眼珠不要转动,不要盯着图片中的细节看,而是模糊地看着图片的全貌型。
放松第三种方法是先将你的脸贴近屏幕并且眼光好像穿过屏幕,然后缓缓地拉开距离,不要使眼睛在图片上聚焦,但又要保持你的视线,边拉开边放松视觉,直到三维效果显现出来。
3Dmax相机设置教程:创造各种视角与视觉效果引言:在3D建模与渲染中,相机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设置相机,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视角与视觉效果,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3Dmax相机的设置步骤,并分点列出各项要注意的内容。
一、了解相机视图和观察窗口1. 相机视图是3Dmax中显示渲染结果的主要窗口,它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场景。
2. 观察窗口则是我们对该场景进行操作的主要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窗口控制视角。
二、调整相机位置与角度1. 在3D场景中选择相机对象并将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 调整相机的角度,使其面向感兴趣的物体或场景。
3. 可以调整相机的高度、倾斜度和偏转角度来实现不同的视角效果。
三、设置相机参数1. 焦距:根据需要,设置相机的焦距以获取合适的景深效果。
2. 远近裁剪平面:通过设置相机的远近裁剪平面来控制场景的可见范围。
3. 镜头畸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添加镜头畸变效果来更真实地模拟相机的成像效果。
4. 虚化效果:通过调整相机的光圈和焦点位置,可以实现虚化效果,使某些物体或区域变得模糊。
四、动画相机1. Path Constraint(路径约束):将相机与路径约束关联起来,使相机沿着指定的路径进行动画运动。
2. Camera Shake(相机抖动):通过添加相机抖动效果,可以使相机动画更加真实生动。
3. FOV(视野)动画:通过设置相机的视野动画,可以实现焦距变化的效果。
五、特殊效果1. Tilt-Shift(迷你化)效果:通过模拟相机特定镜头的效果,可以使场景看起来像是迷你模型。
2. Fish-eye(鱼眼)效果:模拟鱼眼镜头的特殊效果,使场景呈现出弯曲的景象。
3. Motion Blur(动态模糊):通过调整相机参数和渲染设置,可以使运动中的物体呈现出模糊的效果。
总结:通过合理设置相机,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视角与视觉效果。
从调整相机位置与角度、设置相机参数,到应用动画相机和特殊效果,每一步都需要仔细考虑,以达到最佳的视觉呈现效果。
3D打印模型的最佳方向与定位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原型制作到如今的大规模生产,3D打印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3D打印中,模型的方向与定位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打印结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3D打印模型的最佳方向与定位的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模型的方向。
在3D打印中,模型的方向指的是模型在打印平台上的朝向。
不同的方向会对打印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而言,模型的方向应该尽量使得打印层面与模型的主要特征平行,这样可以减少支撑结构的使用,提高打印效率。
同时,合理的方向选择还能够减少打印过程中的失真和变形。
那么,如何确定模型的最佳方向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模型的几何特征出发。
一般来说,模型的平均曲率越小,方向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平坦的表面更容易打印,而曲面则需要更多的支撑结构来保证打印的稳定性。
此外,模型的中空部分也是决定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模型中有大量的中空空间,可以选择将模型倒置放置,这样可以减少打印过程中的支撑结构使用。
除了几何特征,模型的功能性也是方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模型需要承受一定的载荷或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那么方向选择就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般而言,纵向方向的强度要大于横向方向,因此可以根据模型的功能性来选择合适的方向。
此外,打印材料的特性也是方向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比如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打印过程中的失真和变形。
因此,在选择方向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并尽量减少由于材料性质引起的问题。
除了方向,模型的定位也是3D打印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模型的定位指的是模型在打印平台上的位置。
合理的定位可以提高打印效率,减少材料的浪费。
一般来说,模型的定位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重复打印,同时也要考虑到打印过程中的支撑结构的使用。
在确定模型的定位时,可以考虑将模型分割成多个部分进行打印,然后再进行组装。
三维模型精度参数三维模型精度是指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的准确程度,它包括了各种参数和指标来描述模型的精确性。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表示模型表面的平滑度、几何形状的一致性以及模型与真实场景的吻合程度。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三维模型精度参数。
1.顶点数目:顶点数目是指模型中顶点的总数量。
更多的顶点数量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模型精度。
然而,较高的顶点数目也会导致模型文件尺寸增加、渲染时间延长等问题。
2.多边形数目:多边形数目是指模型表面由多边形组成的总数量。
与顶点数目类似,更多的多边形数目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模型精度,但也会带来文件尺寸增加和渲染时间延长等问题。
3.曲率:曲率是指模型表面的弯曲程度。
模型的曲率可以通过计算曲率张量、计算法线方向变化率等方法来获得。
具有较低曲率的模型会更平滑,而较高曲率的模型则具有更多的细节。
4.表面误差:表面误差是指模型表面与真实场景之间的距离。
通过计算模型表面上每个点到真实场景的最短距离,可以得到表面误差参数。
较低的表面误差意味着模型与真实场景更吻合。
5.拓扑一致性:拓扑一致性描述了模型中多边形之间的连接方式。
模型的拓扑一致性通常用于检查拓扑错误,例如重叠面片、无效边等。
合理的拓扑一致性可以确保模型具有正确和一致的几何结构。
6.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模型的尺寸是否准确。
模型的尺寸精度可以通过与真实场景进行高精度匹配或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较高的尺寸精度意味着模型的尺寸与真实场景更接近。
7.贴图精度:如果模型包含贴图,贴图精度是指贴图与模型表面之间的对齐程度。
贴图精度可以通过检查贴图像素与模型表面的对应关系来评估。
以上参数都可以用来评估三维模型的精度,每个参数都有其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参数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确保模型的质量和适用性。
特征自适应的三维模型最优视点提取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2. 相关技术综述2.1 三维模型表示2.2 视点提取方法2.3 特征自适应方法3. 特征自适应的三维模型最优视点提取3.1 特征提取3.2 特征匹配3.3 特征自适应权重计算3.4 最优视点选取3.5 实现细节4. 实验分析4.1 测试数据集4.2 训练设定4.3 实验结果分析4.4 对比实验5. 结论与展望5.1 主要研究结论5.2 不足与局限性5.3 改进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图形学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模型成为了越来越多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维模型的应用场景包括游戏、虚拟现实、建筑、医学等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的使用三维模型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针对这些模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模型的表现和可用性。
在三维模型应用场景中,可视化是最主要的界面之一,而视点的选取则是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如何从一个三维模型中自动选取最优视点,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寻找能够在准确和高效的基础上提取出与人类视觉体验相符合的最优视点。
1.2 研究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三维模型的精度、大小、复杂度、数量等不断增加。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对于三维模型的操作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视点选择问题。
采用合适的视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效果,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模型中的细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操作和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于三维模型最优视点提取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基于手工制定规则的方法主要有基于视图覆盖率的方法、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和基于功能和权重的方法。
基于视图覆盖率的视点选择方法是指在尽可能少的视角下覆盖最多的表面区域,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为复杂的三维模型,但是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偏好和人类视觉感知的问题。
基于分类性能的三维模型最优视图选择方法Approach for Best View Selection of 3D Model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for best view selection of 3D models is proposed, and this approach formulates the problem of best view selection as the problem of view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3D models. Firstly, 3D models are sampled to get 2D views, and each views’ features are extracted using Fourier descriptors and Zernike moments descriptors. Then, for every view a classifier is trained to evaluate the view’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n a pre-classified set of 3D models, in a supervised manner. The classifier maximizes the shape similarity between views of 3D models of the same class and minimizes the views of different classes. A 3D model’s view with minimum error rate has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view is chosen as the best view of the 3D model. At last, experiments done on the Princeton Shape Benchmark show that 3D models of the same class have consistent best views.Key words: 3D model; best view selection;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最优视图选择的方法,该方法将最优视图选择问题归结为视图对三维模型分类性能的问题。
真三维模型制作规范说明一、建模准备工作1.场景单位的统一1)在虚拟项目制作过中,因为通常较大的场景同时制作,所以都是以米做为单位会较为好操作些,所以,在建模之初就要把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都设置为M。
2.工作路径的统一:在项目操作时,往往一个项目会由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这样,一个统计的工作路径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便于我们项目管理及制作,我们在这里把项目的工作路径统一为:磁盘\城市项目名称\城市项目区块编号\MAX 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MAPS 存放项目使用的贴图文件;二、建筑建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建模工作包括模型细化处理、纹理处理和帖图,三者同时进行。
帖图可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
场景制作工具统一采用3dsmax9.0。
1.建筑精度的认定及标准1)一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1级精度建模——地标建筑、层数>=18层的建筑、建筑面积>=20000m2的建筑、大型雕塑、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文化卫生设施、医院、学校、商场、酒店、交通设施、政府机关、重要公共建筑等2.1级模型建模要求——需精细建模,外形、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建筑细部(如:屋顶结构,建筑转折面,建筑与地面交界的铺地、台阶、柱子、出入口等),以及建筑的附属元素(门厅、大门、围墙、花坛等)需做出;3.1级模型应与照片保持一致,丰富其外观细节,应避免整个墙面一张贴图,损失了模型的立体效果;需注意接地处理,例如玻璃不可直接戳在地上;该有的台阶、围墙(含栅栏、大门)、花坛必须做出;建筑的体量应与照片一致;4.面数限制——1级模型控制在1000~2000个面。
5.一级精度建筑结构>=0.3米需要用模型表现出其结构,<0.3米可用贴图表现其结构。
(一级精度建筑楼梯或台阶<0.3米时都需要用模型表现其结构。
)2)二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2级精度建模——道路沿路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其它不属于1级精度的市(区)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科技、展览、娱乐中心等建筑,成串的骑楼建筑需以2级精度建模;2.2级模型建模要求——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可删除模型和地面相交长宽小于3米的碎小模型,可减少模型附属元素(如:花坛、基座、柱子段数等);3.对于2级模型,整体、细节的颜色、形状都应与实际保持一致;4.面数限制——2级模型控制在300~800个面。
教你怎么看三维立体图片-三维立体图是采用平行视觉技术设计的。
如果你掌握了观看技巧,就可以在看似什么都不是的图片中看到真实的三维立体效果:除了背景图片以外,还有两层或多层突出平面以上的立体物体,如果你移动你的头部,还可以看到物体背后的部分背景,与现实世界完全一样,真实奇妙无比!三维立体画的看图技巧:首先要让你的眼睛休息三分种,在三维立体画上方中间位置用视线确定两个点,然后用稍微模糊的视线越过三维立体画眺望远方;另外还有两种方法介绍给大家:第二种方法是先看着屏幕上反射的自己的影象,然后缓缓地将视觉注意力转向图片,但注意眼球不要转动,不要盯着图片中的细节看,而是模糊地看着图片的全貌......第三种方法是先将你的脸贴近屏幕并且眼光好象穿过屏幕,然后缓缓地拉开距离,不要使眼睛在图片上聚焦,但又要保持你的视线,边拉开边放松视觉,直到三维效果显现出来。
原理及练习方法:三维立体画是利用人眼立体视觉现象制作的绘画作品。
普通绘画和摄影作品,包括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只是运用了人眼对光影、明暗、虚实的感觉得到立体的感觉,而没有利用双眼的立体视觉,一只眼看和两只眼看都是一样的。
充分利用双眼立体视觉的立体画,将使你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一、立体视觉和立体画原理人有两只眼,两只眼有一定距离,这就造成物体的影象在两眼中有一些差异,见右图,由图可见,由于物体与眼的距离不同,两眼的视角会有所不同,由于视角的不同所看到是影象也会有一些差异,大脑会根据这种差异感觉到立体的景象。
三维立体画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水平方向生成一系列重复的图案,当这些图案在两只眼中重合时,就看到了立体的影象。
参见下图,这是一幅不能再简单的立体画了。
图中最上一行圆最远,最下一行圆最近,请注意:最上一行圆之间距离最大,最下一行圆之间距离最小。
这是怎么发生是呢?让我们再看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图案的距离决定了立体影象的远近,生成三维立体画的程序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依据三维影象的远近,生成不同距离的重复图案。
3Dmax镜头模式指南:选择适合场景需求的镜头引言:镜头模式在3Dmax软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观察和呈现场景。
选择适合场景需求的镜头模式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镜头模式,并详细解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透视模式透视模式是3Dmax中最常用的镜头模式之一。
它模拟了人眼的视觉效果,使得观察者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场景的深度和距离。
透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真实感:透视模式可以提供真实的景深效果,使得观察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立体感。
2. 视野角度:透视模式的视野角度较大,可以让观察者看到更广阔的画面。
透视模式适用于需要表现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场景,比如建筑物、室内设计等。
二、正交模式正交模式是另一种常用的镜头模式。
它以平行线为特点,忽略了景深和透视效果,使得观察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场景中的物体尺寸和位置。
正交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尺寸准确:正交模式可以准确显示物体的尺寸,使得观察者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2. 平行线:正交模式中,平行线保持平行,简化了场景的复杂度,便于观察者分析和理解。
正交模式适用于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场景,比如工程设计、机械模型等。
三、鱼眼模式鱼眼模式是一种特殊的镜头模式,它模拟了鱼眼相机的视角效果,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广阔的画面。
鱼眼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广角效果:鱼眼模式提供了非常大的视角,可以看到一个几乎全景的画面。
2. 失真效果:鱼眼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图像失真,使得画面具有艺术感和独特性。
鱼眼模式适用于需要呈现广阔视野和特殊艺术效果的场景,比如景观设计、室外广告等。
四、焦距模式焦距模式是根据镜头的焦距来设置场景的模式。
不同的焦距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影响场景的表现。
焦距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 选择焦点:焦距模式允许观察者选择一个聚焦点,在这个焦点周围的物体会呈现清晰,而其他区域则会变得模糊。
2. 视距感:不同焦距的镜头会影响观察者的视距感,从而产生不同的观察体验。
三视的绘制与应用在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中,三视图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绘制一个物体的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我们可以获得该物体的全貌和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视的绘制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三视的绘制方法三视图是通过平行投影的方法来绘制的。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主视角:主视角通常是物体的最能展示特征的一个方向。
在建筑中,通常选择与正北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主视角。
2. 绘制正视图:正视图是物体在主视角上的投影。
根据比例尺和准确的尺寸,将物体在主视角上的各个部分绘制出来,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 绘制俯视图:俯视图是物体从上方向下观察的投影。
根据正视图的尺寸和比例,将物体在俯视图上的各个部分绘制出来,包括长度和宽度等。
4. 绘制侧视图:侧视图是物体从侧面观察的投影。
根据正视图的尺寸和比例,将物体在侧视图上的各个部分绘制出来,包括长度和高度等。
5. 标注尺寸和细节:在绘制好的三视图上标注尺寸和其他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三视的应用场景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三视图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建筑师可以通过绘制三视图来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空间布局,供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和评估。
2.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三视图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外形和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
此外,三视图还可以为制造商提供产品生产的指导和参考。
3. 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三视图有助于施工人员了解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指导他们进行施工和安装。
4. 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三视图可以展示空间的布局、家具的摆放和装修的细节。
5.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中,三视图用于绘制和展示机械零件的外形、尺寸和装配关系,以便进行制造和维修。
6. 动画和游戏设计:在动画和游戏设计中,三视图被用来绘制和建模角色、场景和道具,以及进行动画制作和游戏开发。
以上仅是三视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实际上三视图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总结三视图在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3Dmax场景布局和摄像机角度的选择3Dmax是一种常用的三维建模和渲染软件,它可以用来创建逼真的场景布局和选择摄像机角度。
在使用3Dmax进行场景布局和选择摄像机角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确定场景的整体构思- 首先,需要明确场景的整体构思和主题,例如室内场景、室外场景或是特定事件的场景等。
根据场景的要求来调整所需要的建模元素和材质。
2. 创建基础模型- 在3Dmax中,可以通过使用基础的几何体来创建建筑、家具等基础模型。
选择适当的基础模型并进行编组,以便后续操作时方便对整体进行调整和编辑。
3. 布局建模元素- 根据整体构思,将建模元素按照布局的需求放置在场景中。
可以使用3Dmax提供的工具来进行精确的调整和对齐。
确保各个建模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比例的准确性。
4. 添加细节和纹理- 在建模元素位置确定后,可以进一步添加细节和纹理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通过使用3Dmax提供的纹理库或者进行自定义纹理的贴图,为建模元素上色和贴图。
5. 调整灯光效果- 照明对于营造逼真的场景至关重要。
通过在场景中添加合适的灯光来调整灯光效果。
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灯光,如点光源、聚光灯或是环境光,以获得适合场景的效果。
6. 设置摄像机角度- 在场景建模和灯光效果调整完成后,需要设置摄像机的角度来捕捉到最佳的画面。
可以通过调整摄像机的位置、朝向和视角来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
7. 调整相机参数- 除了设置摄像机的角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相机的参数,如景深、快门速度等,来达到更加真实和独特的效果。
8. 选择合适的渲染设置- 最后,选择合适的渲染设置来输出最终的场景图像。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渲染器和渲染设置,如光线追踪、环境遮挡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3Dmax中实现场景布局和选择摄像机角度。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加专业和系统的方式来进行3D场景制作,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使用3Dmax掌握这些技巧后,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虚拟场景,用于动画、游戏、建筑可视化等领域。
3Dmax中镜头模式的应用和调整技巧3Dmax是一款强大的三维建模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
其中,镜头模式是3Dmax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观察和展示模型。
本文将介绍镜头模式的应用和调整技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镜头模式的应用1. 定位观察点:镜头模式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定位观察点,以便在不同角度观察模型。
通过镜头模式,用户可以自由调整观察点的位置和角度,实现对模型的多方位观察。
2. 环境场景设置:镜头模式还可以用于设置环境场景,如添加光源、摆放物体等。
通过调整镜头模式,用户可以更好地展示模型的细节和效果,使场景更加逼真。
3. 动画制作:在动画制作中,镜头模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调整镜头模式,用户可以切换不同的观察点和角度,实现流畅的视角转换,使动画更加生动。
二、镜头模式的调整技巧1. 观察点的调整:通过调整观察点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改变镜头的视角。
在3Dmax中,可以通过鼠标滚轮控制观察点的远近,通过鼠标左键拖拽控制观察点的移动,通过鼠标右键拖拽控制观察点的旋转。
2. 布局方案的选择:在选择布局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布局方案有正交投影、透视投影、两点透视等。
正交投影适用于展示模型的结构和尺寸;透视投影适用于展示模型的立体感和逼真度;两点透视适用于展示室内场景,可以模拟真实视角。
3. 灯光的调整:灯光是展示模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3Dmax中,可以通过调整灯光的位置、强度和颜色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来说,灯光应当均匀分布,避免造成阴影部分过暗或过亮的情况。
4. 动画设置:在制作动画时,可以设置关键帧来控制镜头的移动和转换。
通过设置关键帧,用户可以实现模型在不同观察点间的平滑转换,使动画效果更加流畅。
5. 渲染设置:在最终输出图像之前,需要进行渲染设置。
通过调整渲染参数,用户可以控制图像的分辨率、纹理质量、光影效果等。
合理的渲染设置可以提高图像的效果,使模型展示更加逼真。
1 标准模型表现精度要求以采集照片为素材,主要是采用贴图反映出建筑立面的特征结构,要求建筑主色调与照片一至。
1.1 屋檐、开放式阳台、出入口、窗口等的凸凹结构与下穿结构等细节可用贴图表现的用贴图表现,无法单独用贴图表现的可采用主体建模与照片贴图相结合表现。
1.2 灯箱广告适当表现。
1.3 临街建筑:沿街面所表现地物以外的其他遮挡物可适当处理,保证色调一致,整体元素合理美观;背面纹理可合理沿用正面纹理;对于品牌店铺要完全按照现状照片制作,宽度在5米以下的店铺可以合理应用材质库贴图。
1.4 街块内建筑:采用现状照片合理平铺,类似建筑可共用贴图。
贴图表现精度要求a. 屋顶纹理采用原始影像表现;b. 只需要对齐建筑楼层线;c. 门窗完整,墙砖比例合理协调;d. 适当处理电线杆、行人、车辆、绿植、等不属于建筑自身的遮挡物;e. 需要处理重复平铺贴图接缝不合理因素;f. 保证照片贴图的清晰度;g. 楼层数与现状建筑楼层数完全符合.1.5 纹理库模型: 街块内的城中村、棚户区、厂房、保密单位以及禁区可制作成纹理库模型几何表现精度要求a. 平面结构和层数正确,贴图采用材质库纹理或类似照片纹理合理表现。
b. 禁区建筑完全采用材质库纹理科学性制作,合理表现建筑平面结构和层数。
c. 建筑整体色调协调与照片一致。
贴图表现精度要求1. 屋顶纹理采用原始影像表现2. 只需要对齐建筑楼层线3. 门窗完整,墙砖比例合理协调4. 楼层数合理表现2 几何数据要求2.1 模型中不应存在冗余信息, 冗余数据包括多余点、线、面、材质及辅助模型等,以节省数据量。
2.2 Surface 建模、NURBS1模方式不宜使用。
2.3 模型不应存在重叠面情况。
2.4 应利用捕捉工具使模型的相邻面严格衔接不应出现缝隙、错位和交叉情况型视觉效果同时节省数据量,非重点或体积小的附属设施可以简化表现曲线挤压的时候应控制线的段数。
图7减少模型数据量 2.5在保证模型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模型的数据量。
一种三维模型最优视图的分类选择方法李晨曦;孙正兴;宋沫飞;章菲倩【期刊名称】《智能系统学报》【年(卷),期】2014(9)1【摘要】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the visualization and thumbnails of the 3D model set, an approach for best view selection of the 3D models is proposed , and this approach formulates the best view selection as a problem of e-valuating views'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nitially each of the 3D models'view features is extracted, then for each view, we train the classifier that evaluates the view'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n a pre-classified set of 3D models. The view with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chosen as the best option .Finally, the selected views in the ex-perimen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s , and the 3D models of the same class have the consistent best view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for the best view selection .%为了三维模型数据集的可视化展示和缩略图的自动化生成,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最优视图选择方法,将最优视图选择归结为评价视图分类性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