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平面镜成像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886.50 KB
- 文档页数:46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像:面对平面镜,我们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 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后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像点和对应物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且像于物关于镜面对称。
4.像与物左右堆成
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若将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纸上不能呈现出像若在像和平面镜之间放一块足够大的遮挡板,人眼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像。
用玻璃版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既能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像,又能观察到玻璃后面未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三.平面镜成像的做法:
(1)根据平面镜的原理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
S S
四.平面镜的应用:
A:成像 B: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五.各种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利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凹面镜,利用球面外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镜子叫做凸透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于汽车车头灯、手电筒、太阳灶、演播室的聚光灯。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于汽车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凸面镜。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4.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刻度尺、火柴、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 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2)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3)请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镜子、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对光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而成像的。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1.什么是像——在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人”,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像。
像是相对物而言的,是物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2)实验器材:桌面、白纸、笔、直尺(或者方格纸)、玻璃板、两只同样的蜡烛、火柴等3)设计和进行试验:(1)取一张白纸,如图所示,将它对折一下,对折之后打开平铺在桌面上,用直尺和笔再沿折线画一条直线。
(2)将玻璃板沿所画直线垂直立于白纸上,作为平面镜,将一只蜡烛点燃后立于镜前,观察镜中成的像,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
(3)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直至与点燃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比较像与未点燃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用笔记下未点燃蜡烛的位置,体会像的虚实。
(4)熄灭蜡烛,取下白纸,通过两个记号点引一条直线,比较纸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再将白纸沿原叠痕处折叠,观察两记号点是否重合。
(5)再取一张白纸,点燃未曾点燃的那根蜡烛,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事项:(1)为什么要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证明像与物大小相等)(2)为什么用的是透明玻璃板不是穿衣镜?(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为什么要竖直放置玻璃板?(便于像与物重合)(4)刻度尺或者方格纸的作用是什么?(便于测出像距和物距)(5)将手放在烛焰的像的位置并不感到烫手,为什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5)像是虚像实验总结: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总结有如下考点,请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选择什么作为平面镜:玻璃板.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要求:完全相同.为什么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实验中玻璃板怎样放置:垂直于桌面.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蜡烛的像能否用光屏接收到:不能.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①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确定像的位置.(6)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7)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原因: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实验.(8)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多次实验要改变什么:改变蜡烛的位置.(9)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1)在较暗处实验效果更好.◆经典例题:(1)易错点例题: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实验在 (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
平面镜成像规律(5条):
1. 光线的反射规律:平面镜的光线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当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也与平面镜垂直;当光线与平面镜斜入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且位于同一平面。
2. 光线的传播路径:平面镜上的光线在反射后会沿原路径向后传播。
无论入射光线是水平、垂直还是倾斜的,反射光线都会以相同的角度离开镜面。
3. 成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镜面;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远,成像位置越靠近镜面。
4. 成像的大小: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似,但镜面旁边的成像是倒立的。
5. 成像的性质: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无法在观察屏幕上形成可触摸的实物。
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射交叉得到的,并且不会实际存在于空间中。
这些规律是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和传播路径,以及成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解释平面镜的工作原理,并在光学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2.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3.知道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4.了解球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其现象加以分析,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协作精神,利用好身边的实验材料,如同桌间可互为“像”“物”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获取平面镜成像信息,并相互补充.探究新课堂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平面镜、球面镜、玻璃杯、蜡烛、火柴、水.学生: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方格纸、刻度尺、不锈钢勺子.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用平面镜设计一个小魔术——用水浇不灭的蜡烛,把一块玻璃板立在桌子上,在玻璃板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拉上窗帘,使屋子变暗,从蜡烛这边向玻璃板望去,看到蜡烛在玻璃杯中燃烧,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不会被水浇灭,而能在水中燃烧。
提问:你能解释蜡烛为什么没有被水浇灭,而能在水中燃烧吗?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 从而引入新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二、互动新授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分析图片中的反射面具有的特点,总结得出:平面镜:我们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面对着平面镜,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的表面及在镜中所成的像,引导学生观察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问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