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频跳频报告

扩频跳频报告

扩频跳频报告
扩频跳频报告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二.设计中主要完成的内容摘要

在本次实训中主要任务就是扩频系统的原理及仿真,包括了学习伪随机码的产生,(这其中又分为 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和多项式的表示,2.最大周期线性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3.伪随机序列的相关函数以及GOLD序。);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调频扩频系统;

完成了实例一到实例八8个例题,如m序列的产生,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GOLD序列的产生,CDMA系统的构造等。

完成了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任务二的内容,包括:

1. 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全部实例。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

列、Gold序列等)

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

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

的波形)

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

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

3.3 设计接收机系统。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三.设计内容陈述

具体内容如下:

任务二

1. 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全部实例。

实例一判断特征多项式F(x) = x9 + x6 + x4 + x3 + 1 是否可生成m 序列,并建模验证。F(x) 对应的系数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01,相应的十进制数是601。

测试模型如图

结果如下:

PN序列用图中的Simulink 通信模块库中提供的“PN Sequence Generator”用来产生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其设置参数为特征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寄存器初始状态,输出偏移量,采样时间隔以及输出数据格式和是否具有复位端等,其中特征多项式可用两种形式之一表达,例如本例的特征多项式表达为

[1,0,0,1,0,1,1,0,0,1] 或[9,6,4,3,0]这是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 实现模型。

例二计算特征多项式为F(x) = x9 + x6 + x4 + x3 + 1 的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

程序如下:

结果如下:

实例三〕计算r = 6 本原多项式(八进制表示)103 和147 对应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序列。

编写程序及结果截图

如下:

程序运行后得出互相关函数序列,所示,其绝对值的最大值为17。

相同周期的不同m 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函数绝对值的最大值jR ab j max 是不同的,我们希望 互相关值越小越好,如果一对同周期的m 序列的互相关值满足如下不等式,称这对m 序列

构成一优选对,

显然,对于实例三中的两个m 序列的互相关函数满足上式,故构成一个优选对。m 序列 优选对一般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来寻找的。 实例四(GOLD 序列的产生)

以r = 11 的m 序列优选对特征多项式4005 和7335(八进制表示)产生Gold

码,并验证当第一个m 序列(4005)初始状态fa n?1; :::; a n?r g 为[0, 0, 0, 0, 0, 0, 0, 0, 0, 0, 1],第二个m 序列(7335)初始状态为任意但不全为零。变化第二个m 序列的初始状态,试计算出一个周期内“1”和“0”的个数差分布以及平衡码的个数。两个m 序列的特征多项式分别为:

4005 : F a(x) = x11 + x2 + 1

7335 : F b(x) = x11 + x10 + x9 + x7 + x6 + x4 + x3 + x2 + 1

实验程序如下

程序调用执行后结果是:

diff_of_1_0=ch7example24func;

banlanceGoldNum = 1023

Num65 = 496

NumNeg63 = 528

如图所示

实例五设数据传输率为R a = 100bps,扩频码片速率为R c = 2000chip/s,R c=R a = 20,

采用m 序列作为扩频序列,以BPSK 为调制方式。试建立扩频系统仿真模型并仿真观察其数

据波形、扩频输出波形以及扩频调制输出的频谱。

原理图如下:

直接扩频发射机仿真系统模型

“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数据流,其采样时间设置

为0.01 秒,这样输出的数据速率为100bps。“PN Sequence Generator”产生伪随机扩频序列,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005 秒,这样输出的码片速率为2000chip/s。为了使得扩频模块(乘法器)上的数据采样速率相同,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升速率处理。“Unipolar to Bipolar Converter”完成数据和扩频序列的双极性变换。乘法器输出即为扩频输出,其码速率等于采样速率,即每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码片。扩频输出信号以BPSK 方式进行调制。模型中采用了调制的等效低通模型来实现,调制输出信号是复信号,采样率为2000 次/秒。调制也可采用通带模型实现。为了使得频谱观察范围达到4KHz,需要被观察信号的采样率达到8000 次/秒,为此,以升速率模块配合采样保持模块将调制输出信号采样率提高到8000 次/秒。

示波器及仿真结果如下:

直接扩频发射机扩频前后的信号频谱仿真结果

实例六 以实例五的扩频发射机为信号源,构建扩频传输和接收系统,设传输信

道为AWGN 信道,在信道中加入300Hz 的单频正弦干扰信号。设扩频接收机的

同步系统是理想的。要求观察信道传输后的信号频谱、解扩后和解调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并测试传输误码率。

实验仿真图如下

其中发射机子系统“CDMA Trans.”是实例五系统的封装,信道由“AWGN Channel”模块、采样率为2000 次/秒的300Hz 离散正弦波

源以及加法器模块组成。接收机的本地PN 序列由和发射机中完全相同参数的“PN SequenceGenerator”模块和单双极性转换模块构成,其同步的双极性伪随机码送入解扩器(乘法器)中与接收信号相乘进行解扩,然后送入BPSK 解调器等效基带模型进行解调和解码。由于解扩信号的采样率为2000 次/秒,而BPSK 基带数据信号速率为100bps,其采样率亦为100次/秒,故BPSK 解调器中应设置“Samples per symbol”参数为20。BPSK 解调输出是单极性的二进制数据,经过单双极性变换并进行升速率采样后送入频谱仪观察功率谱。接收机中“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同发送数据的数据流,并延迟2 个数据码元宽度以补偿接收延时,然后对比接收解调数据流,显示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结果图如下:

〔实例七〕仿真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原理

两个CDMA trains模块结构如下:

实验结果如下:

示波器展示波形如下:

实例八设数据速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频点为32 个,跳频频率间隔为50Hz,跳频速率为50 跳/秒。设以伪随机整数控制跳频的载频,接收机中解跳所用的本地恢复载波理想地跟踪了发送载波频率变化。试建立跳频传输的等效低通仿真模型,信道设为AWGN 信道。

实验结果如图

跳频扩频前后信号的频谱

经过AWGN 信道传输并受到单频正弦干扰的跳频接收信号的频谱和跳频解跳输出信号的频谱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列、Gold序列等)

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

本题解决思路及方法见实例一

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的波形)

Gold 码序列是m 序列的复合码,两个码长相等、采样时间相同的序列优选对,模2 加以后合成。它的周期与原m序列等长

根据自己理解及查资料所得

用Gold Sequence Generater产生Gold码的系统仿真模型如下

但参数的设置及波形图的显示由于能力有限,没有做出来,请老师谅解。

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

本题见实例五内容及仿真模型

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具体做法如例六)

在实例六中,AWGN 信道中噪声方差设置为10,加入了单频干扰源Sine Wave

模块。可见,经过信道传输并添加单频干扰后,扩频信号被淹没在噪声和干扰之中

3.3 设计接收机系统。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在实例七中,Product与BPSK模块构成了接收系统,实例七中波形图即是本题波形图。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实例七中的仿真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即是本题的构造的CDMA 系统

5. (较高要求)测量出系统传输信噪比与解调误码率之间的曲线关系。四.设计体会

这次实训给我主要感觉就是难度较大,一开始看了一下这个内容,感觉云里雾里,扩频系统以前接触的好像不多,只好耐着性子慢慢去查阅资料和理解。

其次,这次实训带给我的收获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得仔仔细细,亲力亲为。后来了解些内容后,在设计simulink仿真结构图时,一个连线的错误,一个参数的不准确,往往就会影响整个实训结果,而这次实训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那些模块参数的确定,指导书上的内容只是部分,每个参数的数值的确定都有它的合理性,因此只好慢慢摸索规律。耐心和坚持是这次实训的关键,我了解到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更是要细心做事,而且,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这次实训,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最近忙于备战考研,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那上面,加之能力和专业知识有限,这次实训部分内容做的不太理想,但是还是从实训中学到了平时没有学到过的内容。通过这次的实训,意识到自己的原理知识还是不够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更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实践中。最后,在这次的实训中我感谢赵老师、李老师及同学们的大力帮助。

扩频 LoRa跳频扩频通信(FHSS)的原理

扩频LoRa跳频扩频通信(FHSS)的原理 LoRa的扩频技术:LoRa是基于扩频的调制方案,通过扩频将信号扩展到宽带噪声,以获得扩频增益。 扩频的概念和原理 扩频通信(SSC)或扩频通信技术具有其用于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其本身带宽的基本特征。信号带宽较大可以降低信噪比的要求。如果带宽增加到一定水平,则可进一步降低信噪比。扩频通信的优点是利用宽带传输技术交换信噪比,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扩频技术是将信息信号的带宽进行多次扩展来进行通信的技术。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信号的带宽。例如,如果发送64Kbps的数据流,则基带带宽约为64KHz,但是在使用扩频技术的情况下,它占用的信道带宽可以被增加到5MHz和10MHz以上。同时,发射到宇宙的无线功率谱(单位带宽内的功率)也大幅度减少。 扩频信号的解扩过程

信息的频谱扩展过程 常规数字数据通信的原理是使用适配于数据率的最小可能的带宽。这是因为带宽数量有限,很多用户共享。扩频通信的原理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最大带宽,并且相同能量分布在宽带宽上。 另外,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征 ●数字传输方式 ●使用与要发送的信息无关的功能(扩展功能)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带宽的扩大●在接收侧使用相同扩频功能来解调扩频信号,恢复传输到的信息 ●扩频通信的优点 ●发送功率密度低,不易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机密性很高,被监听的可能性极低。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强的抑制同频噪声和各种噪声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能力。 LoRa跳频通信(FHSS)原理 FHSS跳频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各LoRa分组的内容的一部分在MCU管理中设定的跳频信道中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

跳频 跳频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包括跳频图案产生、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包含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跳频通信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它易于与其他的窄带通信系统兼容,也就是说,跳频电台可以与常规的窄带电台互通,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Normal FH)。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在跳频通信中,跳频图案反映了通信双方的信号载波频率的规律,保证了通信方发送频率有规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对方所发现。常用的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它们可以实现较长的周期,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如预测码序列后进行的跟踪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在90年代初,出现了基于模糊(Fuzzy)规则的跳频图案产生器。在这种系统中,由模糊规则、初始条件以及采样模式共同来决定系统的输出序列。只要窃听者不知道模糊规则、初始条件、采样模式三者的任何一个,就无法预测到系统的输出频率,由此就提高了系统的抗窃听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模糊跳频给出的跳频码序列与传统的跳频码序列相比更加均匀,也更难预测。 90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混沌(chaotic)跳频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混沌系统的符号序列来生成跳频序列。在这个混沌系统中要确定一个非线性的映射关系、初始条件和混沌规则,三者唯一确定一个输出序列。由此确定的混沌跳频序列体现了良好的均匀性,低截获概率,良好的汉明相关特性以及具有理想的线性范围。 与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一样,跳频系统要求实现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此外,由于跳频系统的载频按伪随机序列变化,为了实现电台间的正常通信,收发信机必须在同一时间跳变到同一频率,因此跳频系统还要求实现跳频图案同步。跳频系统对同步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同步速度快,二是同步能力强。目前跳频电台的同步方法有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FFT捕获法、自回归谱估计法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同步方案常常综合使用多种同步方法。例如战术跳频系统中常用扫描驻留同步法,综合使用了精确时钟法、同步字头法、自同步法三种同步方法,分成扫描和驻留两个阶段进行。扫描阶段完成同步头频率的捕获,驻留阶段从同步头中提取同步信息,从而完成收发双方的同步。

跳频和扩频通信

跳频通信和扩频通信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而很适用于军事领域。当70年代末第一部跳频电台问世以后,就预示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到了80年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跳频电台。这十年是跳频电台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广泛使用跳频电台曾被誉为80年代VHF频段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90年代,跳频通信如虎添翼,在军用跳频通信领域已相当成熟的同时,跳频通信的应用又拓宽到民用领域。业内人士指出,跳频通信是对抗无线电干扰的有效手段,称其为无线电通信的“杀手锏”。跳频通信是如此的神奇,以致于自其问世至今的短短30年间,倍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几大军事强国的青睐。 2 跳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2.1 定义 我们在用收音机收听某电台,当电台在中波和短波两个波段上播放同一个节目时,有这样的体会:若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随即换到短波波段收听;当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又换回到中波波段收听。这种以更换波段的手段来改善收听效果的方法,就是跳频的通俗含义。只不过这种跳频仅在接收端发生,而且是由人工干预来实施跳频的。我们假设,当广播电台发送的频段也能“紧跟”收音机用户更换的话,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就是跳频通信。因此,跳频通信可这样描述:通信收发双方同步地改变频率的通信方式称为跳频通信。 2.2 同步条件(通信条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的载波频率一直在跳变。工作中,发方以相当快的速率(跳速)改变频率,收方必须与发方同步地改变频率,双方才能保持通信。也就是说,跳频通信时,收发双方必须采用同一种跳频图案。跳频电台之间要成功地进行跳频通信,收发双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跳频频率相同;跳频序列相同;跳频的时钟相同(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实现跳频通信。 3 跳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3.1 抗干扰性强 跳频通信抗干扰的机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敌方搞不清跳频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一方面,我方的跳频指令是个伪随机码,其周期可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跳变的频率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个。因此,敌方若在某一频率上或某几个频率上施放长时间的干扰也无济于事。

扩频跳频报告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二.设计中主要完成的内容摘要 在本次实训中主要任务就是扩频系统的原理及仿真,包括了学习伪随机码的产生,(这其中又分为 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和多项式的表示,2.最大周期线性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3.伪随机序列的相关函数以及GOLD序。);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调频扩频系统; 完成了实例一到实例八8个例题,如m序列的产生,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GOLD序列的产生,CDMA系统的构造等。 完成了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任务二的内容,包括: 1. 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全部实例。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 列、Gold序列等) 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 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 的波形) 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 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 3.3 设计接收机系统。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跳频扩频系统

跳频扩频系统 一、定义及原理 跳频扩频系统: 采用码序列控制信号的载波,使之在多个频率上跳变而产生扩频信号。接收端产生一个与信号载波频率变化相同移频信号,用它作变频参考,再把信号恢复到原来的频带。调频系统可随机选取的频率数通常是几百个或更多。 跳频系统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控制,不断地、随机地跳变,因此跳频系统可视作载频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多频频移键控(MFSK)。与直扩系统不同,跳频系统中的伪随机序列并不直接传输,而是用来选择信道。跳频系统主要由PN码产生器和频率合成器两部分组成,快速响应的频率合成器是频率跳变系统的关键部件。频率跳变系统的发射机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中,由PN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发射频率能随机地由一个跳到另一个。接收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与发射频率只差一个中频的本振频率,经混频后得到固定的中频信号,该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恢复传送的信息。此处,混频器实际上担当了解调器角色,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就可将频率跳变信号转换为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二、跳频系统的结构

三、跳频系统的波形 发送端的波形

接收端的波形 四、跳频系统的优点 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如下: (1)抗单频干扰,部分带宽干扰能力强 跳频系统的抗干扰原理和直扩系统不同,直扩是靠频谱的扩展和解扩处理来提高信噪比的;跳频是靠躲避干扰,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虽然不能像直扩系统那样,但由于载波频率是跳变的,减少了单频干扰和窄带干扰进入接收机的概率。故调频系统具有抗单频及部分带宽干扰的能力。当跳频的概率数目足够多、跳频的带宽足够宽时,其抗干扰能力是很强的。 (2)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利用载波频率的快速跳变,具有频率分集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系统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3)便于实现多址通信 应用跳频通信可以很容易地组建一个多址网络,网络内的各

无线通信技术中扩频 LoRa跳频扩频通信(FHSS)的原理

无线通信技术中扩频LoRa跳频扩频通信(FHSS)的原理 LoRa的扩频技术:LoRa是基于扩频的调制方案,通过扩频将信号扩展到宽带噪声,以获得扩频增益。 扩频的概念和原理 扩频通信(SSC)或扩频通信技术具有其用于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其本身带宽的基本特征。信号带宽较大可以降低信噪比的要求。如果带宽增加到一定水平,则可进一步降低信噪比。扩频通信的优点是利用宽带传输技术交换信噪比,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扩频技术是将信息信号的带宽进行多次扩展来进行通信的技术。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信号的带宽。例如,在无线模块通信中如果发送64Kbps的数据流,则基带带宽约为64KHz,但是在使用扩频技术的情况下,它占用的信道带宽可以被增加到5MHz和10MHz以上。同时,发射到宇宙的无线功率谱(单位带宽内的功率)也大幅度减少。 常规数字数据通信的原理是使用适配于数据率的最小可能的带宽。这是因为带宽数量有限,很多用户共享。扩频通信的原理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最大带宽,并且相同能量分布在宽带宽上。 另外,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征 数字传输方式 使用与要发送的信息无关的功能(扩展功能)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带宽的扩大 在接收侧使用相同扩频功能来解调扩频信号,恢复传输到的信息 扩频通信的优点 发送功率密度低,不易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机密性很高,被监听的可能性极低。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强的抑制同频噪声和各种噪声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能力。 LoRa跳频通信(FHSS)原理 FHSS跳频方式的工作原理是,各LoRa分组的内容的一部分在MCU管理中设定的跳频信道中发送,而所需的“跳频”频率(基于跳频表)在规定的跳频周期中发送。前导码和报头部分首先在信道0上发送。每次开始发送包时,信道计数器fhsspresentchannel(reghopchannel)的读取值增加,生成实现跳频的中断信号FhssChangeChannel。 当与FHSS、跳频spreadspectrum同步时,两端都是在特定类型的窄带载波上传输信号的。

扩频通信复习

1.1用码速率为5Mb/s的为随机码序列进行直接序列扩频,,扩频后信号带宽是多少?若信息码速率为10kb/s,系统处理增益是多少? 解:∵码速率Rc=Bss=5Mb/s ∴扩频后信号带宽是:5MHz 信息码速率Rb=10kb/s ∴系统处理增益为Gp=Rc/Rb=5000/10=500 ∵10log10∧500=27dB 1.2直接序列-频率跳变混合系统,直接序列扩频码速率为20Mb/s,频率数为100,数据信息速率为9.6kb/s,试求该系统的处理增益是多少?采用BPSK调制时,所需要传输通道的最小带宽是多少? 解:扩频码速率Rc=Bss=20Mb/s.N=100 Rb=9.6kb/s,Gp=Rc/Rb*N=20000/9.6*100=208300 采用BPSK调制时B1=2Bss ∴B2=NB1=100*2*20Mb=4000Mb 1.3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要求在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100倍的情况下工作,输出信噪比不小于10dB,信息传输速率为8kb/s,若系统采用直接序列BPSK调制,试求所需传输通道的最小带宽 解:忽略系统的Lsys,即扩频系统的执行损耗或实现损耗 ∵噪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100倍 M0=10lg100=20dB ∴处理增益Gp=M0+(S/N)=20dB+10dB=30dB ∵Rb=8kb/s ∴Rc=Gp*Rb=1000*8kb/s=8000kb/s ∴Bss=Rc=8000kb=8Mb B=2Bss=16MHz 1.4采用BP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射频最大带宽为12MHz,速率为6kb/s的信息信号通过这个系统传输时,系统输出信噪比最大能改善多少? 解:最大带宽为12MHz B=2Bss=12MHz Bss=6MHz ∴Rc=Bss=6MHz/s 又∵Rb=6kb/s ∴Gp=Rc/Rb=6000/6kb=1000 [Gp]dB=10lgGp=30dB 1.5高斯白噪声信道,信道带宽为4MHz,当干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30dB时,要求输出信噪比最小为10dB,则系统的最小处理增益是几 解:B=4MHz 干扰容限Mj=30dB S/N=10dB 在忽略系统的Lsys时有 [GP]dB=[Mj]dB+[S/N]dB=40dB ∵rc=Bss=1/2B=2Mb/s rb=rc/Gp=2/10000Mb/s=200b/s 1.6要求某系统在干扰功率比信号功率大300倍的环境下工作,系统需要多大的干扰容限?若要求输出信噪比为10dB,则系统的最小处理增益是多少? 干扰容限j/s=10log300=24.8db 处理增益Gp=(J/s)in+(s/n)out =24.8+10=34.8dB 1.7扩频通信系统中用梳子调制,干扰容限中的(s/n)out与(Eb/N0)的关系

跳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跳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而很适用于军事领域。当70 年代末第一部跳频电台问世以后,就预示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到了80年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跳频电台。这十年是跳频电台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广泛使用跳频电台曾被誉为80年代VHF频段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90年代, 跳频通信如虎添翼,在军用跳频通信领域已相当成熟的同时,跳频通信的应用又拓宽到民用领域。业内人士指出,跳频通信是对抗无线电干扰的有效手段,称其为无线电通信的“杀手锏”。跳频通信是如此的神奇,以致于自其问世至今的短短30 年间,倍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几大军事强国的青睐。 2跳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2.1定义 我们在用收音机收听某电台,当电台在中波和短波两个波段上播放同一个节目时,有这样的体会:若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随即换到短波波段收听;当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又换回到中波波段收听。这种以更换波段的手段来改善收听效果的方法,就是跳频的通俗含义。只不过这种跳频仅在接收端发生,而且是由人工干预来实施跳频的。我们假设,当广播电台发送的频段也能“紧跟”收音机用户更换的话,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就是跳频通信。因此,跳频通信可这样描述:通信收发双方同步地改变频率的通信方式称为跳频通信。

2.2同步条件(通信条件)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的载波频率一直在跳变。工作中,发方以相当快的速率(跳速)改变频率,收方必须与发方同步地改变频率,双方才能保持通信。也就是说,跳频通信时,收发双方必须采用同一种跳频图案。跳频电台之间要成功地进行跳频通信,收发双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跳频频率相同;跳频序列相同;跳频的时钟相同(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实现跳频通信。 3跳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3.1抗干扰性强 跳频通信抗干扰的机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敌方搞不清跳频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一方面,我方的跳频指令是个伪随机码,其周期可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跳变的频率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个。因此,敌方若在某一频率上或某几个频率上施放长时间的干扰也无济于事。 另外,跳频频率受伪随机码控制而不断跳变,在每一个频率 的驻留时间内,所占信道的带宽是很窄的。由于频率跳变的速率非常快,因而从宏观上看,跳频系统又是个宽带系统,即扩展了频谱。事实上,跳频的带宽就是频率的数目与每个频率所占信道带宽的乘积。由扩频通信理论可知,扩展频谱的好处可以换取更好的信噪比。也就是说,如果扩展了频带,

跳频扩频通信技术资料整理

3.1.3 自适应跳频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在WIA-PA超帧簇通信阶段的每个时隙,根据实际的信道状况更换通信信道。 3.1.20 跳频frequency hopping 收发信道切换方法,目的为抗干扰和减少信号衰落。 3.1.40 时隙跳频timeslot hopping 为了避免干扰和衰减,按照一定规律,在每个时隙改变收发频率。 AFH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自适应跳频 AFS Adaptive Frequency Switch 自适应频率切换 FH Frequency Hopping 跳频 TH Timeslot Hopping 时隙跳频 WIA-PA 数据链路层支持基于时隙的跳频机制、重传机制、时分多路访问(TDMA)和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混合信道访问机制,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 8.4.3 时隙通信

8.4.5 信道跳频 WIA-PA 支持跳频通信方式,跳频序列由网络管理者指定。 WIA-PA 支持以下3 种跳频机制:——自适应频率切换(AFS):在WIA-PA 超帧中,信标Beacon、CAP 和CFP 段在同一个超帧周期使用相同的信道,在不同的超帧周期根据信道状况切换信道。信道质量差时,即丢包率高于“PLRThreshold”时设备改变通信信道。参数“PLRThreshold”的容详见6.9.1.2.1;——自适应跳频(AFH):在WIA-PA 超帧的每个时隙,根据信道状况更换通信信道。信道状况通过重传次数进行评价。信道质量差时,如果发送端统计的重传次数达到了“ChannelThreshold”,则从可用信道“IntraChanel[ ]”中按顺序选择下一信道,同时在下一重传时隙利用主信道通知所在簇的接收端(通知过程详见图43)。如果接收端没有接收到信道切换通知,继续统计接收端的重传次数,达到“ChannelThreshold”时从可用信道“IntraChanel[ ] ”中按顺序选择下一信道在第(ChannelThreshold+2)个重传时隙进行通信。如果接收端接收到信道切换通知,则更换通信信道,且返回确认信息ACK。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确认信息ACK,则不更换信道,仍然采用主信道重传数据。如果发送端达到重传上限值“macMaxFrameRetries”,则丢弃当前包,且利用主信道发送下一个包。如果接收端在切换信道后仍然没有接收到发送端的包,则认为切换信道失败,返回主信道进行通信。如果发送端在达到重传上限值“macMaxFrameRetries”前与接收端在备选信道上通信成功,则发送端选用备选信道发送下一个包。非活动期的簇通信段采用AFH 跳频机制。

无线通信中的扩频技术

摘要:文章介绍了扩频技术在现代无线通信中的两个主要应用,CDMA和IEEE802.11,及其特点、应用和前景。关键词:扩频通信;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CDMA;IEEE802.11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Spread Spactrum Technology using in CDMA and IEEE802.11. And it`s characteristic,application and future. KEY WORDS:Spread Spactrum; FHSS; DSSS; CDMA; IEEE802.11 一. 引言1.1起源与原理扩频通信是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用来为战争环境下的军队提供可靠安全的通信。在战争环境下,敌人会搜索目标所发送的传输频段,一旦确定频点后就可以侦听目标,或者破坏目标的信息传送。扩频通信比传统的窄带通信需要更大的带宽,后者只需要在特定的射频上传送信息,因此容易被跟踪和检测。扩频通信占用较宽的频谱,接收机只有知道与扩频有关的所有信息后才能正确接受,否则扩频信号表现得就像静态的或背景噪声一样,因此采用扩频技术使得通信不易被干扰。如果要达到干扰的目的,对方需要知道扩频信号的参数或者在整个频段上进行干扰,后一种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另外,如果不知道扩频参数就不可能截获对方的任何通信信息。1.2实现方法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扩频通信,分别是跳频扩频(FHSS)、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时扩频(THSS)。(1)跳频扩频(FHSS):采用跳频扩频技术,使当前发送的窄带载波根据伪随机码序列的变化而变化,所有载波覆盖整个频段,这也是这个名字的由来。(2)直接序列扩频(DSSS):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数字码调制一个载波,码比特速率远远大于信息比特速率。码比特是直接序列扩频的一种比特冗余模式,这种冗余比特也叫码片或切普码。码片越长,接收机越能很好地接受原始信号。但是由于每个信息比特编码成一串比特,所以需要更多的带宽。(3)跳时扩频(THSS):用扩频码片启闭键控发射机,将一个信码的持续时间分成若干时隙,由扩频码片控制在哪一个时隙中发射一个信码。二.扩频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2.1以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为基于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方式CDMA 如果把无线电话系统按照它们的接入方式分类,我们可以将每个系统归到以下三类: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而CDMA就是一种以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为基础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2.1.1演变Qualcomm(高通)公司被认为是CDMA的先驱,它的技术已经允许给世界65个通信厂家使用。在最初设计CDMA时,Qualcomm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许多人怀疑该技术背后的概念和公司所宣传的性能,即CDMA能提供相当于FDMA的7~10倍容量,或者TDMA的6倍容量。事实上CDMA不仅提供了远大于FDMA 和TDMA的容量,它还具有其他接入方式所不具有的优点。这包括降低了背景噪声和干扰,提高了安全性和个人性,能直接支持Internet协议(IP),提高话音和通话质量。2.1.2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CDMA中的应用CDMA是一种以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多址接入通信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具有良好自相关性和弱互相关性的唯一扩频码片(也叫伪随机序列PN码),并用它对承载信息的信号进行编码而实现的。在接收端,接收机使用相同扩频码片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其转换成原始带宽信号,而其他用户的宽带信号却保持不变。这是因为该用户为随机码序列与其它用户伪随机码序列的互相关性很小。为了直观说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假设每个信息比特采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每个信息比特与扩频码片进行异或操作(模2加),然后传送出去。表1给出了采用扩频码片010传送信息比特101的例子,注意使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三个信息比特就变成了9个连续的比特。信息比特101 扩频码片(伪随机码)010 传送比特(异或操作后)101010101 表1 也就是说,第一个信息比特“1”与每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或,从而产生比特序列“101”,然后代表信息比特“1”传送出去。接着信息比特“0”与每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或,得到“010”,然后代表信息比特“0”发送出去。最后第三个信息比特“1”与扩频码片进行异或,得到三个比特“101”,然后代表信息比特“1”发送出去。由于扩频码片给要传送的信息比特增加了冗余位,这使得接收机能够在一个或多个原始数据遭到破坏后仍能恢复数据。当然数据恢复能力取决于扩频码片长度与被破坏的数据长度。如果能够恢复数

扩频技术概述

扩频技术概述 许多文献和书籍已对扩频通信这一专题进行了论述,但是仍有许多工程师仍然对它存在一些疑问。实际上,如果不通过公式推导,一些复杂的概念只是用简单的解释很难被人们接受。本文将尽可能全面的论述扩频技术所包括的所有方面。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系统、WLAN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提供帮助。 扩频理论的基础 在Shannon和Hartley信道容量定理中可以明显看出频谱扩展的作用: 式中:C是信道容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它是在理论上可接受的误码率(BER)下所允许的最大数据速率;B是要求的信道带宽,单位是Hz;S/N是信噪比。C表示通信信道所允许的信息量,也表示了所希望得到的性能,带宽(B)则是付出的代价,因为频率是一种有限的资源,S/N表示周围的环境或者物理的特性。用于恶劣环境(噪声和干扰导致极低的信噪比)时,从上式可以看出:需要提高信号带宽(B)来维持或提高通信的性能。 修改上面的公式得: C/B = (1/Ln2)*Ln(1+S/N) = 1.443*Ln(1+S/N) 由MacLaurin级数:Ln(1+x) = x - x2/2 + x3/3 - x4/4 + … + (-1)k+1xk/k + …: 得: C/B = 1.443[S/N – 1/2 *(S/N)2 + 1/3 *(S/N)3 - …] 在扩频技术应用中,信噪比较低。假定较大的噪声使信噪比远远小于1(S/N<<1),则Shannon表示式近似为:C/B ≈ 1.433 * S/N 可进一步简化为:C/B ≈ S/N 或N/S ≈ B/C 在信道中对于给定的信噪比要无差错发射信息,我们仅仅需要提高发射的带宽。这个原理似乎简单、明了,但是具体实施非常复杂。 定义 扩频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由多种方案,但思路相同:把索引(也称为码或序列)加入到通信信道,插入码的方式正好定义了所讨论的扩频技术。术语"扩频"指将信号带宽扩展几个数量级,在信道中加入索引即可实现扩频。扩频技术更加精确的定义是:扩频是通过注入一个更高频率的信号将基带信号扩展到一个更宽的频带内的射频通信系统,即发射信号的能量被扩展到一个更宽的频带内使其看起来如同噪声一样。扩展带宽与初始信号之比称为处理增益(dB),典型的扩频处理增益可以从20dB到60dB。

1.跳频扩频(HFSS)物理层[共2页]

第6章 WLAN 技术 155 图6-9 RTS 帧中的持续时间字段 6.3 IEEE 802.11的物理层 IEEE 802.11的物理层分为两个子层:物理层汇聚过程(PLCP )子层和物理媒体相关(PMD )子层。PLCP 子层用于实现载波侦听并判断其结果,同时针对不同的物理层形成相应格式的分组。PMD 子层用于识别相关媒体传输的信号,以及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技术。 在MAC 层和PHY 层,从高层接收到的数据有效载荷,在空中传输之前,都会加上头和尾。从逻辑链路层(LLC )接收到的每一个MAC 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 )需要附加一个MAC 头和一个帧检测序列(FCS )尾,形成MAC 层协议数据单元(MPDU )。此MPDU 一旦交付给物理层,就称为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 )。然后物理层汇聚过程(PLCP )的前导码、头、合适的尾比特和填充比特被附加到PSDU 上,最后生 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供传输,如图6-10所示。 MAC 层协议数据单元到达PLCP 子层时,PLCP 加上合适的 控制字段送往PMD 子层。PMD 子层的传输方式主要有4种不同 的物理传输技术,跳频扩频(FHSS )、直接序列扩频(DSSS )、 扩散红外线(DFIR )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 ),对于每种选择, PLCP 都有专用的格式,与之相对应的物理层标准有:IEEE 802.11 支持的跳频扩频(HFSS )物理层、直接序列扩频(DSSS )物理 层和扩散红外线(DFIR )物理层;IEEE 802.11b 支持的高速率直 接序列扩频(HR/DSSS )物理层;IEEE 802.11a 支持的正交频分 复用(OFDM )物理层;IEEE 802.11g 支持的增强速率物理层 (ERP )等。 1.跳频扩频(HFSS )物理层 上层送来的MAC 协议数据单元(MPDU ),又称为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 ),经过白化(与伪随机序列模2加),即成为PLCP 的净荷。在PLCP 加上物理层的控制比特(包括帧头)之后,就可以送往PMD 进行传输。FHSS 物理层传输规范的PLCP 格式如图6-11所示。FHSS 支持1Mbit/s 和2Mbit/s 两种数据速率的传输,它们采用的调制技术分别是2GFSK 和4GFSK 。PLCP 帧头总是采用2GFSK 调制,而MPDU 则可能采用更高速率的调制技术。物理帧头通常采用较低的传输速率,这是为了接收机的比特同步过程更为简单。 图6-10 MAC 层、物理层 协议数据关系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及simulink仿真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设计及simulink仿真 二、有关扩频系统地背景介绍 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SS)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移动通信、雷达、导航、测距、定位等领域.它利用频谱扩展技术将需要发送地信息信号扩展 到一个很宽地频带上,使射频带宽比信息带宽宽得多,然后再发送出去.在接收 端则通常通过相干解扩将信号重构出来.这种通信系统以占用比原始信号带宽宽 得多地射频带宽为代价,来获得更强地抗干扰能力和更高地频谱利用率.b5E2RGbCAP 在通信系统中采用扩频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强地抗干扰能力;具有较强地隐蔽性和抗测向、抗侦察能力;具有优良地多址接入能力,是码分多址地关键技术;具有很强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地能力;抗多径干扰;可进行高分辨率地测向、定位等等.p1EanqFDPw 按照扩频方式地不同,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可分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跳频系统(Frequency Hopping,FH)跳时系统(Time Hopping,TH).DXDiTa9E3d 跳频是扩频地另外一种方式.在跳频系统中,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地控制, 不断地以伪随机规律跳变,以躲避点干扰和窄频干扰.跳频系统可以看成是载波 频率按照指定地伪随机规则跳变地多元频移键控(M-FSK)系统.根据跳频RRbps)与传输信息速率(速率()之间地关系,可以将跳频系统分为慢跳/s ah R?R),则 为快跳频,反之为慢跳频.跳频系统和快跳频系统:若(RTCrpUDGiT ah 三、实验目地:本实验地目地是通过搭建跳频扩频系统地模型,了解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原理,并掌握simulink地操作使用方法.5PCzVD7HxA 1 / 8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四、实验内容 跳频系统是一种瞬时窄带系统.在接收机端,本地恢复载波也受伪随机码地控制,并保持与发送地跳频变化规律一致,这样,以频率跳变地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进行变频(相乘)后,就能得到解扩(解跳频)信号,然后对解扩后地信号再进行相应地解调即可恢复数据.由于跳频系统中载频不断改变,在接收机中跟踪 载波相位较为困难,所以跳频系统中一般不采用需要相干方式解调地调制方式,如PSK等,而是采用一些可非相干解调地调制方式,最常用地是FSK调制.jLBHrnAILg 设数据流波形为a(t),数据速率为,其取值为双极性地(1),进行FSKR?a调制(频偏设为)后输出信号地等效低通信号为b(t),有f?xHAQX74J0X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直接序列扩频、跳频等)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1.1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围绕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和评价一个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是指通信系统传输信息效率的高低。这个问题是讨论怎样以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法传输最大数量的信息。在模拟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有效性。显然,信道复用程度越高,系统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就越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此传输的有效性是用传输速率来衡量的。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指通信系统可靠地传输信息。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收到的信息和发出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可靠性就是用来衡量收到信息和发出信息的符合程度。因此,可靠性决定于系统抵抗干扰的性能,也就是说,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于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可靠性是用整个系统的输出信噪比来衡量的。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的可靠性是用信息传输的差错率来描述的。 扩展频谱通信由于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首先在军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使用。近年来,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理论和使用发展非常迅速,在民用通信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我们知道,频谱是电信号的频域描述。承载各种信息(如语音、图象、数据等)的信号一般都是以时域来表示的,即信息信号可表示为一个时间的函数)(t f 。信号的时域表示式)(t f 可以用傅立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示式)(f F 。频域和时域的关系由式(1-1)确定: ?∞ ∞--=t e t f f F ft j d )()(π2 ?∞ ∞-=f e f F t f ft j d )()(π2 (1-1) 函数)(t f 的傅立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t f 满足狄里赫莱(Dirichlet)条件,或在区间(-∞,+∞)内绝对可积,即t t f d )(?∞ ∞-必须为有限值。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指待传输信息信号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和待传输的信息信号)(t f 无关)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然后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用相应的技术或手段将其扩展了的频谱压缩,恢复为原来待传输信息信号的带宽,从而到达传输信息目的的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在传输同样信息信号时所需要的射频带宽,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信号所必需的最小的带宽。扩展频谱后射频信号的带宽至少是信息信号带宽的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信息已不再是决定射频信号带宽的一个重要因素,射频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来决定。 由此可见,扩频通信系统有以下两个特点: (1)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远大于被传输的原始信息信号的带宽; (2) 传输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决定,此扩频函数通常是伪随机(伪噪声)编码信号。 以上两个特点有时也称为判断扩频通信系统的准则。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及simulink仿真

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报告 一、 实验项目名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及simulink 仿真 二、有关扩频系统的背景介绍 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 ,SS )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移动通信、 雷达、导航、测距、定位等领域。它利用频谱扩展技术将需要发送的信息信号扩 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射频带宽比信息带宽宽得多,然后再发送出去。在接 收端则通常通过相干解扩将信号重构出来。这种通信系统以占用比原始信号带宽 宽得多的射频带宽为代价,来获得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在通信系统中采用扩频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 较强的隐蔽性和抗测向、抗侦察能力;具有优良的多址接入能力,是码分多址的 关键技术;具有很强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抗多径干扰;可进行高分辨率 的测向、定位等等。 按照扩频方式的不同,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可分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 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跳频系统(Frequency Hopping ,FH )跳时系统(Time Hopping ,TH )。 跳频是扩频的另外一种方式。 在跳频系统中,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的 控制,不断地以伪随机规律跳变,以躲避点干扰和窄频干扰。跳频系统可以看成 是载波频率按照指定的伪随机规则跳变的多元频移键控(M-FSK )系统。根据跳 频速率(h R 跳/s )与传输信息速率(a R bps )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跳频系统分为 慢跳频系统和快跳频系统:若(h a R R ),则为快跳频,反之为慢跳频。 三、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跳频扩频系统的模型,了解跳频扩频通 信系统的原理,并掌握simulink 的操作使用方法。 四、实验内容

跳频扩频技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扩频通信结课报告 跳频扩频技术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建 学号: 201215707

跳频扩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跳频系统的组成 跳频扩频(FHSS)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种,是以载波频率的跳变进行通信的。这种通信可以有效地躲避干扰,已成为抗电子干扰的主要手段。系统的信道数、载波的带宽、跳频的速率和跳变的伪随机性是抗干扰的重要技术指标。信道数越多,带宽围越大,跳变的速率越快,频率跳变的规律越接近随机变化,就越难以被外界干扰。 跳频扩频(FHSS)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跳频扩频系统组成框图 跳频系统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控制,不断地、随机地跳变,因此跳频系统可视作载频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多频频移键控(MFSK)。与直扩系统不同,跳频系统中的伪随机序列并不直接传输,而是用来选择信道。跳频系统主要由PN 码产生器和频率合成器两部分组成,快速响应的频率合成器是频率跳变系统的关键部件。频率跳变系统的发射机在一个预定的频率集中,由PN码序列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发射频率能随机地由一个跳到另一个。接收机中的频率合成器也按相同的顺序跳变,产生一个与发射频率只差一个中频的本振频率,经混频后得到固

定的中频信号,该中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解调器,恢复传送的信息。此处,混频器实际上担当了解调器角色,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就可将频率跳变信号转换为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2、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传统的定频通信系统中,发射机中的主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是固定设置的,因而它的载波频率是固定的。为了得到载波频率是跳变的跳频信号,要求主振荡器的频率应能遵照控制指令而改变。这种产生跳号的装置叫跳频器。通常,跳频器是由频率合成器和跳频指令发生器构成的,如图2(a)所示。 (a) 发送

1、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及simulink仿真

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工程名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及simulink仿真 二、有关扩频系统的背景介绍 扩展频谱

跳频扩频系统的Matlab模拟仿真实现

跳频扩频系统的Matlab模拟仿真实现 摘要:跳频扩频技术采用特定的扩频函数及载波跳变来实现频谱展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并具有信息隐蔽、多址保密通信的特点;PSK调制方式由基带脉冲控制载波相位。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采用BPSK方式的跳频扩频( FH-SS )通信系统模拟模型,并编程仿真实现该系统,对跳频扩频通信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跳频扩频; BPSK; Matlab; Simulink Abstract: The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has stronger anti-jamming ability, and the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path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given spread-spectrum function and hopped-frequency. The PSK modulation mode and carrier phase are controlled by base-band pulse.The model of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PSK mode is setted up with Matlab/Simulink. Finally this system is simulated with Matlab.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Keywords: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BPSK; Matlab; Simulink 跳频扩频(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优异,具有抗多径衰落、低截获概率、码分多址能力、距离分辨率高和精确定时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扩展频谱通信系统[1]按工作方式分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和混合方式,跳频扩频系统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研究了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BPSK方式的FHSS通信系统模型的方法,并且编程实现该系统。 1 跳频扩频与PSK 1.1 跳频扩频技术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2-3]是指待传输信息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送入信道中传输,再利用相应手段将其压缩,从而获得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扩频技术是利用同域传输数据(信息)无关的码对被传输信号扩展频谱,使之占有远远超过被传送信息所必需的最小带宽。扩频函数常用的是伪随机序列。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 其带宽远大于欲传输数据(信息)带宽,发射端展宽频带是用独立于所传数据的码来实现;在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利用同步的相同码解扩以恢复所传数据。 跳频是一种利用载波跳变来实现频谱展宽的扩频技术。在跳频系统中,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的控制,不断地以伪随机规律跳变,以躲避点频干扰和窄带干扰。其方法是把一个宽频段分成若干个频率间隔(称为频道/频隙),由一个伪随机序列控制发射机在某一特定的驻留时间所发送信号的载波频率。在接收端,本地恢复载波也受伪随机码的控制,并保持与发送的跳频变化规律一致,这样,以频率跳变的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经过变频(相乘)以后,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中频信号即把原来的频率跳变解除,这一过程称解跳,然后对解扩信号再进行相应的解调即可恢复数据。 1.2 移相键控(PSK) 移相键控(PSK)数字调制[4-5]是受键控的载波相位按照基带脉冲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在一个码元传输时隙T内,M元数字相位调制的波形表示为: Sm(t)=g(t)cos[2πfct+2πm/M] =g(t)cos(2πm/M)cos (2πfct)- g(t)sin(2πm/M)sin(2πfct) =Re[g(t)e j2πm/M e j2πfc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