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养殖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5
养殖技术毕业论文健康养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与管理,包涵了更广泛的内容,它不但要求有健康的养殖产品,以保证人类食品安全,而且养殖生态环境应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学要求,养殖品种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种质特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养殖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殖技术毕业论文篇一1科学免疫与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1.1科学免疫在羊病的防控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做到一只羊一支针,要根据不同季节当地的疫病发生流行情况,通过检测母源抗体,根据其消长规律来确定首免时间。
同时应当尽量减少免疫应激反应,建立详细的免疫档案。
重点做好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及羊痘的基本防疫,根据饲养情况及饲草料的变化选择进行三联四防苗及焦虫苗的防疫接种工作。
防疫中应注意的问题:疫苗接种前三天及后7d内禁止使用激素类、磺胺类、抗病毒类、氟苯尼考等药物,加强对免疫应激反应的观察和应对,观察时间为免疫后2h内,若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如站立不安、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倒地抽搐、休克等,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休克的羊采取耳尖、蹄夹放血等措施,苏醒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mL+5%碳酸氢钠100mL+VC1g。
1.2药物保健规模化羊场的疾病净化相对周期较短,因此在加强防疫的同时要做好药物保健工作,增强羔羊只抗病能力,在不同季节有针对性地使用疫苗和药物。
如每年的初春初、入冬时节,气温变化较大,此时新生羔羊在气温骤变的季节,羔羊腹泻、季节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形势严峻,为控制疫病的发生,我们可选择一些成本不高、效果理想的饲料添加剂或中成佐剂加以拌料饲喂,提升其综合抗病能力,如添加甘草及其他中药秸秆,粉碎拌料饲喂。
1.3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来代替抗生素,是一种新技术,也是绿色生态养猪的需求。
有益菌在羔羊胃、肠道大量繁殖代谢,将产生一系列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胡萝卜素、氨基酸和消化酶,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有害菌的数量,并促进羔羊的消化吸收,减少腹泻,还可降低羔羊圈舍内氨气的浓度,同时达到生物除臭、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效果,产生一种良性循环。
农村养殖技术论文近年来,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农村的养殖业,要转变传统的养殖技术,推崇生态养殖模式。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农村养殖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农村养殖技术论文篇一关于农村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摘要本文就农村生态养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了生态养殖的技术,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态养殖技术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农村的养殖业,要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推崇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利用有限的空间,把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以饲料作为纽带了解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生物圈,生态养殖的最大效果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把单一的农业养殖转变为综合式的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模式适应了当下农村的发展,激活了农村的经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推广应用。
生态养殖中的生态指的是农业生产与自然之间的互相补给,而不是人们一味的从自然中获取却不回馈给自然礼物。
生态的意思就是健康的、环保的、和谐的。
生态养殖达到了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降低了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解决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因此,生态养殖模式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生态养殖的必要性分析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生态养殖中,能量和物质得到不断的转化和循环,每一个生产阶段和环节中,生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之后会产生新的事物,这大大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生物利用程度的多少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生物技术内容。
掌握大自然中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将之合理的利用到农村的生态养殖中区,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保护了环境,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成本,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的养殖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生态养殖中水循环方式分析生态养殖中,水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水连接着生态养殖中的各种资源。
例如农户要养殖鸡鸭或者猪等家禽牲畜之类,清洁圈舍的粪水可以直接排进池塘,经过一周左右,粪水中的粪肥等养分被水中的水葫芦充分的吸收,这样经过水葫芦过滤的清水再放入到绿萍塘中,经过8天左右的时间之后水变清,水中没有粪渣等物质,水的耗氧量减少,当水中还有浮游生物时候再把水放入到池塘,鱼会把这部分的浮游生物吸收利用,之后再把水放入到稻田,水中的营养被稻田吸收,最后提取稻田中存储的清水冲洗圈舍,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利用的生物圈,在循环圈的各个环节,生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没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了生长所需的养分和肥料,使能量充分吸收利用,这就是生态养殖中的水循环利用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养殖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生态养殖模式的总结,分析了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养殖模式的内涵及特点生态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其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环保:生态养殖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高效生态: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综合效益:生态养殖模式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生态养殖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3.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农业科技进步:生态养殖模式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三、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将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规模化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政策支持:政府将加大对生态养殖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4. 国际合作:我国生态养殖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生态养殖水平。
总之,生态养殖模式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养殖技术论文-农业论文土鸡生态综合养殖技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
而农家放养的土鸡,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以其绿色生态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其市场售价也大大高于快大型肉鸡。
本文主要对土鸡生态养殖的模式.综合防治.放养管理.鸡舍的建造.饲养管理以及消毒.驱虫.防疫等饲养技术作了介绍。
关键词:生态养殖;综合防疫;放养管理;土鸡土鸡生态养殖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
利用果园.茶园.山地等自然场所养殖土鸡,不仅省工省力,管理粗放且经济效益显著。
1土鸡的生态养殖模式1.1茶园土鸡的养殖茶园养殖生态土鸡即是利用茶园里天然的青饲料及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资源,以放养为主.补饲为辅的方式发展土鸡饲养。
这种放养方式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几率少.成活率高。
1.2竹园土鸡的养殖竹园内野草.腐殖质.昆虫众多,一般情况下难以利用。
而在竹园内放养土鸡,不仅可以利用这一自然资源,还可利用茂密翠竹作保护伞,这样的饲养方式既经济又实惠。
1.3果园(经济林)土鸡的养殖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板栗.枇杷.猕猴桃.桃.柑桔等果园或桑园放养土鸡。
利用果园内生长的青草.昆虫喂鸡,鸡粪肥果,形成鸡.果.虫.草.粪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利用林果地进行配套散养土鸡的模式,起到了种植与养殖和谐发展的良好效果,一方面鸡粪可以做果树.林木的肥料,为树木提供有机肥,同时土鸡可啄食害虫,促进果树生长;另一方面树木又为土鸡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种养结合形成良性生物链,实现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1.4山地土鸡的养殖山坡地养土鸡实际上是把传统养鸡与现代化养鸡结合,一方面遵从自然,让鸡与环境和谐共处。
同时也把现代条件下的管护方式.营养配方饲料以及消毒防疫等工作统筹起来,既保持原始状态,又增加科学管理,使饲养土鸡的效率得以提高。
2土鸡生态养殖的饲养管理2.1注重营养平衡雏鸡在40日龄前建议用全价颗粒饲料喂养。
设施农业技术论文(2)设施农业技术论文篇二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摘要针对现代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了“四位一体”的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阐述了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原理、应用效果,并对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为设施农业生产进一步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应用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技术模式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沼气普及率仅为10%,应用推广潜力巨大。
目前昌黎地区的设施农业达到0.67万hm2,涉及到黄瓜、西红柿、草莓、甜瓜、油桃等多种蔬菜瓜果,为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概况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是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1-2]。
四位一体模式是以200~600 m2的日光温室为基本生产单元,在温室内部西侧或东侧建一座20 m2左右的太阳能畜禽舍和一个2 m2的厕所,畜禽舍下面为一个池容10 m3的沼气池。
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和阻散性能及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将日光能转化为热能,阻止热量及水分的散发,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使冬季日光温室温度保持10 ℃以上,从而解决了反季节果蔬生产、畜禽和沼气池安全越冬问题。
温室内饲养的畜禽及点燃的沼气灯可以为日光温室增温,并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气肥,农作物光合作用又能增加畜禽舍内的氧气含量;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直接施用到温室果菜,有效提高了果菜品质及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改善环境、利用能源、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
把北方“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与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可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
2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原理及效果2.1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原理(1)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肥。
养殖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县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研究2、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3、农村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析4、高效肉牛养殖技术探讨(3篇)5、肉猪养殖技术研究全文总字数:12522 字篇一:县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研究县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从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阐述了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实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具体措施,即加强行政管理、建立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形成稳定的、有效的推广机制,建立专门化绿色饲料原料基地,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等推广措施。
希望对畜牧养殖户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具有健康及经济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健康方面: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存在许多问题,而畜产品从饲料生产、兽药配置、疾病预防、屠宰过程等多个环节均存在安全隐忧。
因此,人们渴望获得营养、健康的畜产品。
经济方面:市场调查研究,绿色畜牧养殖生产的畜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例如,一般猪肉价单价在15元人民币左右,而绿色养殖的猪肉价单价却高达40元人民币,利润颇为丰厚。
因此,无论是从人们的食品健康方面,还是从经济价值方面考量,绿色畜牧养殖都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但是,我国在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监管体系,疾病预防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
1加强行政管理客观来说,我国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存在巨大隐患。
这些隐患问题体现在技术手段落后而与绿色养殖需求不合;技术应用深度、宽度不够从而导致生产管理落后;存在大量使用违法添加物质的情况。
因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对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严管理。
具体行政管理工作如何实施?笔者认为,首先是体系构建。
加大力度构建基层绿色养殖技术体系,在建设专门的机构负责技术的推广工作。
其次是加大资金投入。
养殖论文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篇一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本试验在北京市房山区选取3个应用发酵薄床进行生猪养殖的中小猪场,猪场发酵薄床尺寸长3.5m,宽1.8m,深度0.4m[2],共计20个圈舍。
1.2试验材料1.2.1垫料试验用的垫料为干燥、未发霉的玉米秸秆,稻壳和果树枝粉碎的锯末。
1.2.2垫料配比秸秆、稻壳、锯末按40%、36%、24%进行配比。
1.2.3发酵菌剂发酵菌剂及营养液由公司提供。
1.2.4试验动物选取28日龄健康保育猪(外三元商品猪)作为试验动物,70日龄保育结束,仔猪28日龄断奶,断奶平均体重8.0~8.1kg。
1.3试验设计生产试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猪场独立开展生产对照试验,试验组共计15个圈舍,306头仔猪,在发酵薄床进行养殖,对照组5个圈舍,共计99头仔猪,加热炉供暖养殖。
全部猪只免疫消毒等程序由房山区长沟畜牧田间学校工作站统一完成,自由饮水。
1.4试验指标养殖期间试验组及对照组保育猪腹泻头数、死亡头数、断奶体重、保育期末体重。
1.5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SAS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讨论2.1发酵薄床对保育猪腹泻影响发酵薄床养殖技术对保育猪腹泻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由统计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发酵薄床对降低仔猪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P<0.05)。
对照组仔猪在保育期间腹泻发生率达到43.43%,而试验组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到3.26%。
保育猪死亡率则由11.11%下降到2.00%,差异显著。
此结果与仔猪对温度较为敏感有关,由于机体机能还未能发育完全,特别是从出生到保育期的仔猪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尤为敏感,腹泻病更是常见,而发酵薄床的正常运行则能为保育猪躺卧时提供舒适的腹感温度,避免因小猪直接躺卧在水泥地面上腹部着凉而发生感冒性腹泻,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2.2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发酵薄床对保育猪增重影响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发酵薄床显著提高保育猪在保育期间日增重(297g/dVS213g/d),效果显著(P<0.05)。
养殖论⽂范⽂3篇乌鳢养殖技术论⽂1鱼种选择和放养乌鳢的成品鱼对⽪的外观、⽪质和⼤⼩都有严格的要求,单尾体重应达2.5kg以上,鳞⽚紧凑⽆瑕疵;没有反向磷,⽪肤不损伤,肤⾊通体亮⿊,斑纹清晰。
因此,要对放养的鱼种进⾏严格选择,要求2龄优质鱼种单尾重在500~750g之间,鳞⽚紧凑⽆脱磷,⽪肤不损伤,活泼健康。
放养密度为乌鳢鱼种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鲢450尾/hm2、⽩鲢750~1200尾/hm2,花、⽩鲢的规格要与乌鳢鱼种相当,以防被乌鳢吞⾷。
2科学配制专⽤膨化饲料乌鳢是⾁⾷性⽔⽣动物,以野杂鱼为⾷;但经过驯化的乌鳢可以吃⾷配合饲料,尤其是膨化饲料更适⽤喂养乌鳢。
由于对⽪⽤乌鳢⽪质要求较⾼,因此在配合饲料中必须适当地添加⼀些有益⽪肤⽣长的营养素。
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乌鳢专⽤膨化饲料,具体配⽅是每吨膨化饲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缬氨酸750g。
3饲养和管理3.1饵料的投喂3.1.1定时。
每天上午8时、中午11时、下午2时左右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
3.1.2定量。
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天⽓确定投饵量。
⼀般晴天温度15℃以下,⽇投饵量是鱼体重的1%;15~2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20~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25~30℃⽇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阴天或⾬天应减少投饵且提早投饵,⼀般为每天2次,上午8时1次,12时1次,投饵量为晴天的1/2。
投饵时要分散,可减少乌鳢相互撕咬,避免损伤⽪以保证鱼⽪质量。
3.2⽔质的管理3.2.1⽔源充⾜,⽔质良好。
要选⽔源充⾜、⽔质⽆污染、排灌⽅便的地⽅建设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新⽔,调节⽔质,增加溶解氧。
3.2.2定期调⽔,增加溶氧。
⼀般每周注⽔1次,换⽔1/3为宜。
阴天、⾬天、台风时更要加注新⽔。
当温度达到30℃、⽔体出现⼤量微囊藻等绿⾊⽔华时,除注新⽔外,还要⽤⽔环境改良剂进⾏⽔质调节。
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猪养殖技术研究论文第一篇:猪的养殖技术1猪的养殖技术1.1饲养方式是主导目前,常用的猪饲养方式有直线催、平面喂和多次投,其中,直线催即从仔猪断奶入栏到育肥出栏,都实行精料催肥、圈养、不放牧及不运动。
平面喂即站在节省开支、节省饲料的角度,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投放饲料。
如猪的数量多,且猪舍面积够大,可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作为采食场,将饲料撒到地面上,供猪自由采食。
多次投即仔猪断奶入栏后,定时定量饲喂,每日每头饲喂混合精料0.6~0.8kg,每隔10d增加0.1kg。
2~4个月的幼猪则采取少喂勤添的方式饲养,每日喂4次,5~6个月的猪则日喂3次。
以上3种饲养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养殖户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将3种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好最佳的饲养方式,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1.2防疫和驱虫是保障猪疫病的防治和驱虫作为猪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做好猪养殖场疫病的诊断、防治及驱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可定期清扫猪圈、猪活动场所及其他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猪圈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猪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要及时更换,并定期进行喷药杀虫。
同时,可实行自繁自育制度,以确保外来疫情进入猪群。
并重视猪品种的改良工作,以从根源上提高猪的生产品质。
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进仔猪,必须经过严格检查,确认无疾病后方可购入并群。
1.3合理用药是关键药物防治猪病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猪在养殖过程中,病原种类多,且不可能每种病都要接种疫苗,这是导致猪在免疫空白期易受到多种病原侵害而发病的重要原因。
鉴于不同细菌对不同类型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因此,在给猪用药时要注意合理搭配。
将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合理科学配伍,能有效改善药剂的性能,充分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将药物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大化。
如在没有了解药物功效的前提下盲目配伍,不仅会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不良反应,严重时还可导致猪只死亡。
山西的畜牧业发展张炜熊(09级园艺系设施农业 0902134104)摘要:作为山西农业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禽畜养殖的规模化和企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畜产品优势区域的形成,生态养殖也不断发展。
但是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差距依然明显,本文就此现状,提出了几点在发展生态养殖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字:山西省,生态养殖,水利建设,产业化经营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畜牧业生产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养殖快速转变。
畜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年份的肉类产量和牛羊头数。
虽然此表格只显示了猪牛羊肉类产量的数据,但从中透射出的山西省畜牧业发展的上升势头是不言自明的。
畜牧业已经逐步成为山西农业的支柱产业,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山西农业的现代化,这样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主要年份肉类产量和牛羊头数数据表年份猪牛羊肉产量(万吨)肉猪出栏头数(万头)猪年末头数(万头)羊年末只数(万只)山羊绵羊1952 42.90 66.00 458.001957 52.13 190.77 626.871962 125.31 781.111965 245.19 338.69 846.12 459.11 387.01 1970 146.91 357.20 921.21 543.30 377.91 1975 207.50 564.00 993.01 596.97 396.04 1978 18.23 274.10 578.50 872.04 532.45 339.59 1980 17.34 277.31 531.16 909.86 535.73 374.13 1985 20.85 270.56 372.12 414.28 174.06 240.22 1990 29.27 308.59 363.14 709.58 303.92 405.66 1995 56.09 569.36 560.99 915.01 408.03 506.98 2000 59.24 589.92 519.52 1058.42 474.86 583.56 2001 61.02 608.94 518.27 1116.09 503.70 612.39 2002 64.85 637.20 538.76 1147.82 489.07 658.75 2003 69.22 680.93 552.91 1188.15 485.82 702.33 2004 74.62 736.60 600.72 1186.92 480.82 706.10 2005 80.99 805.23 626.07 1196.35 488.82 707.522006 83.19 821.33 607.11 1140.71 476.91 663.80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使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环境恶化的形势正在逐步得到扭转,并朝着良性发展方向转变。
养猪论文写作范文(农学导师推荐6篇)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增多,由于其他产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规模化猪场引进了许多世界养猪领域的新发明、新设备。
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养猪业的更多应用,养猪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希望以下6篇养猪论文对你有所帮助。
范文第一篇题目:冬春养猪保温除湿冬春季节猪舍"低温、高湿";是养猪的大忌,是冬春季生猪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
因此,寒冷潮湿季节,应加强饲养管理,要在切实做好防冻保暖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猪舍湿度。
1 创建高燥环境猪舍要建在地势高燥,坐北朝南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排水、防风和保温;猪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表,同时要选用防潮材料,力求地面干燥不返潮;并经常疏通圈舍外四周的排水沟系,做到平时无积水,雨停水即干。
2 加强保温管理猪舍低温是湿害的帮凶,极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
猪舍如有贼风侵入,地面渍水结冻,不但容易冻伤,而且会引发疾病。
因此,入冬后要及早维修好圈舍,堵塞洞口,防止冷风侵入。
3 做好通风换气猪舍除潮防湿有效的方法是通风,即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带走舍内潮湿的气体,吹干地面,另一方面排出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
但冬春气温低,要注意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控制好通风量,舍内风速不应超过0.1~0.2m/s,并在通风前后及时做好增温工作,力求使通风期间的温度变幅小于5℃,且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4 及时清除粪尿猪排泄粪尿是造成猪舍高湿和空气不良的重要原因,故应及时湾扫猪粪尿水,确保栏干舍燥。
最好让猪养成定时到舍外排便的习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舍内湿度。
5 喂暖料换垫草冬春季要选择发干、发暖的饲料喂猪,喂完后让猪喝自动饮水器的水,这样也具有降低舍内和地面湿度的作用。
同时注意勤换垫草,垫草吸水性强,容易吸收粪尿的水分和被粪尿污染。
一般2~3d换1次干净垫草,通过更换垫草随时带走水分和污物,使垫草经常保持干燥、卫生,从而达到除湿保暖目的。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设施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农业设施工程的概念、发展现状、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农业设施工程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农业设施工程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装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系列工程技术。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设施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设施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二、农业设施工程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 概念农业设施工程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农业设备工程和农业环境工程等。
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农业设备工程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设备等;农业环境工程主要包括温室、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统等。
2.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设施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农业设施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农业设施工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
(2)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3)农业设施化:农业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农业设施工程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设施工程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设施工程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
如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应用,可以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设施工程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例如,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环境工程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设施工程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养殖技术中的养殖设施与生产设计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养殖业发展迅速。
养殖设施与生产设计的合理运用,对提高养殖效益、改善动物福利、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养殖技术中的养殖设施与生产设计。
首先,养殖设施的合理设计能够为动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对于禽畜而言,温度、湿度和通风是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设计养殖设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动物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需求。
例如,在鸡舍中设置适当数量和大小的通风窗,以保持空气流通;在猪舍中安装恒温设备,以确保猪只在恰当的温度下生长。
通过合理的养殖设施设计,可以为动物提供一个优越的生长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益。
其次,养殖设施的科学布局有助于优化养殖生产的流程。
在养殖场中,不同养殖设施之间的布局与连接方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合理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动物的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养殖场的运作效率。
例如,将饲料存放地点与动物饲养区域相邻,可以缩短饲料运输的时间,减少饲料浪费。
此外,养殖设施的合理布局还可以减少农药和饲料等物质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除此之外,养殖设施的科学设计还可以提高养殖场的安全性。
养殖业中常常伴随着火灾、水灾等安全风险。
因此,在养殖场的设计中,安全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鸡舍中设置灭火设备和紧急疏散通道,以应对火灾的发生;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防汛设施可以有效降低水灾的危害。
通过科学的养殖设施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养殖场的安全,并减少灾害的发生与损失。
此外,养殖设施的合理使用也可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养殖业作为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使用养殖设施,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并提高养殖产能。
例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设施材料,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根据动物的不同生理特点和生产要求,合理设计养殖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有关养殖技术毕业论文_毕业论文1水质的要求养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溶氧在3.0mg/L,PH在6.0-8.0,透明度在20cm左右。
2苗种的放养在放养前1个月,池塘底夯实后池塘注水20cm,用生石灰15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
在苗种投放5天前,加注过滤的新水至60cm,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50kg/667m2,培肥水质,为苗种培育适口的饵料。
同时,池塘应种植慈姑、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4,用以遮阳、降温、增氧、提供饵料与栖息。
在相同的条件下,养殖人工泥鳅苗收成高,易驯化,增重快,病害少,生命力强。
野生苗种易死亡,成活率低,增重倍数低,产量低,效益差。
因此,养殖商品鳅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
如需放养野生苗种,应选择黄斑鳅养殖,以人工网具捕捉的野生苗种最好。
苗种应选择活动力强、体色正常、体表光滑、鳍条完整、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的苗种。
放养前苗种用3%-5%食盐水浸浴5-10min,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
放养时应选择4月份天气晴朗水温稳定在10℃以上,7cm左右的苗种放养密度为6万尾/667m2。
养殖条件好的,密度可达7万尾/667m2。
经过4-6个月的饲养可达到80-100尾/kg上市规格。
混养鲢鱼、鳙鱼夏花鱼种,滤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3科学投饵泥鳅食性杂,可投喂泥鳅商品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新鲜的动植物饲料。
按照泥鳅的饲养标准及饲料的营养成分来配制饲料。
同时新鲜的动植物饵料应消毒(3mg/L的二氧化氯浸洗)后投喂。
水温在10℃时,投饵量为存塘泥鳅总重量的2%,随水温投饵量逐渐增加。
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
应保证泥鳅吃好、吃饱、吃匀,不留残饵。
看季节、看天气、看泥鳅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看水色来确定投饵量与投饵次数。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点投喂。
4防病技术池塘养殖泥鳅是高密度养殖,水质易变坏。
应泼洒EM菌液。
EM菌液能有效分解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酚类、胺类等有毒有害化合物,改善水质,充分保证水体的无毒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泥鳅生长。
养殖技术发展专业论文范文将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于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养殖户的增产增收,有利于农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提升社会的发展速度。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养殖技术发展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养殖技术发展专业论文范文篇一《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生态猪是国内广泛推行的养殖方式,采用先进技术养殖,使猪肉在口感、品质及质量安全上都有明显提升,不只保证了消费者饮食上面的安全,也大大减少了养殖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养殖业的生态效益明显提升。
1生态猪养殖的意义1.1有利于促进猪肉品质的提升传统养殖技术中,饲料当中添加了过多的铜、锌等金属元素以及抗生素药物,对猪肉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危害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有的养殖场受到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影响,盲目追求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瘦肉指标,从而忽略了猪肉的味道、色泽。
生态猪养殖避免了这些问题,避免了猪肉中有害物质残留,提升猪肉品质。
1.2实现更好的环境效益每年养殖场都要产生污染物,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周围的环境就会受到严重污染。
而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就可以利用沼气池能源对猪粪便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活燃料,经过发酵处理过的沼液还可以作为浇灌植物的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不仅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还促进了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
1.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猪的养殖成为了养殖市场的重要趋势,生态猪的养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着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利的促进了猪肉品质提升,同时也有利的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猪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生态猪养殖技术2.1遗传改良技术我国在当前生态猪的养殖方面引进了国外优质品种,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但在风味和口感方面不完全符合我国群众的需求;而国内的某些地区生态猪养殖在风味和口感方面很好,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却较低,所以需要优质选育和杂交技术,让优质品种有效结合,从而为我国持续发展的生态猪养殖提供遗传基础。
畜牧养殖科技论⽂ 中国是⼀个农业⼤国,畜牧养殖科技发展更是⽇新⽉异。
这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畜牧养殖科技论⽂,仅供参考! 畜牧养殖科技论⽂篇⼀ ⼩型畜牧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畜牧业在国家的⼤⼒⽀持下得到了⼤⼒发展,畜牧养殖的集体过个⼈也越来越多。
特别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市场⾃动调节作⽤下,⼀些⼩型畜牧养殖户在竞争中相当规模养殖户体现了⾃⾝的不⾜,存在的⼀些问题⾃然的显现出来。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必将很⼤程度地损失⼩型畜牧养殖户的利益。
因此,通过多年畜牧养殖的经验,对⼩型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探讨,提出⼀些⾃⼰的建议。
⼀、⼩型畜牧养殖发展现状 1.⼩型畜牧养殖⽣产成本普遍偏⾼ 畜牧养殖的成本费⽤主要包括以下⼏个⽅⾯: 1.1材料费,包括畜牧养殖中消耗的精饲料、粗饲料等各种饲料费以及孵化过程中的各项消耗、禽兽医药费等。
1.2⼈⼯费,包括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产⼈员的⼯资、各项福利等。
1.3销售费⽤,主要指在销售过程中的摊销费、销售⼈员的⼯资等。
对于规模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去除以上正常的成本,企业会获得很好的效益。
但对于⼩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养殖成本会⼤⼤的增加。
因为,规模企业所需的饲料多,批量购买相对便宜,⼩型畜牧养殖户就⾃⾝现状不可能⼤规模购买饲料,有些⼩型养殖户⽤粮⾷作物代替饲料喂养,⼤⼤增加了材料成本。
规模畜牧养殖户有专业的饲养⼈员进⾏成千上万头牲畜的饲养⼯作,相同时间,同样的劳动⼒,⼩型畜牧养殖户只能饲养⼏头牲畜,这在⼯作效率上肯定⽐不上规模畜牧养殖户。
规模畜牧养殖户在销售产品时,直接与屠宰场等企业签订协议,去除了销售过程中的很多费⽤,⼩型畜牧养殖户由于规模⼩,去市场摊售,既浪费了时间,⼜增加了劳动成本。
2.⼩型畜牧养殖户技术不够全⾯ 对于⼩型畜牧养殖户来说,在选择畜禽品种时,由于没有专业⼈员的指导,不能做到科学的选择。
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乳酸菌以及乳酸菌添加剂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的基本特性,同时阐述了乳酸菌的发酵原理和乳酸菌添加剂的作用机制,最后关注了目前我国乳酸菌饲喂和乳酸菌添加剂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青贮饲料、畜牧业一、前言首先在开始写这篇论文前感谢杭老师一学期对我们的悉心教导。
原本选设施养殖这门课的人数很少,但杭老师您还是认真准备每节课,精致的PPT,幽默的语言,深刻的见解,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
特别对我,您更是关爱有加,经常告诉我一些您的出国见闻。
我同时也感到特别的抱歉,因为这学期,要准备托福和GRE考试,很多时候都要占用上课时间去参加模考,特别是后期,我缺了很多课,我感觉很遗憾,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您授课。
对于设施养殖课的结课论文,我想了很久,也许是听课次数太少的缘故,我一直不晓得写什么。
原本想写动物繁殖方面的,但查了一些论文,发现过于专业。
因为假期要在实验室做有关微生物的实验,所以这段时间看这方面的文献的频率很高,对微生物也有一定了解,所以准备写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在微生物方面,个人觉得乳酸菌对不管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最最重要的一种菌种,特别在畜牧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缺少乳酸菌,动物是无法健康生存的,因此乳酸菌也被大量应用到动物的饲料中,待动物吸收后,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能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率。
本文的题目为乳酸菌、乳酸菌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1、乳酸菌简介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1]。
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
除少数外,绝大部分是人和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
如它们能分泌各种各样的酶类,对机体进行着消化食物,提供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的代谢活动,甚至可以传递遗传信息。
它们部分在机体肠道内粘附定植,形成一种生理性的屏障,能间接排斥有害菌,使其不利于生长,乳酸菌的合成产物中的短链脂肪酸(如乳酸、醋酸等)可以抑制其他有害菌或由此降低了环境中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形成不利于有害菌的生存环境,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在病原菌和腐败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能阻止病原菌的定植,诱发肠道免疫,降低胆固醇,控制内毒素,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
由此可见,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可以说,如果乳酸菌停止生长,人和动物就很难健康生存[2]。
也正因为如此,乳酸菌被广泛的用于轻工、食品、医药及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
乳酸菌也是发酵食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菌之一。
由于它对机体有益无害,所以经它发酵的食品大多数属于功能性食品。
目前已有的乳酸菌发酵食品有酸奶、干酪、酸奶油、酸乳酒等发酵乳制品,香肠、香肚、腊肠、肉脯等发酵肉制品,油橄榄、泡菜、果汁、蔬菜汁等果蔬制品,大豆饮料、绿豆饮料、酸豆奶等发酵豆制品,酸饼干、酸面包、酸糕点、酸木薯、酸马铃薯等发酵谷物和薯类制品。
这些产品不仅对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已应用的乳酸菌基本上为野生菌株,大多数没有用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否携带抗药因子,因而发酵食品和活菌制剂用乳酸菌菌株的耐药因子及其传递问题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免疫学家、遗传学家和微生态学家均希望通过遗传修饰等生物工程挖掘新的乳酸菌菌种和改良现有的乳酸菌菌种,从而选育出集中多种优势基因的对宿主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生物拮抗、保健,以及对轻工、化工、食品、饲料等行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乳酸菌菌株。
2、乳酸菌添加剂简介随着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大量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被用于饲料中,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严重污染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乳酸菌( L acti c acid bact er ium, LAB)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
它是动物体内的主要益生菌,调整动物肠道菌群之间的生理平衡,通过提高益生菌的比例,降低肠道内腐败菌的异常增殖及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从而减少或消除体内毒素的产生;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和治疗腹泻,提高动物的免疫抗病能力,降低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幼畜、雏禽和畜禽处于应激(如更换饲料、断奶、运输、高温、寒冷、疾病等)状态下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补充了有机营养成分,产生的消化酶增强了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畜禽的生长速度、奶肉蛋产量和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了粪便的臭味,净化了饲养场的环境,可广泛应用于动物饲喂、动物饲料和青贮饲料中,对畜牧业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文1、乳酸菌的发酵特性乳酸菌为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代谢活动需要单糖,尤其是葡萄糖为碳源和能源,经发酵作用将单糖转变为低分子的乳酸和其它有机酸,获取生命代谢需要的能量[3]。
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依据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差异,划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两种类型。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几乎变成100%的乳酸。
如链球菌、片球菌和部分乳杆菌等。
葡萄糖糖酵解途径 2 乳酸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的分解完全依赖磷酸戊糖途径转变为乳酸和其它产物,根据产物不同,又有2 种类型:1)明串珠菌和部分乳杆菌将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乙醇和CO 2。
葡萄糖 Via 磷酸戊糖途径= 乳酸+乙醇+ CO 22) 双歧杆菌将 1mo l 葡萄糖转变成 1mo l乳酸和1 . 5mo l乙酸。
2葡萄糖 Via 磷酸戊糖途径 =2 乳酸+3乙酸2、乳酸菌添加剂作用机理健康的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是处于平衡状态,有益微生物占有绝对的优势,占99%以上,多是厌氧性微生物,对整个动物微生态内环境起控制的作用,维持着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
若优势种群受到破坏会导致微生态失调,微生态环境改变,好氧性微生物及兼性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群,引起机体消化机能紊乱,抑制动物生长发育,甚至致病死亡。
乳酸菌是厌氧性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乳酸能增加动物内环境的酸度,为厌氧耐酸性有益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抑制好氧性微生物的生长,恢复正常的优势种群,使失调的肠道微生态重新达到平衡,从而使动物健康得到恢复。
3、乳酸菌饲喂动物的研究陈凤梅等研究时发现乳酸菌制剂用于治疗鸡的大肠杆菌病,对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成活率有良好的效果;且提高饲料转化率,使鸡只增重快、饲料报酬高[ 4]。
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饲喂,可降低料肉比,促进肉鸡肠道内乳酸菌生长,与液体蛋氨酸共同添加效果更加明显。
同源乳酸菌的饲喂能够提高1~ 3 周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差异显著( P < 0. 05);与抗生素组相比,添加同源乳酸菌能更好抑制盲肠内大肠杆菌的繁殖,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5]。
以拌料形式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在降低盲肠氨浓度、促进消化机能等方面也显示出积极作用[ 6]。
复合基础料发酵可以显著降低复合基础料中植酸磷的含量 ( 90. 3% ),提高仔猪磷的表观消化率( 20. 87% ) ,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 5. 31%) ,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消化利用率(分别提高3. 70%和16. 67%) ,降低仔猪腹泻率( 44. 26% ) ,可以用来配制不含抗生素的仔猪全价配合饲料[ 7]。
4、乳酸菌在青贮饲料中的应用韩立英等探讨 3种乳酸菌制剂对羊草和苜蓿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直接青贮较易成功,添加乳酸菌可以显著提高青贮料乳酸生成量,显著降低丁酸生成量,获得优质的青贮饲料;苜蓿直接青贮pH 值和丁酸含量较高,不能调制优质青贮饲料,但与试验中添加了乳酸菌后青贮料的发酵品质相比对照有一定的改善[ 8]。
加入乳酸菌于大麦青贮中,有降低pH 值的趋势,显著增加了乳酸的含量,降低了氨态氮的含量,所有的青贮料均未检测出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9]。
皇竹草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其感官、发酵和营养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感官评定等级达到优良,明显好于不添加组,发酵品质评定 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品质良好[ 10]。
尖叶胡枝子直接青贮饲料的 pH 值高,乳酸含量低,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多,未能调制出优质青贮饲料。
乳酸菌类添加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尖叶胡枝子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提高了青贮饲料体外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 11]。
许梅等研究了玉米粉经过 4 种乳酸菌发酵后,得到发酵液的pH 值下降,乳酸含量增加;玉米粉的粘度增大、保水力增加,凝胶特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双菌种发酵对玉米粉的性质影响较大[ 12]。
兴丽等发现乳酸菌的添加降低了全株玉米细胞壁成分,同时使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急剧增加,不仅抑制了酪酸菌的繁殖,而且阻止了其他不良菌的繁殖,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添加乳酸菌后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下降1. 85 %和2. 09 %[ 13]。
赵子夫等发现添加消化乳杆菌可以显著改善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促进乳酸发酵,减少干物质损失;添加果糖乳杆菌能够提高青贮中的乙酸含量,延长青贮有氧稳定期[ 14]。
而玉柱等将玉米秸秆直接青贮,并能获得发酵品质较好的青贮料,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添加乳酸菌制剂不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与单独添加尿素相比较,尿素和乳酸菌制剂一起添加并没有进一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 15]。
三、结论随着人们对乳酸菌生理功能和保健功能的认识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集中多种有益基因的食品级乳酸菌菌株和工程菌菌株将不断出现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1 世纪必将是乳酸菌更为辉煌的时期。
同时,大力开发绿色饲料资源,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前提。
乳酸菌在畜牧业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利用,但是对乳酸菌制剂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乳酸菌制剂的发展方向,选择优良菌株、优化筛选增殖培养基,培养出产酸高、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等成为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参考文献[1] 杨洁彬 ,郭兴华 ,张篪 ,等.乳酸菌 - 生物学基础及应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6.[2] 贾士芳 ,郭兴华.活菌制剂的现状和未来. [J ]生物工程进展 ,1996 ,16 (2) :16 –20[3]张红,生物学通报 [J ] 乳酸菌的发酵性质和生物学功能,1999[4] 陈凤梅, 程光民, 牛钟相. 乳酸菌制剂治疗鸡的腹泻及促进增重试验[ J]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29( 6) : 103~ 105.[5] 王晶, 许丽, 袁玲, 等. 同源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J] . 中国饲料, 2009( 15) : 24~ 26.[6] 王凯, 马金磊, 赖婷, 等. 乳酸菌剂对断奶仔猪肠道生理指标的影响[ J] . 中国兽医杂志, 2008, 44( 9) : 21~ 23.[7] 魏金涛, 赵娜, 杨雪海, 等.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J] .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 2) : 129~ 133.[8] 韩立英, 玉柱. 3 种乳酸菌制剂对苜蓿和羊草的青贮效果[ J] . 草业科学, 2009,26( 2) : 66~ 71.[9] 郭金双, 赵广永, 李胜利, 等. 添加乳酸菌对大麦青贮品质及中、酸性洗涤纤维的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J ] . 中国畜牧杂志,1999, 35( 4) : 27~ 28.[10] 朱旺生, 陈双梅. 乳酸菌、纤维素酶、甲酸及其复合添加剂对皇竹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J] . 中国草食动物, 2009, 29( 6) : 42~ 44.[11] 玉柱, 魏馨, 艳冬, 等. 添加剂对尖叶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J] .草业学报, 2009, 15( 5) : 73~ 79.[12]许梅, 崔爱华. 不同乳酸菌对玉米粉性质的影响研究[ J] . 中国酿造, 2009, 204( 3) : 53~ 55.[13] 兴丽, 韩鲁佳, 刘贤,等.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全株玉米全株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落的影响[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9( 5) : 38~ 41.[14] 赵子夫, 侯先志, 韩吉雨, 等. 添加乳酸菌对玉米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7) : 68~ 70.[15] 玉柱, 孙启忠, 于艳冬, 等. 添加尿素和乳酸菌制剂对玉米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 J] . 中国畜牧杂志, 2009, 45( 3) : 37~ 40.设施养殖学结课论文课程: 设施养殖学班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81班学号: 1488121姓名: 姜淞译任课教师: 杭苏琴时间: 2010至2011学年度第 2 学期2011年6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