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10.97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成矿作用时代我国华南地区金矿的成矿时代包括中生代和中-晚元古代,金矿成矿作用尤以中生代最强烈,陈毓川等(1998)认为全国78%的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
中生代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时期,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期次之。
叶伯丹(1990)用40Ar/39Ar方法测定二甲金矿绢云母的全熔年龄为228±5Ma,坪年龄为228±5Ma。
陈好寿(1996)测定二甲石英脉型金矿新那都矿段黄铁矿-石英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219±4Ma ;二甲红埔门岭矿段糜棱岩型金矿测定糜棱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31±20 Ma;不磨金矿含金石英脉Rb-Sr年龄为244±21Ma。
上述资料表明海南地区金矿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成矿年龄范围在219Ma~244Ma)。
抱伦金矿的脉状矿体分布在尖峰岭花岗岩体的东南缘,矿体呈北西向展布,并且紧挨着尖峰岭花岗岩岩体,但是没有穿切花岗岩体,赋矿岩层为下志留统陀烈组千枚岩。
因此对尖峰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陀烈组地层的变质时代以及金矿的成矿时代进行厘定是揭示抱伦金矿形成机制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对抱伦金矿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在正确认识矿床成因、了解成矿作用机制以及构建矿床成矿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成岩时代第一节花岗岩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定年前人对尖峰岭花岗岩体进行了大量的年代学研究工作,获得尖峰岭岩体年龄区间为249~193 Ma(详见表 )。
涉及尖峰岭单元的年龄测定情况主要有:获得了208Ma和233±1Ma的锆石U-Pb稀释法年龄(四川攀西地质队,1991);花岗岩岩体中部黑云母K-Ar 年龄为221±2Ma~209±3Ma(刘玉琳等,2002),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236.5±3.5Ma (舒斌等,2004),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49±5Ma(谢才富等,2006)。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成矿期花岗质岩石成因俞永飞【摘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矿床类型多样,成矿岩浆岩多表现出埃达克岩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的Sr/Y和La/Yb比值较小,详细的锆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具有更高的Ce4+/Ce3+比值,表明具有高的氧逸度.综合这些特征,这些岩石被认为来源于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后撤模型,对于解释长江中下游岩浆活动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小的年龄时空分布,以及A型花岗岩和碱性火山岩的成因都较为合理.【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2)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洋壳俯冲【作者】俞永飞【作者单位】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研究表明世界上主要的铜金矿形成于俯冲带活动大陆边缘,与俯冲带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环太平洋的俯冲带[1].世界上许多大型的铜金矿床与埃达克岩有关[2].值得注意的是,铜金矿并非都产出于埃达克岩,而且也有相当数量的埃达克岩没有表现出矿化特征[3].因此认识埃达克岩的成因对铜金矿化过程的理解有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主要的成矿带之一,包含多个铜,铁,金,钼,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4].这些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成矿典型区域,备受地质学家关注.这些矿床类型多种多样,包含矽卡岩型,层控型和斑岩型矿床,绝大多数与白垩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4].同时,成矿岩浆岩多为埃达克岩[3].对这些岩石整体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揭示成矿埃达克岩的成因.本文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埃达克质岩的相关研究做初步的总结,并分析主要的科学问题,以期进一步突破.1 地质背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北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相隔于襄樊-广济断裂,南与华夏地块相隔于江山-绍兴断裂带.传统上认为这一区域没有新元古代之前的基底岩石出露,最古老的岩石为董岭群变沉积岩和板溪群火山-沉积建造,董岭群主要出露在安庆地区,但是板溪群从扬子西部延续到东部超过1 000 km[5].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董岭群存在古元古到太古代岩石记录,与扬子其他古老岩石可以类比.晚新元古的板溪群为新元古末期到三叠纪的白云岩和碎屑岩,上三叠到侏罗主要是湖泊相沉积.长江中下游转为造山后拉伸环境,侏罗-白垩纪的拉伸盆地沿长江深断裂排列,发育碱性火山岩[6].隆起区的侵入岩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大爆发的产物.主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与这些侵入岩密切相关.由于成矿的经济因素,前人对长江中下游侵入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年代学数据,除去误差较大,或者是易受到后期扰动的Rb-Sr以及Ar-Ar定年方法,近二十年来高精度的LA-ICPMS或者SIMS锆石年龄数据表明存在三期的成岩成矿作用,对应的年代分别为145~136 Ma、135~127 Ma、126~123 Ma[6].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铁矿化主要在晚期.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与铜金成矿相关的埃达克岩在形成时代由西南到东北逐渐变年轻的趋势.成矿时期呈爆发式集中于有限的时间段,表明与独特的构造过程密切相关.2 成矿岩体地球化学性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铜金成矿的岩石大多是埃达克质岩,因此成岩成矿的环境也与埃达克岩的成因相关.所谓埃达克岩,指的是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主量元素SiO2≥56%,Al2O3≥15%,通常MgO<3%,微量元素Y(≤18 ppm)和HREE(Yb≤1.9 ppm)含量较低,Sr含量较高,并以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区别于普通的岛弧岩浆岩[4].同时,实验岩石学的证据显示玄武质岩石在石榴角闪岩相或者榴辉岩相熔融均能产生这种高Sr低Y的特征[3].因为石榴石是典型的富含重稀土的矿物,源区残留石榴石即可得到这种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的特征.因此,埃达克岩一般认为是玄武质的洋壳熔融产生,根据大洋俯冲带的地温梯度,只有年轻的大洋地壳还保持较高温度才能熔融产生埃达克岩[7].对于其形成深度,则有不同的认识,一部分研究者认为需要榴辉岩相[8],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角闪岩相即可[9].事实上,不论角闪岩相还是榴辉岩相,残余体中都含有较多数量的石榴石,因为即使在角闪石脱水部分熔融时,会形成转熔相的石榴石.两者的差别在于金红石,只有在榴辉岩相温压条件下,金红石才是稳定的矿物相.因为埃达克岩普遍具有Nb、Ta负异常,因此要求金红石的存在,因此大洋玄武质岩石熔融产生的埃达克岩可能形成与榴辉岩相[10].另外,天然的榴辉岩相比于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的熔体更加富镁(Mg#≥50),具有较高的Ni、Cr含量,因此需要更加基性的物质加入.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埃达克岩在形成之后,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降低了SiO2含量,提高了MgO含量[7].同时地幔橄榄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微乎其微,对于埃达克岩的元素和同位素影响很小,能够保持高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这种解释也与地幔包裹体中橄榄石中含有埃达克质玻璃或者熔体包裹体相一致,较好的解释了大洋俯冲带环境产生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后来的研究表明,在远离俯冲带的环境中也发现了具有埃达克岩相似特征的岩石,与早期定义的埃达克岩相比,具有较高的钾含量以及富集的同位素特征.由于早期的埃达克岩研究都集中于现代俯冲带,一般都是富钠的岩石,并未强调埃达克岩的钾含量[2].实验岩石学的结果证明熔体的钾含量与源区密切相关[11],因此这些产生于大陆内部的或者造山带的埃达克岩不可能是由低钾以及亏损的洋壳岩石产生.实验岩石学的结果也表明,只要是高压熔融环境,在石榴石稳定的区域均可以产生埃达克岩的特征.因此,这些岩石还有可能是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拆沉的地壳部分熔融,岛弧岩浆高压分离结晶或者低压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大陆形成的基性岩浆一般具有较高的稀土分异程度以及较高的Sr含量,通过与酸性岩浆的混合,也可以形成埃达克岩.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成矿作用相关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多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如沙溪金铜矿,九瑞宝山,铜陵冬瓜山,舒家店斑岩铜金矿,同时还存在大量不成矿的埃达克岩体.这些埃达克岩与最早定义的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在K2O,Mg#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有一定的区别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C型埃达克岩[2],并认为源区物质组成,源区深度,部分熔融程度,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同化混染,结晶分异,甚至是成岩后期改造等因素,都是造成上述区别的可能原因.事实上,埃达克岩的核心特征是高压熔融,只要源区出现石榴石即可出现高Sr/Y比值,低重稀土的特征.其成因与特定的构造环境并无明确的联系.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和成因模式也对应了不同的源区和熔融条件,导致不同的成分.基于此,长江中下游含矿埃达克岩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因模式:(1)加厚古老地壳直接部分熔融[2];(2)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12];(3)拆沉的下地壳熔融[13];(4)岩石圈地幔熔融加结晶分异[14];(5)俯冲板片加沉积物部分熔融[15];(6)洋中脊俯冲[16];(7)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17].以下将综合埃达克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构造背景来探讨这些不同的模式.3 结语大别山地区碰撞后埃达克岩特征为高硅,高钾,高K/Na比,低镁,高Sr同位素,低Nd同位素[2].因为长英质熔体同硅不饱和的橄榄岩反映,可以消耗部分SiO2,熔体橄榄岩反映可以解释这种低硅成分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基性火山岩具有富集的同位素,一般解释为来源于富集的地幔,关于地幔富集的时间还存在不同的认识[7].这种富集一般是俯冲板片的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地幔形成的,对于长江中下游,俯冲可能是新元古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或者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向中国东部俯冲引起的.因为俯冲交代形成的地幔具有高的水含量,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有很高的氧逸度,抑制了斜长石的结晶,主要的结晶矿物是角闪石.因为角闪石富含中重稀土,残余熔体就会亏损重稀土,角闪石对中稀土有更高的分配系数,在残余熔体中相应的更加亏损中稀土,在稀土元素配分上显示出微弱的U型特征,这种特征在长江中下游的埃达克岩中普遍存在.这种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不强调埃达克岩的构造意义,仅仅与岩浆演化的意义,回避了加厚地壳拆沉和俯冲板片熔融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洋壳熔体还是陆壳熔体,铜含量都远低于铜矿的最低工业品位(0.4%),无疑岩浆形成后演化过程,如岩浆热液运移成矿元素并在有利的成矿条件下沉淀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相对而言,板片俯冲和洋壳熔融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在铜元素富集初始阶段更为有利,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一些超大型的铜矿,与板块俯冲并无明显关系,例如中新世西藏驱龙铜矿明显晚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目前长江中下游埃达克岩各种成矿模式均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地质现象,但不能证实某种特定的构造环境,因此仍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侯增谦,杨志明.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J].地质学报,2009,83(12):1779-1817.[2] 张旗,王焰,钱青,等.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J].岩石学报,2001,17(2):236-244.[3] CASTILLO P R.An overview of adakite petrogenesi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51(3):257-268.[4]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等.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 董树文,马立成,刘刚,等.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J].地质学报,2011,85(5):612-625.[6] 周涛发,范裕,袁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岩石学报,2008,24(8):1665-1678.[7] DEFANT M J,DRUMMOND M S.Derivation of some modern arc magmas by melting of young subducted lithosphere[J].Nature,1990,347(6294):662.[8] MARTIN H,SMITHIES R H,RAPP R,et al.An overview of adakite,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and sanukitoid:relationship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evolution[J].Lithos,2005,79(1-2):1-24.[9] FOLEY S,TICPOLO M,VANNUCCI R.Growth of early continental crust controlled by melting of amplibolite in subduction zones[J].Nature,2002,417(6891):837.[10] 熊小林,韩江伟,吴金花.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及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限定TTG/埃达克岩形成条件和大陆壳生长模型[J].地学前缘,2007,14(2):149-158.[11] MOYEN J F,STEVENS G.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TTG petrogenesis: implications for Archean geodynamics[J].Archean Geodynamics and Environments,2006,164(1):149-175.[12] 王强,赵振华.底侵玄武质下地壳的熔融: 来自安徽沙溪 adakite 质富钠石英闪长玢岩的证据[J].地球化学,2001,30(4):353-362.[13] WANG Q,WYMAN D A,XU J,et al.Partial melting of thickened or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u-Au mineralization[J].Journal of Geology,2007,115(2):149-161.[14] LI X H,LI W X,WANG X C,et al.SI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porphyry Cu-Au-(Mo)deposits in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eastern China: magmatic response to early Cretaceous lithospheric extension[J].Lithos,2010,119(3-4):427-438.[15] YANG Y Z,CHEN F,SIEBEL W,et al.Age and composition of Cu-Au related rocks from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elt: Constraints on paleo-Pacific slab roll-back beneath eastern China[J].Lithos,2014,s202-203(4):331-346.[16] SUN W,ZHANG H,LING M X,et al.The genetic association of adakites and Cu-Au ore deposits[J].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1,53(5-6):691-703.[17] 王世伟,周涛发,袁峰,等.铜陵舒家店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学报,2011,85(5):849-861.。
5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中国主要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分布及成矿模式聂晓亮1,汪龙飞2(1.江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中国高岭土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全国16个省份都有产出,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在地理分布上大多数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基本都集中在中亚热带的江南山地区和南亚热带闽粤桂低山平原区。
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成岩年龄主要为燕山期,这应与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有关。
成矿与内生岩浆分异作用、热液气化蚀变作用、风化成矿作用有关。
关键词:高岭土矿;风化残积;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3-0059-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聂晓亮,男,生于1973年,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1 空间分布规律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在地理分布上大多数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基本都集中在中亚热带的江南山地区和南亚热带闽粤桂低山平原区(图1)。
中亚热带的江南山地区和南亚热带闽粤桂低山平原区都属于湿润区,7月平均气温均大于28℃,年平均降雨量1000mm~2000mm (郑景云等,2010),区域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1-3]。
图1 中国主要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分布图(气候分带根据郑景云等,2010)2 时间分布规律根据表1的成岩成矿年龄,其年龄分布频数见图2。
结果表明,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成岩年龄主要为燕山期,这应与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有关。
中国大陆在燕山早期继续处于碰撞造山阶段,随着地壳的增厚、壳幔作用的加强及硅铝层物质的重熔,形成大量的与壳幔混源中—酸性中深成—浅成侵入岩。
晚侏罗世是中国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高峰期,也是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换时期。
随着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壳硅铝层物质重熔作用的加剧。
在壳幔混源中一酸性及中基性岩浆大规摸侵人及喷发的同时,形成大面积的壳源花岗岩类[4-7]。
2006年4月April,2006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5卷 第2期Vol.25 No.2文章编号:0258-7106(2006)02-0155-09对中国成矿体系的初步探讨Ξ陈毓川1,王登红2,徐志刚2,朱明玉1(1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国成矿体系的含义、特点、表达方式及演化过程的分析、界定,提出中国成矿体系是指中国境内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矿床及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
这一成矿体系是中国疆域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终结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期叠加和成矿演化特征。
应用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和方法初步构筑起中国成矿体系这一复杂体系的框架,有助于今后系统地研究其形成机制,并为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这一体系大致可进一步分为太古宙的陆核成矿体系、元古宙的陆块边缘裂谷-裂陷槽为主的成矿体系、古生代的板块成矿体系及中-新生代的大陆成矿体系。
关键词 地质学;中国成矿体系;成矿系列;成矿规律;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Preliminary study of Chinese mineralization systemCHEN YuChuan1,WAN G DengHong2,XU Zhi G ang2and ZHU Ming Yu1 (1Chinese Academy of G 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A GS,Beijing,100037,China)AbstractChina has rich mineral resources.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ystematical summariz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ore-prospecting work better.The Chinese Continental Mineralization System(CCMS)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whole group of mineral deposits located in the present continent of China and their genetically related geological factors.The Chinese Continental Mineralization System is the final result of mineralization through the whol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ntinental crust,obviously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stages of ore-forming evolution and overprinted by lat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Although the Chinese mineralization system is very complex,its framework can be outlined by the concept and methodolo2 gy of the minerogenic series.The Chinese mineralization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ub-systems of mineral2 ization,i.e.,the Archean nucleus mineralization system,the Proterozoic land marginal rifting mineralization system,the Paleozoic plate tectonic mineralization system and the Mesozoic-Cenozoic continental mineralization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Chinese mineralization system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fur2 ther study of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ore prognostic work.K ey w ords:geology,Chinese mineralization system,minerogenic series,evolution regularity,ore prognosis Ξ本文得到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国西部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及示范研究)的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 陈毓川,男,193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的研究。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述摘要:华南地区成矿地质构造环境经历了六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并在中生代形成了长江中下游、江南隆起、赣东北(钦杭带东段)、武夷-云开、南岭和东南沿海6个构造岩浆成矿带。
本文依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将华南中生代繁多的矿床, 按地质构造单元及环境、岩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划分出五个矿床成矿系列, 总结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特征,分析了各矿床成矿系列的边界及部分过渡、重叠的特色。
总结了华南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各矿床成矿系列与壳幔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与印支期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对接、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之远程影响的关系,以及华南地区燕山期地幔活动对该区岩浆成矿作用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成矿系列;岩浆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中生代;华南华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 本文界定的华南地区是指长江以南、四川盆地以东的陆域范围。
该地区范围宽广, 跨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以铁铜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以钨锡钼铋铅锌稀土稀有铀为主的南岭成矿带的特色最为显著, 对其构造背景、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研究长盛不衰, 研究程度甚高。
本文在对华南六个构造单元之不同性质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矿特征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成矿规律和壳幔相互作用对于华南区域性成矿的影响华南构造演化及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从构造演化的角度看, 华南作为扬子和华夏两大板块通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大陆的一部分, 大致经历了6 个构造时段的演化,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早期末、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加里东运动期间、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叠世,每个时段发育不同的岩浆作用, 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
1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本文界定的四川盆地以东的“华南”范围而言,包括了下扬子坳陷、苏沪皖浙、江南隆起东段、浙闽沿海、武夷隆起、武功山断隆、赣南隆起、闽西南-粤东北“坳陷”、粤东沿海、阳春“坳陷”)和云开“隆起”共11 个构造-岩浆带及相应的成矿带。
矿床地质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晚中生代成矿构造背景马立成1,施炜1,董树文2,李建华1,李海龙1(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九-瑞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铁等多金属富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转折部位(常印佛等,1991)。
前人在成矿时代、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唐永成等,1998;华仁民等,1999;毛景文等,2004;陈志洪等,2011;董树文等,2011),为本区的找矿勘探奠定了基础。
九-瑞矿集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联合控制与叠加改造,晚期叠加喜山期的变形。
区内构造总体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向南突出的宽缓弧形褶皱带及伴生的断裂系统,发育典型的隔槽式褶皱。
野外剖面实测揭示区内北西侧褶皱总体向南倾伏,而南东侧刚好相反,构造变形复杂。
而古构造应力场如何控制区内成矿作用及变化特征仍不明确。
本文以断层面上的擦痕滑移矢量反演古构造应力场,探讨成矿期的应力场特征。
1 古构造应力场反演九-瑞地区构造变形强烈,褶皱、断裂发育。
本次野外工作系统地测量了古近系至寒武系地层中的各类构造要素,取得了翔实可靠的构造变形统计数据,断层擦痕滑移矢量数据处理采用Fault软件处理,方法见文献(Angelier,1984)。
九-瑞地区,中生代以来可识别出的古构造应力场有五期,即:印支期近S-N 向挤压和伸展,燕山期NW-SE向挤压和伸展及喜马拉雅期NE-SW向挤压。
燕山期构造变形为区内成矿的定型构造,古构造应力场见图1。
NW-SE向挤压应力场,统计特征为:σ1和σ2倾角较小,多数不超过10°,σ3倾角80%以上大于60°(图1上半部分),统计优势最大主压应力σ1为141°/6°,具典型的挤压应力场特征,其是燕山运动主幕的构造变形产物。
九-瑞地区印支期近S-N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发生弧形弯曲。
中条山南段中生代成矿模式及找矿意义贠孟超;尹德威;靳庙杰;王风宇;薛磊【摘要】中条山南段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优越,特别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生成了铜、金等一系列内生矿产.文章对区域控矿构造、中生代岩浆活动以及区域矿产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成矿作用过程为:中生代软流圈上侵及形成的大规模岩浆上涌为成矿提供了矿液来源及热动力来源,深大拆离断裂及剪切变形变质带为矿液上侵就位提供了通道,成矿部位为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剪切带内,以及岩体周位构造裂隙中.对应的矿床类型为拆离带型矿床、剪切带型矿床、次火山岩型裂隙矿床.还据此成矿模式进行了成矿区段预测,以便对该区找矿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3【总页数】7页(P350-356)【关键词】中条山南段;中生代成矿模式;找矿意义【作者】贠孟超;尹德威;靳庙杰;王风宇;薛磊【作者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044000;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044000;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044000;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044000;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0 引言中条山南段位于山西省南部,属山西台隆元古宙Cu(Co、Mo、Au)成矿带,中条裂谷(继承性裂谷)Cu(Mo、Co、Au)矿化密集区。
其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优越,特别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生成了铜、金等一系列内生矿产,成型的矿床有三岔沟金矿、八一铜矿、水峪金矿等,矿(化)点星罗棋布,反映该区有富含铜金矿物质的基底矿源层,是铜金矿产资源潜力区,区域地球化学成果亦显示该区具有形成铜矿的地化背景。
但以往地质工作中没有系统总结过该区的成矿模式,至少目前还未见报道。
而该区是多年地质工作老区,地表找矿已经很难,要加强深部找矿、找大矿,就必须分析该区的成矿作用过程,建立成矿模式。
文章在系统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已知矿床(点)特征基础上,就构造岩浆与该区成矿关系建立中生代成矿模式,再据成矿模式进一步预测找矿靶区,以对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有指导作用。
1. 西南三江成矿带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2.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工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的"一江两河"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西起昂仁县,东至工布江达县,北达青海省的雁石坪,南至康马—措美—隆子一线,是西藏自治区重点经济开发区.本区铜金矿,富银铅锌矿,铬铁矿,锑矿,富铁矿等具有突出的优势.总体而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上分属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间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分隔,由南向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各个地块具有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系统.工作区共划分IV级成矿带6个,自南而北分别为: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雅鲁藏布江结合带铬铜金铂钯成矿带,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岩弧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班公湖—怒江铜铬铂钯成矿带,唐古拉富铁锑多金属成矿带.主攻铜,铅锌,富铁矿,铬铁矿.重点加强冈底斯岩浆弧带,班公湖—怒江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以及重点铁矿富集区等远景区矿产勘查工作.冈底斯岩浆岩带与班公湖—怒江带,主攻斑岩型,矽卡岩型以及热液型铜矿.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一批矿产地.加快驱龙,厅宫,朱诺,多不杂等大型铜矿勘查,提交一批新的铜矿接替基地.念青唐古拉火山岛链主攻铅锌银矿,重点选择拉屋—同德地区及蒙亚阿—金达地区,开展区域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择优对尤卡郎,蒙亚阿等铅锌银矿进行勘查,尽快形成大型铅锌后备基地.铁矿富集区包括青藏铁路沿线藏北铁矿区,措勤—昂仁地区,西部日土地区.择优选择航磁异常进行地面磁法测量并查证,发现新的矿床,强化对碾廷—当曲,尼雄,日土等铁矿的勘查,构筑西部新的铁矿基地.同时,开展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超基性岩体铬铁矿的含矿性调查评价,开展西藏盐湖资源调查评价.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铅锌500万吨,富铁矿2亿吨,铬50万吨,金1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处;提交具有大中型远景的普查和详查基地15处.3. 天山成矿带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处,西天山10处,西南天山3处.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预期新增储量铜500万吨,铅锌300万吨,镍30万吨,金50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处.4. 南岭成矿带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已探明大中矿床260余处,其中大型锡矿床12处,大型铅锌矿床8处,特别是柿竹园,凡口等特大型矿床享誉海内外.据粗略统计,到2000年止,南岭地区主要矿种锡,铅,锌,银占全国保有储量比例分别为63%,30%,22%,24%.本区主攻锡,钨,铅锌.重点部署在花山—姑婆山,万洋山—诸广山,九峰—崇余犹,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司前—三南,赣县—于都等重要远景区.择优开展王仙岭钨锡多金属矿,五里山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姑婆山钨锡多金属矿,锡田锡多金属矿,水口—沙田钨锡多金属矿,仙鹅塘—牛角窝钨矿,九嶷山钨锡矿,羊角塘铅锌多金属矿,福田—连麦铅锌锡多金属矿等矿产普查工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锡200万吨,钨150万吨,铅锌500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5处.5. 大兴安岭成矿带工作区范围即大兴安岭地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共发现矿床(点)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余处,中型矿床20余处,小型矿床50余处.近年来又发现和评价了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银铅锌矿等一批具一定找矿前景的矿产地.本区横跨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铜,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银,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多伦—赤峰铅锌,铀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本区主攻铜,铅锌,金,银等.主攻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呼伦湖以西—山登脑,鄂伦春,乌奴尔—阿尔山,扎赉特旗—阿荣旗,奥尤特—朝不楞,巴音宝力格—沙不楞山等.工作部署重视航空物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加强区域化探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特别是中蒙边境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提高整体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为把大兴安岭建成我国新的有色金属基地提供资源保障.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500万吨,银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20处;提交大型后备资源基地5处.6. 阿尔泰成矿带本区包括阿尔泰山区和准噶尔北缘及西北缘一带,行政区划属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管辖.区内交通比较方便.本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Ⅰ1)和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Ⅱ1).已发现矿种84种,探明有资源量的矿种49种.其中,位居国内前10位的有白云母,铍,长石,镍等12种.已发现矿床200余个,其中大—中型矿床近100个.本区划分了8个重点开展工作的成矿远景区:哈腊苏铜,金,铁成矿远景区,达拉布特铜,金,铬(锡)成矿远景区,库卫铜,镍(钨)成矿远景区,可可塔勒铅,锌,铁,金成矿远景区,禾木金,铜成矿远景区,巴尔鲁克铜,铁成矿远景区,诺尔特金,铅,锌成矿远景区,科克森套铜,镍,金成矿远景区.主攻铜,铁,镍,兼顾铅锌,金.加强北部中高山区,深化南部山前地带,开拓西准噶尔区域矿产远景调查,重点加强哈腊苏斑岩铜矿,包古图斑岩铜矿,库卫铜镍矿,蒙库—阿巴宫铁矿,石屋斑岩铜矿,麦兹铅锌矿等勘查,力争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铅锌有色金属和黄金基地.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镍20万吨,铁矿2亿吨(其中富铁矿1亿吨),铅锌1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处;提供大—中型详查基地10处,形成2~3个大型—特大型矿产勘查开发基地.7. 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本区位于新疆南部山区,东,南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西,西南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接壤.面积38万平方公里.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本区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重叠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截至2004年,本区已发现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等近50种.其中,具有较大的找矿和资源开发潜力的矿产主要为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镍,锑,汞等),贵金属(金,银,铂,钯),铁,稀有金属(锂,铍,铌,钽),玉石,石棉,石膏等.近年来,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白干湖钨锡矿和黄羊岭锑矿等一系列找矿发现已展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本区初步划分为11个Ⅲ级成矿远景区(带),主要为:铁克里克铅锌,铜,铁(金刚石)成矿远景区,北昆仑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北缘金,铜,铅锌,铁成矿远景区,阿尔金南缘铜,镍,金,钨,锡成矿远景区,祁曼塔格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大红柳滩—木孜塔格汞锑,铅锌,铜,金,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木吉-阿克赛钦铁,铅锌,铜金,稀有金属成矿远景区.目前以阿尔金北缘和祁曼塔格两个成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最好.主攻铜,铅锌,铁,钨,锡,锑.加强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了解区域矿产资源潜力,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重点加强矿化相对集中的白干湖钨锡矿,库斯拉甫铅锌矿,喀腊大湾铜多金属矿,维宝铅锌矿和黄羊岭锑矿等勘查.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万吨,铅锌300万吨,钨(WO3)50万吨,铁矿4亿吨,锡25万吨,镍10万吨,锑3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20~30处;提交大型普查—详查基地5~8处.8. 北山成矿带北山地区位于新疆东部,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区内交通比较方便.工作区自然地理属高原低山丘陵区和戈壁荒漠区.本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三大板块的对接带,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带.几十年来,本区发现和评价了一系列金,铜,铅—锌—银,铁,钼,钨,铜—镍和其他金属矿床(点)以及一大批物化探异常.除个别铜(镍),铁,煤矿床外,矿产勘查总体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大.区内可划分5个Ⅲ级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包括:四顶黑山—黑鹰山铜,镍,金成矿远景区,雅干—朱斯楞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破城山—马鬃山铜,镍,金,银成矿远景区,中坡山—古堡泉铜,镍,金成矿远景区,华窑山—白山堂铜,金,钨成矿远景区,乌力吉—巴彦毛道铜,金成矿远景区,大青山—卡休他他—珠拉杂嘎铁金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本区主攻铜(镍),兼顾金,钨,锡.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利用地物化综合方法,重点对星星峡—公婆泉,柳园—双鹰山和白山堂等远景区开展铜(金)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选择1。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Ⅱ-1 吉黑成矿省;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Ⅱ-9 祁连成矿省;Ⅱ-10 昆仑成矿省;Ⅱ-11 下杨子成矿省;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Ⅱ-13 上扬子成矿省;Ⅱ-14 三江成矿省;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1)吉黑成矿省(Ⅱ-1)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铁铌稀土金铜铅锌硫成矿带;(4)华北陆块成矿省(Ⅱ-4)Ⅲ-14 胶辽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铅锌银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Ⅲ-15 鲁西中生代金铜铁成矿区;Ⅲ-16 华北盆地新太古代、中新生代铁煤油气成矿区;Ⅲ-17 小秦岭-豫西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钼铝土矿铅锌成矿带;Ⅲ-18 五台-太行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铜钼钴银锰成矿区;Ⅲ-19 晋西-陕东黄河两侧元古宙、晚古生代铝土矿稀土铜铁金煤盐类成矿带;Ⅲ-2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油气煤盐类成矿区;Ⅲ-21 阿拉善元古宙、新生代铜镍铂族萤石成矿区;(5)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5)Ⅲ-22 哈龙-诺尔特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铅锌铁稀有宝玉石云母成矿带;Ⅲ-23 克兰晚古生代铁铜锌金银铅成矿带;Ⅲ-24 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铜镍钼金沸石膨润土成矿带;Ⅲ-25 准噶尔西缘晚古生代金铬成矿区;Ⅲ-26 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油气铀煤盐类成矿区;(6)天山-北山成矿省(Ⅱ-6)Ⅲ-27 博格达晚古生代铜锌石墨盐类成矿区;Ⅲ-28 阿拉套-赛里木晚古生代锡钨铅锌成矿区;Ⅲ-29 土哈盆地中、新生代油气煤铀沸石膨润土盐类成矿区;Ⅲ-30 西天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铀煤铜(钼)锰铁镍金银稀有金属云母盐类矿床成矿区;Ⅲ-31 觉洛塔格-星星峡晚古生代铜钼金银镍成矿带;Ⅲ-32 南天山马鬃山晚古生代铁金铅锌银钒铀稀有稀土磷灰石蛭石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带;Ⅲ-33 额齐纳旗晚古生代铜铁(萤石)成矿区;Ⅲ-34 北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多金属铁铜镍金铅锌银磷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带;Ⅲ-35 萨阿尔明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锰铅锌稀有金属盐类成矿带;Ⅲ-36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金铜铅锌银锑铀锡成矿带;(7)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7)Ⅲ-37 塔里木中、新生代油气煤铀盐类矿产成矿区;Ⅲ-37--1 库车新代油气铀成矿带;Ⅲ-37--2 阿瓦提--沙雅中、新生代油气煤成矿带;Ⅲ-37--3 柯坪晚古生代Pb Zn Fe V Ti成矿区;Ⅲ-37--4 卡塔克--满加尔新生代油气成矿区;Ⅲ-37--5 塔里木南缘盐类矿产成矿带。
中国高岭土矿资源矿床分布及类型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高岭土矿床类型多,其中风化淋积亚型、热泉蚀变亚型、高岭石粘土岩亚型都能形成规模大而质地优良的高岭土矿,这在世界上是比较少见的,是中国高岭土矿床的特点。
各类型高岭土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如下。
(一)风化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该类型矿床与大面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及有关脉岩分布区相吻合,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15〜25C,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2 000mm,干湿气候为母岩的风化淋滤带来良好的条件。
从地形上看,风化残积矿床往往保存在丘陵、台地或山间盆地的残丘上,风化深度一般为50m左右,深者可达100m以上。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虽然是酸性、中酸性岩强烈风化的非常重要条件,但当仔细研究高岭土矿和岩体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只在岩体边部或在断裂带发育的地区,特别是经过花岗岩自身后期的气化-热液作用下所产生的自变质,或受后期伟晶岩脉及其他脉岩穿插的部位;或发现有绢云母化、纳长石化、硅化或其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的地带,加上有利风化的气候、雨量、构造、地形等条件,才是寻找该类矿床最有利的地带,也就是说,先期的蚀变作用叠加了后期的风化作用才是最有利的成矿条件。
(二)风化淋积亚型高岭土矿床在川、黔、滇交界处该类型的高岭土矿俗称“叙永石”,产于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煤系和早二叠世阳新统茅口灰岩的岩溶侵蚀面间。
山西阳泉高岭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的岩溶发育面之间。
苏州阳东淋滤型高岭土矿产于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化灰岩的岩溶溶洞内。
就现有资料看,中国西南各省,特别是川、黔、滇交界处,二叠纪煤系发育地区有广泛分布,也是寻找该矿床的有利地带。
该类矿床的上部都有遭受风化的富含黄铁矿的高岭石粘土岩的层位存在,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淋滤活动,以及黄铁矿氧化所形成的酸性水溶液作用于铝硅酸盐矿物(母岩)生成硅和铝的氧化物溶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