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9
环评工程师常用公式一、引言环评工程师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运用各种公式来计算和评估项目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介绍环评工程师常用的一些公式,并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实例分析。
二、常用公式一:水体污染潜能计算公式水体污染潜能(PP)是评估项目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PP = (Ca×E ×Q ×(1− Rb))/ S其中,Ca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浓度(mg/m³),E为污染物的排放速率(m³/day),Q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kg/day),Rb为污染物的去除率(%),S为接受水体的容积(m³)。
以某项目的废水排放为例,Ca为20 mg/m³,E为100 m³/day,Q为500 kg/day,Rb为80%,S为1000 m³,代入公式可得:PP = (20 × 100 × 500 × (1− 0.8)) / 1000 = 200 mg/m³根据计算结果,该项目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潜能为200 mg/m³。
三、常用公式二:大气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大气污染物浓度(PC)是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污染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PC = (E × Q) /(A × V)其中,E为污染物的排放速率(m³/day),Q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kg/day),A为大气体积(m³),V为地区散发系数。
以某项目的废气排放为例,E为2000 m³/day,Q为1000 kg/day,A 为5000 m³,V为1.2,代入公式可得:PC = (2000 × 1000) / (5000 × 1.2) = 333.33 mg/m³根据计算结果,该项目对大气环境的潜在污染物浓度为333.33mg/m³。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进行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综述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以期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1. 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污染物浓度 = 排放浓度 ×传输系数,其中传输系数是根据大气稳定度、风速和距离等因素确定的。
b.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计算公式:排放总量 = 排放因子 ×产量,其中排放因子是根据污染源特征和控制措施确定的。
2. 水体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水质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水质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水质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污染物对水体影响程度确定的。
b. 溶解氧饱和度计算公式:溶解氧饱和度 = (实测溶解氧浓度/溶解氧饱和浓度)×100%,其中溶解氧饱和浓度是根据水温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确定的。
3. 噪声污染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噪声级计算公式:噪声级 = 10×log10(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参考声功率),其中参考声功率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
b. 噪声等效指数计算公式:噪声等效指数= ∑(10×(声级/10)×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噪声源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确定的。
4. 土壤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计算公式:重金属污染指数= ∑(重金属浓度/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确定的。
b. 土壤腐殖质含量计算公式:腐殖质含量 = (有机碳含量 - 灰分含量)/ 土壤体积,其中有机碳含量和灰分含量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出。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与计算公式相辅相成,能够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和计算,客观地评价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一种评估环境影响并管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价工程建设和运
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和决策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矩阵法:通过对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矩阵计算,从而对可
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预测。
公式:E=P*I
2、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环境影
响进行量化评价。
公式:E=F(T,S,R)
3、层次分析法:通过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划分为不同层次,运用
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列、赋权,最终得出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公式:E=W1*E1+W2*E2+……+Wn*En
4、生态承载力评价法:针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设计的评价方法,通
过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环境影响。
公式:E=AGC*EF
5、神经网络法: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运用机
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公式:
E=F(Wx1,X2,X3,…,Xn)
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中的几种常用方法,不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常用环评计算数据及公式(仅供参考)1.废气类: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m3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万m3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万m3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
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
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
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1.实测法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Q年=Q时×B年/B时/10000式中: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h。
2.系数推算法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a.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 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0.251×Q L/1000+0.278[m3(标)/kg]当Vy<15%(贫煤或无烟煤),V0=Q L/4140+0.606[m3(标)/kg]当Q L<12546kJ/kg(劣质煤),V0=Q L//4140+0.455[m3(标)/kg)b.对于液体燃料,计算公式为:V0=0.203×Q L/1000+2[m3(标)/kg]c.对于气体燃料,Q L<10455kJ/(标)m3时,计算公式为:V0=0.209×Q L/1000[m3/m3]当Q L>14637kJ/(标)m3时,V0=0.260×Q L/1000-0.25[m3/m3]式中:V0—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m3(标)/kg或m3/m3;Q L—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kJ/(标)m3。
气1、风频公式:∑=+=161n nnn cff gg n ——n 方位的风频;f n ——统计资料中吹n 方位风的次数,n 为方位,共16个方位;c ——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2、大气污染物质量指数:oii i c cI =c i ——污染物监测值;3m mg c oi ——质量标准限值;3m mg污染物质量指数1≤i I 为清洁,>1为污染。
3、等标排放量(h m 3):910⨯=oii iC Q P i Q ——第i 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h t );oi C ——第i 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m mg ); 4、排气筒下风向一次(30min )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122P UH e QX c e m m π=⎪⎪⎭⎫⎝⎛-⎪⎪⎭⎫ ⎝⎛-⎪⎪⎭⎫⎝⎛+-∙∙⎪⎪⎭⎫ ⎝⎛+∙=2121212112111212121112ααααααααααγγeHP e)[]222121121ααααγ-⎪⎪⎭⎫ ⎝⎛+⎪⎪⎭⎫⎝⎛=e m H XQ ——单位时间排放量,s mg ;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s mg ; e H ——排气筒有效高度,m ;X ——距排气筒下风向水平距离,m ;1α——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1αγσX y = 2α——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γ——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22αγσX z = 2γ——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5、源强Q (s mg ):()s S G Q η-⨯⨯⨯⨯=18.022SO()ηη-∙∙∙=1A A G Q 烟尘G ——用煤量,s mg ;S ——燃煤硫分,%;A ——燃煤灰分,%;A η——飞灰占灰分的比例(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效率,%; s η——脱硫效率,%。
6、锅炉耗煤量:()η低Q i i D G '''-=G ——锅炉燃煤量,kg/h ;D ——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h ;低Q ——煤的低位发热值,kcal/kg ;η——锅炉的热效率,%;''i ——锅炉在某工作压力下,饱和蒸汽热焓,kcal/kg ; 'i ——锅炉给水热焓kcal/kg ,一般计算给水温度20℃,则'i =20kcal/kg 。
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1. 起尘量计算方法 (1)2. 居民区与工作区标准限值转换公式 (6)3. 锅炉燃煤烟气 (7)4. 焊接废气 (7)5. 注塑废气 (9)6. 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10)7. C X H Y与COD的转化关系 (12)8. COD的理论计算 (12)9. 湿式除尘器耗水量 (19)10. 江苏省城市用水与公共用水定额 (20)11. 等效排气筒速率以及排气筒高度计算 (24)1.起尘量计算方法(一)建设工地起尘量计算:()⎪⎭⎫⎝⎛⨯⎥⎦⎤⎢⎣⎡-⨯⎪⎭⎫ ⎝⎛⨯⨯⨯=43653653081.0T w V s P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P —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石子路面为0.62,泥土路面为0.32; s —表面粉矿成分百分比,12%; V —车辆驶过工地的平均车速,km/h ; w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二)道路起尘量计算:⎪⎭⎫ ⎝⎛⨯⨯⨯⨯⨯=4139.0823.0000501.0T U V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道路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V —车辆驶过的平均车速,km/h ; U —起尘风速,一般取5m/s ;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三)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计算:()()lQ Q E A l P d D C Q A c A ⨯=⨯⨯-⨯⨯-⨯⨯=-61024式中:Q A —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t ;C —每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 ;D —计算的总天数,365天;d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P —道路级别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8; Ac —消尘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2; l —道路长度,km; Q —道路年起尘量,t 。
一、大气:评价公式:1、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点源扩散模式:(1)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一点(X、Y),小于24h取样时间的浓度;C=(Q/2лuσyσz)exp-(Y2/2σ2y)×F F=2exp(-He2/2σZ2)(2)排气筒下风向一次(30min)取样时间的最大落地浓度cm(mg/m3)及其距排气筒的距离Xm(m)1、污染源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公式为:C(x,0,0)=(Q/лuσyσz)exp(-He2/2σz2)2、最大地面浓度cm(mg/m3)按下式计算:Cm(Xm)=2Q/eлuHe2P13、排气筒的距离Xm(m)按下式计算:Xm=〔He/r2〕1/α2〔1+α1/α2〕-(1/(2α2)) 2、烟气抬升公式:(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建议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H(m)。
当烟气热释放率Qh≥2100Kj/s时:△H=n0Qhn1Hn2U-1当Qh≤1700Kj/s或者△T<35K时:△H=2(1.5 VsD+0.01Q)/U注式中:Qh烟气热释放率kj/s;Qv实际排烟率m3/s;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率;U=U10(Z/10)P Qh=0.35paQv×△T/Ts Qv=лr2×Vsσy=γ1Xα1σz=γ2Xα2二、水:评价公式:1、内梅罗平均值:C内=[(C2极+C2均)/2]1/22、标准指数:Sij=Cij/Csj 当Sij≤1.0时达标当Sij>1.0时超标对于溶解氧(DO)两种情况DOj≥DOS时:SDOj=(DOf-DOj)/(DOf-DOs)DOj<DOS时:SDOj=10-9×( DOj/ DOs) DOf=468/(31.6+T)3、零维模型:C=(CPQP+ChQh)/(Qp+Qh)(注)C-污染物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4、一维模型:C=C0exp(-K×t)式中t=x/(86400×u)X为河面间河段长5完全混合断面后经过一段距离浓度值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科学的、定量的、系统的方法评估和预测某一工程、项目或规划对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策略的过程。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量化和衡量环境影响的程度。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计算公式,供读者参考。
一、水质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计算公式:COD = (V2 - V1) × C × K其中,V1为滴定前的滴定液体积(ml),V2为滴定后的滴定液体积(ml),C为硬汞溶液的浓度(g/L),K为化学需氧量(COD)的反应系数。
2. 总悬浮固体(TSS)浓度计算公式:TSS = (m2 - m1) × K × V其中,m1为测定前的滤纸质量(g),m2为测定后的滤纸质量(g),K为总悬浮固体(TSS)的反应系数,V为过滤液体体积(L)。
二、大气质量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计算公式:NOx = C × (V/Q)其中,C为氮氧化物(NOx)的浓度(μg/m^3),V为取样时间内大气体积(m^3),Q为取样时间(s)。
2. 悬浮颗粒物(PM10)浓度计算公式:PM10 = (m2 - m1) × K / V其中,m1为取样前的滤纸质量(g),m2为取样后的滤纸质量(g),K为PM10的反应系数,V为大气采样流量(L/min)。
三、噪声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1. 单位面积等效声级计算公式:Lw = 10 × log10 (1/A × ∫[t1-t2]p^2dt)其中,Lw为单位面积等效声级(dB),A为接受面积(m^2),p为声压(pascal),t1和t2为一定时间间隔。
2. 噪声传播衰减计算公式:Lp = Lw - 20 × log10 (r/r0)其中,Lp为距离r处的噪声水平(dB),Lw为噪声源处的噪声水平(dB),r为距离噪声源的距离(m),r0为参考距离(m)。
公式汇总:1、物料衡算法计算通式为:∑G投入=∑G产品+∑G流失(1-1)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2、经验排污系数法A=AD×MAD=BD—(aD+bD+cD+Dd)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3、水平衡4、恒定均匀流Ri C =υA Q ⋅=υ式中υ—断面平均流速,m /s ;C 一谢才系数,常用n1R 1/6表示,n 为河床糙率; R —水力半径,m ;(过水断面积与湿周之比即为水力半径。
)i —水面坡降或底坡;Q —流量,m 3/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5、非恒定流基本方程为:q xQ t A =∂∂+∂∂ )()(22222υυ-+∂∂+-=∂∂-+∂∂+∂∂q zf q x A A Q gS x z B A Q gA x Q A Q t Q B —河道水面宽度,m ;z x A∂∂—相应于某一高程z 断面沿程变化;z —河底高程,m ;S f —沿程摩阻坡度;t —时间;q —单位河长侧向入流;v q —侧向入流流速沿主流方向上的分量,m /s6、河流断面流速计算有足够实测资料的计算公式:⎪⎪⎭⎪⎪⎬⎫===B F h Bh A A Q υ经验公式:⎪⎪⎭⎪⎪⎬⎫===--)1(1δβδβααυQ r B rQ h Q式中υ——断面平均流速;Q ——流量;A ——过水断面面积;B ——河宽;h ——平均水深α﹑β、γ、δ——经验参数,由实测资料确定7、一般水质因子式中S ij —水质评价参数i 在第j 点上的污染指数;C ij —水质评价参数i 在第j 点上的监测浓度,mg /L ;C si —水质评价参数i 的评价标准,mg /L8、DO -溶解氧sf j f DO DO DO DO DO S j --= s j DO DO ≥ s jDO DO DO S j 910-= s j DO DO 〈DO f= 468/(31.6+t)式中 DO f ——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 /L ;DO s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mg /L ;DO j ——j 点的溶解氧浓度, mg /L ;t ——水温,℃。
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1、起尘量计算方法(一)建设工地起尘量计算:()⎪⎭⎫⎝⎛⨯⎥⎦⎤⎢⎣⎡-⨯⎪⎭⎫ ⎝⎛⨯⨯⨯=43653653081.0T w V s P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P —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石子路面为0.62,泥土路面为0.32; s —表面粉矿成分百分比,12%;V —车辆驶过工地的平均车速,km/h ; w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二)道路起尘量计算:⎪⎭⎫⎝⎛⨯⨯⨯⨯⨯=4139.0823.0000501.0T U V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道路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V —车辆驶过的平均车速,km/h ; U —起尘风速,一般取5m/s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三)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计算:()()lQ Q E A l P d D C Q A c A ⨯=⨯⨯-⨯⨯-⨯⨯=-61024式中:Q A —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t ;C —每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 ;D —计算的总天数,365天;d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P —道路级别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8; Ac —消尘系数,如内环线以内可取0.4,内外环线之间取0.2; l —道路长度,km;Q —道路年起尘量,t 。
(四)煤堆起尘量计算:⎥⎦⎤⎢⎣⎡⨯⎥⎦⎤⎢⎣⎡⨯⎥⎦⎤⎢⎣⎡⨯⎥⎦⎤⎢⎣⎡⨯=15255905.105.0f d D V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煤堆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V —车辆驶过煤堆的平均车速,km/h ; d —每年干燥天数,d ;f —风速超过19.2km/h 的百分数。
(五) 煤堆起尘量计算:Q m =11.7U 2.45·S 0.345·e -0.5ω·e -0.55(W-0.07)式中:Qm —煤堆起尘量,mg/s ;U-临界风速,m/s ,取大于5.5m/s ; S-煤堆表面积,m 2;ω-空气相对湿度,取60%; W-煤物料湿度,原煤6%。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一、环境评价:
1、环境容量法:用以评价环境受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将环境负荷量
与环境容量相比较,从容量饱和度来判断环境的质量。
公式:
环境容量=环境负荷量/环境容量限度
2、环境效益法:是一种判断环境改善成效的方法,即根据环境改善
前后相比,比较环境效益或经济效益,判断环境改善效果。
公式:
环境效益=(环境改善后的环境质量-环境改善前的环境质量)/环
境改善前的环境质量
3、污染源责任比例法:是指根据各污染源贡献比例,结合生态系统
损害函数,分配污染物源责任的方法。
公式:
污染源责任比例=污染源贡献比例×污染源责任系数
4、环境整治可行性分析法:是指分析一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根据
优先级、成本、经济、法律等因素,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方法。
公式:
环境整治可行性评价指标=整治费用/整治效果
5、综合经济绩效分析法:是指在给定投资、期限、增加价值、及其他效用等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这些参数,来确定经济绩效水平的方法。
公式:。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 s 的计算见式(4一1):86400ssqNK Q =式中:Q s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 /s ; 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 ); N --设计人口数,人;K .s _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量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 ;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示例于表4一1。
①暴雨径流深度的估计: R=C R ·P —D S (4—3) 式中:R ——总暴雨径流深度,crn ;C R ——总径流系数; P ——降雨量,crn ;D S ——洼地存水,cm 。
其中总径流系数有两种估算方法,粗略估算可采用式(4—4),较准确的可按式(4—5)计算。
)100()1001(15.0I I C Rϕ+-= (4----4) 式中:I ——不透水区百分数;ϕ一一按照不同坡度计算的不透水区的径流系数,见表4-2(不透水区指屋面、沥青和水泥路面或广场、庭院等)。
∑∑=iiiRFF C )(ϕ式中:F i ——各种类型地区所占的面积;ϕi——对应的径流系数(见表4-2)。
洼地存水D S 可用式(4—6)粗略估计:Y sw =t e Y su (PC )(4一7)式中:Y sw --暴雨冲刷到受纳水体的颗粒物负荷;T e --等效的累积天数,d ;Y su --街道表面颗粒物日负荷量,kg/d 。
T e 可由式(4-8)估计:t e =(t r —t s )(1—εS )+t s (4—8)式中:t r ——最后一次暴雨事件算起的天数,d;t s ——从最后一次清扫街道算起的天数,d ;εS ——街道清扫频率。
Y su 可由式(4—9)估计:Y su =L su ·L st (4—9)式中:L su ——颗粒物日负荷率,kg /(km·d );L st ——街道边沟长,约等于2倍的街道长,km 。
计算K 值K ——综合自净系数U——流速(m/s)u值L值C A C BKL——上、下断面间距(km)COD 0.20.120.318.220.2162CA,CB——上、下断面某COD 0.20.620.319.210.0184COD 0.2 1.520.318.610.0116COD 0.6COD 0.6NH 3-N0.60.60.380.30.2364纳污能力计算公式河流断面浓度分布计算模式C —河水与污水混合后水质浓度(mg/LQ 0、C 0—河流上游来水流量(m 3/s )与q w 、C w —污水排放量(m 3/s )与排放浓C 0—上游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 x —预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K —污染物综合削减系数(1/d);u —断面平均流速(m/s );BAC C L u K ln=()[]ktP i P s eQ C q Q C W --+∑1124.86=允www q Q C q C Q C ++=000ux K4.86-X —断面距离(km )。
x——预测点到污水排放点的距离mM q ——累积流量坐标系下的横向混合系数(m 5/s 2)弯曲河流稳态混合衰减累计流量模式岸边排放:COD正常()()()42exp 4exp {86400exp ,22211⎢⎢⎣⎡⎪⎪⎭⎫⎝⎛--+⎪⎪⎭⎫ ⎝⎛-+⎪⎭⎫ ⎝⎛-=x M q Q x M q x M Q c c u x K q x c q h q q pp h πyq uM H M 2=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q——累积流量m 3/s Q p ——废水排放量m 3/sQ h ——河流流量m 3/s H——河流平均水深m u——流速m/s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K 1——好氧系数1/d I——河流底坡g——重力加速度m/s 2y——河流沿宽度方向的距离m0.512510202530517.73814.0967.365 5.000 5.000 5.000 5.000 5.0971014.52613.0509.105 5.036 4.999 4.999 4.999 5.8312011.92611.3679.546 5.429 4.999 4.999 5.0027.0463010.70710.3959.310 5.894 5.002 4.998 5.0307.531409.9649.7599.021 6.236 5.016 4.998 5.1007.697509.4519.3048.761 6.463 5.048 4.999 5.1967.7321008.1608.1077.904 6.810 5.331 5.053 5.6647.4752007.2307.2127.138 6.687 5.725 5.319 6.022 6.973400 6.564 6.559 6.534 6.373 5.956 5.730 6.099 6.4775006.3986.3956.3806.2765.9995.8446.0946.344与河流主流方向垂直距离m沿河流主流方向距离myq uM H M 2=()()5.00065.0058.0gHI B H M y +=Huyq =1000 6.027 6.032 6.040 6.049 6.032 6.017 6.040 6.046 1500 5.883 5.891 5.904 5.936 5.968 5.978 5.960 5.920 2000 5.789 5.796 5.810 5.845 5.886 5.900 5.875 5.827 3000 5.642 5.648 5.659 5.689 5.725 5.738 5.715 5.673非岸边排放:间距(km)断面某污染物浓度(mg/L)允—河道最大允许纳污量(kg/d);s—河段水质标准或水质目标(mg/L);1—上断面来水污染物浓度(mg/L);Q2P—下断面设计流量(m3/s);Q1P—上断面设计流量(m3/s);q i—各污染口污水量(m3/s);K—污染物综合削减系数(L/d);t—从上断面到下断面水流时间(t=L/u)L—上下断面间水流程(km)u—流速(m/s)。
常用环评计算数据及公式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对项规划、建设或运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环评计算数据和公式是环评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定量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环评计算数据和公式供参考:1.水质污染评估-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计算公式:BOD = Do - D其中,BOD为水体的生化需氧量,单位为毫克/升;Do为水体污染前的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升;D为水体污染后的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升。
根据BOD的值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计算公式:COD = Do - D其中,COD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单位为毫克/升;Do为水体污染前的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升;D为水体污染后的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升。
根据COD的值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 TN(Total Nitrogen)计算公式:TN = NH3-N + NO3-N + NO2-N + org-N其中,TN为水体中总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NH3-N为水中氨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NO3-N为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NO2-N为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org-N为水中有机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根据TN的值可以评估水体中氮污染的程度。
2.大气污染评估- PM2.5(细颗粒物)计算公式:PM2.5 = PM10 - PMcoarse其中,PM2.5为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单位为微克/立方米;PM10为空气中总颗粒物的浓度,单位为微克/立方米;PMcoarse为空气中粗颗粒物的浓度,单位为微克/立方米。
根据PM2.5的值可以评估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污染程度。
-SO2(二氧化硫)浓度计算公式:SO2=(V×1.429×C)/Q其中,SO2为二氧化硫的浓度,单位为毫克/立方米;V为烟囱或排放源的排放速率,单位为立方米/小时;C为SO2的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立方米;Q为大气的稀释速率,单位为小时/立方米。
5.3.1 出汁率出汁率按下列公式计算:Rj=rj W W ×100式中:Rj ——出汁率,69%;Wj ——年葡萄汁总量, 9000t ; Wr ——葡萄原料年总消耗量, 13000t 。
注:⑴白葡萄酒的出汁率在发酵前进行计算;红葡萄酒的出汁率在发酵后计算。
⑵葡萄汁重量指自流汁和压榨汁重量之和5.3.2 出酒率出酒率按下列公式计算:Rw=r G Yq W ×100式中:Rw ——出酒率, 10%;Yq ——年葡萄酒合格品量, 1000KL ; G ——20℃时葡萄酒的密度, 0.899t/KL Wr ——葡萄原料年总消耗量, 9000t 。
5.3.3 耗水量耗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Yw Qt式中:Q ——生产每KL 葡萄酒的耗水量, 0.85m 3/KL ; Qt ——葡萄酒生产年耗新鲜水量, 7650m 3; Yw ——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KL 。
5.3.4 耗电量耗电量按下列公式计算:WtW=Yw式中:W——生产每KL葡萄酒的耗电量, 52.2kw•h/KL;Wt——葡萄酒生产年耗电量, 470000kw•h;Yw——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 kl。
注:⑴耗电量包括基本生产用电和辅助生产用电。
如各工序动力直接用电、自采水、设备大修和小修、事故检修及检修后试运行用电,以及本车间照明和上项各项用电线路、变压器损失的电量。
不包括礼堂、食堂、托儿所、学校、职工宿舍、基建、技措和建筑工程等用电。
⑵若使用统一电表同时供应几种产品用电,则应按受益单位产品通过测定或测算合理分摊用电量。
5.3.5 综合能耗综合能耗按下列公式计算:EjE=Yw式中:E——生产每KL葡萄酒的综合能耗(折标煤计算), 6.49kg/KL;Ej——葡萄酒生产年综合能耗(折标煤计算), 655.6 kl;Yw——葡萄酒的年产量, 9000 kl。
注:综合能耗是葡萄酒生产企业对年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照标准GB2589执行。
欢迎阅读环评中常用到的计算公式1. 起尘量计算方法 ....................................................................................................... 12. 居民区与工作区标准限值转换公式 ....................................................................... 43. 锅炉燃煤烟气 ........................................................................................................... 54. 焊接废气 ................................................................................................................... 55. 注塑废气 ................................................................................................................... 66. 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 77. C X H Y 与COD 的转化关系 ....................................................................................... 88.9. 10. 11.1.(一)式中:E P s V w —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 的天数;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二)道路起尘量计算:⎪⎭⎫⎝⎛⨯⨯⨯⨯⨯=4139.0823.0000501.0T U V E式中:E —单辆车引起的道路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 ;V —车辆驶过的平均车速,km/h ;欢迎阅读U —起尘风速,一般取5m/s ;T —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
(三)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计算:()()lQ Q E A l P d D C Q A c A ⨯=⨯⨯-⨯⨯-⨯⨯=-61024式中:Q A —一年中单位长度道路的起尘量,t ;C —每小时平均车流量,辆/h ;D —计算的总天数,365天;dP l Q (四)式中:E V d f (五)Q m 式中:ω(六)煤炭装卸起尘煤炭在装卸过程中更易形成起尘,其起尘量与装卸高度H 、煤流柱半径R 、煤炭含水量W 、煤流柱中煤流密度D 、风速V 等有关,其中煤流柱密度是由装卸速度V 和装卸高度H 决定的。
露天堆煤场装卸过程中形成扬尘的主要为自卸车、铲车装卸,装卸煤落差1.5m 左右。
煤炭装卸起尘量采用下式计算:α⋅⋅⋅⋅=-i i w i ij f G H V Q 28.023.16.103.0欢迎阅读∑∑===ni ijmi QQ 11式中:Q ij —不同设备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 ;Q —煤场年起尘量,kg/a ; H —煤炭装卸平均高度,m ; G i —某一设备年装卸煤量,t ; m —装卸设备种类;Q i —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 ; G —煤场贮煤量,t ; Vf i (七)式中:Q Q V P(八)式中:Q K U U 0—煤尘的启动风速,m/s ,取3.0m/s ; W —煤尘表面含水率,%; P —煤场年累计堆煤量,t/a 。
在法”式中:LD50—大鼠经口给毒的半数致死剂量, 二氯乙烷为670mg/kgAMEG—空气环境目标值(相当于居民区大气中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mg/m3;MAC短—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mg/m3;MAC长的取值此处与AMEG相等。
3.锅炉燃煤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可按以下公式统计:SO2产生量计算公式为:Gso2=1.6B•S式中:Gso2—SO2产生量,㎏;B—燃煤量,㎏;S—煤中的全硫份含量,%。
烟尘产生量计算公式为:Gsd=B•A•d fh/(1-C fh)4.二氧化碳焊实芯焊丝(直径1.6mm)450~650 5~8 药芯焊丝(直径1.6mm)700~900 7~10氩弧焊实芯焊丝(直径1.6mm)100~200 2~5埋弧焊实芯焊丝(ф5) 10~40 0.1~0.3 氧-乙炔切割40~80(1)亚弧焊排尘系数为3~6.5g/kg焊丝,偏安全起见,排尘系数取为6.5g/kg焊丝。
(2)关于焊锡废气以下资料是我从别的论坛里面看到的,不知道分析是否恰当,仅供参考:焊锡丝一部分含有铅,一部分是无铅焊锡丝。
有铅锡焊焊烟中的主要成分是松香以及锡、铅及其化合物。
使用的焊料的主要成分是90%的金属颗粒,10%助焊剂和其它添加剂,主要有锡、铅两种成分,锡膏的熔点为183℃,沸点为260℃,铅的熔点为327.5℃,沸点为1740℃,锡的熔点为231.9℃,沸点为2260℃,故锡、铅的产生量很POM即6.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
=M(0.000352+0.000786V)*P*FGZ——千克/时GZM——液体分子量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米/秒),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测,一般可取0.2-0.5)PF根据m1+m2=举例:(1、GZ45℃, F——蒸发面的面积(m2),本项目拟采用1个酸洗槽,其尺寸为1.8m×1m×1m,蒸发面面积为1.8m2。
本项目盐酸雾的排放速率为:= 36.5×(0.000352+0.000786×0.4)×52.1×1.8—1.8×1.2 = 0.121kg/h GZHCl(2)铬酸雾铬酸雾常常产生于镀铬槽的阴阳两极附近区域。
由于镀铬机理不是直接阳极溶解,而是通过电镀液中铬酐还原来产生铬金属沉积,因此其电流效率很低,电镀时大部分电流消耗于电镀液中水分子发生电化学反应,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
大量氢气和氧气的析出,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夹带铬酸分子(H2CrO4)逸出,在镀槽上方形成气溶胶,即铬酸雾。
根据类比调查,不用抑雾剂时,在电镀槽表面上的铬酸雾的发生浓度可达10mg/m 3 (以H2CrO4计算);加入适当的抑雾剂以后,铬酸雾可大大减少。
铬酸雾排放速率同样可按上述经验公式计算:G Z 铬酸雾 =M×(0.000352+0.000786×U) ×P×F—V 水×F 式中各参数调整取值如下:2G Z7. C C X H Y +(分子量计算8. 一、COD 概念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二、 COD 的测定COD 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
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同一条件下测定COD,否则不能进行对比。
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60%,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
二、COD理论计算公式根据COD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COD就是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有机物等)完全氧化为CO2和水的过程中氧的消耗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理论计算,得到可氧化物质氧化过程中氧的消耗量。
1按65:①C16226784②C8H114 400400(分子量)/114(分子量)=3.5即:废水中每克异辛烷相当于3.5克COD。
③苯C6H6+15O=6CO2+3H2O78 240240(分子量)/78(分子量)=3.07即:废水中每克苯相当于3.07克COD。
综上所述,将三种物质所导致COD进行加权计算后,废水中每克石油类相当于3.44克COD,因为重铬酸钾氧化法氧化率为90%左右,因此可将其校正为废水中每克石油类相当于 3.1克COD,也就是说如果废水中的石油类为100mg/L,则每升废水中COD为310mg/L。
2、氨氮的COD计算根据文献资料,0--1400mg/L的NH3-N对COD几乎没有影响,这主要是因为:569.10.江苏省城市用水与公共用水定额◇ 绿化绿化投资:按25元/m2计绿化用水:按0.5 t/m2计。
绿化浇洒用水定额为1~3L/m2˙d,道路浇洒用水定额为2~3L/m2˙d。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千克柴油产生废气量16立方米;冷却塔排水与损耗比值为1:6去离子水制备:废水量(定期排水)2%~5%;锅炉定期排水2%~5%绿化用水:2.5L×绿化面积×5211.A1A2Q1、A2h1、A2B1 某排气筒高度处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Q=Qa +(Qa+1-Qa)(h-ha)/(ha+1-ha)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a-比某气筒低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大值;Q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小值;h-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h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h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
B2 某排气筒高度高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按下式计算:Q=Qb (h/hb)2Q bhh bB3Q ch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