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神奇的古代文化——第八单元单元主题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13.1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古老的神话传说(整合阅读课)【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2.主题丛书《仓颉造字》《门神的来历》《亚当与夏娃》《富士山——不死的山》《奇米恰瓜造日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复述和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也许,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炉火旁,你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也许,在开满秋菊的山坡上,你如饥似渴地读着那些神奇美妙的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
还想和老师一起感受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与美好吗?(想)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书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受故事之奇。
(出示“知识树”课件)这是一棵神话传说故事之树,让我们用心读文,使这棵大树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果每个同学的“知识树”都能长得异常茂盛,那我们班的这片“知识之林”也将繁茂无比!二、主题回顾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课文给我们介绍的各种人物,看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
1.《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个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多么美好的愿望呀《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忧伤孤独的嫦娥真可怜!2.《西门豹》——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生:喜欢,他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生:我也喜欢,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将计就计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还让老百姓明白了“河伯娶媳妇”只是巫婆和官绅们搞钱的鬼把戏。
3.《女娲补天》——在这篇文章中,你又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神话故事,是文化的源头,它是每个民族永恒的胎记,也是人类共同的胎记;神话故事,是远古历史的回音;民间故事,是民族精神,也是整个人类精神最初的写照;民间故事,它记录了人类追求生活的无限理想和希望,同时它又库存了人类为了争取未来而洒落的汨汨泪水和琅琅笑声……它们都是我们的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总能给我们或知识或品质方面的启发,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
《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拓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祖国优秀文化热爱之情。
文本充分话,通过朗读、讨论、复述课文等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想象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神话阅读氛围,教师适当推荐课外的童话神话类读物,阅读提前。
提供阅读书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孟姜女哭长城》《宝莲灯》《八仙故事》《女娲造人》《田螺姑娘》《盘古化生万物》《三戏海龙王》《精卫填海》《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嫦娥奔月》教学过程:1、在故事讲解中理解诗意。
《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蕴含着一个节日,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传说中隔着“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乞巧意思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嫦娥》一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
建议把学古诗和阅读神话故事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关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达感情。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为了迁移而学。
《西门豹》这一课,不论是从篇幅还是从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非常之大。
那我们本着让“文”为学生服务,文让学生读懂即可的原则。
教学时,花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个故事与同学们合作一起演一演,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
分成两块教学:(1)做一份调查报告,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烯少的原因(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2)把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三年级的学生,“西门豹不是权利很大吗?派兵把官绅、巫婆抓起来不就行了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方法妙在哪?(3)设想一下,岸上的人看到事情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像说一说。
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
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说与听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
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二、指导交际1.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2.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3.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4.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三.教师总结: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1把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准备自己编故事。
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目标:指导写作——编故事。
教学流程:一、复习“口语交际”内容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同学们,你们爱幻想吗?我也会,假如我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先要变成孙悟空。
因为孙悟空会“分身术”,拔一根汗毛就可以变成无数个我,一个我在学校……一个我在家里……一个我……;我也想变成医院窗前的那个画着小丑脸的气球,把欢乐和祝福送给被病痛折磨得病人;我想变成XX同学,去了解她练好字的秘诀;我还想变成哈里波特……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我要变的是在是太多太多了,因为我的心愿实在是太多太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3、收集相关资料;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一)《古诗两首》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第八组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第八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和神化传说”这一主题编排的,安排了《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为略读课文,还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八》。
《古诗两首》是根据流传很广的神话故事写成的,想象丰富。
《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历史故事。
《女娲补天》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
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29、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2、在每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有很多独特的活动,同学们能说说吗?(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节日的古诗《乞巧》。
板书课题《乞巧》,让学生齐读一遍。
4、乞巧节就是我们说的七夕节,让我们跟诗人林杰一起过个乞巧节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人简介。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林杰。
唐代诗人。
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第八单元神话故事单元备课单元设置分析: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学习,学生在继续感受“神奇”的同时,还感受到古人想象的丰富,并在单元习作中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试图通过课文学习和其他训练,把学生带到那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另外,还有综合性训练《语文园地八》。
体裁上不局限于记叙文,还加入古诗。
教师在教学本组内容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对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除了带领学生感受故事内容的神奇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复述等多种形式积累生动的语言,并扩展开去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之情。
另外,此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中《乞巧》浅显易懂,《嫦娥》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一是牛郎织女,一是嫦娥奔月。
《乞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嫦娥》抒发了诗人凄凉孤独的心情。
《西门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一、主要内容第一课时1、女娲补天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
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31、女娲补天1. 女娲为什么补天?2. 女娲怎么补天?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第二课时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神奇的古代文化——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教学深圳市龙岗区木棉湾小学钟春花[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能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璀璨。
2.能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和中国古代故事的神奇。
3.能了解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和中国古代故事的神奇。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特点。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读书心得。
1.交流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
师:同学们最近都读了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故事人物吗?说说你喜欢他什么或者为什么喜欢他?生自由说2.引出跟本组课文有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人物老师把跟本组课文有关的人物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逐一展示:牛郎、织女、嫦娥、后羿、西门豹、夸父、女娲等神话人物。
(美丽的嫦娥仙子。
女娲补天,造福人类。
后羿射日,英勇威武。
)3.揭题读题:神奇的古代文化师: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上,看出来了你们对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些神奇的故事,一起来探讨这些故事的人物特点。
二、打开思维,把握文本脉络。
1.小组介绍思维导图。
小组内谈谈各自的思维导图的思路。
师:大家在预习中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思维导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说说你做思维导图时的思路。
2.观察优秀的思维导图,把握本组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分享得非常认真,钟老师拿出其中几张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有没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自由说。
二、制作卡片,了解人物特点1.全班合作学习从刚刚的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同学读出了故事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为每个故事人物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人物卡。
我们先一起来完成第一张人物卡。
请大家默读《女娲补天》,在文中用横线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相关句子;将概括出的人物特点,标注在划线的句子旁边。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自由读其他各组文章,在文中用横线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把概况出的人物特点标注在句子旁。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娲善良和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认写“女娲”同学们,在中国的传说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她是我们人类的母亲, 让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她的名字(板书:女娲) (娲,先写左边的女,再写右边上面的口,下面是——内)2、读“女娲”来,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她的名字让我们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再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呼唤——3、联系动画片,进入课文学习刚才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了一个一个小泥人,创造了人类,从此大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欢歌笑语~~~)说得真好呀!是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水神和火神打起仗来,在激烈的打斗中,水神不小心撞倒了支撑天地的擎天柱——布周山从此人们又将面临怎样的灾难呢?女娲又是怎么帮助他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31课——女娲补天(板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生字词学习塌下、窟窿、震裂、深沟、燃烧、洪水3、好,同学们,布周山被撞倒之后,大地上发生了哪些烦恼呢?别急,你们能根据这六个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吗?自己先准备一下,轻轻地说一说明确:布周山被撞倒以后,天空()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地被()出现了一道道(),山冈上(),田野里到处是()如此可怕的灾难,同学们请你们用朗读为大家呈现,先自己试一试。
《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故事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真切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课前准备: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语: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故事”的海洋中,亲身经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
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神话或传说故事,好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让我们以“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为话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吧。
二、学习借鉴,准备发言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3、让学生说一说,演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提出活动建议:(1)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认真思考自己喜爱的理由,最好能够想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并确定演讲题目,拟定演讲提纲。
(2)在演讲时,要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讲清楚,使人信服,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表达方法。
(3)听别人演讲,要抓住他演讲的中心;要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
听完,想想自己准备对哪些看法提出质疑。
5、提出评价要求:(1)演讲题目是否与演讲的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演讲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围绕中心进行演讲。
(2)演讲表达是否有条例,语气、语调是否适当。
(3)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见解。
第八单元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导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字写生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31、女娲补天32、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教学目的1、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6、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7、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8、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9、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10、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11、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12、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1 / 11。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
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阅配套读物《同步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
可以这样说,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优美的神话,已经具备了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用文艺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萌芽条件。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
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如下:古诗两首3课时西门豹3课时女娲补天3课时夸父追日2课时语文园地5课时单元复习训练2课时单元检测4课时2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神奇的古代文化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主题教学
深圳市龙岗区木棉湾小学钟春花[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能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璀璨。
2.能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和中国古代故事的神奇。
3.能了解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和中国古代故事的神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特点。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读书心得。
1.交流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
师:同学们最近都读了很多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能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故事人物吗?说说你喜欢他什么或者为什么喜欢他?
生自由说
2.引出跟本组课文有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人物
老师把跟本组课文有关的人物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逐一展示:牛郎、织女、嫦娥、后羿、西门豹、夸父、女娲等神话人物。
(美丽的嫦娥仙子。
女娲补天,造福人类。
后羿射日,英勇威武。
)
3.揭题读题:神奇的古代文化
师: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上,看出来了你们对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喜爱,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些神奇的故事,一起来探讨这些故事的人物特点。
二、打开思维,把握文本脉络。
1.小组介绍思维导图。
小组内谈谈各自的思维导图的思路。
师:大家在预习中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思维导图,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说说你做思维导图时的思路。
2.观察优秀的思维导图,把握本组课文脉络。
师:同学们分享得非常认真,钟老师拿出其中几张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有没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自由说。
二、制作卡片,了解人物特点
1.全班合作学习
从刚刚的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同学读出了故事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为每个故事人物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人物卡。
我们先一起来完成第一张人物卡。
请大家默读《女娲补天》,在文中用横线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相关句子;将概括出的人物特点,标注在划线的句子旁边。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自由读其他各组文章,在文中用横线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把概况出的人物特点标注在句子旁。
(2)完成卡片。
(3)、分别请小组展示、汇报。
三、抓住人物共同点
同学们观察自己完成的卡片,结合这些故事内容,你发现这些人物的共同点了吗?
(1)神话人物的本领大,能呼风唤雨。
(2)他们都是神仙,女的美丽善良,男的英勇威武。
(3)神话人物都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
(4)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是神和人的结合,他们共同拥有:超凡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美好的愿望。
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实现人们的幻想,这样的故事就是神话故事。
四、好书推荐
同学们,在中国,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历史十分悠久,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人物,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基本基本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它们可以满足你对神话故事的无穷幻想,希望同学多看神话、多读神话,相信你一定可以感受到神话的美丽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