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常用新技术原理及应用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1
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病理学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医学诊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较为常见的分子病理学新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分子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测定DNA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和表达,从而了解患者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基因测序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中。
通过测定癌细胞中基因突变的情况,可以选择针对性治疗,并提高治愈率。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也被应用于遗传疾病的筛查,以及对药物反应的预测等方面。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指将大量蛋白质在芯片上固定,用来检测样本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变化。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患者血液中的生理参数,如血糖浓度、血脂浓度、肝功能等指标。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及早发现肿瘤,并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此外,蛋白质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新药的筛选和药效评估。
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插入或删除。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特别是在遗传疾病和肿瘤治疗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CRISPR/Cas9技术可以被用于修复患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如囊性纤维化等疾病。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攻克一些肿瘤所特有的基因突变。
四、微生物组学技术微生物组学技术是指通过对体液中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含量和作用,从而实现对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和定位。
微生物组学技术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感染病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微生物组学技术可以快速地对急性感染疾病做出诊断,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此外,微生物组学技术还可以协助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总之,分子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临床医学中的各个领域,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精确的诊断手段,也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一.大纲要求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种类及目的;掌握临床病理检查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熟悉病理学常用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二.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从活体身上的病变或可疑病变处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2. 冰冻切片快速诊断(frozen sextion) :用不经固定的新鲜标本,快速冷冻至-18度以下,进行切片、HE染色,一般在20~30min内完成定性诊断。
3. 细胞学检查(cytology):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和穿刺抽取的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并作出定性诊断。
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诊断,判断有无肿瘤细胞,是良性或恶性。
也用于某些内部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激素水平的判定等。
4.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被称为常规染色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可用于观察、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学。
而且HE切片可较长时间保存,因而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方法。
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胞质、肌肉、结缔组织、红细胞和嗜伊红颗粒呈不同程度的红色。
钙盐和微生物也可染成蓝色或蓝紫色5. 组织化学技术(histochemistry technique):又称特殊染色,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病变组织内某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用特殊染料将它们显示出来,从而协助鉴别HE染片内不易区别的病变或物质。
6.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将预先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加在组织切片上,使之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特异性抗体通过某种方式连结辣根过氧化酶或碱性磷酸酶。
显色剂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沉淀,将抗体所检测的抗原在组织切片上显示出来。
7. 生物芯片技术(biochip technique):是将大量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分子或生物样品有序的点阵排列在支持物上并与标记的检测分子同时反应或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扫描、化学发光或酶标显示可获得大量有用的生物信息的新技术。
第十七章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一节大体与组织和细胞病理学技术(一)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的病变性状(形状、大小、重量、色泽、质地、界限、表面及切面形态、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等)进行细致地剖检、观察、测量、取材和记录,必要时可摄影留作资料。
大体观察不仅是病理医师的基本功和正确病理诊断的第一步。
也是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组织病理学观察将肉眼确定为病变的组织取材后,以福尔马林(fOmlahn,甲醛)溶液固定和石蜡包埋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通过分析、综合病变特点,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一伊红(}~ematoxylin antl eosin,HE)染色。
迄今,这种传统的方法仍然是诊断和研究疾病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
若仍不能做出诊断或需要进一步研究时,则可辅以一些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其他观察技术。
(三)细胞病理学观察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诊断。
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运用各种采集器在口腔、食管、鼻咽部、女性生殖道等病变部位直接采集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自然分泌物(如痰、乳腺溢液、前列腺液)、体液(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脑积液)及排泄物(如尿)中的细胞,以及通过内镜采集的细胞或用细针直接穿刺病变部位(如乳腺、甲状腺、前列腺、淋巴结、胰腺、肝、肾等),即细针穿刺(fine neecUe aspiI-ation,FNlA)所吸取的细胞。
细胞学检查除了用于病人外,还用于肿瘤的普查。
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易于接受,但最后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尚需进一步经活检证实。
此外,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对激素水平的测定(如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为细胞培养和DNA提取’等提供标本。
第二节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一)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一般称为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或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定位地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特殊化学成分(如蛋白质、酶类、核酸、糖类、脂类等),同时又能保存组织原有的形态改变,达到形态与代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