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翻身的训练
• 适用对象为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身有定困难的偏瘫 患者,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训练躯干 旋转,缓解痉挛、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防治并发症。 包括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训练两种方法。
.
15
翻 身 训 练
.
16
翻 身 训 练
.
17
卧床期的训练方法
• 包括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
.
1
偏瘫的康复训练
查甜甜
.
2
概述
•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所导致 的以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 伴有失语、失认、吞咽困难、 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 中国每年脑卒中的发病人数是 250万,死亡人数是150万,其 中有50%-70%的病人留有承残 疾。
.
3
发病原因
•偏瘫的原因: 脑内病变,其中半数以上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又
• 认知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注意力、记忆
力、逻辑思维能力障碍等。
.
5
偏瘫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
•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流涎、口腔内残留食物等。 • 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淡漠、兴奋等。 • 能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行走困难;交流障
碍;工作能力下降等。
.
6
脑血管病偏瘫的痉挛模式
.
25
偏瘫上肢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上肢僵硬、运动不正常的患者。目的是减轻患侧上肢的僵 硬、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具体方法包括上肢负重训练、 推滚筒训练、砂磨板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等。
.
26
.
27
站立平衡训练
.
28
偏瘫患者行走动作的常见问题
• 站立相:伸髋及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小范围内的屈伸 控制差、骨盆过度水平偏移;
能自我保持站立平衡(肩带、膝踝矫形器)
患肢能主动屈伸
.
30
步行前准备
• 1、患侧下肢负重 • 2、患侧下肢迈步训练: • (1)膝关节屈曲训练: • (2)髋膝屈曲训练: • (3)髋内收、膝屈曲: • (4)迈步前训练:屈膝,踝背屈。 • (5)迈低步训练:膝关节轻度屈曲,来引导下肢向前方迈步。 • (6)足跟着地训练
.
18
主动辅助运动
.
19
四肢关节的训练
(一)肩关节
.
20
(二)肘关节
(三)前臂
.
21
(四)髋关节
.
22
(五)踝关节
.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4
坐位平衡训练
• (1)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 (2)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 (3)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4)从自我保持平衡时至破坏 平衡时维持平衡 • (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 注意下保持平衡 • 注意患侧肩部、上肢的保护
.
12
健侧卧位
2.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 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 举约100度,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 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 然屈曲,足不要内翻躯干应垂直于 床面。
.
13
仰卧位
枕头勿太高
在患侧肩部、臀部下面放置薄枕或软垫, 将其稍稍垫高。患侧上肢放于体侧一定 要处于伸肘、伸腕的体位,并避免前臂 处于旋前位。避免肘关节屈曲。手指可 以自然放置。防止患侧骨盆后缩,在患 侧骨盆及大腿下垫枕。枕头外缘卷起可 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右下角可 使膝关节自然呈轻度屈曲位。
• 摆动相:足趾离地时踝背屈不充分、膝关节屈曲范围小、 躯干后仰代偿髋关节的屈曲动作、重心不敢侧移等。
.
29
步行训练:
①步行前准备运动。 ②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然后扶杖步行(四足杖→三足杖→
单足杖)到徒手步行。 ③改善步态的训练 。 ④上下台阶训练。 ⑤复杂步行训练。
步行的基本条件
患侧下肢能支撑身体3/4的重量(站立床、站立架、斜板站立)
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加强动态平衡稳定性
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平衡性基本接近正常
加强步行能力
精细运动训练
.
步行训练
10
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卧姿的训练 适用对象为卧床的偏瘫患者,目的是为了防治并发症, 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 种方法
.
11
患侧卧位
1.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 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 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 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 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 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 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6个月都是有效期 • 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
低
.
9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治疗计划
恢复阶段 患者主要问题
训练目标
训练计划
弛缓期
肌肉松弛 肌张力低下 无自主性运动
痉挛期
痉挛、腱反射亢进 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 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预防肌肉痉挛的出现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抑制痉挛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 动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良好肢位的保持 床上体位转移训练 关节被动运动 患侧肢体主动运动
关节被动运动 肌肉持续牵拉训练 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矫正异常姿势
恢复期
痉挛渐渐减轻
加强肢体运动功能协调性
双侧肢体协调训练
关节出现分离运动
加强身体耐力
运动协调性训练
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此外,脑外伤也是常见原因。
•发生偏瘫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代谢异常、血液粘滞综合征 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
4
偏瘫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
• 运动障碍:偏瘫一侧的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困难或不 灵活。
• 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瘫肢体的疼痛或麻木。
• 语言-言语障碍:失语、构音障碍、读写、计算障碍。
.
7
运动功能恢复机制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
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能力。 功能重组——脑可塑性的基础 • 主要方式为以下几种
1.轴突侧支长芽 2.病灶周围组织代偿 3.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 4.对侧半球代偿 5.由功能不同的系统代偿
.
8
偏瘫康复时机的选择
• 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1周左右 • 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
头部: 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上肢: 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 内旋,肘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后(某些病例前臂旋 前),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 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 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 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跖屈、内翻,足跖屈 曲、内收(偶有大趾伸展表现出明显的Babinski 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