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_毙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视觉

二、视觉

1、视觉刺激

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在5 1014~5 1015Hz,波长在380~780nm之间。

光的特性决定了人的视觉特性

2、视觉的生理机制

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折光机制: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有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中间为瞳孔,调节瞳孔的大小;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眼球内容物有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有屈光介质,加上角膜构成屈光系统。

感觉机制:视网膜的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第二层是双极细胞及其他细胞,内层是神经节细胞。视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细胞,没有杆体细胞,是对光敏感的区域。在离开中央窝16~200处杆体细胞多,边缘处锥体细胞少。

中央窝附近的盲点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组成的视神经。杆体细胞感受明暗,昏暗条件下发挥作用;锥体细胞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昼视器官。光刺激下形成视觉色素,感受细胞因之释放神经冲动。

传导机制: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是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传至丘脑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布鲁德曼17区。传导过程中出现聚合和侧抑制作

用。

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为视觉信号初步分析区。相邻脑区进一步加工。视觉感受野。神经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视网膜上具有某种特征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这叫特征觉察器,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的视觉信息做出选择性反应。

反馈调节:感受器输入的外界信息经头脑加工,将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视觉器官的活动,使视觉器官更有效地感知外部世界。

3、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明度指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视亮度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与物体的照度无关。反射率高显白,反射率低显黑。

正常情况下视觉系统能对光强做出反应的范围是10-6~107烛光\m2,又分为暗视觉范围,中间视觉范围和明视觉范围。

视网膜上杆体细胞分布密集的地方(离中央窝16~20度处),对光明暗感受性高,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锥体细胞集中的中央窝明度分辨绝对阈限值高。

锥体细胞能吸收可见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但对中央部分(500~625nm)敏感。杆体细胞也可覆盖所有波长光,但对较短波长更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杆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光照条件下人的视觉机制是不同的。

(2)、颜色

颜色三个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色调决定于波长,明度决定于照明强度和反射系数,饱和度决定于灰色及其他颜色。三维空间的颜色立体说明,从圆周到中心表示饱和度的变化,中心为灰色,圆周上各颜色饱和度高,越往中心颜色越不饱和。颜色饱和度由圆周向上下方向变化,离黑白两端越近,饱和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