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6
《教育法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教育法学又称教育法律科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2、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展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3、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是《学校法学》。
4、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三个层面。
5、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教育法的效力是指教育法的适用范围,它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7、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三种规范。
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授权人们在法定条件下,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规章几种。
9、国家教育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依法对教育行使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
9、公民的受教育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10、教育权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四种教育权。
其中,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育活动的权利。
1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它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12、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13、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教育法学期末复习题型:名词解释5×3′=15′简答题5×5′=25′论述题3×10′=30′案例分析2×15′=30′1、教育法规教育法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央政府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狭义上,教育法规专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2、教育政策指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教育、社会与教育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行为依据和准则。
3、教育立法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规文件的活动。
4、教育行政执法指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对象,使用教育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并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为。
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化。
6、教育政策法规分析以价值分析为主导,以事实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其中而事实分析又包括过程分析和内容分析。
7、教育政策合法化就是指教育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在对教育政策方案做出决策之后,必须将该方案合法化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政策,使之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
8、教育法律规范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9、教育法规的行政解释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依法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简答题1、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教育基本制度有哪些①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②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③扫除文盲教育制度④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⑤学业证书制度⑥学位制度⑦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3、学生的基本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习5、课程改革的纲要(提出的目标是什么)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法学一、填空和选择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美国最早: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中国最早: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P14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P33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8●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 年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
2.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中的各级教育关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6. 教育法律规范一般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8. 教育法律关系可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两大类。
9.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与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聘用关系被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10. 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1.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12. 教育民事争议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涉及教育事务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发生的争议。
13. 人们俗称的“打官司”在法律上叫做“民事诉讼”。
14. 人们俗称的“民告官”在法律上叫做“行政诉讼”。
15. 国家机关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
16. 教育部是最高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17. 教育行政行为有成立要件、合法要件和生效要件。
18. 教育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步骤、顺序、期限和方式。
19. 教育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可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20. 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是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之一。
21. 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教育相对人的资质、条件、资历等进行甄别并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2. 教育行政侵权赔偿的程序有:附带程序和单独程序。
23. 目前我国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责任制。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于1995 年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
2.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中的各级教育关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
3. ?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根底,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开展。
〞4. ?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承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6. 教育法律标准一般由法定条件、行为准那么与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8. 教育法律关系可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与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两大类。
9.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聘用关系被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10. 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两大类。
11.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与知识产权。
12. 教育民事争议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涉及教育事务的人身权与财产权所发生的争议。
13. 人们俗称的“打官司〞在法律上叫做“民事诉讼〞。
14. 人们俗称的“民告官〞在法律上叫做“行政诉讼〞。
15. 国家机关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视机关、军事机关与行政管理机关。
16. 教育部是最高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17. 教育行政行为有成立要件、合法要件与生效要件。
18. 教育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步骤、顺序、期限与方式。
19. 教育行政处分的实施程序可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与听证程序。
20. 申请复议与提起诉讼权是教育行政处分中被处分者的权利之一。
21. 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教育相对人的资质、条件、资历等进展甄别并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2. 教育行政侵权赔偿的程序有:附带程序与单独程序。
23. 目前我国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责任制。
一、教育法学的含义。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其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二、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有哪些?(《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促进法》、《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师法》)(一)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基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三)职业教育法(四)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
(五)民办教育法(六)教师法(七)经费投入法(八)终身学习法三、如何理解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教育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四、简述教育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简称法源。
通常情况下,人们从形式意义来使用法的渊源这一概念,指的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不同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也称为法的形式。
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指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行政规章五、教育法的特性如何?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一方面,教育法作为法律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具有一般法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教育法作为法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一)主体的多元性(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1.教育对象的广泛性2 教育法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三)法律关系的多样性(四)法律后果的特殊性1 注重保护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2 注重保护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3 注重保护学校的正当利益六、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准则,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教育法学一、填空和选择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美国最早: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中国最早: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P14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
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P33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8●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
P43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资料1、 [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立法领域。
P472、教育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
P493、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有三大特征,即[强制性、免费性和世俗性]。
P504、义务教育的世俗性是指[用法律的手段保证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以及外部政治力量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P505、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可以看成是(具有行政法性质的一类法律规范]。
P606、教育法的特点: [规范性; 强制性;教育性;超前性;客观规律性] P627、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法律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即法律调整的对象。
P688、[法律渊源] 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团组织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代表这种意志的某种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P789、根据宪法规则的原则,我国教育法法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 P7810、 [行政法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P8011、教育法的文本结构包括: [法律文件的名称;法律规范;效力等级、时间效力、适用范围;法律正文] P8312、法律规范是法律的主要内容,具有[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特点。
P8313、法律规范的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特点是通过它的特定的逻辑结构而实现的,具体地说,如下三个要素构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即[假定、处理和奖惩]。
P83(1)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处理是指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和不作为。
(3)奖惩指人们作出或不作出某种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时,在法律上引起的后果。
14、 [本文]按层次可分为章、节、条、款、项等,按性质可分为总则、分则、罚则、附则等。
P84(1) [总则]一般是法律文件的开端部分,主要规定该法律的立法目的、立法依据、任务、原则、适用范围和时间效力等内容。
一、教育法学的含义。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其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二、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有哪些?(《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育促进法》、《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师法》)(-)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基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三)职业教育法(四)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
(五)民办教育法(六)教师法(七)经费投入法(八)终身学习法三、如何理解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是rti国家制定或认可,并rti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教育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四、简述教育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简称法源。
通常情况下,人们从形式意义來使用法的渊源这一概念,指的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不同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也称为法的形式。
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指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叮,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行政规章五、教育法的特性如何?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一方命,教育法作为法律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具有一般法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教育法作为法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姝性。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这是教育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性。
(一)主体的多元性(-)适用范围的广泛性1.教育对象的广泛性2教育法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三)法律关系的多样性(四)法律后果的特殊性1注重保护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2注重保护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3注重保护学校的止当利益六、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教育法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准则,是制定和执行教育法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标准答案:12.第2题学校自主权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管理权。
标准答案:13.第3题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标准答案:14.第4题设立校内学生申诉委员会是建立校内申诉制度的前提。
标准答案:15.第5题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标准答案:16.第6题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标准答案:17.第7题法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完全相同。
标准答案:08.第8题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政府之外的私人或社会组织。
标准答案:19.第9题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是受教育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标准答案:110.第10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而是监护关系。
标准答案:011.第11题学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是国家采取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标准答案:112.第12题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标准答案:113.第15题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标准答案:114.第16题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
标准答案:1学校规章制度只是学校制定的内部规则,不属于“法”的范畴。
标准答案:116.第29题在教育领域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经常采用的教育法律救济方法。
标准答案:117.第30题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相区别的主要表现是学校举办主体的“私人化”与学校管理的“自治性”。
标准答案:118.第31题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是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公民个人。
标准答案:119.第32题教师申诉制度属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具有非诉讼性。
标准答案:120.第33题校内学生申诉有着其他救济方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标准答案:121.第34题学校及其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也构成一种“准行政关系”。
教育法学一、填空和选择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美国最早: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一一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中国最早: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 -- 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P14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一一20C 80S中。
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一一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一一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P33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8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
P43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学一、填空和选择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美国最早: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中国最早: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P14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
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版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P33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38●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
P43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
《教育法学》复习资料题目《教育法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师2成人教育3学位制度4法律实施5教育法制6教育法体系7职业教育8教师诉讼制度9国家教育考试10教育立法11教师权利12教师义务13教育法14义务教育15法律渊源16法律责任17法律救济18教育督导19法律关系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立法程序2、受教育者拥有哪些权利3、简述教育法的特点4、法律责任的形成要件就是什么5、我国现行教育考试制度主要分后哪些种类6、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就是什么7、简述教师资格的条件(134页)8、我国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就是什么(439页)9、教育法所调整的基本法律关系存有哪些10、我国职业教育方针就是什么11、学生的基本义务就是什么12、我国教育督导的任务就是什么13、行政违法犯罪行为的抗辩条件就是什么14、简述义务教育的特征15、教师考核的基本内容就是什么16、我国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就是什么17、教师享有哪些权利18、教育法规的定的法律责任有何特点19、学校的基本义务就是什么20、简述教育法有效率实行的必要条件三、论述题1、从教育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体罚学生”的原因2、你指出应当该怎样依法治校3、从教育和法律的角度分析学校乱收费的原因及对策4、阐释教育法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5、阐释或分后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拥有的基本权利(简答最后一题)答案《教育法学》复习资可望一、名词解释1教师:就是履行职责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分担教书育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2成人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所属社会承认的成人进行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的教育活动。
3学位制度:就是指国家和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与一定的称号或身份即为学位去说明专业人才科学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
4法律实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使法律规范得到实现。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题型^名词解释5X37=15’简答题5X5/=25’论述题3X10’ =307案例分析2X15/=30’1、教育法规教育法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央政府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狭义上,教育法规专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2.教育政策指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冃的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教育.社会与教育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行为依据和准则。
3.教育立法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规文件的活动。
4.教育行政执法指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对象,使用教育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并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为。
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口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化。
教育政策法规分析以价值分析为主导,以事实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其中而事实分析又包扌舌过程分析和内容分析°7、教育政策合法化就是指教育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在对教育政策方案做出决策之后,必须将该方案合法化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政策,使之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
8.教育法律规范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9.教育法规的行政解释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依法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简答题1、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2.教育基本制度有哪些①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②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③扫除文盲教育制度④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⑤学业证书制度⑥学位制度⑦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3.学生的基本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 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习5、课程改革的纲要(提出的目标是什么)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填空和选择1、世界最早的教育法学著作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合著《学校法学》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
美国最早的教育法学著作诺尔特和林恩合著《学校法—教师手册》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张维平《教育法学》2、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问题提出阶段体系探索阶段学科基本定型阶段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3、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
4、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1、教育平等与效率2、教育自由与秩序教育法规的工具价值1、分配与确认2、指导与评价3、规范与保护5、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1、教育基本法2、单行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教育行政规章5、地方教育法规6、地方教育规章6、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假定、处理、制裁7、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1、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2、隶属型和平权型3、调整性和保护性8、几种关于受教育权性质的观点及其实质:生存权说、公民权说、学习权说9、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目标或对象。
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行为能力的分类: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10、《法经》的主要性质:封建法典《开皇令》的主要性质:行政法典11、法律的颁布时间《学位条例》—1981《教师法》—1994《义务教育法》—1986《高等教育法》—1999《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教育法》—1995《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12、教育立法原则的涵义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稳定连贯性原则5、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6、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原则13、教育立法的四个步骤: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14、教育立法科学化的衡量标准1、是否符合教育规律2、是否具有可行性3、是否有实效15、教育法规实施的几个原则:教育性原则、效力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平等性原则16、教育法规守法的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教育法规适用的方式:禁令的遵守、义务的履行、权利的享用17、教育法规的效力的含义:教育法规的效力是指其有效性,即教育法规的保护力和约束力。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论述程序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2.法律:广义的法等同于法律,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法律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或者颁布的规律性文件。
3.法规:指国家机关包括国务院、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4.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
5.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即为依据教育法律形成的关于教育领域中权利和义务之间的法律关系。
6.教育法律规范: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7.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学校:经行政机关批准、注册并登记的,以实行学制系统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10.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适用的方式之一,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事项和特定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活动。
11.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机关依法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相关法律授予申请人一定的资格,允许其从事某一特定活动的过程。
12.司法: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处理案件的专门活法。
13.教师申诉制度: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学校的主管行政部门或作出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审查的制度。
教育法规期末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1、教育法: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学校:学校是专门实施教育活动的机构。
学校是教育事业最主要的机构。
从法律角度看,学校是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专门机构。
3、学生:学生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
4、教育行政处罚权:教育行政处罚权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制裁的权力。
5、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是指学生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参加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7、行政复议权:行政复议权是指教育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教育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权力。
8、学籍管理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简称学籍管理权。
9、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法。
10、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特定条件和资格。
11、教育行政许可权:教育行政许可权是教育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合格后,通过颁发证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实施某种教育行为的权利或从事某种教育活动的资格的权力。
12、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3、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指为了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就学校的办学宗旨、组织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和学生以及各项重大基本原则而制定的基本的纲领性的、全面的规范性文件。
14、学生的权利:学生的权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归结:一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二是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作为受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