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练(五)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0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马援志坚(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3分)。
(二)德秀敬老(9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三)王生好学(9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状元之路之每日一练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五)(期末复习)典例在线【2019年浙江初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今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
近岁居民艺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
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艺: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3)乃故.言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等到。
(2)使……听到。
(3)故意。
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
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
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
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
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专练(五)(二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
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
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贶(kuàng):赐与。
[文言知识]互文见义。
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间”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
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
又,《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
”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会:聚集②耳:了2.翻译:①单步负笈翻译:背着书箱步行。
②但以荒思废业翻译: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②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③因为你们赐我钱;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译文】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体力支撑实在疲倦的身体,到了陈留以韩子助为师,到了颍川,便拜陈仲弓为师,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
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饭肉食来为邴原送行。
邴原说道:“我原来是会饮酒的,但是怕荒废了学业,所以就戒掉了。
今天就要远别了,因为看见你们赐予酒为我送别,值得喝一次。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练5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天来时,去看一场花开。
去看最喜欢的桃花吧,有人说桃花是最寂寞的花,当时不解,人们都说桃花是最喜热闹的花啊,后来才知道,(),满树怒放,只是谁人懂,谁人欣赏。
夏天来时,去看一场雨落。
用心去发现,雨是唯美的,诗意的,忧伤的。
夏天的雨,特别受人们欢迎,期盼它的到来。
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不顾行人的目光,到雨中畅快淋漓一场。
可能也会想,雨落的时候,是天在为谁哭泣呢!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可以蚀人骨血的。
秋天来时,去看一场叶落。
琥珀般的叶子,在秋风的用力抚摸下,似也有不甘,不甘就此陨落;明知力量过小,也敢同命运摇摇摆摆的做斗争,得益于叶子有着顽强的精神是关键,可终究,力量悬殊,颤颤抖抖的飘落而下,与大地来个亲吻;细听,风中似传来了他们哭泣的声音。
我多想说:叶儿,你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叶儿,你莫灰心,请细细等;叶儿,待来年春天姑娘来临时,又是你的天空,届时,又将绚烂整个春夏艳阳天。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喜爱寂寞,是喜欢她的热闹B. 人们喜爱热闹,是喜欢她的寂寞C. 桃花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D. 桃花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C.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D.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五)(有答案解析)班级姓名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参考答案】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
”(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吾腰千钱”中的“腰”是动词,要翻译成“腰上挂着”。
“汝愚之甚!蔽之甚!”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过来。
3、考查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分析。
【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
一天,水突然涨起很大,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水,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千文钱,因此落后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D.此之谓.失其本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西流英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把下面的马一起送去,让田吉走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d、它会被坚固的攻击和俘获,但你的心也是坚固的,坚固的无法穿透。
2.用“/”将下列句子分成两部分。
(2分)亚夫将军拉着士兵鞠躬,说揭州人不敬拜。
请以军事礼节见他。
3.用现代汉语翻译带下划线的句子。
(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3分)答案:5。
本文简述了汉文帝是“好皇帝”的原因。
(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孟母环(《韩诗外传》)阅读小贴士:孟珂的母亲用刀割下自己织的布,告诫孟子在背诵时不要忘记,孟子从此养成了严格的法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年轻时,他背诵了母亲编的《一》。
孟子停了下来,但又继续。
他的母亲认识他,打电话问:“什么是暂停?”他回答说:“如果你失去了什么,你会重新得到它。
”它的母亲领着刀切开它的织物,以便敲响(4)。
高一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精选(含答案)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孔夫人家传刘树堂①夫人孔氏,名祥淑。
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
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
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
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
”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
”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
有息之债,典.妆奁偿之。
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
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
”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
”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
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
冬仲迎养至保。
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
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逮.,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权.天津道,夫人偕行。
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
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
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
”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
不足,开官库以补之。
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
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
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①,愧弗能和。
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②耳。
”[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②瀹灵府:浸润心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专题05:《狼》(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投以.骨《狼》B. 揖西山之.白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 其.流奔放肆大其.正色邪D. 或异二者之为.乌睹其为.快也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来/介词,把;B.两个“之”都是助词,的;C.代词,代指长江/副词,或许;D.名词,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动词,是;故选B。
【2-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多以.书假余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 俟其.欣悦其.真无马邪(《马说》)C. 当余之.从师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 必须自.首至尾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其:代词,他/加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自:介词,从/介词,在;故选C。
【3-2023年陕西省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蒙乃.始就学B. 屠乃.奔倚其下(《狼》)C. 陈胜,吴广乃.谋曰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虚词。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句意: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做间谍劝说秦国。
乃:连词,于是;A.句意: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乃:连词,于是;B.句意: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
乃:连词,于是;C.句意: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
乃:连词,于是;D.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乃:副词,竟然;故选D。
【4-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文体二游记叙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甚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考点二古代文化知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母丧,丁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文言文阅读专练(五)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忠,宋州宋城人也。
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
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
其年,徐敬业据作乱,左玉铃卫大将军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
孝逸至临淮,惧其锋,按甲不敢进。
元忠谓孝逸曰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时敬业电于下阿奚,敬业弟敬献率偏师以逼。
前军总管孝祥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
元忠固请决战,乃平敬业。
元忠以功耀司刑正,稍迁令。
寻陷周兴狱,诸市将刑,则天以其有功,特免死配流。
时承教者将至市,先令传呼,徐待宣救,然始起,观者成叹其临刑而神色不挠。
长安中,奉哀令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答杀之,权豪莫不敬惮。
中宗即位,安乐公主尝私请废节憋太子,立己为皇太女。
中宗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乃止。
元忠又嫉武三思专权用事,心常愤叹,思欲诛之。
神龙三年秋,节路太子起兵诛三思,既斩三思,又率兵谐阙,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执证升,云素与节憋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
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手制听解左仆射,以特进齐国公致仕于家,仍朝朔望..。
元忠行至而卒,年七十余。
开元六年,益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元忠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B.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C.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D.今大军留而不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幸/速进兵以立大效/不然/则祸难至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即避讳,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用改字等方法以回避。
B.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但太学成为国立最高学府始于汉武帝。
C.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皂囊封缄,故称。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文中指元忠仍要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参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忠才能卓越,功劳卓著。
吐藩侵犯边境,他能指出任命将领指挥作战时的优劣;徐敬业占据叛乱时,元忠能及时劝谏孝逸并最终平定叛乱。
B.元忠生性豁达,临危不惧。
他做太学生时不把荐举放在心上;受诬陷后,即使已被押至刑场,生死之际他仍能等待宣读完诏书才起身恩,神色不变。
C.元忠不惧权贵,一心为国。
奉宸令易之的家奴欺凌百姓,元忠敢于将其答杀,震慑权贵;元忠痛恨武三思专权用事,心愤恨,想要诛杀他。
D.元忠敢于进言,深受器重。
无论是吐藩侵边还是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中宗的肯定;太子之乱时他卷入流言纷争,中宗也未降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
(2)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协令从己,后升为乱兵所杀。
【答案】1.B2.A3.D4.(1)孝逸认为元忠的话是对的,于是指挥(部署)士兵准备进军讨伐。
(2)(节愍太子)在永安门遇到了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升,胁迫命令他顺从自己,之后升被乱兵所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现在大军停而不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
不然,灾祸就要临头。
“代”动词,译为“代替”,“公”译为“您”,作“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逗挠之罪”是“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2.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指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表述错误。
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无论是吐藩侵边还是安乐公主自请为皇太女,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中宗的肯定”表述错误。
根据文本“仪风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寻除监察御史”可知,吐藩侵边,元忠的进言都得到了高宗的肯定。
冠戴,表述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的得分点:(1)然,认为……正确;乃,于是;部勒,指挥(部署);图,准备;(2)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安门,状语后置;协令,胁迫命令;为……所,表被动。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元忠,宋州宋城人。
本名叫真宰。
因避讳武则天母亲名号而改名的。
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
不在意是否受到举荐,一连几年不得应选。
唐高宗仪凤年间(679),吐蕃不断侵犯边土。
元忠到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
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感到他有优异的才能,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
不久又授于监察御史。
文明年间(684),他迁任殿中侍御史。
那年,徐敬业占据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下诏命元忠监理军事。
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
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
元忠说:“现在大军停而不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
不然,灾祸就要临头。
”孝逸认为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当时,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
前军总管孝祥被敌人攻破,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
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
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
不久,升迁作了县令。
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元忠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
当时传达命令的人将到刑场,先令他人飞往刑场传呼,直到他听见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
观看的人都赞叹他临刑而神色不忧。
当时奉宸令易之曾纵容家奴欺凌百姓。
元忠按法笞杀了家奴。
权贵们莫不敬畏。
中宗即位,安乐公主曾私下请皇上废除节愍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以此事问元忠,元忠坚持说不可,才作罢。
元忠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心中常生愤慨之情,叹息不已。
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太子既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在永安门遇上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升,便胁迫令他顺从。
升被乱兵所杀。
武三思的死党。
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拿升的事,证明氏父子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
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皇上亲自手批,免除左仆射,加特进的最高荣誉职,封齐国公告老还乡,但还是初一、十五上朝。
元宗行走到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谥号为贞。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出瓷器最早的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瓷器的前身是器。
早在一万多年前,远古先民将泥土塑成器皿,火烧使之坚固,以盛放、加热食物,这就是最早的器。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用一种粘性极强的白色的泥土烧制的器,_____成器硬度大大提高,而且烧制后的器体十分洁白,于是以这种泥土烧造的白诞生了。
这种土就是烧制瓷器必备的高岭土。
白已经非常接近瓷器,但是仍然还缺少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烧造温度超过1200摄氏度和胎质表面必须覆盖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料。
在交通和通讯极不便利的古代,()。
直到东汉,上虞的龙窑,已能够控制窑火温度,瓷土和釉料又恰好聚集在了一起,诞生了迄今已知最早的瓷器,完成了从器到瓷器的完美_____。
瓷器开始风靡于中国各个阶层,甚至远销海外,成为令17、18世纪的欧洲贵族们________的珍宝。
如今,瓷器_______作为餐具和日常用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得以全新亮相:服装设计,科技产品,电力,建筑、汽车等领域,都有瓷器华丽的身影。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碰撞的必然产物。
B.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出最早瓷器的国家,瓷器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C.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瓷器的最早国家,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必然碰撞的产物。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瓷器的国家,瓷器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碰撞的必然产物。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只蜕变情有独钟不仅B.不只退变趋之若鹜既是C.不止蜕变情有独钟既是D.不止退变趋之若骛不仅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想要烧制出真正的瓷器,就要靠机缘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