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提出)

价格机制的运行并非没有成本(科斯)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

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

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机会主义:经济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与交易相关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则交易关系的持续性就越重要

交易的不确定性:当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无法预期到,因而也就很难把未来的可能事件写入合约中。

交易频率:专用的治理结构需要成本,因此,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频率才能够回购投资成本。

三、应用: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会达到这样的一点: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

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

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规模变化

原因一:管理的成本变化

原因二:市场交易的成本变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

交易费用问世前:技术决定论和市场缺陷论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解释纵向联合现象,认为纵向联合的基本动力仍是现有的和潜在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

产业环境动因:供应商议价能力

产业环境动因: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路径

技术转让理论

技术越复杂,转让本身的交易费用就越高。

技术有两种:(1)物化技术,比如先进的设备;(简单,费用低)(2)非物化技术,比如操作设备的方法。(难,费用高)

技术转让的组织形式——利用市场交易还是企业内部转移——是由技术转让的交易费用高低而决定的。

交易费用计量

如果用G1和G2表示一组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G*是被选中的安排,C1和C2是各制度安排方案所对应的交易成本,则可以得到如下式子

G*=G1,若C1

=G2,若C1>C2

首先要揭示使各类组织(制度)安排有所区别的组织属性如何影响与组织相关的成本,然后以差别化方式将上述成本的发生与交易的各个可观察维度(如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等)相联系。因此可得如下关系式:C=βX+e

产权理论

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服务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所交易的物品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是指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知的行为关系

产权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预期

财产是一种公认的产物,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是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对物的排他性占有关系。

财产的构成要素是作为主体的人(所有者)、作为客体的物或其它对象(人的劳动力、人身)。

从财产的客体或对象来说,我们可以把财产划分如下几类:

形态:物质和非物质

使用方式:生产性和消费性

运行方式:动产和不动产

形成方式:自然和劳动

排他性程度:私人财产、公共财产与俱乐部财产

从法律观点来看,财产实质上是一种占有关系,是一组权利。财产的法律概念就是一组所有者可以自由行使并且不受他人干涉的关于资源的排他性权力。

产权是一束权利: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转让权

产权分类

私有产权: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但任何权利都要受到约束和限制。它也可以多人所有,如地主和佃农分别拥有土地的部分权利。关键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利不重叠,个人对其所有权利的行使的决策是私人做出的。

公共产权(communal property rights):某个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某权利时,不排除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即财权是共享的。其权利在成员中不可分,不具备排他性,是完全重合的。公共物品一般置于公共产权。

集体产权(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也可称为“俱乐部产权”。对于社团产权来讲,一个人如何行使权利无需事先与他人协商。如果一种产权是集体的,则关于资源使用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集体(group)按一定的程序做出——如股份公司。不满意可以“用脚表决”(voting-with-feet)。

产权的五大属性

排他性:能够独立行使,具有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

行为性: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限度内有权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权阻止别人做什么,是针对产权权能而言的。包括:保护行为、排他行为、内部管理行为、处置行为。

有限性:一是产权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否则导致产权纠纷;二是任何产权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数量、时间、空间的限度。

可分性: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解并分属于不同的主体。例如分割使用权、收益权、

决策权、转让权;

可交易性:整体交易(产权空间或属性可分或不可分)或部分交易(产权可分);永久性交易(时间可分或不可分)与有限期交易(时间可分),清晰的产权保护交易,交易也对产权提供保护。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组

科斯第一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是重要的吗?如果交易成本等于零,回答是否定的。权利的任意配置可以无成本地得到直接相关经济主体的纠正。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不会影响它的最终配置或社会福利。因此,仅仅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权利的一种初始配置与另一种初始配置无异。

推论:通过清楚完整地把产权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并允许把这些权利用于交易,政府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第二定理:权利的初始界定重要吗?如果交易成本为正,那么回答是肯定的。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置,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福利。既然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到社会福利,因此应该选择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初始配置——上面的例子是赋予居民使用清洁水的权利。

推论:

第一,在选择把全部可交易权利界定给一方或另一方时,政府应该把权利界定给最终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一方;

第二,一旦初始权利得到界定,仍有可能通过交易来提高社会福利。但是,由于交易成本为正,交易的代价很高,因此,交易至多只能消除部分而不是全部与权利初始配置相关的社会福利损失——如果集体行动只要付出20元/户,会怎么样?。

科斯第三定理:当存在交易成本时,通过明确分配已界定权利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可能优于通过交易实现的福利改善。

该定理假设政府能够成本比较低地近似估计并比较不同权利界定的福利影响,同时它还假定政府至少能公平、公正地界定权利。

如果不界定清污的权力归属哪一方当事人,并且存在交易成本,问题回复杂得多。

科斯定理的精髓

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果”,而无须抛弃市场机制。

巴泽尔的研究

奴隶主要想得到对奴隶完全的所有权,即榨干其所有的劳动,是要付出极其高昂的监督成本的,以至于这种成本有时候变得不能承受。而“奴隶主既想监督奴隶的劳动,又想节约这种监督的成本,这就使得他对奴隶所拥有的所有权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界定。而奴隶就可借机占得一些未被界定的权利”,奴隶主为激励奴隶更好地进行生产,必须默许奴隶拥有部分的剩余索取权,这使得奴隶能为自己赎身而积蓄财产。巴泽尔还暗示,一个国家废除奴隶制度并非因为其国民素质高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蓄奴时良心受到谴责,而是保护这样一种制度的成

本超过了其收益。

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的观点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主要原因

?一个社会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原因是它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因此,产业革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其结果

制度变迁内在机制、分析方法

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一样,即推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

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实现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往往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收益增加而不至个人收益减少

理论基石

?产权理论:激励结构

?国家理论:界定产权、保护、竞争

?意识形态理论:搭便车问题

路径依赖

?新制度的学习成本

?无法达到临界多数

?旧制度的方便

?路径依赖1:一旦一种独特的轨迹建立后,一系列的外在性、组织学习过程、主观模型都会加强这一轨迹——良性循环

?路径依赖2:初始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会诱发利益集团的形成,从而形成制度刚性——恶性循环

团队生产理论

剩余索取权:对总产品扣除了所有签约要素的报酬之后的剩余利益的占有权。

团队生产三个要素

第一,生产必须要由多种资源的投入;

第二,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并非都归某一个人所有,而是多个所有者;

第三,一个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成员合作生产出来的,并且产品不是每一个参与合作者各自分产出的之和,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将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率。

团队生产问题的根源

劳动的测度:团队的产出代表的是团队所有投入品的努力效果和成绩,相互合作和团队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或分别(即低成本地)观察到。

由于无法准确地确定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贡献,并根据贡献来进行合理的激励和经济收入分配,导致了偷懒行为在团队生产中的出现。

如何解决团队生产问题

通过授予监督者剩余索取权来监督监督者。

企业理论

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以权威替代价格机制”。

组织分工的方式有三种:

管理专家将管理知识卖给生产面包的专家以换取他所需要的面包:意味着两个产品市场,一是管理知识市场,一是面包市场,分工的双方以产品交换产品,权威和剩余权是对称分配的,所以不存在企业;

生产面包的专家开家工厂,雇佣管理专家的劳动;

生产管理知识的专家开设工厂,雇佣生产面包的工人。

后两种组织分工的方式都是剩余权与权威的不对称分配,而且都是以劳力的买卖代替中间产品(管理知识)的买卖,都需要建立企业。

前两种分工方式必须交易难以考核和计量的管理知识,故交易费用均很高。第三种组织分工方式只须交易面包和生产面包的劳动,面包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面包的劳动均较容易测定,交易费用相对较低。所以,一般情况下,劳动分工将以第三种组织方式出现。

因此,企业是一种巧妙的交易方式,它可以把一些交易费用极高的活动卷入分工,同时又可以避免对这类活动的直接定价和直接交易。

在第三种分工方式中,管理专家拥有企业的剩余收益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收益权就是管理知识的间接定价。

企业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机制,即“权威”减少了分散定价的数量,长期合同也节约了大量交易费用,而企业的边界在组织一次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市场组织交易成本的位置。

三大分支有没有一致性?

以现代企业理论形成了以科斯为源头的企业契约理论;

以奈特为源头的企业家理论;

以及以钱德勒为源头的管理协调理论。

我们可以将前述的生产能力看作是通用性人力资产,而经营决策能力则看作是专用性资产。我们认为企业的企业家理论与管理者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并无本质区别

企业理论的应用

从经营地主到租佃地主:雇佣雇农耕种,成为经营地主;有的将土地租给无地或少地的佃农耕种,成为租佃地主。

古代中国劳动要素市场

中国的农民并不依附于土地,不是农奴,是自由民。对于自由民来说,若做农业工人对自己有利,他就会出卖劳动力,成为农业雇工;若做奴婢对自己有利,他就会出卖人身,成为奴婢。

同样地,对于地主来说,若奴价低于雇工价格,则买奴而不雇工;若雇工价格低于奴价,则雇工而不买奴。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可以定义为一个团体(社会)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是一个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伦理、道德、习俗、精神状态等所组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核心,反映了团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

意识形态的两个特点

1.可以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认知体系,是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

2.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为密切关联,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

经济学实质

经济

公有制企业

公有制企业的两个性质

第一,自然人不得合法拥有生产性资料

第二,非市场合约性

公有制企业改革的逻辑

出发点:开放与引入市场竞争

从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

“剩余控制权”从行政机构逐步向企业家转移:

1.过渡性体制:“控制权回报”

2.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

新的选择:重建剩余索取权来约束企业控制权,还是回收企业控制权。

公共过道

非正式制度

公共选择理论

个人选择:建立在自愿的双边契约基础上处置私人产权;

集体选择的必要性:纯共享品和俱乐部品

公共选择的特征

1.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缔约当事人进行协议

2.个人偏好要形成一体,集体决策就不可能满足形形色色的个人欲望

3.集体选择牵涉多边的付出与获取

4.个人偏好的混合不可能靠表决程序来加总,从而不可能确保个人偏好的选择被集体决策所选中(阿罗不可能定理)

5.除极小群体,集体选择必须靠代表来进行

6.政治系统的委托—代理问题泛滥

7.公民若想了解全部的公共选择,要承受高昂的成本,故情愿停留在“理性的无知”之中。政府的职能

1.保护(保护个人的自由领域;防止外部威胁,即抵御外来强制)

2.生产职能(私人无力提供的产品,如“大禹治水”;某些产品的相互竞争成本过高:如军队;获得收入,如盐铁专卖制度;通过国营生产实现再分配。)

政治行动与设租

政治行动与设租

代理人(官僚、政治家)比他们的委托人(公民)了解更多的信息;

多数政治系统中都存在“政治市场”:服务于干预和针对政府普适制度的歧视性变通,他们的供应方(政治家、官僚、司法人员等)从事的就是设租(又译作创租)活动。

政府设租的代价

1.制度重点从商业性的正和心态转向政治维护心态和经济停滞;

2.民众对政治系统产生失望;

3.示范效应导致干预行为呈螺旋形上升,逐渐摧毁市场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增长。

HOW控制政治代理人

1.领导人具备最高的道德水准

2.权力分散原则

3.西方国家的党派竞争

4.在政府中建立若干自治层级

5.两院制

6.宪法监督机制

7.信息披露政策

8.弹劾

9.一般社会条件

教育的发展:具备政治上的文化知识;

富裕的生活:承担得起民主的费用。

10.对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开放:民众用脚投票

11.特殊的限定政策

高比例多数认可;

全民公决;

任期限制。

金融学硕士和博士生必读书目

金融学硕士和博士生必读书目 一、经济学经典著作及宏微观理论基础 经济学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凯恩斯的《通论》。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微观经济学进阶: 初级: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经济学教材;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 中级:平狄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进阶: 初级: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经济学教材;国内的看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中级:多恩布什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 二、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 制度经济学: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出版社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册)商务出版社 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道格拉斯·C.诺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华夏出版社 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 约翰.德勒巴克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 奥斯特洛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出版社 青目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阿兰.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埃瑞克.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艾德克.拉丝缪森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公共经济学(公共治理)与发展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公共治理理论):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 [美] 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美] 盖瑞·J.米勒著:《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乔·B.史蒂文斯著:《集体选择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品牌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品牌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日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产,甚至比厂房机器更为重要。但在理论层面上,关于品牌的本质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理论被实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本文力图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对品牌本质以及运行机制作出解释,主要从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品牌进行了分析。 本文所讲的制度制度经济学是指以Rondld H. Coase 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明确把交易成本引入研究的范围,把组织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对激励和经济行为的影响来拓展新古典理论的适用范围。 品牌的出现在客观上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品牌的本质必须能够揭示这一问题。本文从实证分析中证明了品牌是一种信息载体,分析了信息传递过程以及信息

成本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其现实意义。品牌作为一项资产,在某些场合缺少了排他权,本文在后半部分论证了缺乏排他权时,市场必然导致失效,并结合案例就如何管理在制度经济学框架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品牌;信息载体;交易成本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goods economics, brand is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for a firm,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achine and factory building. But the theory about the problems such as brand’s nature still has not explained efficaciously. Theory is far away behind the practice. My article try to explain what the beand’s nature is and how it works, all the analysis is in the frame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analysis mainly concern on the property structure and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my article is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or which is standed by Rondld H. Coase and so 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ake explicit

新制度经济学考点

幻灯片1 (三)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 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研究对象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 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 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思) 幻灯片2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幻灯片3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幻灯片4 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 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幻灯片5 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个人不会为了信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处理所有信息; 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 幻灯片6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 幻灯片7 (六)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 威廉姆森概括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 1.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也就是说,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一样 的。 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 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人民大学法理学(法哲学)学习推荐书目

目前,在法学理论学习领域,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江平主编《外国法律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季卫东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苏力主持的《波斯纳文库》,皆精选域外名作,有利于拓宽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同学们的法学思维,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此外,出版谢晖教授主编并由山东出版社的《法理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中青年法学家文库》等等,均具很高水准,对大家学习法理学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不揣浅陋,列一些参考书如下: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罗斯科.庞德著:《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法理学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 4、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5、勒内?达维德:《英国法和法国法》,潘华舫、高鸿钧、贺卫方译,中国政法大学印行,1984年版。 6、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西南政法学院印行,1983年。 7、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3、吕世伦主编:《现代西方法学流派》(上、下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孙国华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9、黄建武:《法的实现--法的一种社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5年版。 2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3、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5、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6、费希特:《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7、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1、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经校勘的重印版。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制度演进:缘起、消亡与再生 2002年注定会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史册,不仅是因为有QFII,而且还有外资直接并购的重新启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长久以来主要依靠绿地投资来吸引外资的情形极有可能被早已急流暗涌的并购式投资所代替。如果是这样,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形将注定有又一次的波澜壮阔。问题是外资并购这一重要的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消失、再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一个制度会如此颠沛流离,而又再次出现得掷地有声让我们仔细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演进过程吧。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拔高和证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上通过直接并购来获取股权的交易方式早已经是蠢蠢欲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情况是,少量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外发行了吸引境外投资的B股,有的还发行了H股。但是这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在A股流通股市场上可以收购大量股份,但是,一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法律和实践完全拒绝其可行性。于是在上市公司股权中占有大量比例的国有股、法人股成为外资并购的首要目标。正是这样,在中国股市上一项新兴交易方式(制度)产生了……。1995年8月9日,北旅汽车(600855)发布公告,日本五十龄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联合

协议受让公司未上市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先河。之后,江铃汽车(000550)在1995年8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协议,福特公司认购江铃亿B股,占江铃发行B后公司总股本的20%,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这种交易方式一诞生,就迅速生成蔓延之势。但在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给外商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5〕48号)明令禁止向外商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暂停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通知无情地把外商打入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冷宫”。1996年广华化纤(600672)曾试图“犯戒”。公司在1996年1月公告拟将3500万国家股(占总股本的%)转让给美国凌龙,但中国证监会立刻宣布这一股权转让违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广华事件”进行严肃查处。有了广华化纤的“前车之鉴”,外资并购彻底被隔离在上市公司并购门外。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蜜月期提前结束了。眼看着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心中不甘的外资不得不采取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的方式间接收购上市公司,(如法国圣戈本集团1996年间接收购福耀璃(600660)),或者与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合作,谋求共同利益。而在证券市场的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外资沾边的上市公司早已经在几十家之上。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外商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购买国有企业,但审批之复杂令并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推荐书目

Introductory Reading List i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verview Eggertsson, Thrainn, 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Furubotn, Eirik G. and Rudolf Richter,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7.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Coase, Ronal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November 1937, pp. 386-495. Reprinted in Boulding, Kenneth, Readings in Price Theory, 1952, pp. 331-351; and in Coase, R. H.,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pp. 33-55; and in Williamson, O. and Winter, S., eds., The Nature of the Firm: Origin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Coase, Ronald,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60, pp. 1-44. Reprinted in Henry G. Manne, ed., The Economics of Legal Relationships, West Publishing, 1975; and in Breit, W., Hochman, H., and Saueracker E., Readings in Microeconomics, Times Mirror Publishing, 1986, pp. 414-440; and in Coase, R. H.,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oase, Ronald, "How Should Economists Choose?", the G. Warren Nutter Lectures in Political Economy,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82. Reprinted in Coase, R.H., Essays on Economics and Economist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pp. 15-33. Coase, Ronald H.,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Alchian, Armen A. and Demsetz, Harold,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5 (December 1972), pp. 777-795. Ostrom, Elinor,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Williamson, Oliver, "Franchise Bidding for Natural Monopolies – in General and with Respect to CATV,"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7 (Spring 1976), pp. 73-104. Williamson, Oliver,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2 (October 1979), pp. 233-261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制度演进:缘起、消亡与再生 2002年注定会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史册,不仅是因为有QFII,而且还有外资直接并购的重新启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长久以来主要依靠绿地投资来吸引外资的情形极有可能被早已急流暗涌的并购式投资所代替。如果是这样,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形将注定有又一次的波澜壮阔。问题是外资并购这一重要的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消失、再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一个制度会如此颠沛流离,而又再次出现得掷地有声?让我们仔细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演进过程吧。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拔高和证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上通过直接并购来获取股权的交易方式早已经是蠢蠢欲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情况是,少量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外发行了吸引境外投资的B股,有的还发行了H股。但是这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在A股流通股市场上可以收购大量股份,但是,一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法律和实践完全拒绝其可行性。于是在上市公司股权中占有大量比例的国有股、法人股成为外资并购的首要目标。正是这样,在中国股市上一项新兴交易方式(制度)产生了……。1995年8月9日,北旅汽车(600855)发布公告,日本五十龄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联合协议受让公司未上市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成为公司第一大

股东。由此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先河。之后,江铃汽车(000550)在1995年8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协议,福特公司认购江铃1.39亿B股,占江铃发行B后公司总股本的20%,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这种交易方式一诞生,就迅速生成蔓延之势。但在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给外商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5〕48号)明令禁止向外商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暂停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通知无情地把外商打入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冷宫”。1996年广华化纤(600672)曾试图“犯戒”。公司在1996年1月公告拟将3500万国家股(占总股本的60.5%)转让给美国凌龙,但中国证监会立刻宣布这一股权转让违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广华事件”进行严肃查处。有了广华化纤的“前车之鉴”,外资并购彻底被隔离在上市公司并购门外。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蜜月期提前结束了。眼看着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心中不甘的外资不得不采取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的方式间接收购上市公司,(如法国圣戈本集团1996年间接收购福耀璃(600660)),或者与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合作,谋求共同利益。而在证券市场的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外资沾边的上市公司早已经在几十家之上。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外商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购买国有企业,但审批之复杂令并购困难重重。2000年11月,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对外商投资有限公司涉

新制度经济学考点

(三)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 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研究对象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 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 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思) 幻灯片2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幻灯片3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幻灯片4 ●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 ●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 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幻灯片5 ●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 个人不会为了信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处理所有信息; 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貌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引起人们广泛注 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1年和1993年,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分别荣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使得新制度经济学声名鹊起。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势头迅猛,理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 新制度经济学近十年来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与时代背景契合:首先是经济体 制转型浪潮的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理论上需要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经济低效率作出说明,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经济制度,以及如何完成这样制度变迁作出设计。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所表露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许多困扰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老问题,如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的失范问题,企业的发展问题,在既有的经济学那里已找不到更好的解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新制度经济学恰好有一套新颖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满足了人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尤其是在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处理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成为七十年代以后的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深化了企业制度的研究。再次,具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从全新视角研究经济社会各种问题。以往的经济学都是研究既定制度的具体经济问题,即研究既定制度下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行为、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研究市场配置资源机理,以及政府调控经济的经济政策,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涉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全面揭示,特别是提出制度能提高经济绩效这一命题,无疑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2、制度分析的理论演变 严格说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是对制度学派的历史传承。早在19世纪,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就开始倡导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他们看来,经济研究不能撇开包含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存在种种弊端,需要改造和纠正。凡勃伦主张进行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经济控制权由资本家向技术管理阶层转移。凡勃伦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旧制度经济理论。他所开创的对社会制度结构分析,被称为“凡勃伦传统”。由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理论 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因而被斥为“异端邪说”,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2)精编版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阅读书目

制度经济学读书会书目 制度经济学: 1、(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译本。 新制度经济学: 3、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F091.349 bnu24) 4、科斯:《新制度经济学》,载(美)科斯、诺思等著,(法)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 5、(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思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6、(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7、艾瑞克G非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8、威廉姆森:《阿洛和新制度经济学》,收于《阿罗与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麦克米伦出版社,1975年。 9、(美)德勒巴克等编:《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

制度与制度变迁: 10、潘伟杰:《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1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纲要》,《改革》,1995年。 12、(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中译本。 13、(日)青木昌彦著:《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4、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何增科:《新制度主义:从经济学到政治学》,载《公共论丛——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