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录音新闻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89.97 KB
- 文档页数:30
《录音新闻》导教案PPT课件录音新闻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状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辅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认识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3、领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自然联合。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研究”方式教课过程:初备统复备自主累积1、同学沟通累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成效沟通)理解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冷静自在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靠。
(2)活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绽放在湛蓝色的海面上。
(3)而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络绎不绝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喝彩雀跃。
朗诵课文1、本文很显然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一样作用吗?黑体字报导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文字报导和现场录音联合运用,更真切、全面地报导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诵(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掌握感情。
3、同学评析。
研究练习联合课文理解以下句子的内容,领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海不扬波,阳光绚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瞬时间,火箭高升了,尾部的火焰也愈来愈长,好像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凌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此刻向你们报导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时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丈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喝彩雀跃。
理清思路,掌握内容合作议论解决以下问题:1、用一句话归纳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依据什么次序组织的?谈谈这样组织资料的利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迪?4、假如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详细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吗?领会本文语言的特点1、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作赏析。
二十录音新闻【基础须知】字词积累1.注音:翱(áo)翔潜(qián)艇瞄(miáo准) 顷(qǐng)刻下锚(máo)盘旋(xuán) 气氛(fēn)停泊(bó) 硕(shuò)大海域(yù)2.释义: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硕大:非常大,巨大。
硕,大。
扶摇直上:迅速往上升。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搜索:仔细寻找(隐蔽的人或物)。
沉寂:十分寂静。
雀跃:像小鸟那样跳来跳去,非常高兴的样子。
【重点梳理】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1~7段),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
简洁描写发射海域的情况——“一小时准备”——“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一声令下”。
通讯的安排是以时间为序,由海面到水下,再由水下写到海面和天空。
第二部分:(第8~10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难点再现】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作为广播稿,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对语言的要求就更明显。
比如:“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
但这样的表达又不是纯粹的口语,而是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
如上一句的下半句:“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这便是书面语言。
而两者的结合十分自然。
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录音新闻1.广义地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地讲,新闻就是消息。
最主要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的特点:(1)报道迅速、及时。
(2)简明扼要,语言要高度凝练、概括。
(3)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夸张。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长征”系列火箭为主的火箭发射,震撼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限于当时国内生活条件的制约,电视还未能在家家户户普及,所以录音报道这一火箭发射的盛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让更多的人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一过程,电台作了较大规模的实况录音报道,在报道中,现场的声音、解说员的解说、现场观众的欢呼聚为一体,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
2.现场直播“神六升空”大型直播《再探苍穹》之八:飞船发射神舟飞天,铸就登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惊世伟业问鼎苍穹,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朱江:各位听众,现在“神舟”六号的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我们还是来看看酒泉发射现场的情况。
现在我们的记者孙崇峰已经来到了载人航天发射场,他能够亲眼目睹发射的壮观景象。
佳慧: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让我们把信号切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听一听记者孙崇峰的现场播报。
孙崇峰:各位听众,我是记者孙崇峰,我现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场的天气……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即将发射,我们来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孙崇峰:好!火箭已经起飞了,火箭的轰鸣声非常大,我感觉我的脚下在剧烈地震颤,火箭巨大的轰鸣声好像要把天空撕裂了,它向世界宣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了。
各位听众,现在虽然是在白天,但是火箭喷出的烈焰还是特别耀眼,现在火箭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只能看到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直刺蓝天……听众朋友,不知道此时此刻“神舟”六号飞船里,我们的两位航天员情况怎么样?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顺利升空,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祝福!朱江:长征火箭点火,地动山摇;神舟飞船升空,再探苍穹。
语言独特,形象逼真
——赏析《录音新闻》的语言特色
1982年10月,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那时候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通过无线电,借助“录音新闻”的形式向全国人民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这篇新闻稿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递减排列时间词语
★一小时准备……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十——五,四,三,二,一,发射!
文中的时间词语呈递减排列,清楚地交代了火箭发射的进展情况,扣住了听众的心弦,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场紧张、激动的气氛,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二、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录音新闻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所以对语言有特殊的要求。
“各位听众……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是口语;“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是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既把事件介绍得准确明白,又便于听众理解。
三、巧妙运用比喻手法
★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这两个精美的比喻句,以“硕大的莲花”比喻火箭尾部喷出火焰使海水翻腾的景象,以“出水巨龙”比喻拖着长长火焰的火箭,比喻贴切而生动,给人以美感,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2. 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
模拟播音,导入新课: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1、注音:参()数经纬()停泊()运载()气氛()2、填字:Shùn 间沉 jì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
\时间为序。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
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五、赏析课文第一部:㈠、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
大家赏评。
㈡、试给第一部分层次。
小组讨论,分出层次:第一层(§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