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 格式:pptx
- 大小:12.81 MB
- 文档页数:12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资料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简介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其规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帝王陵墓之冠。
根据考古工作发现,秦陵的陵基为近覆斗方形,夯土筑成,陵基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
围绕封土堆,在地面上还筑有两重南北向长方形城垣,内城和外城的四面均有城门,城的四角还筑有角楼。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它是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已发现了三个坑,基本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兵马俑坑均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坑内埋藏有陶质兵马俑7000余件,木质战车100余辆。
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
其中,武士俑高约1.8米,面目各异,从服饰、甲胃和排列位置可以区分出它们的不同身份,出土武器多为经过铬处理的青铜制品,至今仍锋利如新。
意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地理位置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
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测试题 2019.91,下列产生于20世纪,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①相对论的提出②生物进化论的提出③互联网的出现④电灯的发明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
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更富裕了。
材料三《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四《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据此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三、四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3)材料三反映明朝出现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这种新的现象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经济活动有何关系?(4)材料三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发展是否迅速?根据材料一和四说明理由。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源,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回答: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什么?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后世称其为“亚圣”。
简要指出他对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4课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概况与价值。
教学难点:研读史料,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古埃及金字塔提问:这是什么印象如何教师讲解: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目前世界上近乎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大型建筑。
而在这三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
作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陵墓,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20年的时间,动用了10万人,展示了古埃及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让世人叹为观止。
而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大家知道是哪里吗(学生回答)展示:秦始皇陵平面示意图提问:对秦始皇陵初印象用就几个词来形容它预设答案:大、壮观……等等教师板书初印象教师讲解: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他的陵墓,到50岁去世,都还没竣工。
我们看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修建时间还是劳动力的使用上,都比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要多好几倍。
其埋葬之多更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比拟的。
整个秦始皇陵其宏大的陵园规模,独特的布局结构,众多的遗迹遗物,所以自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现世起,秦始皇陵就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但实际上,目前对外开放的两个区域,秦始皇陵及秦始皇博物馆占地面积平方公里,面积已经很大,迄今为止,陵区内发现的地下陪葬坑、陪葬墓近400座,出土文物多达5万余件。
但这仅仅只是考古挖掘百分之一不到,仅呈现冰山一角。
整个帝陵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秦始皇陵探索之旅,一起来揭开帝陵的神秘面纱。
(二)小组活动任务说明:一、二小组完成活动一:【成果展示要求】 1.认真研读史料,翻译史记所记载的内容2.展示本小组的最终成果,并进行讲解3.总结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四小组完成活动二:【任务要求】 1.呈现本组所收集到有用的资料(图片、文字等等)2.讲解形式不限,建议利用黑板板书结论。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秦始皇陵兵马俑深圳宝安中学历史科组唐云波导入新课。
最近发生的一件颇具戏剧色彩的事情: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
过渡:读完这则新闻,我不禁在想,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人能不远千里奔到中国西安,还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它的魅力所在!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撒手人寰。
这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生前动员了近70万人为他修筑陵墓。
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
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之一……下面,我们对谜一般的秦始皇陵进行一番比较全面的了解。
1. 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秦皇陵的初步印象。
2. 教师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秦皇陵的印象。
①地图中的帝陵:平面地图与高空卫星地图。
②影像中的帝陵:通过以上两则资料,了解帝陵的方位、外部形态。
③文献中的帝陵:了解帝陵的内部结构。
④电脑技术模拟的帝陵:复原帝陵的结构。
⑤科学考古探测的帝陵:印证帝陵的内部结构。
3. 谈谈你头脑中的帝陵①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秦始皇陵墓有哪些了解?(方位、建筑、风格……)②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帝陵?4. 总结:“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途径来完成探索之旅:第一、探索历史可以采用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
第二、探索历史的真相,跨学科研究非常必要。
(地理学、物理学、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对历史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过渡:面对谜一般的秦皇陵,人们会想,如果现在就打开始皇陵墓,那很多谜团不就解开了。
但是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在我们没有十足的技术把握前,还是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将它们完好地留给子孙后代。
所幸的是,无意间发现的兵马俑军团,还是为我们揭开了神秘地宫的一角。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至平原津①而病。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②。
……行从直道至某某,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③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④,下铜而致椁⑤,宫观百官⑥奇器珍怪,徙臧⑦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⑧,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⑨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⑩即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树草木以象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
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
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
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
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世界自然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介绍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古
代秦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古代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墓,于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
209年间建造,其主要的特征是地下陵墓和地上宫殿。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秦始皇的陵墓,始建于秦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规模宏伟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占地面积庞大,遗产范围包括
地下陵墓和地上宫殿。
地下陵墓是秦始皇帝的安息之所,宫殿则是
陵墓的入口和纪念建筑。
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一处集结传统汉民族陪葬品
艺术与科技独特性于一体的大型陪葬坑。
兵马俑坑的发现引起了国
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兵马俑坑内
埋葬有大量的兵马俑和战车,如今成为游客们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世界自然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批获得此称号的遗址之一。
这一荣誉使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成为世界上广泛关注和保护的重要文化遗产。
保护与旅游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保护工作长期以来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和保护。
每年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结束语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以其举世闻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代表着古代中国秦朝的伟大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存在对于世界各国的人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秦兵马俑的技艺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和世界历史地位。
难点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识。
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的认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秦始皇陵。
二是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临潼县境内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景色优美,环境优越。
秦陵园以秦始皇陵墓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三层围墙、陪葬墓、东侧的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等。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
秦兵马俑是在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制武士、战马等。
这些兵马俑军阵严整,许多武士俑手执兵器,威风凛凛,面部表情十分丰富。
整个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表现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嬴政统一天下的豪迈气势,也说明了当时我国在雕塑技艺上的高超水平。
教材首先用一段引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发现的简要过程和《人民日报》对此进行的报道。
由此,秦兵马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勘探和试掘,进行妥善的保护。
同时,秦兵马俑也由此从2000多年的沉睡中惊醒,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如有条件,建议教师找到当时刊登秦兵马俑发现报道的《人民日报》,读一段给学生听,使学生更感亲切和直观,以加深其对这一民族瑰宝的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和秦兵马俑复制品,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感受直观、生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下面的学习。
第一目“秦始皇陵的修建”本目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
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
2.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
1.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和过程。
高中历史 5.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练习题新人教选修6基础链接1.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共有个,为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其中坑面积最大,是由兵和兵组成的长方形矩阵,排列成38路纵队。
坑面积最小,呈形结构,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2.兵马俑坑内出土的数千件形体高大的和,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秦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3.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A、秦始皇陵的发现 B、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C、阿房宫D、十二铜人4.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被发现是在()A、1975年陕西西安潼临B、1974年陕西西安潼临C、1974年陕西西安蓝田D、1975年陕西西安蓝田5.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的是()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6.因其内容丰富,被称为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的兵马俑坑是()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7.列阵符合《孙膑兵法》中:“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
”的兵马俑坑是()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8.《吴越春秋》记载的“曰: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扶技,右手若抱儿。
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在兵马俑坑中与所描述相符的佣,右图所示是()A、跽坐俑B、立射俑C、跪射俑D、将军俑9.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有一辆车体小巧玲珑,车舆呈长方形,上面有一把撑开的长柄的圆形车伞的是()A、高车B、安车C、跑车D、战车10.秦始皇陵东侧发现的这支规模宏大的地下兵团,展现了秦始皇当年“扫六合”的气概,秦王兼并六国所运用的战术是()A、连横合纵B、尊王襄夷C、挟天子以令诸侯D、远交近攻11.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四万余件,如右图所示的兵器是()A、铜剑B、青铜戟C、青铜簇D、青铜弩12.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是因为其()A、年代很久远B、保存比较完整C、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D、展现了帝王的风范尝试运用13.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
第2课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程标准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的史实,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了解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综合对比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同学们对探险感兴趣吗?在古代西方的迦太基有位爱好探险的作家——安提巴特,他梦想踏遍世界各地,将亘古以来人类创造的伟大文明,全部载入史册。
于是在公元前266年踏上征程,他把此次旅行所见到的人类文明奇观详尽的整理成册,命名为“世界七大奇迹”,但是安提巴特并未满足,他一直向往神秘的东方,他确信,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一定会有足以和西方“七大奇迹”相媲美的人类文明,遗憾的是直到逝去他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在两千多年后的1976年,在世界东方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一支八千人的秦代大军突然浩浩荡荡的闯入人类的视野,这支神秘的秦代大军就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秦皇陵兵马俑。
而今天我们就延续安提巴特的梦想,共同去探索这座人类文明奇观。
讲授新课要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它的主人——秦始皇,对于始皇帝,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幕秦始皇陵秦始皇先后横扫东方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王朝,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五尺道、灵渠等。
为了使自己的帝国万古长存,他一方面做着生的准备,积极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另一方面也做好死后的安排,所以从其即位之初开始,历时38年之久,动用将近80万劳力修建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