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例图: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

(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一

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