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及补充图片材料,分析明清进步思潮 的背景; 2、了解明清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总结其思想的进步之
处;
3、探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导言和第一段,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有 关知识,分析总结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气
材料2:君子为学 ,以明道也 , 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 ,所谓雕 虫篆刻,亦何益哉。 含义: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 ——顾炎武《日知录》
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经世致用”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 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也。” ——黄宗羲 材料三:“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 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顾炎武 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的进步性?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主讲人:赵艳玲
濮阳市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导入新课: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 孔子 “仁” 、“礼”
2、继承发展:
3、重创:
战国时期 孟子发展“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
秦朝 “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3、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民族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材料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 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 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 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