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分离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33.01 KB
- 文档页数:9
“离子交换分离”复习提纲.一. 离子交换1. 定义:不溶于水和其它极性溶剂的电解质中离子与溶液中同电荷电解质离子之间的置换称为离子交换。
2. 特点①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②离子交换等当量发生,并遵守电中性原则。
3. 离子交换的微观过程① Na+离子从溶液穿过液膜到达树脂颗粒表面;② Na+离子从树脂颗粒表面进入树脂内部,继续在树脂颗粒内部扩散,最后到达交换点;③ Na+离子在交换点与Li+离子进行化学交换,将Li+离子置换下来;④ Li+离子离开交换点向外扩散,最后到达树脂颗粒表面;⑤ Li+离子从树脂颗粒表面穿过液膜进入外部溶液。
上述五个步骤中,第①步和第⑤步是两个方向相反的扩散过程。
根据电中性原则,它们必须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穿过液膜。
这个过程称为液膜扩散过程。
同理,第②步和第④步也是两个方向相反,以相同速度同时在树脂颗粒内进行的扩散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颗粒扩散过程。
因此,离子交换反应实际上可分为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化学交换三步过程。
4. 树脂对离子亲合性的经验规律①不同价态离子对树脂的亲合力随离子价态的增加而增加。
相同价态离子在树脂上选择系数随水合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②树脂交联度增大,对离子的选择系数增加。
③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金属离子分配系数随着酸浓度增加而降低;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金属离子分配系数一般随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④在水溶液中加入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往往导致分配系数变大,还能使分离因子提高。
5. 影响离子交换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①树脂a. 树脂颗粒越细,离子交换反应速度越快。
b. 树脂交联度增大,树脂网孔变小。
由此导致离子在树脂颗粒内扩散系数变小,使颗粒扩散过程变慢。
c. 强酸性树脂和强碱性树脂的溶胀性较大,活性基团解离较完全,故它们的离子交换速度比弱酸性树脂和弱碱性树脂快。
d. 大孔树脂因其骨架网孔大,故离子交换速度很快。
②离子a. 同价态的可水合离子,其水合半径越大,颗粒扩散系数越小。
第六章离子交换分离技术1.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离子交换器上,然后用洗脱剂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
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过程在原料液脱色、除臭、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和粗分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离子交换法要使用离子交换剂,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两种:使用人工高聚物作载体的离子交换树脂是使用多糖做载体的多糖基离子交换剂3.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态高分子聚合物。
4.离子交换树脂的构成:载体或骨架:功能基团;平衡离子或可交换离子5.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符合质量作用定律6.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离子的分类树脂活性离子带正电荷,可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活性离子带负电荷,可以溶液中的阴离子发生交换,称为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7.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物质主要通过选择性吸附(进行吸附时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和分步洗脱这两个过程来实现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洗脱顺序:酸性<中性<碱性9.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方法有4种按树脂骨架的主要成分分:聚苯乙烯型树脂;聚苯烯酸型树脂;多乙烯多氨-环氧氯苯烷树脂;酚-醛型树脂;按骨架的物理结构来分:凝胶型树脂(微孔树脂,呈透明状态,高分子骨架);大网格树脂(大树树脂,填充剂);均孔树脂(等孔树脂);按活性基团分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阳离子具有交换能力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硫酸基团(-SO3H)和次甲酸磺酸基团(-CH2SO3H)。
都是强酸性基团能在溶液中解离出H+。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由羧基(-COOH)和酚羟基(-OH),交换能力差。
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碱性,对阴离子具有交换能力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季铵基团(-NR3OH),能在水中解离出OH-而呈碱性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伯氨基(-NH2)仲氨基(-NHR)或叔氨基(-NR2),能在水中解离出OH-,但解离能力较弱,交换能力差以上4种树脂是树脂的基本类型,各种树脂的强弱最好用其活性基团的pK来表示11.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特点载体骨架交联度高,有较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孔径大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强孔隙率大,密度小12.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分类,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第三位数字微顺序号13.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交联度;交换容量;粒度和形状(色谱用50到100目树脂,一般提取纯化用20到60目树脂);滴定曲线(是检验和测定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重要数据);稳定性;膨胀性(膨胀度)14.交换容量(名解):是每克干燥的离子交换树脂或每毫升完全溶胀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
《吸附与离子交换》1.吸附按作用力主要分为吸附、吸附和。
2. 和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
3.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操作。
A.继续吸附B.停止吸附C.停止再生D.停止洗脱4.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关系。
A.线性增加B.线性减少C.指数增加D.指数减少5.简答: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离子交换特性的差别?6.简答:兰格缪尔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要点是什么?《液相色谱》1.层析操作必须具有相和相。
2.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
3.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则溶质的分离度越。
4.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
5.凝胶过滤层析中,流动相的线速度与HETP成关系。
A.无B.线性减少C.线性增加D.对数6.GFC(凝胶过滤层析)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A.线性增大B.线性减少C.急剧增大D.急剧减少7.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A.越大B.越小C.小于1D.小于08.IEC(离子交换层析)操作多采用洗脱和洗脱。
9.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
A.溶解度B.扩散系数C.分配系数D.分离度13.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降低。
A.逐渐B.阶段式C.线性D.急剧15.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降低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离子交换层析)主要采用增加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
5.简答:为什么凝胶过滤层析通常采用恒定洗脱法?10.简答:为什么离子交换层析很少采用恒定洗脱法?14.简答: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优缺点是什么?《亲和纯化》1.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A.充分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条件D.假设条件2.简答:产生亲和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3.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亲和作用。
第六章离子交换分离法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二、授课主要内容§6-1 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性能和分类1.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和作用2.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6—2 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6-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1.离子交换树脂选择2.树脂的处理市售的树脂,其粒度往往不均匀或粒度太小或不符合要求,或含有杂质,使3.仪器装置§6—4 柱上离子交换分离法§6—5 离子交换分离实例1、去离子水的制备2、试样中总盐量的测定3、干扰组分的分离4、痕量组分的富集§6—6 离子交换层析法一.原理:二.分离条件的选择三.应用示例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原理及分离条件的选择四、主要外语词汇ion change resin; cation resin; anion resin五、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六、复习思考题习题:1、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性能和分类2、子交换树脂的分类3、离子交换树脂选择如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去离子水的制备、试样中总盐量的测定、干扰组分的分离、痕量组分的富集4、什么是树脂的交联度?如何表示?七、参考教材references《工业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分离及复杂物质分析》邵令娴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第六章离子交换分离法沸泡石软化水,Ca2++2Na+Z═2Na++Ca2+Z2 (1905年),用亚硫酸钠处理过的纸浆纤维上结合了磺酸基团而具有交换能力。
§6-1 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性能和分类一、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和作用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网状结构的骨架部分,树脂骨架十分稳定,对酸碱有机溶剂及一般弱的氧化剂不起作用,对热稳定,骨架上结合着许多可以交换的基团,如-SO3H、-COOH、季胺基、≡NOH等。
如聚苯乙烯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用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所得的聚合物经硫酸磺化制得。
第五章离子交换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是目前最重要和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分离方法之一,该法就其适用的分离对象而言,几乎可以用来分离所有的无机离子,同时也能用于许多结构复杂、性质相似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该法就其可适用的分离规模而言,它不仅能适应工业生产中大规模分离的要求,而且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微量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迄今为止,人们从自然界或者通过人工合成,已经找到了许多物质可以作为离子交换剂,按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无机化合物,称为无机离子交换剂,自然界中存在的粘土、沸石,人工制备的某些金属氧化物或难溶盐类等;另一类是有机化合物,即称为有机离子交换剂,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离子交换树脂,他们是人工合成的带有离子交换功能团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
离子交换分离中最常用的是柱上色谱分离法。
该法是将颗粒状的离子交换树脂或无机离子交换剂装柱后使用。
此外,也可以加工成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纸、离子交换纤维等形式,以纸上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或者作为电渗析的隔膜等,用于化学分离和分析或纯化等过程。
离子交换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人类在长时期中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应用着这一过程,但真正确认离子交换现象的,通常都认为是两位英国农业科学家Tompson和Way。
1850年他们报道,用硫酸铵或碳酸铵处理土壤时,铵离子被吸收而析出钙,土壤即为有显著离子交换效应的离子交换剂。
其他无机离子交换剂如硅酸盐等到上一世纪初已经在水的软化、糖的净化等许多方面有了工业规模的应用。
但无机离子交换剂往往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1935年Adams和Holmes研究合成了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聚酚醛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聚苯胺醛系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人类获得性质优良的离子交换剂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成就被认为是离子交换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1945年美国人Alelio成功地合成了聚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此后又合成了其他性能良好的聚苯乙烯系、聚苯烯酸系树脂,使离子交换成为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优势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分离技术。
请同学们看清楚题目再背!!不完整的自己补充!(红色字应该很重要!不代表黑字不重要,可以的话全背最好~~呵呵!)第一章 绪论1、掌握分离、富集的概念。
分离可分为哪两种形式?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是指在分离过程中使目标化合物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加。
直接分离法和间接分离法2、分离在分析化学中有哪些作用?(1)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2)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3)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4)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富集的目的3、什么是直接分离法、间接分离法?直接分离法有何优点?直接分离法是将待测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干扰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间接分离法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直接分离法的优点:具有富集效果,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而间接分离法易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降低分析方法的准确度4、定量分析对分离方法有哪些要求?根据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回收率、分离系数的技术参数分别到达到多少?要求:①待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即回收完全。
②干扰组分B 的残留量小。
实际工作中,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对回收率(R )的要求也不同。
常量组分(含量>1%):R ≥99%; 微量组分(含量>0.1%) :R ≥95%;痕量组分(含量>0.01%) :R ≥90%。
第二章 色谱分离法1、为什么说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多级分离技术?试解释之。
2、说出三种常见类型的固定相,并从固定相的作用原理来分,这三种固定相的色谱分别属于哪类色谱?分为:固体吸附剂;固定液(浸渍在担体上),离子交换树脂等。
3、掌握分配系数与移动速度、保留时间的关系。
掌握色谱法的共同点。
4、什么是薄层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是柱色谱还是平板色谱?是以涂布于具有光洁表面的玻璃板、涤纶片或金属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流动相借毛细作用从固定相点样的一端展开到另一端,从而使物质得以分离的一种液相色谱技术. 平板色谱5、如何计算R f 和Rr 、R ?R f 与分配系数(k )有何关系?R 为多大时,相邻两斑点可达基线分离?掌握R f 的最佳范围。
“离子交换分离”复习提纲.一. 离子交换1. 定义:不溶于水和其它极性溶剂的电解质中离子与溶液中同电荷电解质离子之间的置换称为离子交换。
2. 特点①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②离子交换等当量发生,并遵守电中性原则。
3. 离子交换的微观过程①Na+离子从溶液穿过液膜到达树脂颗粒表面;②Na+离子从树脂颗粒表面进入树脂内部,继续在树脂颗粒内部扩散,最后到达交换点;③Na+离子在交换点与Li+离子进行化学交换,将Li+离子置换下来;④Li+离子离开交换点向外扩散,最后到达树脂颗粒表面;⑤Li+离子从树脂颗粒表面穿过液膜进入外部溶液。
上述五个步骤中,第①步和第⑤步是两个方向相反的扩散过程。
根据电中性原则,它们必须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穿过液膜。
这个过程称为液膜扩散过程。
同理,第②步和第④步也是两个方向相反,以相同速度同时在树脂颗粒内进行的扩散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颗粒扩散过程。
因此,离子交换反应实际上可分为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化学交换三步过程。
4. 树脂对离子亲合性的经验规律①不同价态离子对树脂的亲合力随离子价态的增加而增加。
相同价态离子在树脂上选择系数随水合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②树脂交联度增大,对离子的选择系数增加。
③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金属离子分配系数随着酸浓度增加而降低;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金属离子分配系数一般随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④在水溶液中加入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往往导致分配系数变大,还能使分离因子提高。
5. 影响离子交换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①树脂a. 树脂颗粒越细,离子交换反应速度越快。
b. 树脂交联度增大,树脂网孔变小。
由此导致离子在树脂颗粒内扩散系数变小,使颗粒扩散过程变慢。
c. 强酸性树脂和强碱性树脂的溶胀性较大,活性基团解离较完全,故它们的离子交换速度比弱酸性树脂和弱碱性树脂快。
d. 大孔树脂因其骨架网孔大,故离子交换速度很快。
②离子a. 同价态的可水合离子,其水合半径越大,颗粒扩散系数越小。
b. 不同价态可水合离子,由于固定离子库仑引力作用,价态越高,阻留力越大,颗粒扩散系数越小。
c. 对于不水合的离子,其晶体半径越大,颗粒扩散系数越小。
d. 液膜扩散系数随水合离子半径的增大而降低,随离子价态的增大而减小。
③溶液a. 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时,液膜扩散过程是离子交换反应速率决定步骤,在此浓度范围内,增加溶液浓度,离子交换反应速度线性增加;当溶液浓度提高到0.01M时,离子交换过程的速度将同时受到颗粒扩散过程和液膜扩散过程的支配,离子交换反应速度不再线性增加;当溶液浓度进一步增加时,颗粒扩散过程成为离子交换反应速率决定步骤,离子交换反应速度趋于一极限值。
b. 在非水介质中,特别是在非极性溶剂中,离子交换反应速度通常都非常慢。
④温度温度升高,离子在液膜中和树脂颗粒内的扩散系数都增大。
因此,升温有利于加速离子交换过程。
⑤搅拌搅拌速度加快,液膜厚度变薄,离子交换速度增大。
但离子交换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再继续提高搅拌速度,对离子交换速度不再产生影响。
二离子交换剂1 定义:含有可交换离子的、不溶于水喝其它极性溶剂的电解质。
2 构成:①骨架②活性基团3分类:①无机离子交换剂:水合氧化物多价金属酸性盐杂多酸盐亚铁氰化物铝硅酸盐②有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聚葡萄糖离子交换树脂5. 离子交换树脂①离子交换树脂的构成任何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就其化学结构而言,都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骨架或基体;另一部分是连接在骨架上的离子交换功能团,称为活性基团。
骨架: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丙烯酸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酚醛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乙烯吡啶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环氧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脲醛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骨架活性基团:固定离子反离子举例说明,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SO3H在NaCI水溶液中可解离成H+和-SO3-,发生下述反应:RSO3H + NaCI = RSO3Na + HCI在这里,R-为骨架,-SO3H为活性基团;-SO3-是固定离子;H+称反离子;Na+也称反离子;CI-为同离子。
②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弱碱性两性树脂特种树脂螯合树脂氧化还原树脂萃淋树脂冠醚树脂③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外国生产的离子交换树脂没有统一的分类命名标准,都是由生产厂家自行命名。
我国生产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全名称由分类名称、骨架名称和基本名称排列组成,以三位阿拉伯数字标称: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分类: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分类:第三位数字用以区别活性基团和交联剂的差异。
凝胶型树脂的交联度值,在牌号后以“X”号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大孔树脂在型号前加大写的“D”。
④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特征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a.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话性基团的解离度相当于硫酸。
b. 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能将中性盐劈解为酸,树脂变为相应的盐型。
c. 盐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转为H+型,需要大大过量的强酸。
d.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a.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话性基团的解离度相当于醋酸。
b. 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不能劈开中性盐;H+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与碱反应,形成盐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c. 将盐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转为H+型,只需稍过量的强酸。
d.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能力强烈依赖于溶液的pH值,有效使用范围为pH>6。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a.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话性基团解离度相当于碱金属氢氧化物。
b. O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能将中性盐劈解为碱,树脂变为相应的盐型。
c. 盐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转为OH-型,需要大大过量的碱。
d.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a.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话性基团的解离度类似氨。
b. OH-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能劈开中性盐;OH-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强酸反应,形成盐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c. 盐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转为OH-型,只需稍过量的碱。
d.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能力强烈依赖于溶液的pH值,有效使用范围为pH<6。
三 离子交换色层2. 表示离子交换分离效果的几个主要参数 ① 分配系数 D V V V V ib=-m a x ② 分离因子α=D D V V ,,21③ 分辨率 S R =⋅+22121122In V W W ∆max,,3. 离子交换色层的应用-TP, RE,U,Np,Pu的分离①U,Np,Pu分离调料:7-8M HNO3-0.02M Fe (NH2SO3)2, 500C或10M HCI-0.02M Fe (NH2SO3)2, 500C 吸附:Dowex 1X10(U,Np,Pu留在树脂上,TP,RE 在流出液中)还原解吸Pu:5.4M HNO3-0.05M Fe2+-0.05M N2H4或9M HCI-0.05M NH4I (KI)氧化解吸Np:0.25M HNO3-0.02M Ce(NO3)4解吸U:0.25M HCI②TP同RE组分离a. AIX-NH4SCN体系吸附:2M NH4SCN;Dowex 1x8解吸RE:5M NH4SCN解吸TP:0.1M HCIb. AIX-LiCI体系吸附:12.5M LiCI—0.5M HCI;Dowex 1x8解吸RE:10.5 M LiCI-0.5 M HCI解吸TP:6M LiCI-0.5M HCIc. AIX—CH3OH—HNO3体系吸附:90% CH3OH—1M HNO3;Dowex 1x 8解吸TP:80% CHOH—0.5M HNO33解吸RE:10M HCId. CIX—氨基多乙酸—羟基羧酸体系分离Am,Cm和PmKY-2;0.01M NTA—0.5Mα-HIBA—pH3.75KY-2;0.001M EDTA— 0.2Mα-HIBA—pH3.55YSG-SONa;1x10-3M DTPA— 0.2Mα-HIBA—pH3.00 Y2x8;5x10-3M DTPA— 0.2M HLac—pH2.96③TP相互分离aCIX-氨基多乙酸排代分离大量TP吸附:Dowex 50Wx8, Zn2+型排代:0.05M DTPA—pH6.0或0.105M NTA—pH 7.0bCIX—α-HIBA淋洗分离微量TP吸附:pH1.0;Dowx 50x8.淋洗:0.4M α-HIBA—pH梯度(pH3.0—6.0) cAIX-CH3OH—HNO3淋洗分离微量Am,Cm 吸附:90% CHOH3—1M HNO3;201x8淋洗:85% CHOH—0.5M HNO3④RE相互分离a.CIX-DTPA排代分离克量级147Pm吸附:Dowex 50x8,Zn+2型排代:0.05M DTPA—pH6.0b.CIX—α-HIBA淋洗分离微量RE吸附:Dowex 50x8,淋洗:0.4M α-HIBA—pH梯度(pH3.0—6.0)。